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文章以某地区具有代表性的M2井组共8口单井,M3井组共6口单井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开发过程中形成的废水分类管理方法和钻井废水回用处理技术。通过划分污染区域、划分废物池功能、配套搭建废水池雨棚等井场清污分流措施,以及现场废水综合回用等废水分类管理措施。试验研究不同阶段产生的钻井废水配制钻井液胶液、配制压裂液的可行性技术,表明不同阶段产生的钻井废水均可用于配制钻井液胶液。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废水产生量可减少67%以上。  相似文献   

2.
钻井废水处理技术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钻井废水的污染特点,综述了6种常用的钻井废水处理方法,对各种处理方法的技术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钻井废水处理的发展方向是采用多种技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钻井废水的处理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油气井钻探过程中产生大量钻井废水,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本文介绍了钻井废水的来源、组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着重介绍了目前钻井废水的处理工艺、方法和处理剂,并对钻井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钻井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钻井废水是石油勘探企业中的主要污染源。本文分析了钻井废水的来源,经对川东钻探公司钻井废水进行全面监测,并应用等标污染负荷计算法,对钻井废水中的污染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了其中主要污染因素及主要污染因素群,并对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作了初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钻井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钻井废水处理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钻井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情况、关键技术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只有利用组合工艺才能实现钻井废水的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6.
针对急需解决的钻井废水、废气治理问题,以钻井作业大功率柴油机废气余热回收利用为出发点,研制了钻井废水废气综合治理设备。通过现场试验对钻井废水、废气治理效果及噪声影响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日处理钻井废水可达11~13m3/d,柴油机废气中污染物排放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柴油机高频噪声得到较明显降低,并有利于增加柴油机扭距。  相似文献   

7.
钻井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针对钻井废水的处理,综述了现有的处理方法、处理药剂以及处理装置,并对钻井废水的处理、排放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国内外石油行业的钻井环境污染源头控制技术的简单综述,分析了钻井工艺可采用小孔径钻井、连续软管工艺、新型固控设施等的技术特点,对选择合适的钻井液以及应用环保型钻井液来减轻污染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展望了我国石油行业钻井环境污染源头控制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油气田钻井固废处理的发展历程,从钻井固废无害化、资源化的技术现状中分析了钻井固废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发展的技术方向。建议在无害化处理技术方面,系统地开展钻井固废源解析,准确识别特征污染物;在资源化方面,为了拓宽产品的销路,鼓励开展钻井固废制透水砖的技术研究,探讨固化产品稳定性的长效机制;加快编制钻井固废资源化的相关规范,为油气田大力推广钻井固废资源化技术及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土壤对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吸附的机理,对吸附量和有机负荷的关系进行了阐述;针对钻井废水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量与土壤有机负荷的关系符合初始质量等温线;土壤中天然有机质含量越高,对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吸附能力越强;土壤对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持久吸附作用;天然有机质含量越高的土壤对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持久吸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1.
针对钻井废水含油量高、化学需氧量高、悬浮物浓度及色度高的特点,综述了化学破乳法在钻井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化学法破乳的机理、絮凝剂的种类和性能。并提出絮凝剂逐渐由无机向有机和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钻井废水和油气田采出废水成分复杂,在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重金属时,干扰严重。为获得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以硝酸、盐酸、高氯酸和氢氟酸综合消解法代替传统消解法,对废水进行预处理,试验所得回收率达90%以上,准确度达99%,质控样品100%合格。结果证明:此消解方法可行,可应用于钻井及油气田废水中重金属检测。  相似文献   

13.
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钻井废水氯离子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氯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钻井废水中的氯离子含量,分别用两种方法对钻井废水进行了预处理,氯离子在0-250mg/L的范围内线形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68,并且重现性和选择性良好、精密度与准确度较理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几种常用的混凝剂进行了分析对比,特别对聚铁(PFS)、复合型(CO-H)两种混凝剂进行了室内和现场的实验对比以及初步技术经济分析,说明这两种混凝剂有较好的适应性,均能满足钻井废水处理的需要,用其处理后的水质有较高的外排达标率,为最终选择优质钻井废水处理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混凝沉降-微电解-催化氧化法处理钻井废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混凝沉降-微电解-催化氧化法对钻井废水进行处理,筛选出最佳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可使原水的CODCr从5846 mg/L降至150 mg/L以下,色度去除率达到100%,出水达到排放标准。混凝沉降-微电解-催化氧化法对于处理高CODCr、高色度钻井废水是行之有效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电气浮法处理钻井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电气浮法处理模拟钻井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工艺参数(电气浮时间、电极间距、电气浮后静止停留时间、废水温度和电流密度)对电气浮法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气浮法处理钻井废水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掌握这些因素对电气浮处理的影响规律,有助于合理选取最佳参数,达到既高效又节能地处理钻井废水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电气浮时间为10min,电极间距推荐选用1.0cm,电气浮后静止停留时间选用5min,废水适宜处理温度为30~50℃,选择电流密度小、电气浮处理时间长的组合工艺能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高含硫气田钻井完井后套管保护液对钻井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可知:采用混凝/二次絮凝/吸附工艺处理不含套管保护液的钻井废水时,出水COD<150 mg/L;当套管保护液加量>0.5 mL/L时,出水中COD随套管保护液用量增加而急剧升高,远大于150 mg/L;采用混凝/吸附/微电解组合工艺处理含套管保护液的完井钻井废水,出水COD<150 mg/L,满足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避免或减小水基钻井废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苏里格气田本着"建一个气田,留一片绿色"的理念,对液相循环利用,固相外委处置,同时进一步探索钻井岩屑减量和资源化利用途径。文章通过对钻井岩屑成分分析,对泥浆池土壤和植被进行环境调研,进一步探讨钻井废物在苏里格气田的处置及资源化利用,介绍了2015年之前固化法的应用情况,2015年之后实施钻井液不落地技术的应用情况。提出优化钻井液体系,强化现场处置及监管力度,进一步实现源头控制及循环利用。同时,结合国内外钻井废物处置、再利用现状,积极探索钻井固废铺垫井场、铺垫油区道路等资源化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不合理地片面强调钻井废水的回用,是造成废水处理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根据钻井生产的特点,分析讨论了钻井废水回用率合理控制的必要性,同时提出分阶段控制回用率的方法。现场实践证明,在这个方法实施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有效的辅助措施,能有效地提高钻井废水达标率并减轻其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
钻井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石油钻井的快速增长,如何对污染进行有效的防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依据胜利油田坨767井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了钻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和类型,着重对废弃钻井液、废水、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将污染控制变末端处理为包括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综合管理的全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