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人员主体心理效应对应急资源调度过程的影响,运用超网络工具,定量描述差异化应急主体协调运作下不同属性应急网络的相互作用;同时,针对实际调度过程中出现的供需矛盾,引入行为科学理论,量化表示决策者后悔和灾民失望心理,并将其融入到应急资源优化调度问题中;建立以调度时间、应急成本、救援效应为目标函数的应急资源调度超网络模型,将模型转化为变分不等式等价形式,应用修正投影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有效解决多人员主体心理作用下的应急资源协调调度问题;应急主体关联度、灾害风险度、决策者后悔心理和后悔规避行为以及灾民失望心理和失望规避行为对应急资源调度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煤矿事故应急响应的有效性,充分考虑决策者后悔规避的心理行为和决策信息的犹豫模糊性,提出一种基于后悔理论和犹豫模糊集的煤矿事故应急响应风险决策方法。首先,定义犹豫模糊效用函数,据此将犹豫模糊风险矩阵转化为以精确值表示的综合效用矩阵;其次,依据后悔理论,分别计算每种情景下实施不同应急预案的后悔值,并进一步将综合效用值和后悔值进行集成,得到各项应急预案的感知效用,依据感知效用的大小确定应急预案的排序;最后,通过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应急响应实例说明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克服决策者有限理性和决策意见出现分歧时对决策结果的影响,可为煤矿事故应急响应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保障应急物资需求预测的合理性,充分考虑灾后不确定因素和决策者的主观因素,建立基于前景理论(PT)的应急物资需求动态调整模型。首先,将决策者的心理感知价值分为方案有效和方案无效2种,以决策者不同时刻的心理预期作为动态参考点;然后,通过确定价值函数和情景概率权重计算方案综合前景价值,求得前景值最小的应急物资需求预测方案;最后,分别就风险偏好、风险规避系数以及收益感知概率系数和损失感知概率系数进行灵敏度分析。所建模型的有效性为一实例数据所验证。结果表明:根据灾情动态变化所建立的调整模型,更切合灾后救援的实际情况,有助于求出最佳预测方案,提高决策质量和救援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应急救援效率,保证应急物资及时送达,选取多个评价指标构建直觉模糊评价矩阵,以简化应急物流路径优化的复杂性;并运用改进前景理论(MPT),依据不同决策偏好将决策者划分为冒险型、中间型和保守型3类,提出异质决策者划分下的应急物流路径决策方法;然后进行实例分析,分别得出冒险型、中间型和保守型的决策结果并加以对比,在此基础上分析部分关键参数的灵敏度。与既有方法的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考虑了异质决策者的理性程度,使决策结果更加符合实际,且决策结果受决策者理性程度和决策偏好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5.
突发事件应急意识和能力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强应急准备文化建设,是提升整体应急水平的基础。应急意识和能力培养是应急准备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应急意识和心理承受力对于突发事件响应和恢复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我国公众与社会组织应对危机的意识和观念普遍比较低下,缺乏基本应急常识,尚未具备基本的应急素质和能力这一现状,借鉴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应急准备方面的成熟经验,提出我国应急意识和能力建设的措施建议,包括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机制,形成必要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建立全方位的应急知识宣传教育体系,通过多种渠道、途径和形式普及应急知识,以及广泛开展各种应急演练等。从而培养我国公众与社会组织的应急意识、能力和素质,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应急物资运输的高效性和可靠性,在充分考虑决策者的主观因素和风险态度后,建立一个基于累积前景理论(CPT)的应急物流路径选择模型。根据应急物流的特点,对CPT模型做了多参考点的延伸。选取物资运送的时间和运量作为模型的2个异质参考点,并在考虑时间可靠性和路径重新构造性的基础上,构建了2个参考点取值的数学模型。在算例部分,为对比决策者不同的风险态度对结果的影响,将决策者分为风险追求型和规避型。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符合实际决策机制,有助于提升救援效率,而且参数的设置对路径前景值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心理干预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突发公共事件往往会对人造成多方面的伤害,特别是对人的心理影响不容忽视,为突发公共事件受害人提供心理援助和应急心理干预,有助于社会公众及当事人正确对待突发事件的影响,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安定的社会局面也有重要的意义。该文提出了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国家心理预警和应急社会心理干预机制构建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心理干预机制构建的“四大因素”和基本原则;以抢险救援人员、社会公众、灾难性事故与事件的受害人为应急心理干预的对象,介绍了应急心理干预的基本任务与侧重点。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将重大灾害的心理危机干预列入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8.
当发生有毒化学品泄漏事故时,为保护公众和工人的安全和健康,需要快速地选择合适的应急防护行动.通常采用的应急防护行动有疏散、隐蔽、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和服用解毒剂等.决策者必须权衡大量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如化学品的释放特征、事故现场的气象条件及影响范围内的人群分布等来进行应急防护行动决策.本文在分析应急防护行动决策过程关键要素的基础上,详细总结了影响应急防护行动决策的因素,介绍了应急决策常用的方法,以便在有毒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应急过程中有效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灾后初期应急物资调度过程中不同灾区之间资源分配不公平的影响,引入不公平厌恶效应模型,量化灾民公平偏好心理,综合考虑成本因素,构建公平效用最大、综合物流配送成本最小的多目标应急物资调配模型。设计NSGA-Ⅱ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汶川地震为案例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保障灾区的物资满足率和公平性,公平损失与效益损失之间是悖反关系,效益比公平更为敏感,决策者可以根据自身对公平损失和效益损失的偏重程度合理规划调度方案,确保应急救援的顺利进行,稳定灾民的心理情绪。研究成果对灾后初期多受灾点多配送中心的应急物资调配决策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应急撤离建模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以往的突发事件应急撤离决策过多依赖决策者主观判断的问题,提出通过构建应急撤离模型为决策者提供更客观的辅助决策信息,并阐述了应急撤离建模过程涉及的主要要素。通过对3种主要应急撤离建模方法——宏观、微观和中观的撤离建模过程的详细介绍和分析,综观了当前应急撤离建模的研究现状。在该基础上,研讨每种建模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可能的解决方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归纳应急撤离建模研究的成果,提出在实际应急撤离建模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将应急救援物资在最短时间内运抵受灾点,解决由公路、铁路、直升机等组成的应急救援物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问题,结合应急救援物资多式联运网络的实际情况,首先综合考虑运输时间的时变性、铁路发班时间限制,以及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导致直升机会有禁止飞行时段的特点,构建时变网络下的应急救援物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然后设计蚁群算法;最后进行算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该模型和算法,可根据决策者的要求快速地选出将应急救援物资最快运抵受灾点的运输方案,可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保障水电工程施工应急响应决策的有效性,充分考虑决策者的心理因素及决策过程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建立基于前景理论及云模型的应急响应方案综合决策方法。首先,分析水电工程施工突发事件特点,确定应急响应方案决策指标;其次,将方案语言评价值云模型化,定义云距离、云可能度、云前景价值,并根据不同的应急响应方案,差异选择心理参考点,构建应急响应方案云前景决策矩阵;最后,求解各准则最优权系数,优选应急响应方案。结果表明,根据所建立的决策方法制定的决策方案能够有效控制事态发展,其预期效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3.
为最大程度降低溢油事故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出充分考虑海上油膜漂移特性及溢油点和漂移点对救援物资需求不确定等特点,基于鲁棒优化思想,建立救援应急成本最小、应急时间最短的双目标规划模型,并基于NSGA-Ⅱ算法设计求解方法.结果 表明:决策者可根据自身对溢油事故规模的判断,得到不同应急物资调度方案,为应急出救点的选择和物资调度...  相似文献   

14.
应急演练作为检验、评价和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应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宜兴市在秉承“演练即实战”宗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尝试更加贴近实战的“双盲”演练方式,更有效地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靠性,检验决策者的临机决断能力,检验应急队伍是否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应急行动程序,真正达到了锻炼队伍、提升实战能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铁路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提高应急资源调度效率,分别以最优属性值和预期属性值作为外部和内部参照点,并划分资源调度阶段,增设时间参照点;基于累积前景理论(CPT),以方案总损失和延误时间作为决策属性,构建应急资源调度方案决策模型;通过模型评价出前景值最大的应急资源调度方案,并分析决策属性及参照点偏好系数的灵敏度。结果表明:基于CPT的应急资源调度方案决策模型能够弥补期望效用理论的不足,使决策过程更符合实际;通过该模型得出的最优方案,能减小事故损失给决策者带来的心理感知落差。  相似文献   

16.
特种设备是保证安全生产和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特种设备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安全监察力度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安全,进一步说,它影响到了安全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鉴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重要性,对其社会承受力进行分析是相当有必要的。基于统计数据,对特种设备从业人员的承受力、公众的承受力及承受力的区域性展开研究分析,得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社会承受力有所降低,且存在一定的区域性。  相似文献   

17.
<正>压力不仅会在生理、病理现象的出现上起重要作用,同时在人的心理层面也会发生显著反应,它是一种同时伴随有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紧张状态。心理反应如紧张、焦虑、恐惧、烦躁、好激动、易激惹等情绪反应,在压力下心理层面的反应更为持久,影响更为广泛。当"伤害性刺激"消失以后,这些心理反应仍可能存在,甚至会发展成为慢性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其反过来又成为不良生理反应或生理障碍的原因。因此,压力一词很多情况下也称为心理压力。适度的心理压力对人的进步和发展有促进作用,但超过了人的应对能力则对安全和身心健康造成威胁。具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研究不确定因素对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决策的影响,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选址优化模型。用不同矩形需求区域描述物资需求点。用块范数度量图中距离。将人工蜂群算法(ABC)应用于模型的求解中,得到不确定需求下的最优选址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鲁棒性,便于决策者积极应对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应急预案内容及应急决策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应急决策中许多信息无法定量描述的问题,运用模糊集合理论,建立了在事故灾难复杂环境下对应急决策进行动态调整的模糊群体决策方法。该方法包括构造模糊偏好关系、设计备选方案选择的多属性群体决策模型和群体决策一致性的检验标准等内容,可以辅助应急决策者选择最佳决策方案。通过实证表明,该计算方法及实用效果,为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的制订和事故现场的应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禄  王青松  孙金华 《火灾科学》2021,30(2):98-106
针对化工园区的应急物资储备站点选址问题,在同时考虑经济因素以及救援效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多目标覆盖选址模型,同时引入了应急救援时效函数,以反映物资运输时间对救援效果的影响。最后将模型应用于江苏省南部的化工园区应急物资储存站点的选址问题进行算例分析,使用NSGA-II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采用TODIM法对得到的帕累托最优解进行排序,为决策者选取最终方案做出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