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基于山东省诸城市林家村镇西龙湾村91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农地流转意愿总体上较强烈,且农户的意愿主要受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流转期限、流转价格、对土地的认知、政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为了提高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促进农地流转的有序进行,需要增强农户的政策意识,明确定位政府角色,构建农地流转市场等。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四川省安岳县823户农户的入户调查,对户主个体特征、家庭特征、流转特征等因素对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发现,总体上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意愿较高;户主年龄、土地自主经营能力、人均耕地面积、土地闲置情况、土地流转过程中政府或村委会参与情况、土地流转已参与情况等因素对土地流转意愿有显著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户主年龄越大、土地自主经营能力弱、人均耕地面积越多、有长期闲置土地的农户或尚未参与过土地流转、有政府或村委会参与引导的情况下,土地流转意愿更强。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三峡库区农户的兼业特征及其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家庭劳动力数量、家庭成员是否有专业技能、承包地是否流转、家庭总收入和家庭非农收入对三峡库区农户的兼业程度有显著的正影响;户主年龄、人均耕地面积和承包地距离公路的远近对三峡库区农户的兼业程度有显著的负影响。据此,提出加强对农户成员教育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和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培育合理科学的土地流转市场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林地流转具有激活林业市场、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林业经营效率的作用,而产权是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基于福建省5地市10县域的实地调查获取的668户农户问卷,通过建立DEA-Tobit模型,在不同产权类型视角下研究林地流转对林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并对产权因素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林地流转对农户林业经营效率具有显著影响。林地流转可促进林业经营效率提高,不同流转方向和产权特征下的影响具有差异。(2)农户林业经营效率整体偏低。按照流转和产权特征分类,流转户效率高于未流转户,联合产权特征农户效率高于独立产权。(3)产权异质性对土地流转和林业经营效率产生影响。独立产权对林业经营效率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通过土地流转对产权产生间接影响,联合产权对林业经营效率影响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不但是我国农村微观机制讨论的热点,而且是我国农地制度变革和完善的见证,也是农村结构调整、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客观要求。在阐述了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基本内涵及其多样形式的基础上,从分析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的现状出发,阐明了造成土地使用权流转及影响其有序推进的原因。立足于我国土地流转已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土地使用权流转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应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基于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农户决策模型和随机前沿分析模型,运用2012年我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农户家庭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流转改变了农地经营规模,从而提高了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农地流转后存在一个农户适度经营规模区间使农业生产效率达到最优水平。实证结果显示:农地转入仅对土地产出率具有正向作用,而农地转出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均具有积极影响;完成农地转入后,农户经营规模为8.00—13.33hm~2的土地产出率达到最优;完成农地转出后,农户经营0.67—1.33hm~2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均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7.
"三权分置"模式下,土地经营权再流转制度设计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农地改革的实际效果。基于特定的法政策考量,2019年新《农村土地承包法》就土地经营权的再流转设定了诸如"受让方再流转时须经承包方同意"等限制。通过处分权能视角检视,认为该限制性规范的存在对于规避再流转风险而言收效甚微,实属人为设置流转障碍,即缺乏合理性以及现实必要性,背离立法精神。为完善土地经营权再流转的限制机制,首先应将"受让方再流转时须经承包方同意"这一限制性规范予以删除,同时通过积极培育中介服务组织等综合举措加以制度保障,以期实现土地经营权再流转限制机制的科学配置。  相似文献   

8.
在对成都市农户开展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响应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实施后,农户在耕地保护、土地承包、土地流转、接受先进技术和维护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意识增强,农民的种植热情与土地增收期望比政策实施前有所增强;2农户更愿意接受补偿标准较高、补偿方式自主性较强且有助于解决养老保障的补偿模式;3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响应状态受家庭农业劳动力比例、农业净收入占家庭净收入比例、是否村干部、务农身份类型、自信程度、对突发事件的抵抗力与孤单程度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赤水河和长江洪湖段233名退捕渔民为调查对象,基于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从家庭禀赋、政策认知、政策执行三个维度构建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家庭禀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对家庭禀赋的影响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从路径系数来看,家庭禀赋、政策认知和政策执行三个维度对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的路径系数分别是0.264、0.198和0.435;从中介效应来看,家庭禀赋通过政策认知间接影响政策满意度。基于此,本文认为建立多元化禁捕补偿制度、确保按时发放补偿资金、切实提高退捕渔民受教育水平、积极开拓渔民转产转业渠道可以进一步提升禁捕补偿政策满意度,确保长江大保护政策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土地整治成效,利用指数分析法、冗余分析法研究了江苏省土地整治时空格局演变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①2001—2017年江苏省土地整治建设规模和投资额呈波浪式上升,新增耕地率则持续下降。②空间格局上呈聚集分布,且地域分异显著。③建设规模、投资额和新增耕地面积重心总体上呈由南向北移动趋势。④耕地自然质量等、GDP中"一产"占比、新增耕地潜力、耕地产量和财政转移支付收入是推进土地整治实施的关键因子,其前期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后期受经济、政策的影响显著。今后应制定差别化的土地整治政策,以人为本,引导公众参与,完善制度执行框架。  相似文献   

11.
宅基地征收对盘活农村土地资产、缓解城乡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在宅基地征收过程中,宅基地征收直接影响着农户就业及福利。以CHIP数据为基础,通过Logistic、OLS、分位数等模型探究了宅基地征收对农户就业及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宅基地征收促进了农户非农就业,在就业选择、就业时间、劳动力配置3个方面解放了农村劳动力。②宅基地征收提升了农户福利,失地农户家庭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幸福感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尤其以高等收入/消费农户群体提升的最为显著。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完善被宅基地征收农户再就业保障与中低等收入/消费农户群体福利保障机制;扩大宅基地征收政策宣传,提升农户自主权。  相似文献   

12.
为寻求小农户、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三者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策略,推动新时代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分别构建了小农户与家庭农场、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动态博弈模型。结果表明:土地流转补贴、农产品市场均价与各主体采取规模化经营行为呈正向相关,农户耕种收益、合作社服务成本等因素则起反向作用,土地租金、耕地补贴和农产品收价系数的影响方向应分情况讨论。在分析农产品产销三方博弈的收益函数时发现,要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最优农产品收价比例的制定应着眼于销售阶段,其收益比与自行销售的价格呈正向关系;而土地租金水平则应在收价比例的基础上,考虑生产阶段的可得补贴与关键成本,以确定最优定价。  相似文献   

13.
以成都市耕地保护基金作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典型模式,运用296份问卷数据,系统分析了构成要素和农户特征对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农户满意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①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农户的满意度受补偿机制构成要素和农户特征的双重影响;②将农户满意度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序的耕地保护基金构成要素依次为补贴资金账务公开度、补贴资金监督管理力度、补贴依据、补贴资金使用要求、补贴资金分配比例、补贴方式和补贴标准;③农户的年龄、党员身份、家庭实际耕种面积、流转出耕地面积、农户对政策的了解度和政策价值性的认知均显著且正向影响成都市耕地保护基金的农户满意度,而家庭需抚养人数和承包地面积具有反向的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四川省大熊猫保护区周边94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 Probit两阶段模型分析了林农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选择;通过构建MNL模型,进一步探究林农选择各项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感知是林农采取适应性行为的基础,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受到自然灾害对林农的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均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在保护区内的居住因素对其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均有负向显著作用,林地面积、购买森林保险、借贷可获得性和接受保护区培训并未影响林农的气候变化感知,但对他们采取适应性措施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基于研究,提出提高林农教育水平、增强文化素质、提高抗灾能力、完善信贷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共管模式、开展保护区专项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山东省391份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宅基地"三权分置"背景下的农户城镇化意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年龄、土地征用情况、土地转入意愿、村里宣传农业振兴情况、宅基地申请与审批程序认知、宅基地交易对象认知对农户城镇化意愿有显著负向作用;文化程度、当前职业、宅基地权属认知、宅基地流转认知对意愿有显著正向作用。②农户对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正确认知程度低,导致其对农户城镇化意愿的影响有限。③宅基地和承包地的存续可提高农户的城镇化意愿,其中宅基地的影响作用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土地政策制度的农户认知、行为响应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相关研究进行概括,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思路,可对土地政策制度的农户行为响应与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探索。研究表明,开展土地政策制度与土地利用变化的互动机制分析以及基于对比视角开展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之间、不同政策制度之间的响应差异研究等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7.
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缔约对象选择问题阻碍了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通过构建缔约对象推荐模型,减少信息搜索难度,为农户推荐缔约对象。借鉴协同过滤推荐思想,根据土地流转过程中双方决策的影响因素,提取个体特征,计算特征值之间的距离,再计算个体之间的相似度。以历史合作为媒介,考虑合作评分的影响,最终得到农户与待匹配企业之间的相似度,根据相似度为农户推荐缔约对象。通过MATLAB对农户缔约对象的选择过程仿真模拟分析,产生推荐列表,根据推荐列表计算推荐结果的准确率。从准确率来看,该推荐模型准确率较高,能帮助农户降低缔约对象的选择难度。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土地承包权调整模式下农户投入意愿与选择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基于问卷调查法和综合分析法分析了不同土地承包权调整模式下(3—5年、5—10年、10—20年、30年和长久不变)农户的投入意愿和选择取向。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农户对土地承包权调整相关政策的认知和了解度较高。(2)无论是经营自家承包地还是租用他人承包地,随着承包期限(或租用期限)的延长,农户的投入意愿逐渐提高。(3)受访农户总体上希望土地承包期限延长,但仍有近50%的农户希望定期调整土地承包权。研究结论表明,提高农户对现行农村土地承包权期限、承包方的责任和义务的了解和认知度,有利于激励农户对农地的投入意愿;土地承包权的稳定性是影响农户对农地投入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应进一步保持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总体稳定性,强化农地承包权的用益物权属性;不同类型的农户对土地承包权调整模式的选择取向具有较大差异性,反映出土地承包权稳定性下正效应(促进农户投入,提高农地集约度)和负效应(较大比重农村人口"生而无地"的不公平性)的共存性,应在保持土地承包总体稳定的基础上,考虑家庭人口变动和农村人口迁移进行土地承包权的局部调整。  相似文献   

19.
开展新冠疫情冲击下野生动物养殖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是当前可持续生计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基于SLA分析框架和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构建大鲵养殖农户可持续生计研究模型,选取张家界市4类典型大鲵养殖农户进行质性分析。结果表明:(1)生计能力突出的大鲵养殖农户能够主动适应风险完成生计转型,生计能力脆弱的大鲵养殖农户被动抵抗风险或退出养殖。(2)大鲵养殖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类型有生计资本风险、政策风险、生计策略风险、疫病风险和市场风险,社会因素干扰比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更大。(3)大鲵养殖农户可持续生计存在受教育程度较低、生计资本有限、扶持政策延续性不够、产品宣传不到位、市场不稳定和产业创新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从"自我效能、结果期望、外界环境"三个方面构建农户参与股份合作制的影响因素理论框架。采用武汉城市圈农地入股的农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外界环境是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决定性因素,自我效能是关键因素,结果期望对自我效能和环境因素产生间接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增强农户主体地位、吸引多要素入股、推进合作社政企分开、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政府监督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