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ADMS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区域最大浓度、各关心点平均浓度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ADMS模型的地表粗糙度、项目所在位置、最小M-O长度3个参数的敏感性,并确定了区域最大浓度所对应的参数条件,以期为模型应用、预测复核及技术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ADMS—城市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阜新市的大气污染状况,并模拟了露天矿停止开采后阜新市SO2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ADMS扩散模型在锦州市大气环境容量核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ADMS~城市大气扩散模型”核算2002年锦州市实际空气环境容量,重点介绍了“ADMS城市大气扩散模型”及建模过程中模型条件、控制参数的选择,并提出污染物削减预案。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顺德区2004年的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收集气象资料及大气自动监测站的SO2日均浓度数据,利用ADMS—Urban模型模拟了2004年1-12月期间12个大气自动监测站的SO2日均浓度,并与监测值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模拟值与监测值相关性较好(相关性系数r=0.68),并通过相关性显著检验。利用修正后的ADMS—Urban模型和环境容量方程计算了顺德区SO2实际环境容量,计算值为5.1万t/a。  相似文献   

5.
ADMS模型在电厂脱硫系统改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DMS模型拥有山区模块,适宜于重庆特殊的地形条件。文章应用ADMS模型预测和评估重庆市某大型火电厂GGH取消前后对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论证取消GGH系统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取消GGH系统将使烟气抬升高度降低108 m,近地表大气污染物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相对于各污染物年均、日均标准浓度限值,其升高值的贡献都不超过0.1%,取消GGH系统不会对主城环境空气质量造成影响。在脱硫设施非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取消GGH系统将使近地表二氧化硫日均浓度有明显的升高,总体升高9.7%,但平均升高值只占二氧化硫日均浓度标准限值的0.63%,对环境也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取消GGH系统,可提高脱硫设施的运行率,进而减少因脱硫设施故障而可能增加二氧化硫排放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易海涛  路聪聪 《环境工程》2018,36(4):127-131
针对各模型在气象资料使用、风向持续累积影响、地形对烟云阻挡影响、零浓度、上风向浓度和日夜浓度比较等问题,采用实例和设定情景,比较分析了3个常用大气扩散模型ADMS、AERMOD和CALPUFF的计算结果,对模型正常情景下浓度计算、地形对烟云的阻挡、气象资料、地理经度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有助于客观认识各模型的特点、准确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为评估不同空气质量模型(AERMOD、ADMS和CALPUFF)在复杂地形-气象场条件下的干湿沉降模拟效果,利用上述模型模拟我国西南某代表性山地的医废、垃圾焚烧项目的二噁英环境影响,并通过土壤实测数据进行模型分析验证.结果表明:AERMOD、ADMS和CALPUFF模拟的空气中年均浓度依次为1.53×10-8~4.14×10-6,5.23×10-9~3.28×10-6和2.66×10-9~2.59×10-7ngTEQ/m3;AER MOD、ADMS和CALPUFF模拟的固定点位总沉降量依次为4.41~285.72,3.07~268.02和0.02~1.35ngTEQ/m2.在扩散、沉降形态上,CALPUFF的模拟结果与其他两种模型均表现出较大差异,AERMOD和ADMS的沉降形态相似,空气中的扩散形态却存在差异.利用土壤监测值验证模型效果发现,AERMOD、ADMS和CALPUFF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6、0.70和0.83,CALPUFF的模拟结果在空间分布上表现更为优越,可作为相关项目的布点指导模型.  相似文献   

8.
利用ADMS-城市模型模拟分析鞍山市大气环境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力 《环境保护科学》2004,30(6):8-10,13
利用鞍山市 2 0 0 2年的TSP(总悬浮颗粒物 )和SO2 (二氧化硫 )大气环境监测资料、污染源排放清单资料和气象资料 ,以及ADMS -城市大气扩散模型进行了鞍山市大气环境质量分析。结果表明 :鞍山市低架源对地面浓度的贡献较大 ,高架源对地面浓度的贡献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
空气质量模型的发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空气质量模型发展所经历的3个主要阶段进行了分析,归纳了各阶段主流模型的研究进展。其中,对第1代的ISC模型与CALPUFF模型进行了比较;归纳了第2代模型的共同特点,并介绍了ADMS模型;重点叙述了第3代模型Models-3/CMAQ的应用情况。最后对影响空气质量模拟结果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空气质量模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空气质量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空气质量模型的发展历程及最新进展,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空气质量模型的基本特征及适用条件,重点介绍ISC3、AERMOD、ADMS、CALPUFF四个法规化中小尺度空气质量模型及NAQPMS、WRF-CHEM、CAMx、CMAQ四个综合型区域尺度空气质量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典型特征,探讨空气质量模型在我国实践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分析我国建设法规化空气质量模型的必要性,并提出法规化模型建设的前置条件及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利用ADMS-城市扩散模型和鞍山市2002年排放清单数据库,建立了鞍山市SO2(二氧化硫)空气扩散模型.同时利用2002年的气象和监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年和四季的SO2监测值和预测值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二维多箱模型预测大气环境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二维多箱模型对石家庄市区大气污染物SO2进行了计算,分别计算了4个风向的各子箱污染物浓度,然后按其风向频率加权取和得到平均浓度。把计算结果与地面监测值和1994-0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高空航测值进行了比较分析后发现。多箱模型预测大气环境比单箱模型和其它预测方法产生的误差要小。  相似文献   

13.
ADMs是新一代的大气扩散模型,用来评估空气污染扩散的问题。抚顺市2004年采取了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并使用ADMs模型予以评估。仿真模拟的结果表明各项措施的效果并不和治理时的投资成比例,也不和污染物的削减总量成比例.说明治理过程中的科学性和经济性不够理想,也表明总量控制方针在实施中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4.
王栋成  王勃  王磊  邱粲 《环境工程》2010,28(6):89-93
基于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复杂地形大气扩散模式的规定,对比研究AERMOD、CALPUFF、ADMS模式在流场模拟、地形处理思路和浓度预测方法等方面的异同,系统地提出了复杂地形条件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要点,结合案例分析三模式预测的区域最大落地浓度及分布的差异,进一步探讨复杂地形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对做好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建立空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基础上,利用ADMS-城市多元扩散模型,采用城市空气质量管理战略初步成果,测算了抚顺市二氧化硫、颗粒物的容量。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太湖藻类生长的动态模型,并将其与水动力模型和水质模型相耦合,利用2001年7~8月太湖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借助该模型,对2004年8月太湖水体中TN、TP的变化以及藻类生长过程进行了模拟。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EOS/MODIS的数据对太湖叶绿素a浓度进行遥感定量,将遥感监测数据和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进行风生湖流、TN、TP的模拟,以叶绿素a浓度描述的藻类浓度的模拟值能较好地拟合遥感监测值,且遥感监测图和模型模拟图所反映的全太湖叶绿素浓度分布基本一致。最后根据遥感和模拟对太湖全区的藻类分布作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部与云贵湖区富营养化控制标准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我国东部湖区及云贵湖区主要湖泊2005~2008年的监测数据和国际公认的湖泊富营养化叶绿素a 含量分级为基础,通过频率统计方法,对叶绿素a、总氮(TN)、总磷(TP)、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根据反退化原则,计算了两湖区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指标的建议值.结果表明,东部湖区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标准的建议值为TN:1.65mg/L,TP:0.100mg/L,SD:0.45m,CODMn:4.50mg/L;云贵湖区为TN:1.00 mg/L,TP:0.045 mg/L,SD:1.10m,CODMn:4.00mg/L.云贵高原湖区氮磷营养盐控制指标值绝对值低,相应控制标准比东部平原湖区严,主要原因是东部平原湖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目前的水环境总体质量劣于云贵湖区.  相似文献   

18.
应用ADMS确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庭  舒型武  肖怀德 《环境工程》2011,29(3):120-123
针对目前环评工作中常见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确定方法的技术难点,提出利用ADMS模式改进确定方法,并比较几种计算方法的优劣,提出结合实际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进行确定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