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将四川盆地分为西部平原、中部丘陵和东部山地,采用2014-2020年的ERA5再分析资料、生态环保部官网18个站点的每日AQI监测数据,以及4个探空站的探空数据,利用相关系数和显著性检验的方法,讨论通风量及逆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盆地空气质量逐年变好,贴地层的通风量等级越大,空气质量越好.总的年均通风量呈先...  相似文献   

2.
综合管廊属于密闭型地下构筑物,沟内敷设的电缆和热力管道会大量散热,因此需要利用通风保证管廊内部的空气质量。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综合管廊电力舱的机械通风方式,研究了不同长度通风区间在不同换气次数下的温度场分布,推荐了不同长度区间所需的最小换气次数,以期在保证通风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小风量,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3.
于霄  郝晋靓  陈璐  徐斌 《环境工程》2019,37(5):129-133
地铁交通系统内空气质量因对乘客健康具有明显影响而逐渐受到了重视,为了准确判断影响地铁交通系统空气污染物的各类因素,以上海市地铁10号线同济大学站为例,利用便携式测量仪器,分析了室外大气空气质量,客流量以及通风条件对地铁站内空气中PM_(2.5),CO_2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铁站空气中PM_(2.5)的浓度受室外大气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大,室外大气与地铁站空气中PM_(2.5)的浓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二者变化趋势一致;乘客呼吸是导致地铁站空气中CO_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CO_2浓度随乘客数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地铁站的通风条件显著影响空气的流动情况,通风条件越好,越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扩散,从而可有效降低空气中PM_(2.5)和CO_2的浓度水平。  相似文献   

4.
发动机实验室的环保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发动机实验室采用吸音、隔振、基础减振、排气通风等降噪和空气净化技术,实现了实验室的环保设计,使实验室内的噪音污染和空气质量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研究基于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的顶层设计,将通风廊道作为环境空间管控的重要组成,通过采用模拟风场、河流水网、遥感解译等多种方法,对规划建设区域的自然属性进行分析,识别和绘制了长吉示范区"两轴五带"的通风廊道体系,并进一步在空间上提出环境管理的要求,期望在城市环境规划上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六个评价室内空气质量的数学模型。它们分别是歌舞厅空气质量指标模型、通风条件下室内VOC普适模型、居民住宅甲醛浓度预测模型、办公室甲醛浓度预测模型、通风条件下室内空气品质模型以及多孔建材中VOC扩散系数两尺度模型。针对每一个模型,文章都按照相应的适用条件、建模过程和应用效果进行了综述。目的是总结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为当下的检测工作与将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六个评价室内空气质量的数学模型.它们分别是歌舞厅空气质量指标模型、通风条件下室内VOC普适模型、居民住宅甲醛浓度预测模型、办公室甲醛浓度预测模型、通风条件下室内空气品质模型以及多孔建材中VOC扩散系数两尺度模型.针对每一个模型,文章都按照相应的适用条件、建模过程和应用效果进行了综述.目的是总结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为当下的检测工作与将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陈镭  许建明  许晓林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0):3926-3935
利用2013—2014年上海地区的风廓线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研究了上海地区通风指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实际天气情况和预报经验,对常用通风指数公式进行本地化修正.通过分析修正前后的通风指数与颗粒物浓度的关系发现,修正后通风指数的时间变化特征与PM_(2.5)浓度的时间变化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经过修正的通风指数对于PM_(2.5)浓度变化的指示意义更强;研究其在典型污染个例中的应用情况发现,修正后的通风指数低时,对应的PM_(2.5)浓度值高,说明修正后的通风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出边界层内大气对污染物的扩散和输送作用;另外,与未修正的通风指数对比发现,修正后的通风指数降低了原通风指数的数值,对污染的指示意义更强,尤其表现在上海地区受冷空气影响时,修正后的通风指数较原通风指数降低明显,能更好地反映出大气对上游地区污染物的输送作用.由此可见,经过修正后的通风指数更适用于本地化的预报服务,这也为上海地区的空气质量预报和霾预报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街道峡谷对称性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行列式和错列式街谷两侧建筑物的对称性对街谷内和下游建筑尾流区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并引入3个用于评价室内空气环境的指标来描述街谷中人员区域内的空气质量.结果表明,平均残留时间(ART)和有效通风率(PFR)可用于评价不对称街谷内的空气质量.街谷的不对称性对街谷内部和下游建筑尾流区污染物浓度分布均有明显影响.下游建筑越低,则尾流区的浓度越高.行列式和错列式街谷中人员活动空间的无量纲平均浓度分别在建筑高度比例为7/3和7/2时最大.为在城市规划中尽可能避免出现最不利比例的街谷,根据平均残留时间和有效通风率等指标,给出了上下游建筑高度比与最不利街谷改善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地铁车站恶臭气体污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铁一号线人民广场站和漕宝路站的臭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采用嗅沉测试和公众调查方法对恶臭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广场站的IAQ以3级(明显)为主、漕宝路站以2级(轻微)为主,污染程度与人流量和通风状况相关,漕宝路站的空气质量明显好于人民广场站。  相似文献   

11.
现代建筑物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治平  施介宽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5):210-210,211,225
根据现代建筑物的特点,主要从室外大气污染物;通风空调系统;建筑、装饰材料;办公室设备和家电;室内人员自身行为等5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影响现代建筑物室内空气质量的原因有很多,应根据其具体功能和所处地理位置,以及自身的建筑结构特点,采取不同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控制室内污染、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室内空气污染的特点、种类和来源。以及对人体的危害,并对传统方法如污染源控制、加强通风透气、植物净化等方法进行了探讨,另外还介绍了目前几种先进的室内环境净化处理技术及各技术的优缺点,进而对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控制室内污染、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室内空气污染的特点、种类和来源,以及对人体的危害,并对传统方法如污染源控制、加强通风透气、植物净化等方法进行了探讨,另外还介绍了目前几种先进的室内环境净化处理技术及各技术的优缺点,进而对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多污染源置换通风通风效果与舒适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了多污染源置换通风与传统混合通风的特点 ,从通风效率、换气效率和舒适性指标等方面阐述了多污染源置换通风的优点 ,指出多污染源置换通风系统在控制污染物、改善空气品质方面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通风换气改善居室空气质量及健康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1988年12月至1989年4月,对417户有儿童居室的通风换气与呼吸道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以模拟方式探讨改善措施。结果表明,85%居室每小时换气次数(ACH)介于0.5—1.0之间,ACH与儿童呼吸道每100人周(pw)症状率呈负相关关系(P<0.01),ACH<0.5儿童呼吸道症状率3.52/100pw高于其他组;开窗时ACH为关门窗时的4倍,室内空气中CO_2、HCHO、~(222)Rn浓度关门窗为开门时的1—3倍,室内风速<0.05m/s,通风效率E<1,致使污染物逐渐累积,长期接触有害健康,如若以“对流论”组织通风,则可有效地改善空气质量,增进居民健康。  相似文献   

16.
通风、过氧乙酸和臭氧氧化降低室内空气微生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防止室内空气微生物导致的传染病发生 ,对某校园室内的空气进行通风、过氧乙酸和臭氧灭菌降低微生物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通风可以有效地降低室内微生物的浓度 ,是最为经济和易行的措施 ;过氧乙酸灭菌效果好 ,持续时间较长 ,可在不易实施通风情况下采用过氧乙酸灭菌 ;臭氧具有迅速杀菌的效果 ,使用时要与人保持一定距离 ,最好超出 1m。本研究为合理实施改善室内空气卫生环境提供了参考数据 ,3种降低室内空气微生物的方法各有其效和特点 ,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定  相似文献   

17.
Three offices in central London and one at a rural location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respect to air quality. All four offices were naturally ventilated. The characterization was supplemented by using a mobile laboratory to monitor the outdoor air quality.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door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may be up to 80% of the concentration outdoors but can greatly exceed outdoor concentrations. Additionally, it has been shown that indoor pollutants usually follow outdoor pollutant trends at lower levels, with only a small time delay due to mixing and dilution factor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door and outdoor air is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venti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ollutant sources. A comparison between actual and modelled carbon dioxide levels may provide a useful indicator of ventilation.  相似文献   

18.
档案库房空气质量客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气质量指数评价方法。选定7个测定参数及3个背景测定参数;根据这一方法对天津市4座档案库房库内空气质量进行了测定,取得了大量数据。并据此确定了档案库房内空气质量的等级标准。同时对所测定的档案库房造成的空气质量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对改进库内空气质量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