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记者近日从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十五"期间,我国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趋于好转,但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在"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指标中,未完成目标控制要求的主要指标是二氧化硫排放量和COD排放量.根据初步统计结果,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COD排放量仅比2000年减少了2%,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另外,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两项指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反弹.  相似文献   

2.
雪琳 《环境保护》2006,(4B):79-79
记者近日从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十五”期间,我国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趋于好转,但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在“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指标中,未完成目标控制要求的主要指标是二氧化硫排放量和COD排放量。根据初步统计结果,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COD排放量仅比2000年减少了2%,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另外,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两项指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反弹。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期间,广州市主要污染物COD和SO2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经初步核算,2010年COD和SO2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2.7万吨和6.5万吨,减排比例分别达到19.7%和43%,总量减排工作顺利完成.减排对环境改善明显,珠江广州河段主要污染指标浓度值均有所下降,COD年均浓度从2005的20.7毫克/升下降至2010年的13.6毫克/升,下降幅度〈34.3%,整体水环境质量得到根本好转;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逐年上升,大气主要污染指标年均浓度值基本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SO2从2005年年平均浓度为0.053毫克/立方米下降至2010年的0.033毫克/立方米,下降幅度达37.7%,空气质量持续得到好转.  相似文献   

4.
陆钟武  岳强 《环境科学研究》2010,23(9):1101-1107
通过在IGT方程中引入废物排放率(X),建立了定量分析经济增长与废物排放量之间关系的IeGTX方程与IeGTe方程,并分别给出对应于IeGTX方程与IeGTe方程的废物排放率年下降率的临界值(xk)和单位GDP废物排放量年下降率的临界值(tek);运用IeGTX方程与IeGTe方程分别对工业部门及全国的SO2和COD的排放量(港、澳、台除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6年工业SO2和COD排放率基本上逐步降低,1997—2008年单位GDP的SO2和COD排放量分别降低了61.72%和71.89%.  相似文献   

5.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计算了我国2002~2007年出口贸易中隐含的SO2、COD和氨氮排放量,然后利用LMDI方法将影响上述排放量变化的因素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结果显示:2002~2007年我国出口对国内SO2、COD和氨氮排放量的贡献都在20%以上,其中出口规模的扩大对于出口贸易中隐含SO2、COD和氨氮排放量增加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技术进步和出口结构变动的影响则随行业和时间的不同而呈现出显著差异性.分析我国出口贸易中隐含污染排放量较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出口结构不合理,出口产品的环境效率低下,出口总量增速快.因此,本文对我国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包括实施绿色贸易政策、绿化海关进出口产品目录、鼓励生态标志产品出口及采取进口替代政策.  相似文献   

6.
选取青岛市2001~2010年环境统计数据,以全市人均GDP为因变量、污染物排放量为变量,进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拟。结果表明:青岛市"三废"污染物排放和工业COD、SO2排放量均不符合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通过模拟结果分析可得出,科学的产业结构调整、政府节能减排的大力推进等政策是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的降低和工业COD、SO2排放量呈现的正"N"型曲线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0-2009年吉林省9个市(州)COD排放量,对人均COD排放量和万元GDPCOD排放量的区域分布格局及其成因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基于2000-2009年COD排放量和人均GDP,建立了吉林省万元GDPCOD排放量随人均GDP变化的环境学习曲线,分析了2000-2009年COD排放环境负荷变化及减排潜力,对《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削减8.8%目标的可达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条件下,目标值和预测值的误差小于2%,能够实现COD削减的约束性指标。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期间,广州市主要污染物COD和SO2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经初步核算,2010年COD和S02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2.7万吨和6.5万吨,减排比例分别达到19.7%和43%,总量减排工作顺利完成。减排对环境改善明显,珠江广州河段主要污染指标浓度值均有所下降,COD年均浓度从2005的20.7毫克/升下降至2010年的13.6毫克/升,下降幅度达34.3%,整体水环境质量得到根本好转;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逐年上升,大气主要污染指标年均浓度值基本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SO2从2005年年平均浓度为0.053毫克/立方米下降至2010年的0.033毫克/立方米,下降幅度达37.7%,空气质量持续得到好转。  相似文献   

9.
国家"十五"计划提出,2005年全国SO2排放量要比2000年实际排放量减少10%,总量控制在1800万吨,其中工业企业SO2排放量要比2000年实际减少20%,总量控制在1450万吨;国家划定的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SO2排放量要比2000年实际减少20%,总量控制在1053万吨以内,酸雨污染有所减轻,80%以上城市的SO2浓度达到国家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特别要求电力行业以削减SO2排放量为重点.  相似文献   

10.
区域COD、SO_2及TSP排放的空间自相关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空间自相关分析是空间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认识空间格局的有效手段.针对研究的空间范围不同,常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来衡量区域空间自相关程度.利用江苏省1990~2006年13个省辖市COD、SO2和TSP排放量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江苏省环境污染排放区域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COD和TSP排放总量分别从1990年的596 353 t和1 101 404 t显著下降到2006年的291 762 t和704 734 t,SO2排放量基本保持稳定;江苏省COD、SO2和TSP排放的空间自相关性随时间推移正在发生着变化,到2006年COD、SO2和TSP排放的Global Moran’s I分别达到0.465 7、0.214 2和0.510 1,呈现较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趋势,空间上的集聚分布格局业已形成,且COD排放先于SO2和TSP排放在空间呈现集聚格局,空间集聚的程度也较大;苏南与苏北的污染排放格局差异较大,苏南COD、SO2和TSP排放的Global Moran’s I值至2006年分别增加到0.499 7、0.320 2和0.298 3,集聚格局明显,而苏北COD、SO2...  相似文献   

11.
以1997年-2006年河南省三废及污染物排放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研究了在河南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年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十年来,工业三废产生量或排放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大气污染物SO2及废水COD指标不降反升,对河南省完成“十一五”末的减排任务带来很大压力。文章分析了其中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山东省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了5.04%和7.12%,分别居全国第1位和第6位.全省主要河流COD下降了7.76%,氨氮下降了7.83%.2008年上半年,山东省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了4.87%和5.07%.全省主要河流的104个断面COD平均下降了24.0%,氨氮下降了33.8%,全省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近几年来,山东省在流域治理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3.
安徽经济增长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安徽1992-2006年环境统计数据和工业污染物排放量为基础,利用SPSS系统软件模拟了单位GDP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数量关系,建立了工业废水、COD、挥发酚、石油类、工业废气、SO2和烟尘排放量及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随单位GDP变化的数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的经济增长与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没有显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工业污染物排放还没有达到转折点.  相似文献   

14.
在相关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2017年安徽省工业炉窑分布状况及工业炉窑SO2、NOX、颗粒物等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区域、行业及炉型分布特点。结果表明:①淮南、阜阳、铜陵、芜湖、宣城、马鞍山、滁州7个市工业炉窑SO2、NOX、颗粒物排放量占全省工业炉窑废气排放量的68. 8%、68. 0%、74. 1%;②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4个行业工业炉窑SO2、NOX、颗粒物排放量占全省工业炉窑废气排放量的95. 3%、96. 1%、97. 3%;③烧成窑、水泥熟料窑、熔炼炉、熔化炉、煅烧炉5类炉型SO2、NOX、颗粒物排放量占全省工业炉窑废气排放量的82. 2%、85. 3%、92. 6%;④工业炉窑NOX去除率普遍较低。下一步应重点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炉型工业炉窑废气的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建立了工业产品进出口污染足迹计量模型,计算了中国20个进出口工业部门6类污染物排放系数及排放量等多组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国内环境污染加剧与工业产品大量出口密切相关.贸易顺差部门COD、SO2排放系数偏高,污染足迹净流入主要来自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污染足迹净流出主要来自化学工业; 2002年COD净流入31.00万t,SO2净流出48.87万t,其他污染物足迹大致平衡.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2月21日召开的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对2012年重点污染减排任务作了明确规定:与2011年相比,SO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减少2%,氨氮排放量减少1.5%,氮氧化物排放量为零增长。2012年,中国将深入实施三大减排工作措施,把结构减排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完善落后产能退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费用-效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定量评估“十一五”期间COD、SO2两项主要污染物减排的综合绩效,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对COD、SO2的减排费用和减排效益进行了计算.减排费用的计算主要基于现有的统计数据,包括工业污染源治理投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3部分.减排效益的计算思路则为:由于污染减排的直接效果体现为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而污染排放量的减少将导致环境污染损失的减少,因此,将由于实施污染减排政策减少污染排放而降低的“环境污染损失”来等同“污染减排效益”.经过计算可知,“十一五”期间,COD、SO2的静态削减率分别为12.45%和14.29%,动态削减率分别为59.05%和86.83%.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计算得到“十一五”期间全国污染减排的总费用为6324.87亿元,总效益为33284.86亿元,净效益为26959.48亿元,费用效益比为5.26.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全国2项污染物减排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单位产值能耗、水耗以及单位GDP的COD、SO2排放量等指标对西北甘青新重点区域资源环境效率现状水平进行评估,识别其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关系,并对2015年和2020年的资源环境压力进行测算,剖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主要矛盾,提出产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选取深圳市1996 - 2010年的经济与环境数据,构造了环境污染指标与人均GDP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工业SO2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符合“倒U型”曲线假说,环保投资和强有力的环境管理促进了深圳市跨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转折点;各环境指标的排污费用总和与人均GDP的关系表现出“倒U型”曲线.综合来看,目前深圳市整体的环境污染情况已经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以来,中国污染减排稳步推进.继2007年全国主要污染物(SO2和COD)排放量开始出现双下降,2008年继续下降.2010年有望超额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