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岩土震害是指由于岩土体在地震时产生的不稳定所导致的场地和地基破坏,岩土震害的研究对减轻震后工程结构破坏具有重要的意义。简要回顾了岩土震害的研究历史,重点介绍了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相关情况。分别介绍了砂土液化,软土震陷,砂土液化侧向位移,岩土震害引起的其他次生灾害这四个方面在形成机制、判别方法、防治措施、数值模拟、灾害预测等领域内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在论述研究进展的同时,对有关研究内容进行了评述和讨论,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天水不同黄土场地,选取洪冲积、河流阶地、河漫滩、洪积扇、滑坡等代表性场地,进行取样及震陷性及微观孔隙分析。采用动三轴和电镜试验及微观图像处理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天水黄土粘粒含量较高,塑性指数较低,平均低于10,划分仍在粉土范围;天水黄土具有震陷不均匀性,含水量较高,震陷系数大的特点。由于天水黄土多具有架空孔隙结构,采用孔隙面积和围压等参数的震陷系数公式计算的震陷系数与试验结果基本符合。进一步的微观孔隙分析表明:孔隙长轴、短轴及孔隙面积均值、概率熵、曲率系数、形状系数曲线、玫瑰图等参数及指标,与震陷性强弱有较好的相关性。即孔隙尺寸越大,孔隙面积分布峰值越高,孔隙概率熵越小,曲率系数越大,震陷性越强。随着震陷性由小到大变化,孔隙形状因子曲线依次变陡。  相似文献   

3.
基于小波变换理论可以识别、清除数字化资料干扰。本文利用小波方法对通河体应变2006年以来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黑龙江及邻区4.0级以上地震震例资料探讨该方法对于提取体应变数据的震前异常信息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一些地震前2~5个月,体应变都接收到了周期10~30天左右的异常信号,该方法能有效地提取震前异常。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论述了锚杆静压桩安全施工技术,包括锚杆静压桩的作用机理、工艺流程及安全管理要点。锚杆静压桩采用的是与主体建筑物连在一起的独特的传力系统"逆作法"施工方法,用于倾斜建(构)筑物的纠偏限沉、老建筑物加层改造的基础处理、软土地基加固、钻孔灌注桩等钢性桩的承载力补强处理中均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本文还就锚杆静压桩的运用实践,举例就安全施工方法及技术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对指导今后锚杆静压桩的施工安全将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震速报重点是对地方震、近震的速报。提高大震速报质量关键是提高大震三要素(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级)处理的精度及数据传输的时效性,以保证速报数据准确、可靠。本文针对靖江台大震速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予以剖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首先总结出该台地方震、近震的震相记录特征,然后就如何正确判读到时和水平向最大振幅的量取及大震速报中震级参数的正确处理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其中,结合地震数字观测对限幅地震的处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利用山东省枣庄市陶庄煤矿区鲁15井水位观测资料,采用多道Weiner滤波方法研究其中所隐含的孕震信息,结论是没有明显的矿震中期前兆异常,临震前兆异常明显,每次矿震前都有水位的短临变化。  相似文献   

7.
藏北唐古拉坳陷中央隆起带与北部凹陷带海相体罗-白垩纪地层中,夹杂一套以高钾安山岩、高铝玄武岩为主体的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列。主要岩石类型有玄武岩、高铝玄武岩、高钾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流纹质角砾凝灰岩。根据火山岩产出特征和全岩同位素年龄测定,将本区火山活动划分为中生代晚期和老第三纪两个旋回。这套火山岩系的REE、相容元素和不相容元素分布特点与造山带火山岩类似;在构造判别图解上,其投影点均落在造山带大山岩区域内。对火山岩特征分析表明,它们的形成与俯冲作用有关,显示出在俯冲造山带的构造背景下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高七井几年的地热资料的整理,分析地热异常与地震预报的对应规律,在总结以往震例的基础上,对高七井地热映震效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论颠震环境和颠震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颠震是舰艇的实际使用环境条件之一.介绍了颠震环境条件的组成因素及其对舰艇设备产生的影响,阐述了颠震环境试验的试验条件以及试验方法,强调了颠震环境试验对于评定舰艇设备在颠震环境条件下的工作适应性和结构完好性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芦山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一次破裂,其性质为角度较低的逆断层,破裂未通到地表,没有形成连续而规模显著的地震断层,但存在断续的地表形变,如公路10~20 cm的垂直位移等,显示地壳缩短及次级构造的微弱变形。本次地震形成了滑坡、崩塌、地裂缝、砂土液化等地震地质灾害。除了同震形成的滑坡和崩塌,震动和变形造成岩土体的松动和不稳定,震后地质灾害成为灾区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