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我国划定土地资源红线是为了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而设定的土地资源总量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控制目标,土地资源红线的内涵包括土地资源总量控制和土地环境质量维护。我国划定土地资源红线的价值在于为土地资源利用设置限值,维持土地生态价值。构建完备的土地资源红线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土地资源规划制度、土地分类管理制度、耕地利用制度和耕地资源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2.
莱芜市生态红线划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稳定甚至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生态红线划定对生态安全格局的维护、生态系统功能的保障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总结莱芜市的生态环境特征、分析其环境问题趋势、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等方面的问题,合理划定莱芜市生态红线范围,确定禁止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及生态敏感区,并提出生态红线管控措施,可供其他城市借鉴。  相似文献   

3.
构建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体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是我国今后生态保护工作的核心制度安排,需要以更加严格的配套管控政策与措施予以支撑。本研究在分析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包括监测技术管控、监察执法管控、行政许可管控、法律强制管控和社会参与管控在内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体系,并从加快生态保护红线立法、构建"多规合一"机制、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推动离任审计制度、推进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和推动信息公开机制与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相应配套措施,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针对国家试行和可能发布的《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梳理分析了我国在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方面的相关要求。分析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调整、正面清单制度、有限人为活动管控、责任追究等方面可能制定的新要求;总结明确了国家对生态保护红线划分的重点是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极其脆弱的生态区域和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以避免盲目划分。阐述了国家实 行正面清单制度,对于有限人为活动管控,具体明确了9类有限人为活动。最后建议尽快制定发布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5.
生态红线保护制度在决策和立法层面均得以确立,在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实施,但目前仍存在着诸如协同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规范、补偿资金不到位、补偿政策不统一等问题。江苏省在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工作中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南京市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纳入综合改革,编制了规划,划定了红线,发布了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了管理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借鉴南京市的成功经验,在推进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工作中,应进一步采取加强协同统筹、创新制度立法、提升能力建设、制定考核办法等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上升为党的意志。由此可见,抓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赋予制度刚性落地,极其重要,意义深远。在十九大召开之前,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生态红线划定的总体要求、原则、范围和措施,规定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油气田开发面临的生态保护红线及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分析2011—2017年国家公布的若干文件,包括《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等,探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相关法律依据,指出我国的生态保护红线从提出"生态红线"概念到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立法及出台相关的政策、技术要求所经历的发展历程。从时间和管控两方面分析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及管控的要求。阐述了油气田开发主要面临:环境质量现状不清、现有生态保护红线问题尚未彻底解决、生态保护红线家底不清、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尚未纳入现有HSE管理信息系统等生态保护红线问题。提出加快摸清环境质量现状、尽快解决生态保护红线的历史遗留问题、积极跟踪油气田区域内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进展、积极争取纳入地方政府正面清单管理、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信息系统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不足和水质污染引起的水危机已经成为许多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制约因素。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平衡环境、社会和经济多元利益,寻求先进的法律机制来调节平衡、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共识。开展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是实现流域上下游之间等相关方利益公平的关键所在。但由于我国缺乏生态补偿立法和相应的制度安排,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目前仍面临许多问题:我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进展缓慢、法律制度滞后、部分法律法规彼此之间矛盾和相互冲突、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缺位、立法模式不适合当今流域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等。本文通过对我国有关涉水法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一些有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建设和完善的对策,以期对中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推进和进一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2017年底前,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直辖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18年底前,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意见》指出,我国生态环境总  相似文献   

10.
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以阿坝州汶川县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区为研究区域,利用GIS软件对研究区域内人类活动遥感影像进行遥感解译,并对研究区生态保护红线内的人类活动进行本底实地调查,结合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结果,对红线内人类活动强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红线内人类活动面积共计142.04hm2,人类活动斑块数量共计281个;红线内的人类活动影响指数为0.019,人类活动影响强度弱;红线内人类活动影响类型主要为旅游活动和耕地、道路及居民点等。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城市水资源紧缺与地方立法的现状,指出化解城市水危机主要依靠各个城市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和权限,科学地制定地方立法并作出制度安排,通过建立对城市水资源的节约利用、保持维护和开发创新的法律(制度)体系,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供给乃至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史春 《环境教育》2013,(12):62-63
生态红线是实线而不是虚线,尽快出台与生态红线相应的环境标准;严守生态红线,要靠政策,更要靠法律;明确生态红线监管单位,加强管理;建立生态红线保护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主要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根据《意见》,将实施“四项制度”。一是用水总量控制。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  相似文献   

14.
正生态红线是一条碰不得的"高压线"。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在此之前,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总体要求、原则、范围和措施,规定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时间表。《安徽省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5.
根据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建立了水资源生态足迹概念模型,确定了计算水资源帐户生态足迹所需的3个关键参数,即平均水资源产量、均衡因子和地区产量因子,计算了安康市1996—2007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引入水资源生态足迹压力指数、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累积水资源生态足迹等指标,利用水足迹模型评价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全面性和对比性。结果表明,计算结果可客观评价安康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情况,为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7月18日,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召开了贯彻落实《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视频会议。生态保护红线是指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又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鉴于生态保护红线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空间保护线,应实施最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以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明确水资源管理的“底线”。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明确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明确各地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考核内容、奖惩措施等,标志着管理责任与考核制度的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18.
正生态红线是一条碰不得的"高压线"。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在此之前,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总体要求、原则、范围和措施,规定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时间表。作为长江经济带省份的安徽正紧锣密鼓加速工作,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深改组会议审议,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生态红线是"生态保护红线"整体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障地下水源水质,确保地下水源饮水安全。以四川省某地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生态红线划定为例,利用Visual MODFLOW建立研究区三维地下水非稳定流数学模型,进行地下水渗流场模拟,以水源地作为起点,确定地下水源开采处示踪粒子的逆向轨迹,反向计算在降解时间内水流到达水源地迹线的起点,以此获取地下水流截获区,水源地中心位置距红线最大距离为81.5m,最小距离为52m。为相关部门进行地下水水源地有效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生态保护红线做出重要指示,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依托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加强能力建设,建立本行政区监管体系,实施分层级监管,建设生态保护红线监测网络和监管平台,实时监控人类干扰活动,及时发现破坏生态保护红线的行为。2020年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环生态[2020]73号),明确提出"推动省级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设,实现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