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板塔气提法处理AC发泡剂发生中的含氨废水,研究了筛板塔不同结构对空气吹脱除氨效率的影响,以及在筛板中吹脱氨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下,废水中含氨浓度为800mg/l,pH>12气液比为1200时,经一级塔板吹脱,氨的去除率≥90%。  相似文献   

2.
折流旋转床吹脱含氨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折流式旋转床吹脱高浓度含氨废水,研究了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各工艺参数,如气液比、旋转填料床转速、温度等对含氨废水氨去除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折流旋转填料床具有压降小、高传质性能,用于处理含氨废水能有效地提高氨去除率;在温度为23℃、pH为11左右,液体流量为60L/h、气体流量为160m2/h、转鼓转速为800 r/min的条件下,用旋转填料床处理含氨5 000mg/L废水的单程吹脱率可达82%;单元传质高度为36mm.  相似文献   

3.
某冶炼企业含氨废水脱氨预处理工艺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某有色金属企业的高浓度含氨废水进行脱氨处理的研究,设计了三级氨吹脱、吸收工艺。经预处理后,氨氮去除率达到98%以上,并且对氨水及副产品石膏进行回收利用,降低了企业成本,并且防止了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4.
周健聪 《环境》2012,(Z1):119-120
介绍了广东某钽铌生产厂高浓度含氟含氨氮废水治理工程的经验。该工程除氟采用了钙盐沉淀法,除氨氮采用超声波吹脱法和SBR法组合工艺,系统出水可达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吹脱尾气实现了氨的回收,减少了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5.
吹脱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试验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本文就吹脱法处理高浓度氮氮废水试验过程简述了试验技术路线与工程流程,通过试验结果说明在碱性条件下,采用加温通空气吹脱处理高浓度氨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氮氮除率可达95%以上,且无二次污染操作简便,并对此法在生产中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国内动态     
化肥焦化行业废水处理难题攻克如何用经济可行的方法对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有效处理 ,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化肥企业及焦化企业。由华北工学院刘有智教授研究开发的超重力法吹脱氨氮废水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 ,给这些企业带来了福音。我国化肥企业及焦化企业目前对氨氮废水处理采用的是填料塔空气吹脱 ,此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 ,由于传质系数小、气液比大 ,造成后续吹出的氨回收利用困难 ,吹脱率低 ,成本高。为解决这一难题 ,刘有智教授设计开发了适合吹脱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旋转填料塔和与之配套的高效率填料 ,以及液体分布器的合理设计 ,首…  相似文献   

7.
王格  卢燕  王蔺 《环境保护科学》2007,33(6):58-60,121
染料中间体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含苯胺、氰化物等污染物的高浓度、高毒性有机废水,可生化性较差。本文设计了以萃取、吸附、氨吹脱为主的物理化学预处理方法,然后再以生化法处理的工艺流程。处理后污水可以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8.
尿素厂高氨废水预处理-氨吹脱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吹脱法除却尿素厂废水中高浓度氨氮的可行性,对吹脱过程的影响因素:pH值、气水比等进行分析探讨,对不同碱源调节pH值对吹脱除氨率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解吸液吹脱维持气水比为5000到6000,pH=11.0~12.0,可使氨氮去除率达到78%,氨氮浓度由1800~2000mg/L降至400~500mg/L.吹脱法预处理高浓度氨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氨氮废水吹脱处理技术的原理为基础,采用加压溶气气浮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通过对氨氯模拟水样的实验研究,确定了加压溶气气浮法去除水榉中氨氮的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0.
空气和煤气吹脱法处理高氨氮废水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实验室使用空气吹脱法去除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条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其影响因素大小顺序为:废水pH>气液比r>废水温度tw>表面活性剂浓度c,最佳吹脱条件为pH=11.0,r=550,c=10mg/L,tw=75℃,最高氨氮去除效率达到71.4%。在某焦化厂以终冷塔后焦炉煤气为解吸介质,现场试验影响因素大小顺序为:o废水pH>废水温度tw>气液比r>煤气温度tg>表面活性剂浓度c,最佳吹脱条件为pH=11.5,tw=90℃,r=650,tg=55℃,c=20mg/L。为煤气吹脱解吸回收氨工艺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提出预处理→二级蒸馏→吹脱治理联碱废水的新工艺 ,不仅使废水中的氨氮达到排放标准 ,而且能回收氨氮 ,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选用具有较强选择性和吸附性的13X沸石和活性炭作为吸附材料,以人工配置的含氨氮废水模拟实际废水,分别以溶液pH值、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和投加顺序等作为影响因素,通过实验来系统地考察所选材料对废水中氨氮的去除技术参数。结果表明:所选材料具有较好、较稳定的吸收效果,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13X沸石在pH值为中性,吸附时间为40 min时对氨氮的去除率最大,达87.9%。且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先投放活性炭再投放沸石去除氨氮的效果较好,比先投放沸石然后投放活性炭的效果高出25%左右。  相似文献   

13.
制革废水的治理技术已相对成熟,但其除氮效果不理想,氨氮去除率普遍较低,大部分企业处理后的氨氮都远远超过排放标准,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氨氮从技术角度上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制革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废水主要特性;分析了废水中氨氮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因,氨氮处理方法的选择,生物法脱氮的原理、特点;结合工程实例,对两种典型氨氮生化处理技术一多级A/O(硝化/反硝化)活性污泥法和悬浮生物滤池法的工艺流程及其工艺特点进行了具体介绍,分析了两种方法的氨氮处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厌氧氨氧化技术处理高浓度氨氮工业废水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厌氧氨氧化(Anammox)技术是一种新型自养生物脱氮工艺,处理低C/N比、高浓度氨氮废水具有突出优势.本文总结了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和不同工业行业高氨氮废水的水质特征,分析了氨氮、有机物等因素对厌氧氨氧化菌的影响,讨论了厌氧氨氧化技术处理高氨氮工业废水的可行性,最后对其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重点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异养硝化、厌氧氨氧化及古菌氨氧化与新的氮循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自然界中氮循环与微生物的作用密不可分.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异养硝化、厌氧氨氧化和古菌氨氧化过程的发现,人们对氮循环的认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就异养硝化菌、厌氧氨氧化菌和氨氧化古菌的发现、生化机理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人们重新认识和构建新的氮循环提供有用信息,并对这些新型微生物今后在污水生物脱氨处理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展望和设想.指出今后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可通过富集异养硝化菌强化同步硝化反硝化、富集厌氧氨氧化菌实现单级自养脱氟、富集氨氧化古菌提高低溶解氧下的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16.
氨的厌氧氧化(ANAMMOX)是一种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它是指在厌氧条件下,通过特定的兼性和专性厌氧自养细菌的作用,将NH4+-N和NO2--N反应转化为N2的过程。ANAMMOX工艺与现有工艺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回顾了厌氧氨氧化现象的发现过程,介绍了近年来厌氧氨氧化理论和可行工艺的研究进展,指出该工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周学强 《环境科技》2009,22(3):52-53
尿素生产工艺废水经过解吸、水解后,仍含有0.3%尿素和0.07%氨,采用除铁、催化、除氧并加药控制后的水质完全达到低压蒸汽锅炉用水标准。新工艺技术投入使用后,设备不腐蚀、不结垢,而且维修和运行费用低,实现了尿素工艺废水的零排放,可以在同类企业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垃圾渗滤液中ρ(NH3-N)较高、可生化性较差、处理困难的问题,以老龄垃圾渗滤液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改良SRIS(土地快速渗滤系统)对NH3-N的处理效果与最高处理负荷量,同时分析了系统不同深度的ρ(NH3-N)的变化,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进水前、后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演替情况.结果表明:①在进水ρ(NH3-N)为125 mg/L左右、水力负荷为0.11 m3/(m2·d)、进水频率为1次/d下,垃圾渗滤液经改良SRIS的一级、二级渗滤柱处理后出水ρ(NH3-N)平均值为3 mg/L,NH3-N去除率在97.5%以上;提高水力负荷为0.22 m3/(m2·d)后,NH3-N去除率为87.27%;进水频率改为2次/d,NH3-N去除率达到96.17%.②改良SRIS的一级、二级渗滤柱所能处理的最高NH3-N去除量分别为200和110 mg/L,并且主要在下层和底层部分发生去除.③改良SRIS中下层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最为丰富,微生物群落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在属水平下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相对丰度最高,同时还存在多种有利于NH3-N去除的硝化、反硝化细菌以及浮霉菌,为NH3-N的去除提供了保障.研究显示,改良SRIS对垃圾渗滤液中NH3-N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可为老龄垃圾渗滤液的有效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氨氮生活污水,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脱氮除磷工艺。该工艺是对传统倒置A~2/O工艺的改进,它采用了后置预缺氧区以提高系统的脱氮效果。试验探讨了工艺关键因素与脱氮效果的相关性。试验表明水力停留时间为25 h,内回流比为200%,DO浓度在2 mg/L时,对NH_3-N、TN、TP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6.17%、73.83%和92.38%。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所排放的氮化合物对水质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十二五”期间也将增加氮化合物的削减任务,所以废水生物脱氮技术也就成了日后水污染治理的焦点问题,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如何改进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提出了适合低碳高氨氮废水生物脱氮的新工艺。通过综述传统生物脱氮原理及工艺,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技术和同步硝化-反硝化技术,对各种废水生物脱氮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