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水和工农业生产污水流入水体后宜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促使藻类过度繁殖,影响城市供水水质.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引起蓝藻水华污染问题,对饮用水安全形成了严重危害,藻类的去除技术日益成为给水处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探讨了常用的混凝除藻、预氧化法、气浮法、生物法及多种组合工艺进行除藻的方法,认为组合工艺可有效去除藻类、藻毒素,使出水稳定、水质安全性提高.同时,还提出了突发性藻类污染的防治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同时采用藻类一次培养和连续培养方法研究了胜利原油、渤海原油和油分散剂(Corexit9527)对四种藻的形态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油或原油中加入油分散剂存在时,三角褐指藻,角毛藻和杜氏盐藻的藻体变大,小球藻有聚集现象。在一次培养中四种藻都表现较强的抗油性,但原油中加入油分散剂后,原油对藻生长的影响发生变化,小球藻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在连续培养中除三角褐指藻在胜利原油慢性污染实验中其生长得到促进外,三角褐指藻和杜氏盐藻在其它慢性和急性污染实验中其生长都受到抑制。对藻类连续培养和一次培养二种方法进行比较,认为连续培养是一种实验室研究污染物质对藻类影响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微量金属元素污染逐渐成为富营养化湖泊水体除氮磷污染外的显著特征,微量金属元素与湖泊藻类生长繁殖的相关性研究也逐渐成为环境与生态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为给这方面的科学研究及湖泊藻类防控提供理论借鉴,该文重点综合整理了近10年来微量金属元素对藻类增殖影响的研究成果。分别从藻类种群的响应差异、藻细胞生理代谢过程影响、多糖及分子蛋白产释变化3个层面,综合分析微量金属元素对水体藻类生长、繁殖和种群演替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滇池水藻类含量很高,现已属重富营养化水体。本实验选用国外一种新型除藻剂一去藻247来研究治理滇池水藻类污染,通过投加三个不同浓度的除藻剂,检测得出叶绿素α和总磷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Cu^2+的残留浓度也没有超标,其中当叶绿素的含量为1000mg/L时,除藻剂的最佳投加量为10mg/L。并用线性回归方程对滇池水体中叶绿素α和总磷的相关性进行了拟合。  相似文献   

5.
光催化去除有害藻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富营养化及有害藻类水华严重威胁着水体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如何有效防治藻类水华成为研究者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光催化技术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环境友好等特点,有望成为未来高新技术的新希望。文章阐述了光催化技术的原理及该技术应用于去除水华藻类的优势。综述了近年来TiO2和改性TiO2等几类催化剂应用于光催化除藻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和总结了光催化除藻技术的影响因素和一般性规律,指出了光催化除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为光催化技术应用于防治有害藻类水华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与藻华有关的微生物群落对水体中的氮、磷循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了解富营养化水体中细菌和藻类演替的驱动因素以及规律对预防藻类暴发和控制水体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岩口水库上游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池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藻华暴发期水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16S和23S测序分析了不同微型水体中细菌和藻类的群落结构组成特征,对细菌和藻类群落结构与水质参数之间的偶联关系进行了分析.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微型水体中的叶绿素a浓度与其他水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均为不同微型水体中相对丰度较大的细菌门类;蓝藻和硅藻是点源污染池塘中的相对丰度较大的优势藻类,而蓝藻和裸藻是面源污染池塘中的相对丰度较大的优势藻类.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不同形态氮浓度是影响点源污染池塘中菌藻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高锰酸盐指数和不同形态氮磷浓度是影响面源污染池塘中菌藻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对富营养化微型水体藻华暴发期细菌和藻类的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主要驱动因素进行了探究,可为富营养化微型水体的藻华控制以及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含藻高含盐杨埕水库原水藻类特征,采用聚合氯化铝(PAC)、硫酸铝(AS)、聚合硫酸铁(PFS)和氯化铁(FC)4种混凝剂进行混凝除藻试验,用图像法对藻类絮体的分形维数进行测定,分析混凝剂种类及投量、二氧化氯投加量等因素对混凝除藻效果及藻类絮体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杨埕水库夏季藻类种属相对较为单一,以小型色球藻、微小平裂藻、不整齐蓝纤维藻为优势藻类;4种混凝剂的除藻性能优劣依次为:AS>PAC>PFS>AC。在AS最佳投加量(以Al2SO4计)70 mg/L下,藻类的去除率为85.3%。此时,杨埕水库夏季藻类以藻类絮体分形维数值为1.54,形成的絮体密实且沉降性好。以AS为混凝剂,投加量为70 mg/L下,二氧化氯投加量为0.8 mg/L时助凝效果最好,藻类的去除率比单独投加AS时提高了6.3%,藻类絮体分形维数值为1.71,形成的藻类絮体更加密实。二氧化氯过量投加无益于藻类去除。  相似文献   

8.
通过中试试验考察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强化混凝/沉淀/超滤的组合工艺的除藻效能以及PPC预氧化对藻类引起的膜污染的缓解作用,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投加0.6mg·L-1PPC能使预处理阶段对藻类的平均去除率提高约28%.组合工艺处理高藻水时,PPC预氧化通过强化预处理,降低膜表面的污染负荷,对藻源污染物引起可逆和不可逆污染均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化学清洗试验结果表明,碱洗对超滤膜TMP恢复效果远远强于酸洗,因而有机物是超滤膜处理高藻水时的主要污染物质.  相似文献   

9.
湖泊、水库水的强化混凝除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强化混凝对湖泊、水库水中藻类的去除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投加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可显著提高水中藻类的去除率。将经与预氯化、预投加高锰酸钾除藻工艺进行比较,表明高锰 酸钾复合药剂强化混凝除藻效率明显优于传统预氯化、预投加高锰酸钾除藻工艺。  相似文献   

10.
杨雪  胡开林  胡晓勇  蒋本超 《环境科技》2007,20(4):20-22,30
随着目前水体藻类富营养化日益严重,国内外针对藻类的去除技术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法.实验采用国外引进的"去藻247"作为除藻剂,通过对滇池藻类去除效果进行试验和分析,研究"去藻247"中生物Cu2 通过改变水体中氮磷比例以及氮磷浓度的变化,以达到除藻的目的.结果表明,降低TP的浓度更易加大藻类的去除率,并且,其去除率随着藻类厚度(3~15 mm)的增加而提高,说明了"去藻247"具有一定的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陈弘 《福建环境》2003,20(6):51-54
通过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源分析,剖析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就各种污染防治措施提出我省畜禽粪便综合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2.
藻引发水中偶氮染料的光降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染料工业的发展,染料废水污染也日益严重。目前各国学者也找到了很多处理水中有机物、治理染料废水的办法,但大多局限于腐殖质、过渡金属离子等非生命物质对染料溶液的光降解,本文研究了鱼腥藻、小球藻对几种偶氮染料的光降解情况,并探讨了影响藻对染料溶液光降解的因素。结果显示,pH=3时,藻能引发水中染料产生明显的光降解,提高藻的浓度,增加光强,均能加快染料的光降解。本文可为利用水体生物资源治理染料废水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流域藻类生长与营养盐吸收关系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根据三峡库区流域的实测数据和描述富营养污染流域中水华暴发强非线性耦合动力学模型中的控制函数,研究了缓流态水体环境中藻类生长的内在机制,并以长江三峡流域优势藻类,即绿藻的生长为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藻类生长对N、P的吸收与水体中N、P浓度之间存在的强相互作用;藻类对营养物的吸收率ωi与水体中营养物浓度cx的比值(ωi/cx)不仅反映出三峡水域中藻类浓度对藻类吸收营养物程度的影响,而且在藻类生长与吸收各种营养成分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藻类毒物检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综述了运用藻类进行毒物检测的测试方法及指标,介绍了藻类毒物测试在水生生态系统污染的检测与评价,饮用水的安全性评价,工业废水的毒性检测,及土壤生态系统的污染检测等方面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水体富营养化的预防及治理办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中国大片的水域爆发蓝藻,不仅影响了视觉,嗅觉,更影响了人民的生活。笔者在这里以无锡梅粱湾为例,从地理位置,水文气候,地质等方面,分析蓝藻的爆发原因,影响因素。总结目前中国处理蓝藻的方法。从湖体自身的特征进行分析,阐述关于湖泊治理的个人观点,建议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湖体的自净能力和承载力来控制污染物排入水体的量。  相似文献   

16.
依据福建省2006-2011年环保投资的相关统计数据,对水污染治理投资和工业废水污染控制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单位GDP水污染治理投资与工业废水排放量之间呈负相关。并指出福建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量不足,单位GDP水污染治理投资比例偏低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制定水污染治理投资规划,发展生态生产力并实施过程治理投资,使水污染得到真正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基于福建省各县市区畜禽养殖统计数据,融合目前主要的7种农用地畜禽粪便环境污染风险评价方法,开展了基于多指标融合的福建省农用地畜禽粪便环境污染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7种风险评价方法的结果在超限量值的县市区分布范围和数量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以农用地畜禽粪便猪粪当量负荷警报值(磷)为指标的评价结果的超限量值县市区数量最多,共有26个县市区,占总县市区的38.81%;其次是以畜禽养殖密度为指标的评价结果,共有20个县市区超限量值,占总县市区的29.85%;最少的是以农用地畜禽粪便猪粪当量负荷(氮)为指标的评价结果,只有1个县市区超限量值,仅占总县市区的1.49%.宁德市拓荣县是7种风险评价方法中风险最小的县市区,南平市光泽县是6种风险评价方法中风险最大的县市区,漳州市市辖区是1种风险评价方法中风险最大的县市区.基于多指标融合评价方法的结果中超限量值的县市区数为6个,占总县市区的8.96%,其中,风险评价最大值和最小值所在县市区分别为南平市光泽县和宁德市拓荣县.综合上述结果,表明该方法基本反映了7种风险评价方法中的共性问题,能避免采用不同指标所带来的农用地畜禽粪便环境污染风险结果的片面性.研究结果可为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养殖业产业布局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天然藻类吸附重金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存在耗能高、运行成本高及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等诸多劣势;而天然海藻由于其来源广、产量大,在处理重金属废水方面存在较多的优点。介绍了藻类处理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背景、现状,阐述了藻类处理重金属的优点、机理,重点介绍了海藻处理废水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海藻处理废水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非点源污染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点源污染相比,非点源污染具有分散性和隐蔽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广泛性和不易监测性等特点,已成为水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障碍,在全球得到共同关注。针对非点源污染影响展开分析。详细论述了非点源污染的类型、来源及危害,提出了控制非点源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松花江哈尔滨江段着生藻类的调查,重点研究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投入使用后,该江段着生藻类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该工程投入使用后,哈尔滨江段的着生藻类种类增加8个属、密度增加10.8倍,水体呈现出蓝绿藻比例升高、污染指数下降等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