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特大型国有独资企业,前身是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核工业部和第二机械工业部。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中核集团建立了从铀矿勘探采冶、核燃料、核电、乏燃料和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核仪器设备、核技术应用等国内独有的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是国内核电技术开发的主体,是最重要的运行技术服务商和核电投资商。  相似文献   

2.
核能及核技术的应用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是核技术应用中投资少、收效快、应用广泛的一个主要方面,而核辐射式工业仪表又是放射性同位素应用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核辐射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能按射线的种类和能量进气甄别,进行非接触、无破坏性检测,易于同计算机耦合等特点,在许多  相似文献   

3.
铀矿开采和冶炼是核燃料循环的第一个环节.铀矿山职业危害除有毒有害因素外,还存在放射性危害。在铀矿山掘进和采矿过程中,主要危害有铀矿粉尘、氡及其子体、矿石γ外照射和表面性沾污等。对铀矿职工健康威胁最大的是铀矿粉尘和氡及其子体。粉尘浓度高会导致矽肺病,氡及其子体浓度高会诱发肺癌,这已被国内外专家们所公认,并为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所证实。矽肺病和肺癌是铀矿山两种主要的职业病。  相似文献   

4.
王小兵  白云飞  刘彪 《安全》2012,33(11):29-30,32
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带来了越来越丰富和便捷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正如同核能利用在解决了化石燃料的危机后,带来了核事故和核武器的威胁,核技术在工业、医学、农学等领域的发展也带来了放射性废物管理不善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一部旨在强化对放射性污染的防治、促进核能与核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将于10月1日起实施.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结束了我国在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方面没有法律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核应急工作是在总结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教训,规范我国核电站建设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做好核应急工作,既是确保我国核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政府和有关企事业单位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核应急工作涉及面广、技术性强、社会影响大、政治外交敏感度高。目前,我国大陆有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江苏田湾等3个核电基地共11台核电机组发电,总装机容量913万kW,约占整个电力装机容量的2%。近年来,放射性物质跨省运输活动逐年增加,广泛开展的核技术应用活动中放射源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鉴于核技术的敏感性和发生…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粉尘危害的严重状况,提出必须迅速提出高强度采掘作业、强致害粉尘作业、非铀矿山及乡镇企业生产中粉尘危害控制的有效方法;努力提高我国对无组织排放烟尘源及呼吸性粉尘的控制水平,努力降低粉尘控制装备的投资及能耗,逐步扭转我国工业粉尘危害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根据深圳市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在深圳的劳务工超过600万人,其中农民工约占70%,在劳动保障部门参加就业用工登记的劳务工约为470万人.从1994年开始,根据规定,深圳市农民工比照城镇职工参加统一的养老、医疗和工伤社会保险.  相似文献   

9.
<正>现状国际劳工组织估计,全球每15秒钟就有1名工人死于职业事故或职业病,每15秒钟就有160名工人发生职业事故,每年有234万工人因工死亡(其中202万人死于职业病,32.1万人死于职业事故),每天约6 300名工人死于职业事故和职业病,其中工作相关疾病导致的死亡约有5 500例,并且这些数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每年在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中,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20万,伤残人数超过200万。其中,仅在事故灾难中遇难的就有13万人,受伤70多万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事故是主要原因;因遇险人群无知,在事故中造成不应有的伤亡,数量也是非常惊人的。  相似文献   

11.
氡及其子体的辐射问题,在铀矿或非铀矿都普遍存在。然而在我国,对非铀矿山氡子体的辐射防护并未象铀矿山一样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人们一般认为非铀矿的氡子体辐射问题并不十分严重,而且氡子体诱发肺癌的潜伏期长达15~40年。我国多数非铀矿山是在解放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氡子体的危害尚未完全显现出来,只是在几个建设历史较久的矿,如云南锡矿、湖南香花岭矿等有所发现,肺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因此,了解非铀矿山氡子体的辐射状况,重视其防护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我国几年来对70多个金属矿的辐射调查结果表明,其中55.4%的金属…  相似文献   

12.
据冶金部安全技术研究所积累的72个非铀矿山井下氡及其子体浓度的资料介绍,其中超过国家允许标准的矿山占34.6%,如果按达到0.3允许标准就认为有氡的危害,则占65.4%。可见非铀矿山氡的危害,必须引起广大矿山工作者的注意。表1是上述资料中湖南四个典型有色矿山氡浓度的情况统计。  相似文献   

13.
铀矿和普通金属矿的开采方法基本相同,但由于铀矿存在放射性防护问题,因此,在通风防护方面有其特殊的要求。我国目前铀矿床90%以上是地下开采,采用充填法、空场法、长壁法、留矿法和分层崩落法等采矿方法。国外露天开采比例较大。美国1975年地下开采约占58%,露天开采约占40%,溶解开采占2%。今后我国铀矿床开采的发展方向是由地下转向露天,用大型机械开采。铀矿开采除有一般矿山都有的粉尘、炮烟、柴油机废气等有害因素外,还有各种放  相似文献   

14.
<正>辽河油田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部坐落于辽宁省盘锦市,地跨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的13个市(地)、35个县(旗),用工总量约11.2万人。目前辽河油田公司年原油生产能力1 000万t,天然气生产能力8亿m3,涉及噪声、毒物、粉尘、放射线等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共620个,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超过1.1万人。多年来,辽河油田公司始终秉  相似文献   

15.
<正>根据应急管理部网站的数据,全国共有粉尘涉爆企业4.3万家以上,其中包括金属制品加工、木材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纺织品加工、塑料橡胶制品加工等多个行业。在粉尘作业场所作业人员达30名以上的有近3000家企业。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粉尘爆炸事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2014年江苏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8·2”特别重大爆炸事故,造成146人死亡;2019年昆山汉鼎精密金属有限公司“3·31”较大爆燃事故,造成7人死亡。  相似文献   

16.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是目前世界范围的主要职业危害,其中最严重的是矽肺病。根据1980年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统计,美国全国主要矽尘作业中接尘总人数为106万,矽肺病总数为6万人,危险率达6%。日本各种职业病的人数,1982年为16705人,比1981年减少9.4%,并且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呈减少趋势,但因长期暴露于粉尘而引起的尘肺病人数仍然很多。我国1970年的统计资料,全国企业接尘作业人员有一千余万,约90%以上是接触矽尘的,而且在全部尘肺病人中约有95%以上的矽肺病人。  相似文献   

17.
关注焊接行业中的职业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玉宝 《安全》2009,30(4):23-25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各类工程建设项目数量剧增,焊接技术及应用范围得到快速发展,焊接作业工作量成倍增加。据资料统计,1995年我国焊接材料消耗量约70万吨,到2003年焊接材料消耗量达到200万吨,其中仅手弧焊焊条达150万吨,8年中净增长近两倍。但是,应当看到在焊接技术及应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焊接技术还比较落后,焊接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具有严重职业危害的手工焊接和半自动焊接占焊接工作总量的比例仍然很大(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最新资料表明,我国已累计发生尘肺病人约53万,其中约12万已经死亡;另有约60万可疑病人,尚未包括乡镇企业中发生的尘肺。健康监护的普遍开展,对早期发现病人和高危人群,及早采取预防措施,控制尘肺的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据近几年报告资料分析,全国县以上企业接触粉尘作业工人的年健康检查率在30%左右,年发现尘肺新病例约1~2万。 在这里我们不妨举个例子,你会感到更加触目惊心。 在一个职工总数不足6000人的国营企业,拥有接尘职工1600余人。2000年对在岗的500余粉尘作业人员进行了健康检查,竟然新诊断尘肺病人48例,发病率几乎达到10%。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几例  相似文献   

19.
以铀系、钍系、锕系为主的放射性核素广泛分布在地壳上.非铀矿山,如煤矿、金属和非金属矿同样存在铀、钍放射性核素。一般情况下非铀矿山井下矿岩中的铀、钍含量常常高于地壳中的平均值,局部地方甚至接近和超过铀矿开采工业的边界品位。据调查,我国井下煤矿中,矿岩或煤层铀的品位为百万分之几到万分之几.~(233)U 是放射性气体~(222)Rn 的母体。氡形成之后,经扩散、渗流,由岩石、土壤表面进入大气,并衰变成子体,所以氡及其子体的危害不仅铀矿山存在,非铀矿山包括煤矿也存在。  相似文献   

20.
1前言 目前,我国有职业危害的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病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其中尘肺病危害占了80%,每年因职业危害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200亿元。作为职业病第一杀手尘肺病,它以不流血的“渐进式死亡”表现形式严重威胁着广大接尘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死于尘肺病的人数大大超过矿难和其他工伤事故死亡人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