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药的广泛使用,对非靶生物蜜蜂的威胁不可避免。因此,评价农药对蜜蜂的安全性是新农药开发和评价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本文选择甲基对硫磷、呋喃丹和γ—6663种农药为代表,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用接触法和摄入法测试农药对意大利蜜蜂的毒性。结果表明:接触法试验的3种农药毒性为甲基对硫磷>呋喃丹>γ—666;摄入法为甲基对硫磷=呋喃丹>γ—666。 采用Atkins有关农药对蜜蜂评价的毒性等级划分标准对这3种农药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均属高毒类农药。此结果与国外有关报道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溴氰菊脂、甲基对硫磷、丙体-六六六和呋喃丹等4种农药对隆线蚤(Daphnis Carinata)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4种农药对水蚤48小时LC_(50)值分别为0,000123,0.013,0.075和0.76ppm。按毒性大小顺序为溴氰菊脂>甲基对硫磷>丙体-六六六>呋喃丹。根据水蚤LC_(50)值和田间用药量得到的投毒系数大小为依据,对以上农药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讨论。  相似文献   

3.
甲基对硫磷对三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光敏降解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花日茂  岳永德 《环境化学》1995,14(6):508-512
本文以高压汞灯和自然阳光为光源,研究了甲基对硫磷对氧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氰茂菊酯在玻片表面光致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甲基对硫磷与三种拟除虫菊酯农药混合照光处理后,可使拟除虫菊酯农药的光解速度加快。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的光解半衰期,在高压汞灯下比其单独照光分别缩短12.18、8.46和7.33倍,在阳光下则分别缩短4.73,2.65,和4.46倍。甲基对硫磷对三种拟除虫菊酯农药表现出显著的光敏  相似文献   

4.
段海明 《生态环境》2012,(9):1608-1613
筛选分离降解微生物解决有机磷农药残留给水体和土壤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是一项可行的生物修复技术。采用富集培养和定时取样分析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方法,分离驯化出三株能够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细菌,研究了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并对其16SrDNA序列进行了分析,同时比较了三菌株对甲基对硫磷(Methyl-parathion)、毒死蜱(Chlorpyrifos)和_二唑磷(Triazophos)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通过富集培养得到10菌株具有降解甲基对硫磷和毒死蜱的能力,比较确定HY-1、HY-2和HY-4三菌株作为研究对象,经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的不同菌株,三菌株在Genbank上的登录号分别为:eu915687、eu915686和eu915688。在甲基对硫磷质量浓度为50mg·L-1时,三菌株72h的降解率分别为91.7%、87.7%与92.4%.降解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甲基对硫磷质量浓度增加到100mg·L-1时,三菌株对甲基对硫磷的降解率有所下降,其中HY-2对甲基对硫磷的降解率下降最大达23%,且和其他两菌株有显著性差异(P〈0.05o三菌株72h对100mg·L-1毒死蜱的降解率分别达到64.8%、53.7%和56.5%,在不同的毒死蜱初始质量浓度下,HY-1和HY-4两菌株对毒死蜱的降解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HY-2与HY-1、HY-4两菌株有显著性差异(P〈0.05o三菌株对三唑磷的降解率均较低,其中HY-2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00mg·L-1三唑磷的降解率最高仅为20.7%,其余两菌株对三唑磷的降解率比HY-2低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o可以得出本研究分离得到的蜡状芽孢杆菌不同菌株对有机磷农药的降解存在多态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毒性百分数排序法推导了马拉硫磷、乐果、甲基对硫磷、敌敌畏和对硫磷等5种有机磷农药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准,得出5种有机磷农药的基准最大浓度(CMC)分别为0.477、1.392、0.247、0.085、0.155μg·L-1;基准连续浓度(CCC)分别为0.030、0.688、0.092、0.056、0.030μg·L-1.将推导出的双值基准与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差别较大,我国目前这5种有机磷农药的水质标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水生生物"欠保护"的情况.5种有机磷农药的淡水水生生物基准可为我国淡水水生生物基准的制订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用呋喃丹、甲基对硫磷、γ—666为代表,论述了农药在水体中水解速率的测定方法。试验给果表明,在25℃的中性水溶液中,三种农药的水解半衰期(t_(0.5))γ—666>甲基对硫磷>呋喃丹;水温的升高与碱性的增强均能加速三种供试农药的水解过程,但呋喃丹受溶液pH的影响较为明显,而甲基对硫磷受温度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吡虫清等4种新农药的水生态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斜生栅列藻(Scendesmus obliquus)、大型蚤(Daphnia magna)和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为试验生物,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吡虫清、吡嗪酮、恶草酮和精喹禾灵4种新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IC50值或LC50值,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杀虫剂吡虫清对水蚤极毒,对鱼类高毒,对藻类低毒;杀虫剂吡嗪酮对水蚤和鱼类低毒,对藻类中等毒性;除草剂恶草酮对藻类高毒,对水蚤和鱼类中等毒性;除草剂精喹禾灵对藻类高毒,对水蚤中等毒性,对鱼类高毒。  相似文献   

8.
晁敏  伦凤霞  王云龙  沈新强 《生态环境》2010,19(5):1020-1024
以Ⅱ-Ⅲ龄卤虫幼体(Artemia salina)为受试生物,开展生物检测试验,研究长江口南支沉积物的毒性效应。生物检测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支部分站位的沉积物对卤虫幼体已产生毒性效应,其中,2、5、8三站沉积物对卤虫体长和体内SOD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1号和2号站沉积物对卤虫体内LDH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对多个毒性效应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到长江口南支各站因子得分F,F值大小可表征各站沉积物对卤虫综合毒性的强弱,各站F值排序为:2号(-1.59)〈5号(-0.76)〈8号(-0.42)〈1号(0.06)〈6号(0.62)〈7号(0.78)〈3号(1.31),2号站沉积物毒性最强,3号站毒性最弱。经逐步回归分析,因子得分F与沉积物中Cu、Cd含量具有显著相关关系(R=0.91,p〈0.05),表明长江口南支沉积物中Cu和Cd是对卤虫产生毒性效应的关键污染物。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夏季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调查。结果表明:在西红柿、青椒和豆角中,乐果平均残留量为0.081mg/kg,甲基对硫磷为0.015mg/kg,二嗪农为0.003mg/kg,而敌敌畏在这三种蔬菜中均未检出。夏季蔬菜中农药残留量的超标率甲基对硫磷>乐果>二嗪农>敌敌畏。三种蔬菜中,豆角的有机磷农药检出率最高,其次为青椒、西红柿。  相似文献   

10.
植物酶膜萃取-气相色谱分析水体中痕量有机磷农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植物酶膜萃取 气相色谱分析水体中痕量有机磷农药的方法 .实验表明 ,选用精面粉作为酶源并用纯水萃取所得的植物酶最为合适 .乐果、对硫磷和甲基对硫磷三种有机磷农药的检测限为 0 1 μg·l- 1;多次测定三种农药的加标回收率均达70 %以上 .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斜生栅藻、大型水蚤和草鱼为试验生物,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多效唑对斜生栅藻EC_(50)-96h为20.62mg/l;对大型水蚤LC_(50)-48h为21.86mg/h;对草鱼苗静态生物检测结果为LC_(50)—120h 16.33mg/l,流水生物检测结果为LC_(50)-96h 14.36mg/l,LC_(50)-120h 9.13mg/l。经多效唑处理后,藻的细胞形态也发生明显改变。根据农药的实验室毒性评价划分标准,多效唑对三种生物的毒性均属低毒;田间安全性预评价的结果也表明其毒性为低毒,故认为多效唑是一种对水生生物危害较小的农药。但其慢性毒性及长期积累效应,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丽  王建宇  王蕴平  王桂芳 《环境化学》2019,38(9):2166-2169
建立了在线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地下水中痕量乐果、呋喃丹、敌敌畏、莠去津、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毒死蜱、滴灭威、2,4-滴、五氯酚等10种农药有机磷农药和五氯酚的方法.用0.22μm滤膜过滤后,采用直接进样,在线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测定,在1—40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10种有机磷农药和五氯酚的线性相关系数R~20.995,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在80.2%—109%.  相似文献   

13.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已经逐渐代替有机磷等农药被大量使用,给土壤动物带来潜在生态风险.本研究选择了土壤模式生物赤子爱胜蚓为受试生物,考察2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联苯菊酯和氟氯氰菊酯)对赤子爱胜蚓消化酶活性(α-葡萄糖苷酶和蛋白酶)的影响.结果表明,α-葡萄糖苷酶(α-Glu)活性在暴露初期被联苯菊酯诱导,随着时间的延长,出现抑制作用,而氟氯氰菊酯对α-Glu活性的影响主要呈现抑制作用.3种蛋白酶活性在暴露初期被联苯菊酯显著诱导和被氟氯氰菊酯显著抑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作用减弱.研究表明,联苯菊酯和氟氯氰菊酯对消化酶的影响呈现相反趋势,3种蛋白酶活性可以作为评估2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毒性的早期指标.研究结果为阐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土壤蚯蚓的毒性机制提供数据支撑,为评估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生态风险提供了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农药的使用会对非靶标生物造成影响,由此世界各国都采取了风险控制手段以预防农药造成的生态危害。本文综述了欧洲、美国和日本针对农药开展的陆生生态系统风险评估方法,包括陆生非靶标生物、风险评估模型、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及生态毒性的评价指标。同时分析了农药登记管理对陆生生生物的生态毒性及风险评估中存在的科学问题,且提出了方法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几种植物源农药对环境生物的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几种植物源农药对几种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不同植物源农药对同一种环境生物的毒性差异很大,同一种植物源农药对不同的环境生物毒性也不同;说明并非所有的植物源农药都是安全的.表4参5  相似文献   

16.
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的环境特性与行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就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吸附-解吸特性、迁移-转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DOM对重金属吸附-解吸及生物毒性的影响、DOM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吸附-解吸及生物可降解性的影响进行了评述。同时,对DOM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及DOM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杨欣  赵子剑  唐玉莲 《环境化学》2011,30(8):1493-1499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ZrO2,将其混合在石墨粉和碳纳米管(CNTs)中,利用硅油做粘合剂,制得一次性有机磷农药(OPs)检测碳糊电极(CNTs/ZrO2│CPE),并对水中甲基对硫磷(MP)进行了检测.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荧光光谱(XRFS)表征电极的制备过程,采用循环伏安(CV)法和方波伏安(SWV)法...  相似文献   

18.
有机磷农药的构效关系及其对浮游生物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定量构效关系理论和实验室内急性毒性试验相结合研究了六种有机磷农药对四尾栅藻(S.quadricanda)和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的生态毒性。有机磷农药的毒性取决于磷原子的电正性,各取代基种类和构象对电荷分布作用显著。根据构效关系原理,磷氧双键(P=O)被磷硫双键(P=S)取代后毒性降低;羟基(-OH)被甲、乙、丙氧基(-CH3O、-CH3CH2O、-CH3CH2CH2O)取代后有机磷农药毒性依次增强;磷氧单键(P-O)毒性高于磷碳单键(P-C)。该实验中毒死蜱、辛硫磷(-CH3CH2O)毒性高于其它四种(-CH3O),敌敌畏和敌百虫(P=O)毒性高于乐果(P=S),敌敌畏(P-O)又高于敌百虫(P-C),甘氨酸异丙胺盐取代羟基(-OH)的草甘膦毒性最低。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辛硫磷、敌百虫、敌敌畏、乐果、草甘膦异丙胺盐对四尾栅藻的96 h EC50分别为6.34、6.62、59.53、82.12、141.37和7.25 mg.L-1。它们对多刺裸腹溞的48 h LC50分别为0.20、0.12、0.28、0.17、1.12和5.03 mg.L-1。六种有机磷农药对多刺裸腹溞的毒性强度结果与QSAR分析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即表征有机磷农药毒性特征的取代基团作用的毒性强弱顺序为:-OH〉=O〉-O;对四尾栅藻毒性试验结果中,由于草甘膦异丙胺盐作用于植物类靶位点的特殊性,导致其对四尾栅藻毒性显著增强。综合以上研究,以构效关系理论和浮游生物毒性试验相结合进行有机磷农药的生态风险评价将更加便捷和准确。  相似文献   

19.
草铵膦和草甘膦均为灭生性广谱除草剂,具有低毒、高效的特点,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2种有机磷类除草剂,广泛应用于防除果园、非耕地等的杂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导致这2种农药越来越多地进入环境,尤其是水环境中.由于草铵膦和草甘膦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且在水溶液中较稳定,目前在多地的水体中均检出2种农药残留.随着对草铵膦和草甘膦毒性研究的深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这2种农药对水生生物存在一定的毒性.针对目前草铵膦和草甘膦在水体中的环境行为和毒性效应(包括对鱼类、藻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旨为草铵膦和草甘膦在水环境中的环境行为和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提供有益借鉴,为2种农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重金属和有机磷农药污染物在水域环境中普遍存在。以卤虫(Artemiasalina)为受试生物,采用固定浓度比法,研究了重金属Zn、Cd与辛硫磷和敌百虫2种农药以毒性单位比为4∶1、3∶2、1∶1、2∶3和1∶4构成的二元混合体系对卤虫的联合毒性,采用等效线图解法判定毒物间的相互作用类型。同时,基于单一化合物的浓度-效应曲线,运用浓度加和(CA)和独立作用(IA)2种模型对不同配比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Zn-Cd混合物联合毒性随Zn比例的增加而增强。低Zn比例的混合物(1∶4、2∶3)表现为拮抗效应,中、高Zn比例的混合物(1∶1、3∶2和4∶1)为加和效应。5种不同配比的有机磷农药混合物均表现为加和效应。金属-农药混合物则均为拮抗作用。模型预测结果表明,CA能够较好地预测辛硫磷与敌百虫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而IA则更适用于对金属-农药混合物联合毒性的预测。以上结果表明,混合体系中各组分的比例是影响联合毒性的因素之一,毒性评估时应该充分考虑其影响。CA及IA模型同样适用于评估和预测包含相同或完全独立作用机制组分的混合物对非单细胞生物体(如卤虫)的联合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