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行政区划为计划单元,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规划,对象山港海域污染物排放进行总量控制和排放指标额度优化分配,使得象山港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更具可操作性.研究结果表明,在COD各源强中,水土流失源、畜禽养殖源保持不变,生活源和工业源按一定比例增长,只有奉化、宁海区域海水养殖源需要削减,且削减后的COD源强(容量分配额度)亦能满足该区域今后海水养殖发展的需求,而北仑、鄞州和象山其他3个区域的海水养殖容量分配值则有较大的剩余空间,故在不超过总源强(海水养殖未使用全部源强)的前提下,工业、生活等COD源强可在优化结果的基础上适度增加,从而实现象山港及其周边陆域资源、环境和经济目标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COD和SO2排放总量削减10%的控制目标,本文简要综述了总量控制的发展过程,从区域及流域环境容量方面阐述了总量核算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以某新资源项目为例进行了相应的说明。[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应用WASP模型计算出研究区域环境容量及其在各镇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确定整个区域的污染物目标总量.结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提出并开发了基于经济、社会和资源禀赋的综合环境基尼系数最小化模型,用于污染物目标总量分配的最优化求解.最终分配方案相比污染物现状排放、容量分配两种情形而言,COD的基尼系数分别下降15.1%和8.4%,氨氮的基尼系数分别下降11.0%和13.7%,分配方案更加公平、合理.在最终优化分配所得的COD削减方案中,长泾镇削减比率最高,达到20%,削减量为231.74t/a;在相应的氨氮削减方案中,祝塘镇削减比率最高,达到59.9%,削减量为59.74t/a.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应用WASP模型计算出研究区域环境容量及其在各镇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确定整个区域的污染物目标总量.结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提出并开发了基于经济、社会和资源禀赋的综合环境基尼系数最小化模型,用于污染物目标总量分配的最优化求解.最终分配方案相比污染物现状排放、容量分配两种情形而言,COD的基尼系数分别下降15.1%和8.4%,氨氮的基尼系数分别下降11.0%和13.7%,分配方案更加公平、合理.在最终优化分配所得的COD削减方案中,长泾镇削减比率最高,达到20%,削减量为231.74t/a;在相应的氨氮削减方案中,祝塘镇削减比率最高,达到59.9%,削减量为59.74t/a.  相似文献   

5.
污染物总量分配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核心,在遵循区域自然资源、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差异性的基础上,选择基于公平和效率的独立性和代表性指标,构建水体污染物总量分配指标体系;以变异系数法对各分配指标进行权重赋值,以区域削减相对指数为基础,形成基于变异系数法的水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法模型;对河南省COD污染物进行区域总量分配。运用基于基尼系数法的优化模型对分配方案进行优化,最终得到贴合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兼具公平和效益的区域COD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案。该方案以缩小区域间发展差异为目的、契合区域实际发展现状,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6.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导致流域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依据农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空间排放特征和排放强度分析,划分农业非点源污染空间管理分区,并研究设计分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是提高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成效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湖北省四湖流域为研究案例区,系统开展了流域尺度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空间排放特征识别与总量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四湖流域水环境COD、总氮、总磷、氨氮负荷主要来自于农业非点源污染,4类非点源污染物分别占到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的67.6%、 82.2%、 84.7%和50.9%.对四湖流域非点源污染物空间排放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水产和畜禽养殖业发达的洪湖、监利、潜江、沙洋地区是流域非点源污染物的主要贡献源区.根据污染物在流域空间上的排放特征和源强评价结果,将四湖流域划分为3个农业非点源污染管理分区,即长湖上游水产和畜禽养殖污染重点控制区、四湖干渠农村非点源污染综合控制区和洪湖水产养殖污染重点控制区,针对不同管理分区分别提出了污染控制措施.基于水质改善和水体纳污能力综合考虑,设计了针对3个非点源污染管理分区的总量控制方案,分阶段实现监测断面全指标达标和满足水体纳污能力要求.主要污染物中,COD主要削减区域为四湖干渠区和洪湖区,分别占到流域COD削减量的43%和42%;氨氮主要削减区域为四湖干渠区,占到氨氮总削减量的66%;总氮主要削减区域为四湖干渠区和洪湖区,分别占到流域总氮削减量的42%和31%;总磷主要削减区域为四湖干渠区,占到流域总磷削减量的53%.  相似文献   

7.
胶州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张学庆  孙英兰 《海洋环境科学》2007,26(4):347-350,359
在胶州湾水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建立了污染物总量控制模型.计算了各个点源的响应系数,分担率及环境容量.结果表明,胶州湾内COD各入海污染源均有余量,不需要削减.胶州湾东北部N、P污染较严重,污染物入海总量已经超过海域的环境容量.研究结果将为胶州湾污水排海、海域水质管理、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在削减COD和氨氮总量所消耗的单位用电量的基础上,对污水处理厂COD和氨氮总量削减的成本模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废水排放已试行了总量控制、许可证制度,并取得了成效。笔者认为,大气污染防治,也可借鉴这些水污染控制管理制度的原则和若干方法,对大气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 1.选定需控制的污染物种类。根据我国大气常规监测项目以及各地区的大气污染实况,可以选择SO_x、NO_x、TSP等项目中一种或几种作为实施总量控制的因子。 2.指定实施的区域范围。选择工厂、企业密集,且被认为仅按排放标准控制难以确保大气环境质量的地区,进行总量控制。不同地区,可实施不同的污染物总量指标。 3.编制总量控制计划。根据大气环境标准,计算出选定区域内,可以允许的指定污染物总量;测定排入区域内大气的指定污染物总量;然后计算指定污染物的削减量。最后,由环境保护部门编写总量控制计划,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相似文献   

10.
陈大扬  张娜  陈科 《环境工程》2020,38(3):105-109
针对南海区广佛跨界区域的水系分布特点划分控制单元,通过对2018年区域内治水工程的调研分析,定量分析治水工程效果。跨界区域各控制单元中,水口水道的COD和NH3-N削减量最大,占比分别为42.9%和62.9%;西南涌的TP削减量最大,占比为60.1%;按行政区划分析大沥镇对COD和NH3-N的削减贡献最大,占比分别为29.8%和35.4%;狮山镇对TP的削减贡献最大,占比为62.9%。通过建立污染物削减量与水质指标的响应关系,对控制单元合理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可为管理部门制定水污染防治计划及环境整治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控制单元作为流域水环境管理的基本实施单位,开展水环境容量核算,对制定控制单元容量总量分配具有科学意义.文章以辽河盘锦双台子河流域为例,根据水环境容量核算的基本原理,结合水质现状和水环境功能区划,对各控制单元COD和氨氮的水环境容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单元的水环境容量与区域水质目标密切相关,在30Q10水文条件下,COD水环境容量为8607.49 t/a,NH3-N水环境容量为1154.35 t/a.COD需要削减47.5%,NH3-N削减30.9%.  相似文献   

12.
周志才 《环境工程》2020,38(8):167-173
海绵城市建设旨在恢复城市自然调蓄能力,提升生态环境和城市韧性。以上海市松江国际生态商务区为研究区域建立SWMM模型,评估海绵城市建设对区域降雨径流控制和污染负荷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较之传统开发模式,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滞蓄雨水、降低区域径流总量、削减入河污染负荷,有效减轻区域排涝压力和水环境压力。对于3,5,20,50 a重现期的2 h降雨,海绵城市径流总量分别削减40.8%、39.5%、37.0%、35.8%;对于5 a重现期的2 h降雨,TSS、COD、TN、TP的削减率分别为36.3%、39.4%、32.9%、47.6%。  相似文献   

13.
污水处理厂COD和氨氮总量削减的成本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内12个城市污水处理厂COD和氨氮总量削减所需单位成本的调研结果显示,根据污水处理量确定运行费用的传统方法不能直接反映污染物总量削减的成本.在处理能力范围内,COD和氨氮总量削减所需的单位电耗随着其去除负荷增加而降低,并逐渐趋向定值.因此本研究以COD和氨氮总量削减所需电耗为基础,建立了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模型,其影响因素包括进水和出水浓度、设计规模、水量负荷率等,根据该计算模型确定运行成本可以有效激励污水处理厂削减更多的COD和氨氮总量.  相似文献   

14.
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的污染减排行动,我国河流污染总量控制处于目标总量控制向容量总量控制的转型阶段。有必要在前期减排的基础上,面向水质目标管理,进行基于流域容量总量控制的排污新规划。这对于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内河尤为重要。该研究以松花江流域阿什河支流的综合治理为背景,按照水功能区划分的水质目标,采用WASP模型对阿什河下游哈尔滨段的动态COD纳污能力进行核算,并提出下一阶段污染负荷削减目标。计算结果表明:在90%水文设计保证率下,还需要削减约1万t/a的COD排放量,才能使目标区域安全的控制在Ⅳ类水体。该研究为政府部门执行《水污染防治行动规划》("水十条")提供了技术手段和政策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家对河北污染减排的总体要求是:到2010年,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控制在56.1万吨以内,削减率为15%;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控制在127.1万吨以内,削减率为15%。[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基于水质协议的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分析了如何设计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并讨论了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可能存在的时间一致性问题.基于斯坦伯格博弈框架下的分析结果表明,若考虑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标准与环境损害函数是线性的,则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是具有时间一致性的环境经济政策,这是由于该政策在设计时,其补偿标准要么仅与环境损害成本有关,或直接与流域内各区域的污染物削减费用有关.在这两种情况下,流域内各区域在执行该政策的时候,没有相应的战略去刺激流域内各区域刻意改变其自身的污染物削减费用函数,从而影响到未来的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随后,利用该方法针对COD指标,模拟了2008年河南省贾鲁河流域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结果发现,当生态补偿标准设置在2714.13元.t-1时,能够实现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该流域COD排放总量达到了流域COD年允许排放总量的要求;且相比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前,强制要求流域内各区域单独削减COD达到断面年允许排放量的情况,各区域的COD削减费用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7.
记者近日从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十五"期间,我国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趋于好转,但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在"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指标中,未完成目标控制要求的主要指标是二氧化硫排放量和COD排放量.根据初步统计结果,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COD排放量仅比2000年减少了2%,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另外,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两项指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反弹.  相似文献   

18.
<正> 1.前言日本的水质总量控制是在修改“濑户内海环境保护临时措施和水质污染防止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于1979年6月12日开始执行。同时还提出了总量削减基本方针。1980年3月18日,经内阁总理大臣同意,规定了总量削减计划。各都府县为实现上述计划规定的削减目标量,从1980年7月1日开始执  相似文献   

19.
以重庆市涪陵区为例,在了解区域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及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的前提下,采用A-P值法,对涪陵区十三五期间大气环境容量进行研究,并对辖区内的污染负荷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大气污染总量控制指标进行分配.研究结果表明,在涪陵区化工园区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已达到或超过总量控制指标,需要制定削减计划,新兴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量虽远小于总量控制指标,但根据城市发展规划需进行结构优化与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20.
雪琳 《环境保护》2006,(4B):79-79
记者近日从国家环保总局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十五”期间,我国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趋于好转,但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在“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指标中,未完成目标控制要求的主要指标是二氧化硫排放量和COD排放量。根据初步统计结果,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COD排放量仅比2000年减少了2%,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另外,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两项指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反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