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天 《防灾博览》2015,(1):60-61
日前,以"城市病"与城市治理为主题的2014中国城市学年会在杭州举行。在城市生态环境分论坛上,专家们就雾和霾从何处来,为何雾霾难以驱散,如何治理"城市病"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贺泓指出,我国城市大气污染虽受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的制约,早期呈现出明显的煤烟型污染特征,但随着城市汽车拥有量的激增,大城市氮氧化物污染逐渐加重,这使得我国大气污染日益呈现出复合污染的态势,即由煤烟型污染与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他污染叠加构成。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云南省酸雨的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收集了2016—2020年云南省21个主要城市连续5 a的降水监测数据,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了云南省"十三五"期间城市酸雨污染的变化趋势,并与"十二五"末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5 a降水pH平均值均高于5.6,呈逐年上升趋势;酸雨发生频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总体上酸雨污...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部2012年5月11日发布的《2011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全国200个城市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在4727个水质监测点上,水质呈较差级、极差级的占55%"。另据调查,全国655个城市中,400多个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约占城市总数的61%。地下水污染直接影响居民饮水安全,在自来水水质是否达标引发热议之时,被污染的地下水源同样值得关注。随着环保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地表水水质有了明显改善。然而,潜伏在地下的水资源污染却  相似文献   

4.
对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中旬时段内,处于不同发展程度的上海、济南、福州、西安、武汉和长沙等六大中心城市PM2.5指标值进行统计;分析了各个城市PM2.5污染特征,并对比研究了导致该类污染的内外原因。结果表明:内在因素方面,城市PM2.5污染程度与其发展速度呈倒U型关系;特别是产业结构对城市PM2.5污染的影响尤为显著;外在因素方面,充沛的降水量对区域该类污染的改善作用明显,地形因素是导致地区PM2.5严重超标的重要原因,来自区域污染源的影响解释了相邻城市该指标变化规律相似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正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灰尘、污气、浊水、垃圾等污染都极为重视,惟恐避之不及,但却往往忽视了生活中的另一类污染。这些污染犹如潜伏在身边的"无形杀手",若不加以防范,长期遭受它们的"暗算",身心会受到极大的损害。空中微粒"杀手"我国有关研究人员对中国16个城市调查表明,污染的空气中细小微粒越多的地方,心脏病的死亡率也就越高。微粒吸入肺部后,引起呼吸道慢性炎症,继而发生肺泡及周围组织纤维化,增加  相似文献   

6.
<正>走进绿色,拥抱森林,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城市,是全球化时代城市发展的新潮流。绿色城市意味着污染全部控制、资源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城市需要合理的规划布局、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良好的环境质量。绿色是城市最好的"名片",拥有绿色城市,就是拥有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7.
<正>在人居环境经历"噪音污染"和"光化学烟雾污染"危害之后,目前正在遭受着以"室内空气污染"为主的第三种污染。有数字表明,目前,家庭绿色环保产品使用率还不到0.03%,有92.3%的家庭对装修污染缺乏正确认识,70%以上的家庭装修污染超标。据中国疾控中心2010年5月16日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每年有220万青少年死于因室内污染所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中100万是5岁以下幼儿。有关数据显示,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高出室外污染的5—10倍,全球4%的疾病与室内空气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印度地理位置处于赤道以北,在北纬6度44分至35度30分、东经68度7分至97度25分之间。从北到南全长3214千米,由东到西长2993千米,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在一年当中,3月中旬到11月中旬的8个月,平均气温都在30度以上,有时局部地区高达50度。近几年,印度多个城市气温突破历史最高记录,造成数百人中暑身亡。因此,印度人创造出了许多防暑、降温妙招,有些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继续提高,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但城市环境质量却不容乐观。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密集、机动车数量增加、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等都给城市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严重威胁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统计数据显示,至201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4亿辆。环保专家表示,尾气排放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来源。机动车排放的污染中,含有已被证实能致癌的物质100  相似文献   

10.
《防灾博览》2010,(6):44-45
<正>近年全球发生的重大踩踏事件:2010年10月24日,肯尼亚发生体育场踩踏事件,造成7人丧生,数十人受伤。2010年7月24日,德国杜伊斯堡市"爱的大游行"电子音乐狂欢节发生踩踏,致21人死亡,大约500人受伤。2010年2月4日,印度北方邦一座寺庙发生踩踏事件,66人死亡,40人受伤,死伤者多为妇女儿童。2008年9月30日,印度拉贾斯坦邦一座神庙发生踩踏事件,至少147人死亡,55人受伤。2008年8月3日,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比拉斯布尔地区著名神庙奈纳德维庙发生踩踏事件,造成至少145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相似文献   

11.
<正>炎炎夏日,朗朗晴空,竟也会出现污染?根据环保部空气质量预报,2017年5月18-19日,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北部等地部分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中度污染,短时可至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是臭氧。灰霾、沙尘天里,天空发灰发黄,让人能"看天辨污染",但臭氧对能见度没有直接影响,且只在大晴天出现,往往因为看不见而被大家忽视,更不知道它可能成为健康杀手。臭氧是一种淡蓝色气体,微溶于水,有类似氯气的刺鼻气味。它是空气中的二次污染物,通过氮氧化物  相似文献   

12.
正(2016.12.11-2017.2.10)南京面包车被追尾起火致3人遇难2016年12月11日,南京市浦口区乌江街道茶棚路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等红灯的南京牌照面包车被一辆安徽牌照小型越野车追尾,事故导致面包车起火致车内3人死亡。气旋风暴"瓦达"登陆印度12月12日,特强气旋风暴"瓦达"登陆印度东南部,造成至少10人死亡。郑州铁路局发生列车事故1 2月1 4日,郑州铁路局局瓦日  相似文献   

13.
城市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复杂的有机体,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不少灾害已经威胁着城市的生存和发展。阐述了城市建设所带来的人为的衍生污染灾害现状,并从城市管理的角度简单剖析了我国城市衍生污染灾害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由于工业废气的排放,使西安市已成为全球污染严重的城市之一。据西安市监测站1979年以来在全市24个(后为18个)点的大量监测资料表明,西安以煤烟型污染为主,以飘尘、颗粒物污染最重。本文着重阐述西安市大气污染物的分布、变化以及与城市布局和气象因子的关系,为寻求环境对策和进行环境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继续提高,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但城市环境质量却不容乐观。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密集、机动车数量增加、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等都给城市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严重威胁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统计数据显示,至201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4亿辆。环保专家表示,尾气排放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01-2016年关中地区城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识别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成效。研究表明,关中地区PM2.5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周边城市PM2.5浓度升高将加剧中心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关中地区环境规制对本地大气污染的减排效应以及地区间“逐顶竞争”的空间联动效应不足以抵消城市人口、能源结构以及城市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PM2.5排放的促进效应,并且工业发展、城市交通使得关中地区城市之间存在跨界污染“转移效应”,不利于区域整体大气质量改善。落实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机制、做好区域内城市经济、产业以及交通的协同发展规划,提升“逐顶竞争”空间联动效应、规避跨地区污染“转移效应”才能进一步提升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水源地呈缩减态势中国的水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超过环境容量。全国大、中城市浅层地下水不同程度地遭受污染,约一半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大城市的中心地带、城镇周围以及排污河道两侧、引污灌溉区污染尤为严重。河北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等区域,浅层地下水已呈现面状污染态势。全国不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许多发达国家都把环境税引入其税收制度,已成为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纵观这些国家的税收,都是依据"谁污染,谁纳税"的原则设置的,其课征范围极为广泛,涉及天气、水资源、生活环境、城市环境等诸多方面。环境税所得收入,都是专项用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9.
文摘     
《民防苑》2014,(12)
正环保部: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统一用蓝黄橙红表述日前,环保部就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编修工作向各省区市发函,要求各地系统分析本地近2年来重污染天气形成过程,确定合理的预警分级,尤其是红色预警分级标准,并统一采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颜色表述。(新华视点)  相似文献   

20.
正光污染问题于20世纪30年代由国际天文界提出,缘于城市室外照明使天空发亮对天文观测造成的负面影响,是范围最广的污染形式之一,极易被忽视。目前全世界有超过80%的人口生活在充满各种人造光的环境中。国际上通常将光污染分为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三类。白亮污染主要是指白天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材料反射光线后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