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针对中国现行的单因子评价法存在水体过保护问题,在系统分析765个国控河流断面水质状况的基础之上,提出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首先识别河流主要污染指标、再以单因子评价法对主要指标进行水质评价的联合应用方法。将单因子评价法、PCA-单因子评价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两种方法对河流主要污染指标的识别较一致;将PCA和单因子评价法联合应用于水质评价,能更真实、客观地反映河流水质状况,有利于作出科学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2.
水质评价是水源管理的一个基本任务,目前水质评价的一个倾向是用多项水质参数建立水质评价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出表征水质优劣的评价指标。一般都认为这种方法能简单又概括地反映水体水质状况,并使于作水体污染地区间或变化趋势的对照比较。所以,近年来国内在对水质评价数学模型的研究方面进展也很快。从模型的性质看,其中多属于所谓  相似文献   

3.
未确知测度模型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具有合理性。为使模型更加完善,提出将未确知测度模型建立过程标准化,使其具有通用性。并针对水质评价指标众多致评价过程复杂、计算量大的情况,利用MATLAB软件将标准化后的未确知测度模型设计为既定的程序,依靠计算机模拟来实现水质评价。通过对浮桥河水库水质的评价结果及与其他多种方法的对比,表现出标准化模型的客观性、合理性,MATLAB程序的实用性、快捷性。程序化的未确知测度模型标准化后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未确知测度模型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具有合理性。为使模型更加完善,提出将未确知测度模型建立过程标准化,使其具有通用性。并针对水质评价指标众多致评价过程复杂、计算量大的情况,利用MATLAB软件将标准化后的未确知测度模型设计为既定的程序,依靠计算机模拟来实现水质评价。通过对浮桥河水库水质的评价结果及与其他多种方法的对比,表现出标准化模型的客观性、合理性,MATLAB程序的实用性、快捷性。程序化的未确知测度模型标准化后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因子分析及其在河网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因子分析方法在天然水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证明在数据较为缺乏的情况下,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可以损失较少信息,减少评价指标,针对主因子进行分析,使水质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和有效。同时,利用因子的得分值还可以将不同地区进行比较分析。应用因子分析对河网地区典型河流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了增长潜力较大的主要因子,并对该地区的水质状况做出了符合实际的总体评价,表明因子分析在水质评价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水质评价作为合理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一项重要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传统的模糊综合水质评价方法因未考虑到水质指标权重的季节变化而可能影响评价结果,故对水质指标权重向量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时域权重矩阵的概念,并将实测权重向量与时域权重矩阵相结合,进行组合赋权,得到综合权重向量。应用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某引水明渠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相比于传统模糊综合水质评价法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7.
因子分析及其在河网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因子分析方法在天然水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证明在数据较为缺乏的情况下,使用因子分析方法可以损失较少信息,减少评价指标,针对主因子进行分析,使水质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和有效。同时,利用因子的得分值还可以将不同地区进行比较分析。应用因子分析对河网地区典型河流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了增长潜力较大的主要因子,并对该地区的水质状况做出了符合实际的总体评价,表明因子分析在水质评价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改进属性识别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克服水质综合评价过程中指标权重带有主观性的弱点,提出了基于数据驱动技术确定权重的改进属性识别法,综合利用分类标准信息和样本信息进行迭代确定权重.采用浮桥河水库枯水期水质监测资料进行水质评价,验证了该模型用于水质综合评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与BP神经网络的水质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BP网络水质评价模型的不足,引入人工蜂群(ABC)算法,将求解BP神经网络各层权值、阀值的过程转化为蜜蜂寻找最佳蜜源的过程,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人工蜂群算法的BP网络水质评价方法(ABC-BP)。并以2000—2006年渭河监测断面的10组实测数据作为测试样本对其水质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水质评价结果准确,并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评价水质时,溶解氧是个很重要的指标,它反映出水体的污染状况。本文在采用水质质量参数法进行水质评价时,对溶解氧进行倒数处理,用以判断水质状况。 具体步骤如下: 选择的评价参数有:溶解氧、化学耗氧量、氰化物、氟化物、氨氮、挥发酚等六项。 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9—2015年太湖西岸10个监测断面的8个水质指标数据,采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对其指标的浓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相关分析评价历年水质状况,分析影响太湖西岸水质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2009—2015年太湖西岸COD下降趋势显著,DO非显著上升,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TP和TN均表现为高度显著下降趋势。(2)主成分分析从原始信息中提取出两个主成分,共解释了73.645%的结果,分别代表水质氮磷营养盐和有机污染。综合得分表明,2009—2015年太湖西岸水质呈逐年改善趋势。水质污染在空间上表现为北部向南部递减的趋势。(3)相关分析表明,氨氮和COD是影响该区域水质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水质评价的逻辑斯谛曲线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检验已订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标准的合理性,解决各单项水质指标的评估结果的不相容性问题,提高水质等级模型的分辨率,提出了一种新的水质评价模型-逻辑斯谛曲线模型,它的水质等级是连续的实数值。根据LOG模型的参数值可以分析各水质指标值对水质等级的影响程度,据此检验原订水质等级标准的合理性。并给出了基于实码遗传算法的LOG建模的实施方案。实例研究的结果说明,该方案是可行、有效且通用的,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城市河流水质常规评价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我国河流水质评价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水质评价方法、水质评价项目,水质级别评价,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水质定性评价、河流及水系整体水质比较、水质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等作了明确界定,并介绍了在上海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每种水质评价方法的运用都离不开水质标准的正确选用。本文提出的一种新的水质评价方法,旨在使评价结果与国内现行的水质标准相吻合,同时,又能反映出被评价的水质所属其类别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BP网络模型存在的不足及建模条件,提出了建立合理的BP网络模型的基本原则和步骤.针对水质评价问题,通过在各类水质污染指标浓度区间内生成随机分布样本的方法,组成足够多用于BP网络训练、检验和测试用的样本,建立了辽河水质综合评价的BP网络模型;给出了区分不同类别水质的模型分界值样本和模型输出分界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BP网络的水质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讨论了BP网络模型存在的不足及建模条件,提出了建立合理的BP网络模型的基本原则和步骤。针对水质评价问题,通过在各类水质污染指标浓度区间内生成随机分布样本的方法,组成足够多用于BP网络训练、检验和测试用的样本,建立了辽河水质综合评价的BP网络模型;给出了区分不同类别水质的模型分界值样本和模型输出分界值。  相似文献   

17.
巢湖水质时空分布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2004~2006年12个采样点11个水质指标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CA)、判别分析(DA)和基于G IS平台的克里格插值法,对巢湖水质时空分布模式进行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将巢湖11个水质指标概括为4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COD、BOD5和Chl-a;第二主成分电导率、NH4+-N、TN和TP;第三主成分温度和DO;第四主成分pH和SD。在空间尺度上分为2组,分别对应于东西半湖。除了DO指标,空间上西半湖周边区域的水质指标浓度显著高于东半湖;东西半湖TP和COD空间分布相似;在时间尺度上,可分为1月~3月份、12月份一组和4月~11月份一组;TP、COD、DO和SD指标第一时期浓度高于第二时期,温度、电导率和Chl-a指标则相反;溶解氧和温度两者的时间差异性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并对采样点和采样频次进行了适当优化。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水体以景观功能为主的典型特点,以及与此对应评价方法的缺失,以昆明翠湖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感官指数的城市水体景观功能评价方法。选择反映藻类繁殖状况的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Chl-a)和反映感官性状的透明度(SD)等4个单一指标综合为感官指数,作为景观水质评价因子,结合国内外现有水质标准中涉及到的4个指标的标准值,建立适宜的景观水质评价标准。采用灰色聚类分析法对第三方水质监测数据和指标标准值进行数学解析与拟合。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价结果能很好的反映水体的景观功能现状,并能有效研判同一水体不同区域的景观水质现状,为污染源的解析提供依据。研究成果为城市水体景观功能水质状态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9.
基于模糊评价原理,选取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总氮等6项评价指标构造综合评判数学模型,通过改进模糊评价结果分析方法,运用加权平均原则对模糊评价结果向量进行计算,综合分析和评价太湖20个监测点位2011—2013三年的水质情况。最后运用Arc 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选取合理的插值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分析,与传统的模糊评价分析方法相比,所得评价结果更能直观反映湖体真实的水质状况。结果表明,时间上,太湖水质2012年比2011年有所好转,而2013年水质又有所下降;空间上,太湖呈现出从西到东水质状况逐渐变好的趋势;总体来说,水质评价结果不容乐观,仍需进一步控制污染物的浓度。  相似文献   

20.
主成分分析法在水节霉生长水体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SPSS主成分分析法对海浪河流域水节霉生长水体水质进行评价.在12月份,对海浪河流域10个断面的水质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英雄桥和斗银河口断面污染较严重,主要污染物为氮和有机物,其余断面水质较好,基本满足功能需求;同时对水节霉惟一生长地河夹村大坝连续进行6个月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在冰封期的1~2月份,该断面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