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典型样地法对乌鲁木齐市郊主要荒山进行植被调查,结果表明,该区的植物群落类型有19种;植物种类有296种,分属40科171属;植物生活型有9类;区系地理成分多样;短命和类短命植物获得一定发育等。  相似文献   

2.
为修复石油开采工艺过程中对环境土壤造成的污染,对植物修复土壤方法进行盆栽实验。采用紫花苜蓿和多花黑麦草两种植物,对油田固体污染物进行植物修复实验,并考察石油污染土壤的不同比例系数稀释对比和紫花苜蓿、多花黑麦草两种不同科类植物的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多花黑麦草对重金属的富集迁移效果明显,提高了生物可利用性,降低了土壤毒理性。  相似文献   

3.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及超富集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是污染整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对植物修复的研究日益增加,工业、农业和交通是土壤中污染物的三大主要来源。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主要包括植物稳定、植物提取和植物挥发。由于超富集植物存在生物量小、生长缓慢的缺点,更应该关注具有高生物量的重金属耐(抗)性植物。  相似文献   

4.
浅谈公路工程施工对环境的破坏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春 《青海环境》2002,12(2):82-83
以青海省为例,介绍路域生态环境建设要点和公路施工对环境的破坏,并提出参加公路建设的建设、施工和监理单位对环境保护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植物效应为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评价提供了链接,本文就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问题,探讨了植物效应和生物有效性的关联关系。阐述各种植物效应在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评价、监测及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存在的某些不足。根据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评价结论,可针对不同土壤污染类型采用不同的植物应对措施,如可以尝试应用避性排斥型植物在生物有效性低的污染土壤上生产出非污染的农产品,为进行安全农业生产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家居内的空气污染,是现代生活方式的一种产物,而且,这种污染的程度,会随着人们对新潮物质享受的追求而不断增加。因此,应该及早引导儿童关注身边的污染,并设法减轻它的危害,笔者按照下面的思路引导儿童认识并采取行动:讲述居室空气被有毒气体污染的调查结果并说明污染的成因和危害性;介绍具有净化空气功能的植物;传授几种植物的培植方法,将改善居所空气污染状况的愿望,变成呵护花木的实际行动;以两种植物的长势为例,说明放在居所里的花木,如果生机勃勃,就是它们净化空气功能的体现。对居所存在空气污染的调查美国国家环保局…  相似文献   

7.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植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晨新  余渊  孙大江 《四川环境》2014,33(5):140-145
概括了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以及危害,总结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类型和优缺点,超富集植物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植物对土壤重金属耐性和富集机制,以及超富集植物的种质资源,最后指出了植物修复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
詹志英  王惠  李莉 《四川环境》2001,20(2):62-63
本文对釜溪河城区河段漂浮植物进行了分类,对漂浮植物疯长成因、危害及水质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熏气的方法,比较了在硫氧化物混合污染气体的作用下,木本花卉(月季Rosa chinensis,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茉莉花Jasminum sambac),一、二年生花卉(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宿根花卉(君子兰Clivia miniata),室内观叶植物(文竹Asparagus setacens,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吊竹梅Zebrina pendula,白斑万年青Dieffenbachia bowmannii)中13种花卉植物的叶片伤害症状及植物抗性表现,并对植物受害后的恢复情况进行了追踪观察。发现在同种污染气体的作用下,不同种类的植物表现出不同的伤害症状。植株不同叶龄的叶片对污染气体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幼龄叶不一定比中老龄叶敏感性强。当污染浓度不超过一定阈值时,花卉植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能力。利用“花卉植物叶片伤害评价系统”对试验植物叶片伤害症状进行了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对试验植物进行了抗性分级。为保证对植物抗性等级划分的准确性,建议制定统一的熏气浓度标准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6,16(3):29-29
美国乔治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从土壤中去除砷的方法。乔治亚州的科学家们称:砷污染是一个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科学家们表示:土壤中累积的砷大部分都固定在植物的根系中,这使得对其进行安全处置非常困难。如今,遗传学家Richard Meagher所领导的该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将砷从植物根系中转移到叶子中的方法。这对于清理数千个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砷污染场地是个很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与其他修复技术相比,植物修复因其具有环境友好且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超富集植物是一类具有特殊生理特性的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吸附能力远高于普通植物,具有高积累性和高耐受性的特点。超富集植物的修复存在修复周期过长、修复效率低和修复目标较为单一等局限性,因此施行一系列强化措施成为促进植物高效修复的有效途径。分析了当前重金属污染和修复技术特点,综述了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研究现状和强化措施,并对此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沙漠环境植物栽培技术初探严泽书,黎跃东(塔里木石油开发指挥部总对环保科库尔勒841000)随着塔里本石油勘探开发的不断扩大,沙漠石油公路的开通,在沙漠环境下进行植物栽培试验对防沙固沙,保护沙漠石油公路,改善沙漠环境,保护和改善生活工作环境,稳定石油职...  相似文献   

13.
放射性核素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某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从土壤中吸收特定的重金属(包括放射性核素),并在可被收割的部位富集,人们通过将植物富集部位的收割处理,达到处理污染土壤的目的,这就是植物修复法。利用植物修复法来治理土壤放射性污染问题具有绿色、廉价、清洁、环保的独特优点。本文着重介绍植物修复的机理、超积累植物的概念和研究进展以及影响植物富集效率的因素等。  相似文献   

14.
雅玛里克山植被类型及物种多样性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典型样地法对雅玛里克山进行了植被调查,结果表明,该区的植物群落类型有14种;植物种类有223种植物.分属37科147属,植物生活型有9类;短命和类短命植物获得一定发育,旱生类型的植物占绝对优势,一年生植物占有一定比例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表明,三峡库区有资源植物2068种,其中药用植物1006种、纤维植物140种、油脂植物76种、观赏植物74种、野果植物54种、芳香植物54种、树脂树胶植物68种、淀粉与糖类植物52种、鞣料植物32种、珍稀植物47种以及其它类型植物465种。  相似文献   

16.
超积累植物在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存在,许多植物并未能完全适用于实际修复中。本文通过阐述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参考近年来国际上对超积累植物富集机理的研究,从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自身的交互作用,超积累植物根系活化机理,吸收和运输通道机制,金属配位体的运输与解毒作用,以及细胞分室化现象等各个阶段探讨与展望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修复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特点以及生态效应,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展望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植物修复技术在铀矿山放射性铀污染治理中的潜在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介  马莹  何航 《四川环境》2010,29(6):48-51
植物修复技术用于治理环境中的放射性污染,具有成本低廉、易于实施和对环境扰动小等突出优点,是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的热点。本文简单介绍了植物修复的原理,系统地介绍了环境中铀污染的植物修复及影响修复效率的因素。分析了该技术应用于铀矿山放射性铀污染治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磷形态的不同分类方法及磷的形态、水生生物、温度、pH值、溶解氧和扰动等因素对湖泊沉积层磷释放的影响,并对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湖泊的机理和影响植物修复的环境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指出在加强控制外源污染的同时,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种类,对湖泊进行植物修复,逐步恢复湖泊的自然净化能力,可有效抑制湖泊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20.
李凤  张运春 《四川环境》2021,(1):155-162
为了解有关植物修复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核心作者及研究机构,通过检索1999~2020(3.18)年共21年CNKI数据库中有关植物修复研究的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关于植物修复研究的知识谱图,并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近21年来该研究领域发文数量呈波动式增长态势;我国植物修复研究近年来主要分布在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以重金属污染、土壤、黑麦草、生态修复、超富集植物等为主要关键词;骆永明、吴龙华、周启星、陈同斌、林立金、王丹等是主要发文作者;我国植物修复研究近年来呈局部集中,总体分散的特征,主要研究机构为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我国植物修复研究自1999年开始,1999~2003年为起步初探阶段,2004~2015年为稳定发展阶段,2016~2020(3.18)为快速增长阶段。研究为我国未来植物修复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