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至关重要,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促进区域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引导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分别选取了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不同类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案例区,深入开展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定的现状分析与问题识别。结果表明:现有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以限制类为主且多为现有发展产业,禁止类产业较少且多为规划发展产业,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与主体功能定位不符、区域协调性不足、实施困难大、缺乏动态跟踪管理等四方面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和不同区域主导功能定位,提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四类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通用性和差异性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优化政策建议,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与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VAR和集成预测模型,以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为例,分析了中国石化产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因素,并对产能利用率做出了预测。结果表明:中国石化产业产能过剩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固定资产投资过量、产业集聚现象是化工产业产能过剩的两个主要因素,前者表现为体制性产能过剩,后者表现为结构性产能过剩;一般而论,化工产业生产对市场的依存度相对较低,过旺的市场需求可能会导致供给侧增加产能,继而引发产能过剩;短期内,我国石化产业可能会呈现出持续的产能过剩趋势,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结合大连的开发区时间,从集聚和引力扩散、制度创新、跨国公司主导下的产业链式成长、对母城的有机疏散、产业空间优化与重组、行政区划调整等6个方面探讨了开发区城市化效应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开发区城市化的3种空间模式,即大型综合经济功能区的飞地型模式、大型高新技术园区的郊区化模式、中小园区组群发展的嵌入与填充模式,提出了优化开发区城市化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产业基尼系数、区位基尼系数和区位熵分析了环渤海三省两市的制造业集聚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三省两市的产业集聚程度很高,有11类产业在区域内存在高度集聚;北京市的产业集聚最为明显,山东省内的集聚程度相对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在北京和天津集聚明显,山东和河北主要是资源—加工型产业集聚,资源型产业在辽宁集聚相对明显,环渤海地区存在着明显的产业和空间双重集聚.  相似文献   

5.
环境时事     
正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强调强化基础注重集成完善机制严格督察按照时间表路线图推进改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8月30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编制实施办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关于在部分省份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的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聚是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运用市场集中度指数和空间集聚β指数对大连2003—2011年的集聚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研究时限内大连市现代服务业的总体集聚水平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现代服务业集聚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集聚效应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两极分化;产业集聚弹性能够反映出不同现代服务产业集聚水平变化对工业经济增长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环境标志发展与国际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宏 《环境教育》2008,(6):45-46
2008年6月中旬,第三批政府绿色采购清单已向社会公布。这是我国《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施行后的第三批“绿色清单”,再次引导企业坚定走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如今,我国与欧亚众多国家开展了环境标志互认合作,为国内企业走向世界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此篇文章从环境标志发展与国际合作角度介绍了我国环境标志走向国际道路的发展史,侧面展现了我国企业走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旅游产业集聚、全要素生产率与旅游经济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和全要素生产率(TFP)是提升我国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在理论上推导我国旅游业产业集聚、全要素生产率和旅游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利用2001—2014年我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通过区位熵指数和DEA-Malmquist模型测度了我国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和TFP状况;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法(SYS-GMM)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产业集聚水平不高,TFP虽为正向增长但较为缓慢,技术效率为负增长,体现了旅游业粗放式的发展特征;旅游产业集聚对旅游经济有正向影响效应,旅游业TFP的提高在产业集聚推动经济发展的传导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但TFP的推动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9.
基于产业集聚和扩散理论,使用双重差分法对我国京津冀地区1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6—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处理,定量分析了高铁对旅游产业集聚和扩散的影响以及高铁效应的年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高铁开通能够降低京津冀的旅游产业集聚程度,促进旅游产业扩散,且这种高铁效应呈现逐年增强的变化趋势;高铁开通一段时间后,中心地区与外围地区的旅游产业向边缘地区扩散,促进边缘地区旅游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期,国家环保部颁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旨在加强对污水处理和对工业废水的监管。通过筛选工业废水污染产业,考察产业集聚和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对工业水污染空间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该类产业的集聚使工业废水排放在空间上更集中,而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水平的提高可减缓这种集中趋势;进一步对国内30个省份按产业集聚水平进行划分,发现随着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与产业集聚间的不均衡发展是导致工业水污染空间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发展旅游产业集聚区是区域旅游发展及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旅游产业集聚区的概念释义、构成和特征入手,构建了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机制模型。研究提出,旅游资源、市场条件、旅游要素供给与相关产业支撑、政府和组织支持、文化和区域要素等是形成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区的资源和条件。基于以上认识,对北京东城区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东城区建设国际会议旅游集聚区、国医健康旅游集聚区、国学修学旅游集聚区和旅游商品集聚区"四位一体、产业融合、联动发展"的高端旅游集聚区,并对集聚区建设的布局和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协同创新现状,利用成渝城市群16个城市2010—2019年时空面板数据,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构建面板空间计量模型,检验高技术产业专业化、多样化、竞争集聚3类集聚形式对协同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①成都、重庆、德阳、绵阳是成渝高技术产业集聚的核心区域,也是城市群的创新高地;成都、重庆以高技术全产业链多样化集聚模式为主,其他各市以专业化集聚模式为主。②成渝高技术产业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不但有利于本城市创新,而且能够通过正向空间溢出推动城市群协同创新。③高技术产业竞争集聚有利于本城市创新,但会对城市群整体协同创新产生负向抑制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自由贸易协定中纳入环境保护规定是提高自由贸易中的正环境效应,同时避免或减轻负面环境影响的保障,已经逐渐成为新型国际自由贸易谈判中的重要内容。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代表的新型自由贸易谈判,试图在协定中丰富环境条款,例如环保原则、国际环境公约、环境标准、争端解决机制、环境产业和服务、环境合作和能力建设等。我国也开始在自贸谈判中纳入环保要求,基于最新的政策要求,我国应积极赶上国际自由贸易谈判中环境保护的新要求,推动贸易与环保政策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4.
自由贸易协定中纳入环境保护规定是提高自由贸易中的正环境效应,同时避免或减轻负面环境影响的保障,已经逐渐成为新型国际自由贸易谈判中的重要内容。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代表的新型自由贸易谈判,试图在协定中丰富环境条款,例如环保原则、国际环境公约、环境标准、争端解决机制、环境产业和服务、环境合作和能力建设等。我国也开始在自贸谈判中纳入环保要求,基于最新的政策要求,我国应积极赶上国际自由贸易谈判中环境保护的新要求,推动贸易与环保政策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众休闲、大众旅游规模化市场逐步形成,我国旅游产业集聚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而尤以环城市(群)游憩带为甚,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国内外2004—2014年旅游产业集聚研究文献的系统梳理和内容分析发现,有关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旅游产业集聚与集群概念辨析,旅游产业集聚的动力机制、路径模式、发展水平、综合效应、应用创新、旅游产业集聚区等七大方面。由于旅游产业自身特色及其复杂性,旅游产业集聚不同于一般产业集聚,因此学界基于产业集聚理论对旅游产业集聚的研究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6.
选取我国30个省份2006—2017年制造业的面板数据,通过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揭示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与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关联性,并结合空间杜宾面板STIRPAT模型与空间回归偏微分方法,探究了制造业产业集聚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与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空间负相关,分布在高集聚—低强度区域的多为东部沿海省份,分布在低集聚—高强度区域的多为西北欠发达省份;制造业产业集聚水平提高会增加制造业碳排放强度,同时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即集聚水平提高会增大本省碳排放强度,降低毗邻省份碳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17.
日本用十几年时间基本解决了产业污染问题,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主要经验是建立了完整的环保制度体系;污染物排放标准比较科学、合理;监控体系广泛严格,企业有优化减排方案的空间;重视激励机制等等。日本钢铁业消减过剩产能的主要做法是政策鼓励企业处理过剩设备和调整雇佣政策。从中可以得到启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推进治污减排、节能和削减产能的政策性质和措施不同;治污减排和削减过剩产能政策发挥作用的规律不同;政策干预要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通过构建四川省制造业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两阶段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四川省制造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制度环境等变量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四川省制造业集聚能显著促进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在其中发挥着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制度环境呈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产业性质的调节作用依赖于制造业的要素密集程度,其中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呈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技术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呈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区位商相对差异指数、数据包络分析和面板Tobit回归分析,研究了2009—2019年我国30个省份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特征,分析其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并与一般制造业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低于一般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但这一差距在研究期内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在我国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在细分行业构成的产业对之间存在行业分异。②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这一促进作用相比一般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效应更加显著和积极。③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  相似文献   

20.
产业聚集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城镇化带来的要素资源集聚效应又为产业聚集创造了便利条件,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稳定居民就业、改善城市环境、合理城市布局、提升经济实力四个方面分析了产业聚集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从提供劳动力、完善基础设施、扩大内需、统筹生产要素四个方面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产业聚集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产业聚集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互动机制。设计了产业聚集与新型城镇化耦合互动途径,包括加强政府政策性引导、建立合理的事前规划制度、完善投入保障机制、促进企业分工与合作、加强企业创新、加快培育特色产业、着力培育专业市场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