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内涵,提出了两者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5个单项指标。定量评价了西安市1990—2009年、2009年各区(县)城市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水平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各区(县)城市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水平整体较高,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两者协调发展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人类经历了从等待自然的恩赐、适应大自然,到向自然索取(以至掠夺)的三个历史阶段。今天正在进入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新时期,也可以说人们正在迎接的是环境文明的新时代。世界的未来取决于我们现在对环境的认识和采取的行动。本文分“环境问题不容忽视”“环境就是经济发展本身”“产业发展与环境”和“走向环境文明的新世纪”四部分阐述。分两期刊登。环境问题不容忽视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本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加速推进了文…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报告全面系统总结了新时代10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重大成就、重大变革,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生态环境部系统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相似文献   

4.
李全喜 《环境教育》2013,(11):33-36
全国100多所高校及相关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以“生态文明与社会主艾’为主题,从“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艾’、“生态文明的哲学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生态文明与环境伦理”四部分进行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5.
科学认识、恰当定位并正确处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间的关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必然选择;二,生态文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必备内容和有效载体;三,生态文明是政治文明日益完善的重要体现和艰巨任务.生态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全面推进四种文明的建设,使其协调发展,从而真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了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到“五位一体”。这一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新解读,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张凯 《绿叶》2006,(12)
生态文明既是对古代“天人合一”自然观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天人对立自然观的反思与醒悟。面对我国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已成为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有利于西南喀斯特地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基于西南喀斯特地区2005—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生态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发展水平,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两者耦合协调关系,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探测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发展水平类型演化存在差异,空间上存在省域发展不均衡性。(2)研究期内,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度实现从濒临失调衰退到基本协调融合再到初级协调发展的跨越,但整体上提升不明显,空间上呈现出“四周略高,中部较低”的格局特征。(3)影响生态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因子存在差异,其中科技驱动力和教育驱动力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结晶,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内容集中体现为“十个坚持”,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开创了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走向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是一个由人口、社会、资源、环境与经济五个子系统构成的开放式系统。本文通过提出衡量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性”和“发展水平”的静态指标模型——“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人居环境复合系统内五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度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预测理论,提出衡量协调发展水平的动态指标模型——GM(1,N)“协调发展趋势”动态模型,以此来预测未来几年内,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的观念。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着“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的盲目性、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文物古迹修缮过程中的盲目性,以及国民生态意识淡薄、旅游行为非生态化等问题。构建生态文明的旅游观,是旅游业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的统一综合体。据此本文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意义和构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郇庆治 《绿叶》2013,(4):34-40
生态资本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承担着创造后工业时代资本主义的“绿色经济增长”和“绿色政治合法性”的新机遇的使命。而生态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框架下不可能真正实现生态化或”可持续的发展”,现实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诸多形式努力虽然有一些局部性和表面化的成效,但远不足于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因而不可能创建一种绿色的资本主义。对于我国刚刚开启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我们需对资本主义视野与框架下的生态环境难题应对努力及其成效、潜能必须要有一个科学而正确的评判,对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必须要有一种科学而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协调发展的和谐性的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所要建立的新社会的内在要求,是人类对如何实现与自然界之间的协调与稳定做出的新结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自然生态、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是生态文明的三个核心维度。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的文明不仅仅只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还包括生态文明.生态文明贯穿、渗透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建设高度的生态文明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只有切实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谋求四者的协调发展,才能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真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6.
王玉庆 《绿叶》2013,(10):69-77
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何为人与自然和谐7怎样判定7实践要求我们不仅从哲学意义上论述,更需要从科学体系和技术层面上说明。生态文明与物质、精神、政治文明共同构成人类文明的整体框架,从自然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来看,生态文明可看作是其他三个文明的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个建设的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统领其他各项建设的.它是我党在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上、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一种治国理念和政策导向,迫切需要融入其他四个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基于“基础化学”课程特点和学情分析,从发挥教师第一责任人作用、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和多元化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了“基础化学”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作为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理念的本质所在,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生态文明教育为基础,实施生态文明教育,培植生态文明意识,是新时代下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容,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高屋建瓴、主题鲜明、目标明确,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前瞻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纲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特别是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环保部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必须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环境保护工作新跨越。  相似文献   

19.
姜山 《环境教育》2009,(1):67-70
参加第四次“两委”全会的委员们畅谈了一年来环保工作取得的成绩,围绕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环保工作,尤其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机制体制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中肯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环境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意识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十一五”期间的环境保护目标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