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我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遥感监测评估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08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总结了利用微波和光学遥感数据开展冰雪监测、交通拥堵状况监测评估、雪水当量时空变化监测、地表温度反演与农业受灾评估等技术方法,介绍了灾害应急阶段空间信息产品的服务情况。提出对交通运输、能源供应和电力通信等生命线状况的评估,将是今后灾害遥感业务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方向。最后从数据资源、复杂灾害背景环境下灾害遥感和卫星等资源综合应用三个方面,讨论了当前灾害遥感领域研究的不足及发展方向,指出了建立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灾害监测、预警、评估与服务体系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2.
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系统中最大的部门灾害,其大面积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农业灾害表现为规模增大、程度加深的趋势。农业灾害的遥感监测克服了传统监测方法的不足,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当前主要农业灾害遥感监测应用的原理和方法,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要提高遥感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中的应用范围和精度,必须进一步加强农业灾害遥感机理的研究,采用多传感器、多时相、多分辨率遥感数据相结合的监测方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中国在1991~1995年期间,应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了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信息系统,它包括洪水、林火、干旱、雪灾、地震、沙漠化和松毛虫灾害等七种自然灾害。整个研究和应用工作主要包括下述几部分:·建立灾害历史数据库和灾害背景数据库;·研究重大自然灾害的区划和危害程度分区;·建立单灾种的监测与评估系统(在微机或工作站系统上);·对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如洪水、林火、地震等)建立应急反应系统;·应用这些技术和系统对1991年以来发生的洪水、干旱、林火等进行监测与评估,为主管部门防灾救灾提供辅助决策依据。本文是在集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并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王晓青 《灾害学》2011,(4):103-105
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在震后灾害监测、应急指挥与抢险救援、灾害调查、损失评估、灾民安置、恢复重建以及地震科学研究等工作中,遥感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汶川地震建筑物震害遥感解译图集》根据地震后地震现场建筑物震害遥感比对科学考察资料和震害遥感资料分析处理结果,按照科学性、知识性和资料性的编制原则编制而成。主要包括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地震地质、地势和社会环境,灾区遥感影像获取、建筑物震害影像特点与实际震害表现、震害遥感定量评估方法、汶川大地震灾区(Ⅷ度及以上地区)震害遥感定量评估模型,以及主要城市和乡镇震害遥感影像和震害评估结果等。  相似文献   

5.
以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等具有综合分析、 实时反应能力的高新技术为支撑,构建了自然灾害信息系统。指出自然灾害数据库主要包括 历史数据库、相关环境数据库和遥感信息数据库,并以减灾为视角将系统分为监测子系统、 预测子系统、灾害评估子系统、避灾路线选取子系统四个模块。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立自然灾害评估系统的总体构思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高庆华 《灾害学》1991,6(3):14-18
本文对建立自然灾害评估系统的总体构思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其中包括自然灾害评估指标系统;灾害评估的分类和程序;自然灾害评估的基础工作;自然灾害评估的主要手段;自然灾害评估系统的模式和灾害数据库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以登陆海南岛的1117号台风"纳沙"为例,根据通过高分辨率卫星数据提取的海南岛橡胶分布范围,利用FY-3A遥感数据分析了台风登陆前、后海南岛橡胶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变化。借助GIS技术平台,提取受损橡胶的分布信息(INDVI0)。根据建立的橡胶林台风灾害等级标准,绘制了橡胶林台风灾害损失等级分布图,实现了橡胶林台风灾害的遥感监测。通过遥感监测结果与灾情实际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二者总体趋势一致,而遥感监测更加快速、直观、精细,说明橡胶林台风灾害遥感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以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等具有综合分析,实时反应能力的高新技术为支撑,构建了自然灾害信息系统,指出自然灾害数据库主要包括历史数据库,相关环境数据和遥感信息数据库,并以减灾为视角将系统分为监测子系统,预测子系统,灾害评估子系统,避灾路线选取子系统四个模块。  相似文献   

9.
灾害救助评估是一种辅助决策工具,收集和分析灾害及灾害救助信息,为灾害救助活动的决策、规划和控制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其内涵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评估灾害对社会产生的影响;②灾害应急抢险需求与方案优化;③救助资源可获得性;④促进和加速灾后恢复与区域发展的可行性。灾害救助过程包括规划、数据收集与调查、分析与解读、趋势预测、辅助决策、灾害监测等6个环节。灾害救助评估内容按照灾害救助阶段总体分为应急快速评估和灾后详细评估两大类。其中,应急快速评估主要侧重于灾情和应急救助需求,是灾害救助评估的传统研究领域,为应急抢险和受灾人口基本生活保障提供信息支持;灾后详细评估则主要用于全面分析灾害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为灾后恢复与重建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赤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技术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应对赤潮灾害防灾减灾、灾后救援及管理的需求,在综合分析前人提出的赤潮灾害损失评估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参考赤潮灾害对受灾体的危害特点,结合实际工作的需求及在实际中可获取的业务数据,提出了赤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指标体系;根据灾害经济学理论,借鉴其他自然灾害经济损失评估的先进思想,采用市场价格法,分别建立了包括海水养殖业经济损失、滨海旅游业经济损失、赤潮灾害业务与应急监测费用和赤潮灾害处置费用的赤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模型;最后,提出了赤潮灾害损失评估的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国家“八五”科技攻关的实例,阐述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中的作用和良好效益,并提出今后着重的三个方面:建立国家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中心;解决关键性的技术问题,牢固用户观点。  相似文献   

12.
针对新型快速开关型变阻抗节能变压器与传统变压器的区别,对新型变压器的状态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快速开关型变阻抗变压器原理和特点,设计了变阻抗变压器的状态监测方案,分别提出了快速开关状态监测方法和变压器状态评估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气体组分比组合的放电故障与过热故障逐层分辨方法,研究结果可为新型变阻抗变压器的状态监测与评估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防灾减灾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进展概况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人类社会是在对自然灾害的不断斗争中得到发展。近代由于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自然灾害的损失也在急剧增加。防灾减灾是减轻灾害损失、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当前灾害监测技术、灾害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灾情评估方法、灾害管理及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已有了不小的进展。本文概括地介绍了这些进展,并指出了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非共性因子和定量化的滑坡危险性分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致灾因子的选取和定量化研究是滑坡危险性分级评价的关键技术。滑坡危险性分级评价因子包括共性因子和非共性因子,共性因子在评价中定量化指标具有一致性,不能反映在滑坡个体评价体系中的差异。根据万州滑坡监测预警资料,选取了地层倾角、坡度、高差和滑坡长度与宽度的比值4个非共性因子作为滑坡危险性分级评价因子,运用Lognormal分布模型,建立了评价因子的定量化评价指标。根据建立的5级评价指标体系对万州滑坡资料进行了验证,中危险性以上的滑坡占滑坡总数的95.8%,其中高危险性和极高危险性占74.1%。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的评价因子可靠性好,易于测量和获取,可应用于区域滑坡群策群防灾害点的危险性分级评价和滑坡危险性区划。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监测业务系统简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琴芳  庄丽莉 《灾害学》1991,6(3):74-78
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家气象中心实施减灾战略之一的一项重要基础业务一,全球气候监测业务系统。同时指出加强多学科监测的合作研究是加速认识气候变化规律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陈曦川  李琳 《灾害学》1998,13(2):33-36
为加强洪灾研究工作,做好灾前预评估、灾中跟踪评估、灾后详细评估工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起海河流域西三洼(东淀洼、文安茬、贾口控)洪灾遥感监测背景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7.
傅长齐 《灾害学》1994,9(2):94-96
本文在简要说明我国地震监测台网规模及地震观测环境遭受干扰情况的基础上,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的主要内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肖兰喜  冯志泽 《灾害学》1995,10(2):26-30
本文以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为例,以其1990年基础数据和1990年静态震害人员、财产损失预测为基础,以未来5年预测的房屋、人口、财产变化结果为变量,给出了动态震害人员、财产损失预测的方法及其初步预测结果。该方法还可以根据房屋、人口、财产的实际变化情况,实现“滚动式”的震害人员、财产损失预测。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两种震害损失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伯阳 《灾害学》1991,6(2):45-47
本文介绍了两种震害损失估算方法:全概率法和单位面积法。并据此法对宁夏、青海等地震害作了估算。  相似文献   

20.
在本局科技成果数据库基础上,运用情报计量学的基本方法对本局成果概况、成果类别、成果学科属性分类以及获奖人员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进行分项统计分析。从获奖项目情况统计得出本局获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奖的获奖率为50.7%;从获奖成果的学科分布看,侧重于地震监测及预报研究方面,工程地震和地震工程的获奖成果也占有相当比例。从获奖项目人员情况分析,得出科研人员的最佳获奖年龄段为40~55岁左右。统计显示了自1979年以来的科技成果及所具有的人才优势,同时获奖人员年龄结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科研人员年龄老化,青年项目主持人匮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