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2.
3.
通过对兰州市1989-1991年环境综合整治定理考核,动员了社会各方向力量重点解决了突出的环境问题,环境质量有所提高,对三年的环境综合整治荼进行了定量和科学评价,使环境管理迈向科学化管理轨道,从而使环境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也揭示出新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5.
赵银慧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22(6):66-68
分析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在指标设置、考核标准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其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结果的公正性产生了影响。提出在\"十二五\"城考指标调整中应适当增加环境质量的比重,体现对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城市采取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原则,并加强对环保工作的规范化和能力建设的考核,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管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7.
密切值法在区域综合环境动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多指标转化为单一综合值,这是密切值法的最大功能,根据密切值法的这个基本原理,结合实例,说明了密切值法在区域综合环境的动态分析中的应用是可行的,科学的、简捷的,而且结果直观、明了。 相似文献
8.
归纳分析了国内外地表水环境自动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结果表明:自动监测在目前应用中虽然存在与手工监测技术上的差异、标准与监测技术规范的滞后以及实施过程中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限制等诸多问题,但却在水质的趋势分析与预警监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建议今后进一步拓展自动监测范围,提高自动监测仪器的灵敏度和自动监测的集成化水平,实现对地表水的动态监控和预警预报,建立手工与自动监测相结合的新型监测模式,逐步将自动监测结果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9.
10.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是中国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而实行的一种行政性管理制度。该项制度目前采用20项指标,综合衡量一个城市的环境质量等级,并进行城市间的相互比较。乌鲁木齐市自1989年参加城考以来,成绩一直不理想,特别是环境空气质量得分不理想。本文采用通常方案和减排方案对2008年城考结果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只有采取减排方案,才能改变乌鲁木齐市在全国城考中排名落后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12.
差分吸收臭氧激光雷达是完善光化学立体监测体系的重要技术,因其高时空分辨率的廓线探测优势而得以迅速发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对流层臭氧浓度的遥感探测。阐述了臭氧激光雷达的原理,归纳总结了雷达系统及关键技术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梳理了臭氧激光雷达在环境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基于我国城市臭氧污染问题现状和管理需求,初步探索设计了臭氧激光雷达监测网络业务应用的整体框架。指出了臭氧激光雷达技术及应用中存在厂家众多但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数据质量及准确性有待提高,与标准分析方法产生数据的可比性较差等不足之处;提出了核心部件国产化,系统小型化、自动化及商用化,多平台以及与其他监测方式联用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长期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制中存在的系统性弱、可比性差、震撼力弱等问题,提出了运用系统论方法、改进思维方式、开展实用性研究等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中存在的审核、环评批复、复测管理、建设单位配合、监测技术和监测管理等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建立完善验收监测制度与程序、强化质量控制管理等解决办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江苏省“八五”环境质量声像报告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八五’环境质量声像报告书“是以江苏省”八五期间近500万个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多媒体技术制作的集声,像图和文字为一体的环境质量计算机演示系统。该系统生动,直观地表征了江苏省“八五”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它的研制成功是环境质量表征技术的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19.
选择2011—2020年浙江省地表水、空气和酸雨监测数据,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从社会经济与环境质量间协调性角度探讨“十二五”及“十三五”浙江省环境质量演变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十四五”期间环境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2011—2020年环境质量不断向良好状态发展,通过动态耦合模型得到的耦合度由2011年的34.6°上升到2020年的55.4°,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上升态势。采用灰色预测法和时间序列模型对环境质量进行预测,模拟结果显示,预计到2025年地表水优良率将达到92%,满足功能要求断面比例达到95%,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酸雨率平均为40%。正确认识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变化之间的耦合规律,并对环境质量进行合理预测,能够为促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了大数据技术的特点及其在环境监测信息化中的优势。提出,基于\"大数据\"技术,可以建设环境监测大数据中心,突破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局限性,运用大数据的核心技术,实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技术的新突破,提升环境状况综合预警能力;应用大数据可视化技术,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提高人体健康风险评价能力;建立环保舆情分析云平台,提升公众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