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通过对锦州市小凌河污灌区土壤实地调查采样,和多项目监测分析,采取土壤综合污染指数法划定质量等级,确定环境风险水平.指出污灌区土壤主要污染指际和受污染程度.进一步提出对小凌河水体污染的控制措施,确保灌区粮食质量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对沈阳张土污灌区大气、水、土壤和生物各分室中Cd的库存量和各分室间Cd的循环通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土壤水稻系统中Cd流分室模型,该模型表明,Ⅱ闸和Ⅲ闸地区土壤分室中Cd的库存增量均为正值。可见,该污灌区近年来Cd污染程度由于污水灌溉仍然处于加剧的趋势,研究最后指出,该污灌区Cd的污染防治对策主要是减少污水灌溉量、进一步降低灌溉水中Cd的浓度和通过富Cd的下降速率分别依次达到29.49和22.81m  相似文献   

3.
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风险的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晓钰 《环境工程》2013,31(2):115-118
综合考虑了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的总量富集污染及各重金属在土壤中不同赋存形态的生物有效性差异,将风险评估指数(RAC)嵌入地累积指数模型,建立了土壤环境重金属污染风险的综合评价模型。应用所建模型评价某典型污灌区土壤中各重金属污染的风险程度,通过分析评价结果以及和同类模型评价结果的对比,所建模型更全面、真实地表征了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风险水平,为我国土壤资源管理和优先控制因子的选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开封市化肥河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开封市化肥河污灌区为例,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单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以Cd最为严重,Ecd变化在300~1086之间,各样点均达到极度生态危害水平,其余重金属均为轻度危害,危害程度依次为Cd>Cu>Pb>Zn>Ni。在研究的5种重金属中,镉元素对生态风险的贡献率最高,是构成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因子。污灌区土壤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指数为608.51,达到很强生态危害程度。与污灌区相比,对照区3个样点的生态总风险程度相对较轻,但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镉风险。  相似文献   

5.
汞铬砷元素污染土壤的酶监测研究   总被引:71,自引:1,他引:71  
对西安污灌区和杨凌清灌区土样7种酶生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污灌土样中重金属含量较高;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反映出土壤对酶保护能力和对重金属缓冲容量的大小,因而不同土壤酶对重金属的敏感性随土样理化性质有明显差别;酶活性由于是土样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较好地表现了土壤的污染状况;主成分分析表明,总体酶活性值可表征土样的污染状况,采用酶活性构筑的土壤信息系统I能简便、快速、准确的反映土壤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将三角模糊数理论引入环境评价领域,构建了量化表征不同重金属自身生物毒性及同一重金属不同化学存在形态生物毒性的土壤重金属生物毒性双权重评价体系,并结合地累积指数评价模型,建立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模型.最后,采用该综合评价模型评价了寺庄顶典型污灌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结果表明,寺庄顶典型污灌区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综合污染评价值差异较大,各重金属的综合污染程度排序为:Cd>Ni>Cu>Zn>Cr,Cd、Ni、Cu应成为今后该地区土壤污染治理的主要控制因子.与确定性模型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综合评价模型较好地弥补了确定性评价的不足,并能更全面、真实地综合表征评价区域土壤重金属富集污染和潜在生物毒性风险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沈阳张士污灌区大气、水、土壤和生物各分室中Cd的库存量和各分室间Cd的循环通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土壤-水稻系统中Cd流分室模型。该模型表明,Ⅱ闸和Ⅲ闸地区土壤分室中Cd的库存增量均为正值。可见,该污灌区近年来Cd污染程度由于污水灌溉仍然处于加剧的趋势。研究最后指出,该污灌区Cd的污染防治对策主要是减少污水灌溉量、进一步降低灌溉水中Cd的浓度和通过富Cd植物收获带走Cd.其中,以野生苋的收获带走Cd最有意义,它可使Ⅱ闸和Ⅲ闸地区Cd的下降速率分别依次达到29.49和22.81mg/(m ̄2·a)。  相似文献   

8.
张士灌区镉污染及其改良途径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张士灌区是国内镉严重污染区。本文全面论述了1981—1983年以来所采取综合防治的效果:①减少灌溉水中Cd浓度,提高pH,改污灌为清灌;②增施石灰、钙镁磷肥等各种改良剂;③农业工程方法、客土、去土;④生物改良方法、种植其他作物,或将污染稻谷作为良种繁育。几年来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在污染现场作试验。试验所得结果适合于灌区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典型污灌区农田镉污染特征及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河北省石家庄市典型历史污灌区农田为研究对象,对污灌区内土壤和小麦、玉米植株内Cd的含量进行分析,评价污灌区农田Cd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和潜在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上游污灌区和中下游污灌区土壤表层Cd含量分别为ND~3.88、0.10~2.30 mg·kg~(-1),明显高于清灌区(0.13~0.23 mg·kg~(-1))及河北土壤背景值(0.094 mg·kg~(-1)),超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0.3 mg·kg~(-1))点位分别达42.9%和35.2%;小麦和玉米籽粒平均Cd含量均未超标,小麦籽粒富集浓度高于玉米,污灌区小麦和玉米籽粒已出现明显累积现象.潜在生态风险表明上游污灌区和中下游污灌区表层土壤基本处于轻度~中度风险,部分区域生态风险较高~极高.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d通过皮肤、呼吸、经口摄入暴露途径对人体健康造成的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研究结果为污灌区农田土壤的安全利用和管理决策依据,并为开展农田土壤修复工程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长春市西湖灌区土壤砷污染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长春市西湖灌区62个样点土壤砷含量的调查,评价该区域砷的污染状况。方法选择灌区稻田地、菜地、玉米地,以未利用土地为对照,采集耕层土壤样品,测定砷的含量,结果与吉林省土壤背景值比较,利用污染累积指数法评价砷的污染程度。结果未利用地砷含量(P〈0.05)与吉林省土壤背景值(8.38mg/kg)没有显著差剐;稻田、菜地、玉米地耕层土壤砷的算术平均值分别为12.79mg·kg^-1、11.96mg·kg^-1、11.19mg·kg^-1,明显高于吉林省土壤砷的背景值;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砷的污染累积指数范围在1.90-1.17之间,并且土壤累积指数随着距污灌渠(口)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结论长期利用污水灌溉,导致砷在长春市西湖灌区耕层产生累积.土壤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1.
猪场废水灌溉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了解因灌溉猪场废水引起重金属积累的潜在生态风险影响,采集了河北省京安猪场区域农田清灌区和灌溉8年猪场废水污灌区的耕层(0~20cm)共52个土壤样品,并测定了样品中Zn、Cu、Cd、Cr、Pb和As含量。根据背景资料和主成分分析判断重金属污染来源,并应用地积累指数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指数进行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Zn、Cu和As的污染源主要为猪场废水,Pb污染源主要为化肥,而Cd和Cr主要来源于土壤母质,研究区农田土壤重金属为轻微或中等程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低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绥化市城市污水状况的调查和对清灌区、污灌区的土壤、水稻中的几种重金属的监测分析,用显著性检验法研究了污灌区铅、锌、铜、镉、镍,铬对农业环境的影响。证明:(1)污灌对土壤是有影响的。(2)污灌区土壤呈弱碱性,可使多种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中沉淀,降低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  相似文献   

13.
对小清河污灌区3个测点的小麦样品和2个测点的白菜,藕,小蒜样品进行了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分析,部分样品苯并(a)芘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小麦和蔬菜中各检出34和32种有机化合物,40%左右的种类来自污灌水体和土壤,污灌区农产品受到小清河有机化合物的污染,且形成有机化合物污染残留。  相似文献   

14.
污灌是污水最终处置的常见方式之一,长期开展污水灌溉将对地下水水质造成影响。以栾城地区为研究实例,首先通过对比污灌区及清灌区各项水质指标的差异,分析污水灌溉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效应。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地下水污染组分的主要物源进行解析,明确污灌对于地下水污染组分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长期污水灌溉会使地下水中Cl-及SO_4~(2-)组分含量显著增加,从而改变地下水化学类型;污水灌溉对地下水TDS、电导率、盐度、硬度等指标,以及Cr、Cd等组分含量都具有显著影响,会造成盐污染及部分重金属污染。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各物源对地下水化学组分的贡献率由大至小排序依次为:污水灌溉、农业生产资料施放、矿物淋溶作用、其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石家庄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为揭示污水灌溉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本研究以石家庄市污灌区为例,对其表层土壤重金属Pb、Hg、Cr、Cd、As、Cu、Z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按照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根据土壤环境背景值标准进行了评价,并应用克里格插值方法对研究区内表层土壤污染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各重金属均有超过背景值现象;其中Cd含量远高于土壤背景值,为主要污染因子,Hg为次要污染因子,Cu、Cr、Pb、Zn基本上为轻度污染,As处于清洁状态;污染综合指数均大于1,处于轻度污染以上等级;各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指数在研究区的分布特点各不相同,总体上形成以东明渠、洨河主河道为中心逐渐向两边递减的污染分布状态,中度污染及严重污染将近占研究区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6.
大沽排污河沉积物重金属和砷污染及生态风险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研究了大沽排污河底泥中污染物重金属和砷对水域的污染程度,及其对水域总体造成的潜在风险影响。同时利用多环境要素评价方法,对大沽排污河水质、污灌区土壤作物及生态效应进行了多元综合评价,2种方法结论相吻合。大沽排污河生态风险处于重度污染水平。重金属和砷污染物对生态风险影响排序为 :Hg>Cd >Cu >As>Pb >Cr>Zn。  相似文献   

17.
太原小店污灌区土壤壬基酚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NP)为例,研究了太原小店污灌区土壤NP的污染浓度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NP在研究区污灌土壤中普遍存在,含量高低顺序为:污灌区>过渡区>清灌区;总体上离灌渠越远,土壤中NP含量越低;NP含量与土壤有机质(TOC)呈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在垂直钻孔沉积物中,随土壤深度增加,NP含量逐渐减小,但在一定深度会出现NP的富集层,富集层深度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间接反映了该区域的污灌历史及NP的下渗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8.
污灌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垂直分布及可能来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分析太原市小店污灌区9个土壤剖面中16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及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小店污灌区表层土(0~10 cm)中PAHs平均含量变化趋势为背景区<沼泽区<清灌区<污灌区;大部分剖面土中PAHs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减少趋势,PAHs含量变化幅度较大的位置集中在地表以下0~40 cm范围内;高环(4~6环)PAHs大量富集在距地表0~50 cm土壤内,清灌区土壤对4~6环PAHs的富集能力强于污灌区;不同环数PAHs与TOC和砂粒呈正相关关系(rmax=0.791,P=0;rmax=0.882,P=0),与pH呈负相关关系(rmin=-0.1,P=0.702);距地表0~40cm范围内的土壤中PAHs的主要污染来源为小店区煤的燃烧;燃烧产生PAHs的污染途径一是直接沉降至土壤中,二是沉降至水体中,吸附在固体颗粒表面,随着灌溉污水流动而在土壤中大量富集.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污灌对蚯蚓种群的影响。沿水系的不同污染河段,选9个取样点,在灌区农田中进行蚯蚓采样调查,结果如下;1.污灌影响蚯蚓的种群分布,并主要反映在土壤上层。2.污灌对蚯蚓种群的影响是因土壤污染程度的不同而不同。清洁河段灌区中蚯蚓密度和生物量最低;重污染河段灌区中蚯蚓密度和生物量最高。3.蚯蚓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可以作为土壤质量生物学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对陕西北部某化工企业污灌区土壤-作物系统的重金属积累状况及空间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污水排放导致了周围农田土壤中Cd和Cu的聚集,其中Cd的积累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二级标准;土壤Cu、Zn和Pb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为1.21,属轻度污染,4种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0.74,属警戒线等级.在剖面上,所有重金属元素均表现出明显的表聚现象,主要聚集在土壤表层0~10 cm范围内,在空间分布上,污水排放企业污灌区土壤和作物重金属Cu、Zn和Cd的强烈聚集区出现在企业排污口附近100 m范围内,而Pb集中在200 m范围内,并随着距企业距离的增加重金属含量呈降低趋势.在企业污水灌溉的影响下,玉米籽粒中Cu、Pb和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74、0.129和0.036 mg·kg-1,明显高于对照区,其中Pb达到5.7%的超标率.玉米籽粒中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小于1,大小为PbCuZnCd,综合污染指数为0.53,属安全清洁等级;4种重金属元素中,除Cd在作物中与土壤中有效态和全量之间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外,其余元素作物中和土壤中含量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该化工企业周围,尽管由于污灌引起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累积,但由于在农作物中的积累有限,暂时未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但由于交通及烟尘引起的Pb的超标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