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一种高效复合絮凝剂对多种废水的处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复配成复合絮凝剂(PAC+PAM)应用于污染河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餐饮废水等6种废水的处理,结果表明。PAC、PAM、PAC+PAM对污染河水的CODc。SS、浊度有显著降低作用,PAC+PAM的净水效果明显优于PAC和PAM;PAC+PAM对6种废水中COD的去除率为81.5%~90.4%,平均84.6%。对SS的去除率为81.9%~96.5%,平均88.9%,对浊度的去除率为91.3%-98.0%,平均95.1%;处理后悬浮物基本被絮凝沉降,水体变得较清澈透明,异味或臭味消除。说明本PAC+PAM复合絮凝剂对各种废水均有良好的净水效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中引入有机高分子水解聚丙稀酰胺(PHP),制备出一种复合絮凝剂JX-3。PAC和PHP在其中可起到电性中和及絮凝桥架的的双重作用,使絮团紧密结合,提高絮凝效果,室内评价试验表明JX-3处理含轻油污水效果优于PAC和聚丙稀酰胺(PAM)。  相似文献   

3.
混凝沉降法处理洗衣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夏俊方  高麒麟 《四川环境》2005,24(2):18-20,31
洗涤废水含有表面活性剂和磷酸盐物质,直接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的污染,增加给水处理厂的处理难度,甚至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本实验是通过投加PAC和PAM絮凝沉降联合活性炭吸附来处理商业洗涤废水,以去除废水中的COD。实验表明:采用PAC PAM 活性炭工艺处理洗衣废水的效果较好,投药过程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60%以上,经过活性炭过滤后,总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6%。出水ODD可以降至在50mg/L左右。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聚丙烯酰胺(PAM)及改性蒙托石等不同无机—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复配使用处理炼钢厂连铸含油废水的除油效果,考察了不同絮凝剂的复配以及絮凝剂的不同复配比例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用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聚丙烯酰胺(PAM)3种絮凝剂复配使用除油效果最佳,当3种絮凝剂的复配比为2∶2∶3时除油效果最好,除油率达到88.2%,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粉末活性炭在饮用水处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粉末活性炭(PAC)的基本性质,并对其在饮用水处理应用中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综述了PAC去除原水中嗅味物质、藻毒素、消毒副产物前驱物以及农药等痕量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粉末活性炭(PAC)与其他工艺的组合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并对其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研究絮凝剂硫酸铝Al2(SO4)3与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联合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研究表明:Al2(SO4)3与PAM联用比单独用Al2(SO4)3处理生活污水效果更好;Al2(SO4)3 PAM对生活污水CODCr和浊度具有良好的去除能力;当投加1:1的50mg/L的Al2(SO4)3 0.5mg/L的PAM,调节水体pH=7时,处理效果最理想,CODCr去除率可达95.8%,浊度去除率可达97.5%。为复合絮凝剂Al2(SO4)3 PAM处理生活污水的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介绍复合高分子絮凝剂CM─3的研制。CM─3是以无机高分子聚合铝(PAC)、有机高分子改性聚丙烯酰胺(APAM)为主,添加少量的硫酸根离子及破乳剂复配而成的。经室内实验研究确定了适合的PAM分子量、改性PAM的胺甲基化度、PAM与PAC的比例以及其他组分的添加量,并与PAC比较进行了室内及现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CM─3投药量为20~30mg/L时,炼油厂含油污水处理后的水质符合GB8978─88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针对化学混凝处理含油污泥中混凝剂投加量大而混凝效率较低的问题,通过实验研究了Cl^-对混凝剂处理含油污泥絮凝效率的影响。实验中采用抽滤的方法来测定絮凝效率。实验结果表明Cl^-是影响絮凝效率的重要因素,C1^-<10000mg/L时,A12(SO4)3、PAC混凝效果较好,Cl^->20000mg/L时,PAM的混凝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红浅稠油污水处理站采用的"离子调整旋流反应+216t/h软化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创新性的采用了分置式反应罐,将混凝、反应、加药、沉降、颗粒吸附有机结合,优选出高效的污水处理药剂,首次在新疆油田公司污水处理工艺中应用改性纤维束过滤器和216t/h软化水处理装置,优化了各节点的配套工艺,使处理后的污水水质达到回用锅炉水质标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通过对加药浓度、隔油、反冲洗周期等参数优化,保证了红浅稠油污水回用锅炉处理系统的平稳运行,累计处理回用污水约730万m3,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保护了环境,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何俊  杨立中  仝义  何汪洋 《四川环境》2013,32(2):122-125
本文以四川某煤矿矿井废水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该工程比较优化的方案应用,即依据该工程所处的地势,将废水处理站建在坡度比较大的地方,采用多座斜管沉淀池并联运行,提高了沉淀效率。矿井水全部自流进入各构筑物,大幅减少了投资及设备维护费用。在工艺调试阶段,先在实验室进行一系列矿井废水混凝试验。结果表明,采用PAC和PAM配合投加絮凝效果最好,最佳投药量PAC为25mg/L,PAM为4m/L。该工程构筑物简单,处理效果好,出水达到GB20426—2006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利用过滤试验与粒径分布试验分析了钢铁工业达标外排废水的各类污染物特征,结合正交试验对混凝处理效果及混凝工艺中各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废水中颗粒物主要以粗分散胶体和悬浮态物质为主,PAC/PAM联用对钢铁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可有效降低主要影响废水回用的铁锰类污染物,还去除了大部分的有机物及磷类等污染物,各项出水水质指标均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所规定的循环冷却水回用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浓度油田压裂废水黏度高、浊度大、含油量高等特点,强化预处理工艺,降低CODCr值。文章通过实验证明了强氧化剂(Fenton试剂)与混凝剂PAC+PAM相结合的工艺可有效降低高浓度含油废水CODCr值,进而通过Fenton试剂与混凝剂的投药量、pH值等因素对高浓度油田压裂废水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采用该化学预处理方法出水水质清澈,可直接进入生化处理系统进行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碱铝复配絮凝剂在炼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壳聚糖(CHI)/碱铝(PAC)复配絮凝剂对炼油污水的处理效果,考察了pH值、搅拌时间、沉降时间对炼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将之与聚丙烯酰胺(GD-112)/PAC复配絮凝剂对炼油污水处理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HI/PAC复配絮凝剂在复配比为1:5,pH为7,搅拌10min且沉降10min时处理效果最好,具有适应性广、投加量少、浮渣少、毒性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混凝沉淀和气浮工艺处理高浓度土霉素废水,结果表明,作为预处理工艺,这套工艺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石灰投加量为1500mg/L、PAC投加量为2250mg/L、PAM投加量为4mg/L的条件下,混凝沉淀的CODcr去除率达到75.8%,BOD5/CODcr的值由原来的0.15提高到0.32。  相似文献   

15.
聚丙烯酰胺降解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次采油产生的大量含聚丙烯酰胺(PAM)的污水急需处理,其核心问题是PAM的生物化学降解。文章叙述了从含聚合物油田污水中分离到七株PAM降解菌的过程,并对其营养物体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七株菌可以以PAM为唯一氮源和碳源进行生长,但是生长速度较慢,添加液蜡或酵母膏等可导致微生物菌群的共代谢,能加快PAM的生物降解。七株菌分别归类于放线杆菌纲和α-变形菌纲及芽孢杆菌,与数据库中已知菌的同源性均超过98%。  相似文献   

16.
微波应用于油田采出水处理,具有辅助絮凝、杀菌、降低腐蚀的作用。实验表明:应用微波处理油田采出水,可使PAC(聚合氯化铝)加量减少20%、PAM(聚丙烯酰胺)减少30%,处理时间仅为常规工艺的1/4,微波处理60s可将采出水中的TGB(腐生菌)、FEB(铁细菌)、SRB(硫酸盐还原菌)杀死99%以上,与常规工艺相比,微波处理后水质腐蚀率可下降20%以上。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aimed to characterize raw municipal and dairy wastewaters. The quality of the collected wastewaters was determined by measuring 30 quality parameters, such as phenols, 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 oil and greas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manganese, total viable count of bacteria (TVC), salinity, and biodegradability.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wastewater disposal standards. This study also aimed to describe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biological trickling filters (BTFs) in municipal and dairy wastewater treatment. Detailed reviews of trickling filter models were explained. Results revealed that two wastewater samples exceeded standard limits. The raw municipal and dairy wastewaters need treatment prior to disposal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dditionally, BTFs are efficient municipal and dairy wastewater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