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1 引言微核为染色体受损的评价指标之一,其可源于染色体断片及落后染色体,无论在体细胞或生殖细胞中,微核率(MCNF)的增加即意味着遗传毒性的存在。化学药物(如重金属盐)或经辐射作用能够诱发染色体异常和微核,其出现的机率与药物剂量和辐射的积累效应呈正相关。本文通过探讨几种有害元素Pb~(2+)、As~(3+)和cd~(2+)对海菜花的微核效应,旨在  相似文献   

2.
在人工配制的污染海水(含Cr~(3+)、Cd~(2+)和Hg~(2+))各150ppm或自然海区污染的海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海洋酵母菌(1.5×10~7个/500ml海水),经过一定时间处理后,表明酵母菌有解毒和净化污染海水的作用。用紫露草微核方法和化学方法进行对比监测表明,污染海水紫露草微核率降低,离子含量减少。该实验为用微生物方法净化海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平阳霉素诱发紫竹梅四分体的微核效应以及与紫露草四分体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效应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平阳霉素浓度与微核率间呈线性剂量效应关系,与紫竹梅、紫露草四分体微核率相关非常显著(P<0.01);与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间相关显著(P<0.05)。同时,紫竹梅四分体微核率和紫露草四分体、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间相关非常显著(P<0.01),从而为紫竹梅四分体微核率测试系统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紫露草微核监测法的原理及其特点美国西伊里诺大学马德修教授用紫露草(Tradescantia paludosa)微核技术监测环境污染的研究,是一种既敏感,又简便快速的实验方法,已被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定为监测环境污染的常规方法之一。紫露草微核监测法,也叫紫露草四分体(Tetrad)微核监测法,它是用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作为被攻击和破坏的目标,并以四分体中形成的微核(Micronucleus,MCN)作为监测的终点。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  相似文献   

5.
利用紫露草微核效应检测工业废水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紫露草微核技术检测废水微核效应,往往会遇到因废水pH值过高、过低,或由于废水成分复杂、毒性大,难以进行微核检测。为此,作者研究了有关的技术,取得了理想的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调节废水pH值会使废水中金属离子价态发生改变而改变其化学形态,所以在进行微核检测时,以不调pH值的原状态废水为最好。废水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紫露草微核具有诱变作用,所以处理剂量要视废水的毒性、pH值的不同而不同。最好在检测前作好预实验,找出处理紫露草花序的适宜剂量;同时还要以四分体中不出现死细胞为宜。  相似文献   

6.
利用紫露草微核技术对大气中重要的污染物SO2和NOx进行了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紫露草对大气中SO2和NOx较敏感,紫露草微核频率MCN%(效应y)与SO2、NOx的浓度(剂量x)的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呈正相关。对于SO2当浓度在0.00-3.75mg/m^3之间时,对应的微核频率y=8.38+4.38x,r=0.91;对于NOx当浓度在0.00-1.00mg/m^3之间时,对应的微核频率y=4.8  相似文献   

7.
重金属(Hg,As,Pb)污染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分别探讨不同浓度的HgCl2、As2O3、Pb(NO3)2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以蒸馏水处理作为阴性对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HgCl2可使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明显上升,说明HgCl2对蚕豆根尖具有明显的毒性效应——诱发突变(微核)。不同浓度As2O3可使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明显上升。说明三氧化二砷(As2O3)对蚕豆根尖具有明显的毒性效应——诱发突变(微核)。蚕豆根尖微核率在铅离子浓度0—25mg/L范围内,随着硝酸铅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说明硝酸铅是一种较强的诱变剂。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多孔铁炭填料对模拟矿山酸性废水中Cu~(2+)的去除特性,并与商业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作了比较。研究表明,铁炭填料对Cu~(2+)的去除速度快,当填料投加量为1.14 g/L时,吸附10 min后Cu~(2+)的去除率超过95%,吸附平衡后Cu~(2+)的去除率达99.96%,模拟矿山酸性废水经铁炭微电解处理后,pH值从约3.0上升到5.0~5.5,降低了其酸污染。铁炭填料和活性炭对酸性矿山废水中Cu~(2+)的去除均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规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铁炭填料和活性炭对Cu~(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14.29和9.69 mg/g,铁炭填料去除Cu~(2+)的性能远高于活性炭。铁炭微电解去除Cu~(2+)包括了吸附、金属置换、微电解和絮凝等多种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蚕豆(Vicia faba)根尖细胞在一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诱发微核和染色体畸变.鉴此,本文选用~(60)Co γ射线和平阳霉素(Bleomycin A_5)观察它们的微核和染色体畸变效应,以及剂量与效应的关系,并确定两种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建立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以代替中期细胞染色体  相似文献   

10.
构建一种改进型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污水静态模拟实验平台,利用该平台研究了3种水生植物黄菖蒲、西伯利亚鸢尾和水竹对水中Cu~(2+)的去除能力及富集特征;同时探究了不同曝气量下,黄菖蒲微曝气生态浮床对水中Cu~(2+)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3种水生植物对水中Cu~(2+)的去除能力依次为黄菖蒲>西伯利亚鸢尾>水竹;当曝气量为7.5 L/min时,黄菖蒲微曝气生态浮床对水中Cu~(2+)的去除效果最好;3种植物的不同部位对重金属Cu~(2+)的吸收富集能力均表现为根部最强。  相似文献   

11.
氟化钠在与强致突变物的联合实验中均发生较强的颉颃(减毒)作用,例如非常显著地抑制由平阳霉素(染色体断裂剂)或秋水仙素(有丝分裂毒素)诱致的微核效应(F'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海洋浮游植物微量营养要素Cu、Mn、Fe的含量、形态及其在介质中共存时对藻细胞生长的调节作用和对浮游植物间的增殖竞争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当海洋原甲藻、牟氏角毛藻和聚生角刺藻三藻种混合培养时,Mn~(2+)对牟氏藻有特殊刺激效应,而Fe~(3+)对聚生藻生长促进作用尤突出,Fe~(3+)—Mn~(2+)交互效应对三藻种生长速率都明显增大,且其交互作用远大于单独P和Mn的作用;Cu_(2+)对原甲藻表现较突出的抑制作用,EDTA则起Cu的螯合去毒效应,进而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的现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英彦 《环境科学》1989,10(4):66-70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VMT)是继紫露草四分孢子微核检测方法,是国内较为普遍用于研究和监测环境致突变物(致癌物)的高等植物间期体细胞遗传检测系统。从方法学到实际应用等各方面已积累较多资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真核生物紫露草微核监测法(Trades Cantia MCN Test)是环境污染监测的一种简便、经济、实验周期短、效果可靠的方法。研究表明,紫露草微核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全面评价石化地区的环境质量,且可以发现新的污染物,对于建立完整的监测系统,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紫露草(Tradescantia)四分体微核检测技术及其应用已由首倡者马德修(Te-Hisu Ma)教授评述,1980年通过中美合作途径引入我国,1982年由方宗熙教授主持,通过了紫露草四分体微核检测技术并加以推广,在国内各地也相继开展起此项工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为进一步充实该技术,作了相应的观察,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建立含有屏蔽参数σ的类氦碳离子C~(4+)的哈密顿方程。以有效核电荷数为z*=6-σ类氢原子基态ls和激发态ns(n=2,3,…)组合的双电子波函数,作为类氦碳离子C~(4+)的基态近似波函数,应用参数微扰法研究类氦碳离子C~(4+)基态能量。计算结果表明,类氦碳离子C~(4+)的基态五级近似能量理论值与实验值的误差为ΔE≈10~(-4)a. u.。  相似文献   

17.
昆明盘龙江水质的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紫露草微核技术对盘龙江水质进行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整条江水质呈现出轻重不一的污染段面,北仓、洪家村样点水质具有较高的微核率,微核率分别为6.85%,7.50%,城区河段致紫露草微核的潜在性污染物较轻,最低点为油管桥样点,微核率为4.35%,但从整体来看,由松花坝微核率3.20%至滇池的附近洪家村增至7.5%,水体的潜在性致突变物污染程度逐渐加重。这表明盘龙江水体可能存在致突变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微纳米气泡比表面积大,气泡内部压力远高于外部压力,在液相中停留时间长,具有强氧化等特性。利用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将水、空气和NO混合产生微纳米气泡气液体系用于NO的吸收。结果表明,NO体积浓度为1 250×10~(-6),pH=7,NO的氧化吸收效率可以达到50.1%。在水相中加入Fe~(2+)后,NO体积浓度为3 750×10~(-6),pH=5,NaCl质量浓度为0.5 g/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质量浓度为6 mg/L时,Fe~(2+)摩尔浓度为2 mmol/L,NO的吸收效率可以达到82.1%。加入Mn~(2+)后,其他条件不变,当Mn~(2+)摩尔浓度为2 mmol/L时,NO吸收效率可以达到92.3%。  相似文献   

19.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诱发小鼠骨髓细胞微核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MN)效应.结果表明,渗滤液可诱发微核的形成,且呈明确的浓度(渗滤液CODCr)-效应关系.在亚急性染毒条件下,渗滤液CODCr为10mg/L时,可诱发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n=16,P<0.001);在亚慢性染毒条件下,渗滤液CODCr为5mg/L时,即可诱发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n=16,P<0.001).这一结果从整体水平上证明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哺乳动物具有遗传损伤效应,同时提示可以以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作为渗滤液生物监测指标.渗滤液处理时间越长,引起细胞遗传损伤所需的最低浓度越低,意味着长期接触环境低浓度渗滤液污染有引起体内细胞遗传物质损伤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20.
以莱茵衣藻为受试生物,利用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和毒理测试方法,开展了3种典型重金属(Cr~(6+)、Pb~(2+)和Ni~(2+))对莱茵衣藻的单一毒性效应试验,分析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重金属对莱茵衣藻光合活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3种重金属均能降低莱茵衣藻的叶绿素荧光产量和相应的光合参数(Fv/Fm、RC/CS_0、ET_0/TR_0和ET_0/ABS),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活性,降低莱茵衣藻的SOD活性,并增加莱茵衣藻的MDA含量,对莱茵衣藻造成一定的氧化损伤,且随重金属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对莱茵衣藻的抑制和损伤作用加剧;但莱茵衣藻对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重金属的毒性效应响应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Cr~(6+)胁迫在其低浓度和短时间内即对莱茵衣藻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果,而Ni~(2+)胁迫随其浓度的增加对莱茵衣藻的ET_0/TR_0、ET_0/ABS参数和MDA含量的抑制效果不明显;参数Fv/Fm是对重金属毒性效应响应最敏感的毒性评价指标,结合其半数效应浓度(EC_(50))值得出3种重金属对莱茵衣藻的毒性效应强度排序为Cr~(6+)Pb~(2+)Ni~(2+)。该研究结果可为莱茵衣藻在重金属污染水体监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