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指地震灾害发生之后的过渡性安置、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以及善后工作等活动。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是防震减灾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减轻地震灾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防震减灾法》浅议——以汶川8.0级地震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红梅  魏电信 《灾害学》2009,24(4):130-133
以汶川8.0级地震为例,对新《防震减灾法》进行了解读,新《防震减灾法》在旧法的基础上,主要完善了防震减灾规划制度、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制度,增加了对学校医院等重要建筑和农村民居、乡村公共设施的抗震设防要求的规定,强化了防震减灾群测群防制度以加强对地震灾害的预防;完善了地震应急救援机制;进一步规范了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制度;加强了政府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领导和协调作用。同时文中也指出了新《防震减灾法》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一)本条规定的违法行为包括两类: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测意见、地震预报意见及其评审结果和在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扰乱社会秩序。以上两种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4.
<正>(四)明确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施的要求、遵循的原则、善后处置、强化服务等方面的内容。1.本法第七十条规定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原则、城市、乡村恢复重建的原则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地方恢复重建的特殊要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的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和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总原则,是由政府的职  相似文献   

5.
《防灾博览》2013,(4):13
2013年7月8-13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调研组赴青海省开展《防震减灾法》实施情况调研。调研组先后赴西宁市、海南州、海北州、玉树州和海东市等地,深入调研各级政府落实防震减灾法律规定,加强工作领导和条件保障,完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落实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制度,以及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情况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严  相似文献   

6.
三、完善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制度 (一)强化了政府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职能。 本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恢复重建工作的职责。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十分紧迫、复杂、艰巨的任务,必须举全社会之力,组织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才能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加强领导、组织和协调。  相似文献   

7.
张弓强 《灾害学》2012,(1):121-124
通过收集整理我国大陆显著地震灾害事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分析讨论不同经济体制下地震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影响,并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ARIO模型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期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区域投入产出模型(ARIO),以一个月为时间步长,模拟了汶川地震后四川省各部门产出和需求随重建进程的变化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汶川地震的完全恢复重建大致需要近9年的时间,灾后36个月时,四川省的当地总产出能力将超过灾前水平。在重建模拟的基础上,评估了灾后实施不同风险管理策略的潜在效益,若最大生产能力在灾后3个月内能够加速达到灾前的150%,则与无加速重建相比,恢复重建期至少可以缩短3年半,证明了灾后加大人力和物力投入对于缩短恢复重建期的作用。提出的重建期模拟方法可以为缩短重建期、合理分配抗灾救灾资源的灾害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付建  李晓明  张茜 《灾害学》2021,(2):155-158
为了提高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效果,设计一个基于AHP法的灾后恢复重建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模型。从抗震能力、节能等方面进行考虑,建立了灾后恢复重建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对施工质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需要控制项目的优先级,从而对具体对象进行质量控制,以此完成基于AHP法的灾后恢复重建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模型的设计。并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此次研究的控制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灾后恢复重建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与唐山地震损失与救助之对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温玉婷  李宁  刘雪琴  吴吉东  张鹏  解伟 《灾害学》2010,25(2):68-72,111
1976年发生的唐山7.8级地震与2008年发生的汶川8.0级地震,是近年来破坏程度深、影响范围广的两次特大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都是惨重与巨大的。但是,不同时代背景下,参数相近的两次地震在灾后救援与救助方面却相差甚远,表现在军队人数调动、受伤人口抢救、恢复重建资金投入、国内外援助、保险再保险分担等方面。着重对比了以上几方面后得出结论:在各项应急预案颁布并实施后,我国灾害救援工作更加有序,提高了救援效率;同时,保险与再保险的参与也减轻了政府负担,为灾民自主开展家园的恢复重建提供了便捷与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