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日本Ki K-Net台网中TCGH16竖向台阵在2009年1月到2014年6月间收集的1 646组地震记录,提取了原位等效应力-应变关系以及等效剪切模量比-应变曲线,建立了土动力学参数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研究了非线性场地反应的阈值与程度。结果表明:(1) TCGH16台阵所处场地的等效剪切模量比曲线在等效应变超过线性阈值应变(约为2×10-5)时开始缓慢下降,在等效应变超过体积阈值应变(约为1×10-4)时迅速下降。(2)当地震动强度分别为100、200、400和800 cm/s2时,场地的等效剪切模量分别下降了约5%、11%、22%、42%。(3) TCGH16台阵发生场地非线性反应的阈值约为40 cm/s2,证实了非线性场地反应普遍存在于中等强度的地震动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给出了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地震时在上海华亭—希尔顿宾馆高层结构台阵记录到的主震记录的常规处理结果,并对地震地面运动和高层结构地震反应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最近,国产大型预警机在某地上空频繁试飞的,预警机的横空出世,引来国内外军事迷的关注和争论。新机被称作“空警-2000”,采用了相近代阵雷达技术,要比目前美俄产品还要先进,引起中外瞩目。它的服役填补了解放军从前没有装备预警机的空白其先进的雷达技术,也令全世界震惊。该预警机采用俄制伊尔-76为载机,但采用的固态有源相近代阵雷达、显近代台、软件、砷化镓微波单片集成电路、高速数据处理电脑、数据  相似文献   

4.
由微振动记录用剥层法研究浅层S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江苏华电句容发电一期2×1000 MW发电机组场地情况,布设了三角形嵌套和同心圆台阵进行微振动观测,采用空间自相关法计算频散曲线,并用剥层法反演得到该工程场地浅部的S波速度结构。反演结果与钻孔探测结果吻合较好,表明用微振动台阵记录反演浅部地壳S波速度结构在工程上是可行的。该方法具有不需要人工源,对避开噪声要求不苛刻、成本低且精度可满足工程要求等优点,故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利用SMART-1台阵3次地震的水平分量加速度记录统计了局部场地上地震动加速度最大幅值、到时的变化特性。统计结果表明:在局部场地上,地震动加速度的最大幅值随土层厚度和测点坐标的变化是显著的,而到时变化仅依赖于测点坐标  相似文献   

6.
<正> 1983年11月7日,在山东省菏泽与东明交界处发生5.9级地震。离震中211公里的徐州市青山泉煤矿地下结构强震台阵,沿地下不同高程和地表的四个测点获得了十条主震记录。地表面水平峰值加速度为33.9伽,竖向与水平向的峰值加速度比值为0.32。强震观测资料对比  相似文献   

7.
阵性运动是粘性泥石流运动的主要形式,以蒋家沟5a中20次具有完整观测资料的典型阵性泥石流作为基础数据,对阵性泥石流输沙量、输沙级配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发现阵性泥石流输沙量变化具有两种模式,输沙量峰值一般出现在阵次序列前期或序列中期。不同阵次泥石流颗粒级配曲线具有相似的特征。随着阵流的发展,泥石流细颗粒含量增加,粗颗粒含量不断减少,中值粒径、峰度系数、和质量密度总体均呈减小趋势;出现连续流时,粘粒含量不断增加,质量密度迅速减小,0.01 mm可以作为划分阵性泥石流颗粒的临界分维粒径,大于和小于该粒径的颗粒组成均具有较好的分形特征,其对于泥石流流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1]中提出的阵性泥石流运动与堆积的欧拉-拉格朗日模型,模拟了阵性泥石流的运 动过程和堆积形态,得出了与地学研究中观测结果较为一致的认识.文中针对影响阵性泥石流的关 键条件,重点通过改变密度、坡度和各阵泥石流的时间间隔等参数,分析了这些参数变化对泥石流 运动及堆积规律的影响,提出了简化分析整个阵性泥石流的条件。研究表明,应用经试验资料验证 的数学模型不但可以方便、快捷地定量描述阵性泥石流的一般特性,而且能够提供关于阵性泥石流 运动及堆积的更多细节。  相似文献   

9.
阵性泥石流运动与堆积的欧拉-拉格朗日模型——II.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1」中提出的阵性泥石流运动与堆积的欧拉-拉格朗日模型,模拟了阵性泥石流的运动过程的堆积形态,得出了与地学研究中观测结果较为一致的认识,文中针对影响阵性泥石关键条件,重点通过改变密度、坡度和各阵泥石流的时间间隔等参数,分析了这些参数变化对泥石流运动及规程规律的影响,提出了简化分析整个阵性泥石流的条件,研究表明,应用经试验资料验证的数学模拟不但可以方便,快捷地定量描述阵性泥石流的一般特征,而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量用于进行土层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等效线性化方法在考虑大震作用时,会出现过大的"共振"效应,造成对地表地震反应的误估。故常采用时域积分方法弥补其缺陷,而土体动力本构模型是决定时域积分方法优劣的关键。在此前的工作中,已提出了一种针对阻尼比拟合的修正UE土体动力本构模型,为验证修正UE模型在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时的有效性及优越性,同时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及嵌有不同本构模型的时域积分方法进行了响嘡台阵场地的一维土层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并将不同方法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记录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通过计算分析证明了修正UE模型对响嘡台阵地表地震反应的估计结果是客观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在江苏的强震动记录及地震影响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M8.0大地震,江苏数字强震动台网固定观测台站、宿迁和溧阳断层观测存放台阵共获取该次地震有效强震动事件45个,计134条加速度记录。本文介绍了这些强震动记录分析处理的基本情况及其时域与频域的一些特点;编写SICalculate谱烈度计算程序和D2InterP二维插值程序,输入所获取的汶川地震26组实测强震动记录数据,得到该次地震在江苏地区的峰值加速度与谱烈度的等值线图,并就区域内地震影响场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沟谷泥石流运动过程模型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石流运动过程是泥石流运动力学核心内容之一.以新疆天山公路K630泥石流为原型,选取几何相似比1:650,推导了泥石流质量、固液两相流速和泥石流冲击力相似比,以流通区为核心,建造了沟谷泥石流试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泥石流运动具有显著的阵流特性,阵流间隔时间为10s左右,其间嵌套2~3次弱阵现象;阵流期间,泥石流流速和冲击力均较大;从流通区的源头至沟口,流速呈现非线性增大趋势,且泥石流体中固液两相流速变化趋势相似,弯道处泥石流超高现象显著;泥石流运动初期由于泥石流体中固相和液相混和搅拌不均匀而呈现稀性泥石流特征,随后粘性特性增强.这些现象与现场观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巴西大部分领土位于南美板块的板内地区,因而,地震活动水平较低.巴西传统地被认为是一个非地震国家,从未发生过灾难性地震。由于这个原因,直到70年代,该国尚未引入地震学。而在巴西安装了南美台阵系统之后,在几所大学才成立几个地震研究组(其中圣保罗大学的研究组在70年代与CNEN开展了一项合作计划),以研究巴西的地震活动性,同时在巴西东南部地区布设了一个短周期地震台网。然而巴西大多数地震台站是用于监测由水库诱发的地震活动性.  相似文献   

14.
董书香  李永明  亓玲 《防灾博览》2005,(6):28-28,30
近几年,日本许多机关都在公开地震观测数据,尤其是强震数据。除通过K—NET公开数据的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和日本气象协会外,震灾预防悱会、建筑学会、关西地震观测研究协会以及10个电力共同研究等民间机构电都致力于此项研究。强震观测数据内容以自由地丛表面的为多。从抗震上程学和地震防灾角度来看,所哺的垂直台阵地震观测数据在增加,反映出人们对地基上地震波增幅的重要性队激的提高.但有荧建筑物的观测数据.除日本建筑学会根据兵库县南部地震进行收集、  相似文献   

15.
波动数值模拟时,基底直接输入地震波会导致波动能量在计算域内往复反射,影响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应用黏性边界条件模拟无限地基的辐射阻尼效应,基于波动理论及Spring/Dashpots单元实现了ABAQUS软件中黏性边界条件的施加,进而对弹性半空间的波源问题和散射问题进行波动数值模拟,并验证了黏性边界条件的有效性。采用黏性边界和固定边界条件计算响嘡台阵3号测井的土层地震反应,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际记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固定边界会造成散射波往复反射,放大了地表的地震响应,黏性边界能吸收散射的波动能量,能够较好地模拟土层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粘性泥石流体阵性流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粘性泥石流体阵性流的野外观测 ,和应用最新研制的大型平板旋转式泥石流流变仪测定粘性泥石流体的应力应变特性 ,发现含有砾石的粘性泥石流体启动时具有明显的应力过冲特征。这种应力过冲特征 ,与由粘性介质阻力形变初期的剪切稀化和高浓度粗细颗粒相互挤压的内摩擦力共同组成的泥石流体的应力滞后特性 (抗剪强度 )有关。根据所测定的粘性泥石流体的准静摩擦角、正压力和动摩擦系数 ,通过剪切面上流动坡度的推导与泥石流体启动高度的演算 ,并与粘性泥石流体阵性流观测资料进行对比 ,初步揭示了粘性泥石流体阵性流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7.
地震动空间相干函数计算过程中,需要采用窗函数对功率谱和互功率谱进行平滑。本文根据台湾SMART-1台阵采集的第五次地震记录的加速度时程,选取了布莱克曼(Blackman)窗、哈明(Hamming)窗和汉宁(Hanning)窗,以及0.68 Hz、1.07 Hz和1.46 Hz三种不同的带宽,计算了台站间距d为200 m、1 000 m、2 000 m三种距离的相干系数,并选择了Loh模型和Abrahamson模型对相干系数计算结果进行了拟合,通过对拟合曲线的对比发现:三种窗函数对相干系数计算结果的影响不大,但带宽的影响较大,带宽越大,相干系数越小。因此,在计算相干系数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带宽。  相似文献   

18.
通过粘性泥石流体阵性流的野外观测,和应用最新研制的大型平板旋转式泥石流流变仪测定粘性泥石流体的应力应变特性,发现含有砾石的粘性泥石流启动时具有明显的应力过冲特征。这种应力过冲特征,与由粘性介质阻力变形初期的剪切稀化和高浓度粗细颗粒相互挤压的内摩擦力共同组成和泥石流体的应力滞后特性(抗剪强度)有关。根据所测定的粘性泥石流体的准静摩擦角、正压力和动摩擦系数,通过剪切面上流动坡度的推导与泥石流体启动高度的演算,并与粘性泥石流体阵性流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初步揭示了粘性泥石流体阵性流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9.
首先推导了基于刚性基底和弹性基底边界的一维土层模型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并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得出了直接以竖向钻孔井下地震记录作为输入进行土层地震反应计算时,土层模型的边界应按刚性基底考虑的结论。然后设计了1个一维土层模型算例,采用DEEPSOIL和LSSRLI-1通用程序,以弹性基底边界条件分别进行土层地震响应分析,比较这2个程序的计算结果,验证了其一致性和可靠性;最后以某一深度处的地震响应为输入,建立与该深度匹配的刚性基底土层计算模型,使用DEEPSOIL程序对该模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前述结果完全一致,从而验证了直接使用井下台阵记录计算时,土层模型底部应选用刚性基底的结论,该结论将有助于正确利用地下强震记录进行土层地震响应分析。  相似文献   

20.
首先推导了基于刚性基底和弹性基底边界的一维土层模型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并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得出了直接以竖向钻孔井下地震记录作为输入进行土层地震反应计算时,土层模型的边界应按刚性基底考虑的结论。然后设计了1个一维土层模型算例,采用DEEPSOIL和LSSRLI-1通用程序,以弹性基底边界条件分别进行土层地震响应分析,比较这2个程序的计算结果,验证了其一致性和可靠性;最后以某一深度处的地震响应为输入,建立与该深度匹配的刚性基底土层计算模型,使用DEEPSOIL程序对该模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前述结果完全一致,从而验证了直接使用井下台阵记录计算时,土层模型底部应选用刚性基底的结论,该结论将有助于正确利用地下强震记录进行土层地震响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