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绿叶》2004,(3)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长城在我们心中重千斤,我们要用我们的心、我们的双手,去筑起绿色生态的长城、绿色文明的长城和绿色文化的长城。我们倡议,每年的今天都开展有政府官员、各界名人、青年大学生、NGO志愿者共同参与的,与中华民族理念相关的、与北京绿色奥运理念相关的环保公益行动。3月27日,请大家永远记住这一天,把它作为每年一次的环境公益日。--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会长潘岳  相似文献   

2.
1月11日,以"绿色中国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绿色中国"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隆重举行。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团体、新闻媒体共聚一堂,采用互动对话的方式,探讨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邱晓华、陈淮、胡鞍钢、刘伟、杨帆、左大培、顾海兵等专家学者围绕着绿色发展战略分别发表了演讲。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同一种观点:绿色中国战略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把一个绿色的中国留给未来,是人们共同的心声。本刊摘发专家演讲的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的最大关键,而环保知识是社会公众科学参与环保的基本要件。缺乏必要的环保知识,公众参与将成无本之木,环境保护也必将因此失却科学与理性。可以说,环保知识大赛的举办,是一次普遍的环境文化传播,是对公众参与的极大激励,是对科学环保的必然尊重,因为,环保知识就是--  相似文献   

4.
凡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才是先进生产力,凡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才是先进文化, 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战略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记者赵柱仁)10月27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文化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的,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承办的2005中国环境文化节全面启动。据本次环境文化节组委会负责人、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介绍,2005中国环境文化节的举办,旨在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环境文化的教化作用,利用多种艺术形式呼唤公众环境意识,倡导生态文明,促进环境文化交流,扩大环保公众参与。据悉,2005中国环境文化节的重点项目共有…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环境报社、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评选“联合利华绿色之星”活动于今年 2月份启动,得到了各地环保、教育等部门及学校的积极响应,这项旨在表彰青少年环保先锋、促进中小学学生提高环境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项目是“联合利华中国绿水青山行动”于今年开展的一项青少年环境教育计划。截止到今年 5月,评选活动组委会共收到了 22个省市自治区的 174项申请材料。   来自全国 13个省市自治区的 15名少年凭借各自在环保宣传、环保调研、环保科技以及环保实践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赢得了“联合利华绿色…  相似文献   

7.
绿色书架     
《绿叶》2006,(3)
《中国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管仲连、涂方祥、杨琳编著,海洋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28.00元《中国文化与可持续发展》是一本顺应时代需求的精品,涵盖了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本书不仅发掘了中国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而且弘扬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价值观和世界观。作者以浑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结合现代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将二者有机结合,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入解读,又有对现代社会环境问题的忧思。从崇尚自然的道家文化到积极入世的儒家文化,从大慈大…  相似文献   

8.
大学"绿色文明"的荣誉和形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平 《环境教育》2001,(4):16-18
创建“绿色大学”的迫切性   全球生态危机引发的地球上“绿色”的加速失落,已经促使人类文化的“绿色”转向。在工业领域人们提倡“清洁生产”,实行 ISO14000认证制度;在消费领域,社会鼓励“绿色消费”;在教育领域,国家支持创建“绿色学校”。相比之下,绿色大学的开展则显得非常薄弱。然而高校学生是国家未来的管理者、工程师、决策者和科学家,他们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他们未来工作时的决策。所以,加强“绿色大学”建设,培养具有较高环境意识的各类人才,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 “绿色教育…  相似文献   

9.
《绿叶》2004,(5)
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和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绿色中国"论坛9月4日在湖北省神农架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对此次活动予以高度重视,专门发来贺信。本刊全文刊登俞正声委员的贺信。  相似文献   

10.
陈首 《绿叶》2007,(12):74-74
2007年12月11日,随着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在清华大学的演讲结束,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主办的"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进校园"系列讲座就此落下帷幕。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2005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王灿发、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廖晓义、杨欣和马军相继登场,在北京和  相似文献   

11.
吴宇 《环境教育》2008,(4):79-80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纸张不仅仅作为文化、教育和生活的载体而存在,而且纸张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各工业部门必须的基本原料之一,但 不可否认的是造纸业已成为传统工业中的环境污染大户。  相似文献   

12.
《环境教育》2010,(12):22-25
<正>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人大环资委、全国政协人资环委、环境保护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主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特别支持,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承办的"2008、2009绿色中国年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美术书法委员会换届会议8月30日在北京召开。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会长潘岳专门向大会发来贺信,鼓励艺术家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为繁荣我国环境艺术及促进环保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与会书画艺术家还联名发出了书画绿色中国”倡议书,号召美术书法艺术家主动承担责任,以笔墨丹青为工具,以书画艺术为载体,在创作中积极宣传环境保护,在作品中体现以生态文明为特点的环境文化理念,为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及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建设“绿色中国”而努力创作。据介绍,“书画绿色中国”一直是中国环境文…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EEI)项目第二阶段工作自2000年10月正式启动以来,经各方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项目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尤其是对新课程改革的作用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经过两年多的实施,EEI项目第二阶段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1.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培训网络。继在北京师大、华东师大、西南师大等建立“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环境教育中心之后,在湖南师大、华南师大、东北师大、南京师大、西北师大、福建师大、陕西师大、华中师大和西藏大学等9所高校增设了项目环境教育中心,使环境教育中心扩大为12…  相似文献   

15.
绿色书架     
《中国环境政策报告——生态移民》新吉乐图主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20.00元以恢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系统或者以防患于未然为目的,停止地区居民原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把地区居民迁移到其他地区,即为“生态移民”。“生态移民”的实施状况如何?它能否实现其初衷?围绕这一主题,这本论文集主要从生态、经济、文化三个角度进行了考察和分析研究。令人忧虑的是,一些牧民家庭迁移之后的收入在降低,而发展集中饲舍牧业需要大规模的灌溉,这导致了地下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而在有的地区,“生态移民”导致了新的草原开垦。此外,这本论文集对文化多样性问题予以特别的关注。书中指出: “生态移民”政策将使多种多样的生产及生活方式单一化,使“异质”的文化走向“均质”;环境问题和文化问题互为表里,游牧文化消失的代价正是沙尘暴的肆虐;“以人为本”可理解为“以文化为本”,文化的多样性应该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绿叶》2005,(6)
到今年6月份为止,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在北京各高校已开办5期“绿色中国青年课堂”系列培训,举办了“如何紧密联系广大青年学生参与‘绿色中国青年课堂”、“环保社团能力建设”、“环境文化在北服”、“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等主题活动。上百名来自北京各高校的环保社团负责人及志愿者参加了培训。为了让更多大学生接受青年课堂的信息,每期培训活动的内容都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工作人员制成PPT文件,通过互联网传送给全国各高校环保社团。图为“绿色中国青年课堂”现场。  相似文献   

17.
绿色文化在中国的境遇其实是尴尬的:一方面这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汇和概念,常常在人们高雅的谈吐和各种论坛上被提起;另一方面它又极其柔弱和无力,一旦与金钱、利润、产值、发展这些"硬"指标相冲突,它便在人们的议题和视野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为什么呢?因为它对于相当多的人来说是一种"奢侈品":呼唤它的归来需  相似文献   

18.
陈首 《绿叶》2008,(11):78-85
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兴起绿色启蒙运动,本土环境非政府组织(ENGO)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绿色启蒙运动带有强烈的公共服务品质和公益精神,卷涉进体制安排、利益格局和文化建设的种种论争和实验,其隐含、引起、引申的问题和效应直接关涉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与成熟。ENGO在绿色启蒙运动中的最大贡献是,为公众参与提供了可能的平台,开辟了必要的渠道。  相似文献   

19.
一株虬劲的胡杨伫立在舞台中央, 仿佛远古神话中绝地天通的神树,支 撑起一个绿色中国。满眼的绿叶、淙淙 的流水、欢快游动的红鲤鱼,将舞台烘 托成为一个梦的世界。整个舞台的布 景以绿色为基调,恰如一片绿色的海 洋。 随着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庄 严地宣布:“2005中国环境文化节开 幕。”炫目的礼花将现场笼罩在圣洁、 喜庆、祥和的气氛之中,整个剧场沸腾 了。《绿色中国》的主旋律随之响起: “今夜,让洁白的心灵高扬;今夜,那 一个绿色中国的梦想;我们祈祷,废墟 上将重现天堂。” 11月30日晚,北展剧场,掌声和 欢呼声不断,一场环境文化的盛会在 这里上演。  相似文献   

20.
《绿叶》2006,(12)
12月9日,“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山东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鸣、香港凤凰卫视主持人柯蓝、亚洲开发银行地区与可持续发展局局长宾度·罗哈尼、四川省绿色江河环保促进会会长杨欣、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黑龙江省伊春市市长兼林业管理局局长许兆君、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负责人廖晓义等八人获得“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发布中国第一份绿色GDP核算研究报告的绿色GDP课题研究小组获得特别奖。颁奖典礼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白岩松、中国环境大使杨澜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