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建筑施工中,如何加强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已成为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技术角度分析了现场临时用电线路上的通病和应对措施,包括了施工组织设计、线路布置、配电箱、照明等常见部位的用电安全技术要求,以求在易发生触电事故的环节加强技术管理控制,保障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
<正>施工现场具有人员多、设备种类多,场地杂乱,没有固定的电气线路等特点,所以在施工现场使用的临时用电线路居多。如果临时用电管理不到位,则极易发生人员接触或线路损坏导致的触电、火灾事故。本文根据JGJ 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要求,列举一些常见的临时用电安全隐患,供广大安全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建筑施工现场用电环境十分复杂而特殊,临时用电性强,用电设备繁杂,用电负荷变动大,工作状态不稳定,加之电气设备及供配电线路工作环境恶劣,极易导致漏电、触电及电气火灾事故发生,用电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一、建筑施工现场用电安全隐患多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线路设备。施工现场多为临时线路,线路不固定、绝缘老化、接头较多,破损现象严重;手提式行灯等  相似文献   

4.
《江苏劳动保护》2011,(8):41-42
在建筑施工领域,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也就成为一种重大危险源。许多施工现场由于用电设备种类多、工作地点不固定、露天作业、临时性的特点,在供电电路的设置、电气线路的架设、电缆的选配等方面容易存在短期行为,从而引发触电伤亡事故。因此,加强临时用电管理,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用电,是保证施工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年来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而建筑施工临时用电由于管理不规范,施工中大量工伤事故频频发生,使国家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工人的人身安全受到了极大威胁。笔者是一名从事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多年来一直负责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并且经常被抽调到集团公司参加用电安全检查,在工地安全检查中发现,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虽然近几年加强了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管理,但往往由于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  相似文献   

6.
浅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力  孙晓美  包赫亮  黄伟 《安全》2011,32(3):39-40
在施工现场,由于临时用电具有临时性,这主要是由工程工期决定的,一般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1~2年,小的项目少则几个月,或者几天,工程竣工后临时用电马上拆除。同时具有危险性,施工现场自身环境较差,人员、设备进出较为频繁,多工种交叉作业较多,随时都有碰触供电线路的可能性。第三具有流动性,伴随着工程的进行,工作面的延伸拓展,电气线路、  相似文献   

7.
由于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用电环境的复杂性及特殊性,以及部分作业人员的素质不高,安全用电意识较差,用电设备的多样性、安全措施的不完善、安全管理的不到位,使施工现场的电气事故率增加,安全用电形势非常严峻。本作者因工作需要,经常检查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深感到现场临时用电在施工中的重要性,论述了在施工中如何做好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对防止触电事故发生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各厂矿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兴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工地施工和各项目改造工作中临时用电无处不在,临时用电管理贯穿于施工现场作业的始终,做好现场临时用电施工的组织设计,对于保证施工现场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根据建设部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及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施工现场为防止由配电线路及用电设备漏电引发的触电事故和防止单相触电事故,同时为避免因配电线路漏电而引起的火灾事故,现场总配电柜(箱)及各用电设备的专用开关箱和移动开关箱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即通常说的"两级保护",而且在安全检查评分标准中均为保证项目.可见,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漏电保护器是确保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进入夏季以后,建筑施工工地要高度防范各类触电事故。一方面,进入雨季以后,天气湿热,户外电气作业的风险因素增加,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容易受到雨水的侵蚀,一旦检查不到位或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引发事故;另一方面,夏季高温天气较多,作业人员容易出现疲惫、困乏等情况,特别是电气作业人员,在精力不集中的情况下作业,容易导致触电事故。本文根据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等标准,梳理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面的安全隐患,供广大企业和执法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安全是整个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为了实现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首先必须加强临时用电的技术管理工作.在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中,我们发现不少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均存在着如设计不合理、不经济、计算不准确等问题,没有起到应有的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管理的指导作用.因此,笔者根据近20年来的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及管理实施经验,在此探讨如何编制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组织设计.  相似文献   

12.
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安全是整个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为了实现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首先必须加强临时用电的技术管理工作。在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中,我们发现不少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均存在着如设计不合理、不经济、计算不准确等问题,没有起到应有的对施工现场  相似文献   

13.
建筑安装施工现场是临时性用电。由于施工现场人员素质不高,作业条件差,电气设备和线路安装架设不符合规定要求,缺少安全可靠的技术措施以及管理工作跟不上等原因,每年触电死亡的人数占整个建筑安装施工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要大幅度地降低施工现场的触电事故,首先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电气设备的接地或接零保护。由于仅对间接接触触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保护范围有限,可靠性不高,因此在实施中效果不理想。低压漏电保护器(又称防触电保安器)能在设备漏电或人身触电后自动断开电源.是值得在建筑安装施工现场大力推广应用的一种行…  相似文献   

14.
建设部部标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统称《规范》第四章头条规定:"专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鉴于建安工地施工用电多为专用的100KVA以上380V/220V中性直接接地的电源,本文就这种电源的施工现场如何贯彻《规范》,实施正确接地技术,将本人多年从事施工安全技术实践、分析实例、改进意见、结论等叙述于后,供同行讨论、试行.  相似文献   

15.
建设部部标JGJ46-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以下统称《规范》第四章头条规定:“专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鉴于建安工地施工用电多为专用的100KVA以上380V/220V中性直接接地的电源,本文就这种电源的施工现场如何贯彻《规范》,  相似文献   

16.
目前,基建行业施工现场电气事故较多。这是因为,现场一般都是临时用电,少则几个月,多则两三年,在架设要求、管理使用上都存在着临时观念,不按安全操作规程施工;机械设备大多属小型、移动式和手持式,这些设备不能远距离操作,触电机会多;现场大多是潮湿及高度触电场所,一旦电气绝缘损坏,就可能发生触电事故;设备更换频繁,无准确规律,特别是临时照明,随用随安,大部分不符合安全要求。近几年来,虽然有的使用了触电保安器,但毕竟是一种后备装置,根本解决电气事故的关键,还在于正确安装及合理使用电气设备。 当前,施工现场供电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  相似文献   

17.
在建设施工中,由于忽视了对用电方面的安全管理,结果导致触电、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施工现场用电的管理至关重要。在建筑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安全用电的规定:1、不得在高、低压电线线路下从事施工作业,在高、低压线路的下方不得搭设作业棚,堆放材料及构件等。2、在建工程(包括脚手架)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缘之间必须保持安全距离。最小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生产急需,往往需要架设一些短期使用的临时用电线路(以下简称临时线)。如对大型工件加工、大型设备装配、产品性能实验、设备设施维修以及土木建筑施工等等。笔者在多年的安全检查过程中发现,在安装架设临时线时,一些电气操作人员认为其使用的时间不长,对付着把电源接通能用就行,往往忽视了临时线必需的安全措施,因此敷设简陋,所用的元器件、材料不按规定选用,致使许多临时线处于严重的失控状态。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19.
薛福连 《安全》2009,30(7):41-42,44
根据建设部JGJ59-1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及JGJ46-1988《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施工现场为防止由配电线路及用电设备漏电引发的触电事故和防止单相触电事故,同时为避免因配电线路漏电而引起的火灾事故,现场总配电柜(箱)及各用电设备的专用开关箱和移动开关箱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即“两级保护”,  相似文献   

20.
1988年,我国就颁布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但在工程建设施工中仍存在很多用电安全隐患,触电事故频发,安全用电形势严峻。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工程建设施工现场触电事故已上升到"五大伤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坍塌)"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