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收集网络文本分析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评价和感受,运用数据挖掘的手段得到游客感知目的地形象的属性与特征,已成为旅游形象研究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携程旅行网(www.ctrip.com)上发表的韶山游记作为样本,使用Rost Content Mining内容挖掘软件得到游客感知的韶山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属性特征,运用内容分析法,建立分析类目。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建立的四个分析类目进行分析,探索游客对韶山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并就游客对韶山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进行归纳和分析,由此,得出互联网传播的游客对韶山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论文基于11 000多条网络文本大数据,结合文本分析、重要性-表现性分析、聚类分析与方差分析、分块分析、TOPSIS等方法,从游客感知视角,对49座城市开展比照研究,探析城市旅游绩效与要素结构、发展模式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1)不同类型城市的旅游要素感知、认可分异相对稳定,将49市归纳为功能组、复合组、资源组、专业组。2)专业组、资源组旅游发展模式相对成熟,功能组次之,复合组较含混。旅游资源对感知网络具有催化作用,城市的核心特质更易引发游客认同。3)要素结构对城市旅游绩效有一定温和影响,发展模式是旅游绩效的主导因素。当前,城市旅游要素开发丰度和深度普遍不足,扩展旅游要素的感知面、加强核心要素的集聚性是提升旅游绩效的基本导则。4)资源禀赋不能单方面决定城市旅游绩效,旅游绩效与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近几年谋求转型发展,致力于将旅游业转换成为陕西省新兴支柱产业,并使其成为陕西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进而打造文化旅游大省.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丰富,在竞争中独具优势,市场前景广阔.因旅游开发起步晚,关注度低,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欠缺.文章通过研究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同时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分析游客感知,认为应更多的关注游客认知与反馈,提高游客认同感,从而提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4.
论文基于11 000多条网络文本大数据,结合文本分析、重要性-表现性分析、聚类分析与方差分析、分块分析、TOPSIS等方法,从游客感知视角,对49座城市开展比照研究,探析城市旅游绩效与要素结构、发展模式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1)不同类型城市的旅游要素感知、认可分异相对稳定,将49市归纳为功能组、复合组、资源组、专业组。2)专业组、资源组旅游发展模式相对成熟,功能组次之,复合组较含混。旅游资源对感知网络具有催化作用,城市的核心特质更易引发游客认同。3)要素结构对城市旅游绩效有一定温和影响,发展模式是旅游绩效的主导因素。当前,城市旅游要素开发丰度和深度普遍不足,扩展旅游要素的感知面、加强核心要素的集聚性是提升旅游绩效的基本导则。4)资源禀赋不能单方面决定城市旅游绩效,旅游绩效与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厦门鼓浪屿游客为调查对象,收集游客的人口学特征、低碳旅游认知、意愿和行为特征等相关信息,利用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游客低碳旅游认知不够深入,相关概念存在认知差异,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别对游客的低碳旅游认知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游客对于举手之劳的、不需耗费财力或可以获益的、无需太多精力的低碳项目的参与意愿程度比较高,而对于比较繁琐、需要耗费财力精力、影响自己便利性、关系到自身洁净等低碳项目的参与意愿程度比较低,受教育程度、收入对游客的低碳旅游意愿有明显影响;游客低碳旅游行为效果较低,因为游客更多考虑自身支付能力、舒适和方便等因素。最后,从政府、旅游社区、旅游企业、旅游者4个体系给出了落实低碳旅游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开展地质旅游安全评价工作的作用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地质旅游业迅猛发展,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但大量的数据也显示,旅游引发的安全事故不容忽视。地质旅游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可能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既有游客自身的不安全因素,也有旅游环境和旅游企业中的不安全因素。本文探讨了开展地质旅游安全评价工作的作用与意义,指出对地质旅游进行安全评价,可以查找、分析和预测地质旅游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以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后果和程度,并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和措施,以指导危险源的监控和事故预防。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2):113-116
福建武夷山景区和台湾阿里山景区是海峡两岸两大著名旅游景区,通过对所得数据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得出同一游客群体下两景区各自具备的优劣势感知要素,并为景区今后及海峡旅游的形象塑造提供策略和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气象服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不足,提出了气象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些思考和建议:(1)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发挥好气象信息员的重要作用;(2)通过更新服务理念,不断完善基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充分发挥气象为农服务的作用;(3)将气象科普不断向贫困地区延伸,增强气象信息及科普宣传产品的有效传播力;(4)将气象服务融入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让气象防灾减灾成为生态安全保障、有效防范环境风险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庐山风景名胜旅游地生活废弃物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庐山风景名胜区面临着人口激增和环境破坏的双重压力,如何测量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系统,是庐山风景名胜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成果,计算了2003年庐山风景名胜区生活废弃物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1)生活废弃物人均生态足迹为0.0117751hm2,其中CO2排放的生态足迹占总量的98.20%,而污水、粪便、固体垃圾和废弃物处理设施的生态足迹很小,仅占1.80%;(2)CO2排放量为68684.99t,其中旅游交通的贡献率为55.61%,旅游住宿的贡献率为36.26%,游客和居民的贡献率为8.13%;(3)居民废弃物排放量大于游客排放量,CO2和粪便排放量是游客的2.4倍,垃圾产生量是游客的1.32倍,污水排放量是游客的1.18倍;(4)生活废弃物对风景区、九江市以及九江市以外区域的生态影响分别为45.40%、2.78%和51.82%;(5)风景区生态效用为0.5451kgCO2/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水平;(6)九寨沟、黄山和庐山生活废弃物生态足迹数据表明,旅游交通对旅游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最深远,因此改变交通方式或使用环保旅游观光车是减少旅游地生活废弃物生态足迹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多为客观、专业化评价,较少从常人角度测量居民或游客对环境质量的评价或感知。而常人的评价可能影响其环境行为,进而促进环境保护。通过调查北京、上海、海南三地游客对居住地、旅游目的地、全国三个空间尺度以及当前、未来两个时间尺度的环境质量感知,分析旅游者环境质量感知的时空偏差。研究发现:(1)受访旅游者当前环境质量感知与全国相比存在乐观偏差,即“空间乐观”;与旅游目的地相比却是悲观倾向,即认为居住地环境质量不如旅游目的地;未来环境质量感知存在明显的乐观倾向,即“时间乐观”。(2)各省市旅游者对当前环境质量感知存在差异,与客观环境质量评价(EQI值)对比,安徽等8个省份的旅游者相对乐观,北京等7个省市旅游者则相对悲观;各省市旅游者未来环境质量感知的乐观偏差程度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探险旅游及探险旅游资源的涵义,并说明了其在东北旅游区的调查评价方法,从东北旅游区现有的旅游资源中筛选出各个次级区域中有代表性的适于开展探险旅游的资源客体.在客观分析东北旅游区内各次级区域或资源单体的优势和分析客源市场并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各次级区域或资源单体的开发方式以及其应主推的探险旅游产品.引用有关公式用于对重点开发的探险旅游区进行相关指标的定量计算.结合东北旅游区现有的发展状况,相应提出了相关行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负责任的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6月,我们庆祝了“六·五”世界环境日和“六·八”世界海洋日。鉴于这两个重要的日子都是关于我们星球上的自然美景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因此我们本期简报关注的主题是旅游.因为我们以一种极为负责任的方式继续发现这些美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旅游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民族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产生的负面影响及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在辨证看待民族文化保护与研究民族旅游发展轨迹的基础上,探讨了民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与生态旅游的对比,认为两者的理念本质上是一致的。生态旅游的理念对民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旅游地旅游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深入分析城市旅游安全系统构成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城市旅游安全的主要因素,构建了测评城市旅游安全状态的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方法建立了测评的数学模型,并提出建设安全旅游城市的策略与措施,以期为城市旅游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评估——以敦煌为例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论文对新近发展起来的旅行费用法进行了介绍,并设计出敦煌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评估技术路线,提出了确定多目的地旅游权重和闲暇时间的机会成本的方法。根据实际调查资料,利用费用支出法、旅行费用法及机会成本法对敦煌旅游资源2001年的国内旅游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其国内旅游价值为7.8961×108元,它会因旅游业的发展而变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安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与旅游安全研究的相对滞后是目前中国旅游业的特点和缺点之一。国内外对旅游安全的研究往往侧重于旅游活动中的犯罪研究,以一个社会问题去揭示它,使广大旅游者能识别罪犯的活动规律,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应该是研究旅游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所造成的旅游伤亡事故。应该选择旅游中客观存在的重大危险源为研究对象,对旅游安全行系统研究,提高重大危险源的辨别能力,从而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控制,使旅游活动伤亡事故降低到社会能接受的程度,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根据旅游生态足迹的理论、方法以及研究进展,在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和旅游观光等5个子系统所组成的旅游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分析东山岛2005年旅游生态足迹,并与当地居民生态足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东山岛2005年旅游生态足迹为4.6183gha,人均生态足迹是当地居民的2.98倍。各子系统人均生态足迹从大至小依次为旅游餐饮0.00390gha,旅游交通0.003848gha,旅游观光0.003165gha,旅游住宿0.00123gha和旅游购物0.00042gha。  相似文献   

18.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东山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旅游生态足迹的理论、方法以及研究进展,在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和旅游观光等5个子系统所组成的旅游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分析东山岛2005年旅游生态足迹,并与当地居民生态足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东山岛2005年旅游生态足迹为4.6183gha,人均生态足迹是当地居民的2.98倍。各子系统人均生态足迹从大至小依次为旅游餐饮0.00390gha,旅游交通0.003848gha,旅游观光0.003165gha,旅游住宿0.00123gha和旅游购物0.00042gha。  相似文献   

19.
界定了旅游水环境的概念,采用资料调查、咨询访问和个别现场调查等方法,对海南省旅游水环境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1989年至2008年旅游业的用水量占全省生活用水量的比例都很小,对海南水资源总量的影响也很小,2008年三亚市、海口市和万宁市三个城市的旅游业用水量之和占到全省旅游业总用水量的79.9%;海南省河流、水库、海域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优良,仅有少量监测出现超标现象;在旅游水环境重点保护对象中,海南中部山区河流源头水、主要滨海旅游区近岸海域、三大河流和两大水库等水体水质均为优良,城镇、乡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和城市河段大多数水体水质满足环境功能要求,有少量水体水质超标。河流、水库和个别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超标主要是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污染。乡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受海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分散式畜禽养殖污水等的渗透污染和土壤中铁、猛背景值含量较高所致。  相似文献   

20.
浅谈生态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伟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1):103-105
生态旅游成为当今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带来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显露出不容忽视的生态、社会问题。讨论了开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和利弊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