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加班,似乎是每个职场人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日前的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工会界委员呼吁,要遏制过度加班现象,在企业层面建立健全工时协商机制,在行业层面科学制定劳动定额,在立法层面明确界定"过劳死"标准,在政府层面加大执法惩处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这些年,我国城市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2.
<正>猝死于公司租住的酒店马桶上,死亡的当天凌晨还发出一封工作邮件……清明节前所发生的这一幕,所刺痛的恐怕不只是死者的家人。于一个快速运转的社会,这样一场猝不及防的死亡,想必会撩拨不少人心中那根敏感的神经。如果从相关统计数据看,这一现象或许比我们不时在新闻中看见的极端案例要普遍得多。早在2012年,就有调查显示,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大国——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人。而有关医学调查也表明,我国的亚健康人群比例高达70%。面对就发生在身边的过劳死,旁观者第一时间或许会下意识地反思自己的工作、生活方式,但从一个长远  相似文献   

3.
正引起疲劳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为睡眠问题、生活习惯、超重肥胖、疾病这几大类。睡眠不足缺乏睡眠是导致疲倦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统计显示,中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约有60万。过劳死并不是临床医学病名,而是属于社会医学范畴,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当劳累超过极限或持续时间过长时,身  相似文献   

4.
<正>"过劳死"一词最早源于日本,指劳动过程中由于沉重的身体、心理负荷导致疲劳的不断累积,造成原有的高血压或心脑血管等疾病恶化,出现急性循环器官障碍并最终导致死亡。近些年来,"过劳死"报道屡屡见诸报端。2015年3月,深圳36岁的IT男张斌,被发现猝死在酒店马桶上。凌晨1点,他还发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据悉,为赶项目,他常常加班到早上五六点,又接着上班。去世前一天,他跟妈妈说  相似文献   

5.
<正>年轻鲜活的生命逝去再次引发人们对"过劳死"的关注:25岁的普华永道女员工潘洁的离去让人唏嘘不已,其生前发的微博"我想睡觉"、"各个都说,别干了"等,更是惹来众多关于"工作与身体"的热议。事实上,近来众多关于"过劳死"的消息,在诱发职场人士重新思考人生的同时,也再次让众多白领关注"过劳死"的种种症状。日前,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参与调查者担心过"过劳死"的悲剧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化工等重点行业甚至成为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导致社会对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然而,当前我国高层次安全生产人才严重不足,据保守估计,未来5年内,仅注册安全工程师需求缺口达百万,而现在每年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不过万人。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NIOSH)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坠落是导致建筑工人死亡的首要原因,占伤亡总量的三分之一。每年在美国超过200个建筑工人死于坠落,超过1万人因坠落重伤。为此,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于2012年4月26日正式启动一项全国范围的建筑业预防坠落运动,旨在鼓励、宣传建筑业劳动者安全地工作,使用合适的设备来减少坠落,尤其是对住宅建筑承包商和工人。  相似文献   

8.
近年以来,经常有50岁左右甚至更年轻的人因过度劳累致死。在表扬这些勤奋工作者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向全社会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警惕"过劳死"。如果用比较专业化的语言解释,"过劳死"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淤积并向过  相似文献   

9.
文摘     
<正>我国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粮食等于4 000万人一年口粮5月24日,由中国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蓝皮书显示,中国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的面积约333万公顷,很多地区土壤污染严重,特别是大城市周边、交通主干线及江河沿岸的耕地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严重超标,造成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据测算,当前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相当于4 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相似文献   

10.
周翔 《安全与健康》2004,(12):14-16
我国每年发生各类事故都在100万起左右,死亡人数在13万人以上,据估算,每年工矿企业事故损失都在4000亿元以上,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左右,其中应急救援不力是我国生产安全事故后果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建立健全PPE标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导言 我国每年工矿商贸企业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几十万起.死亡近2万人。主要原因:一是病人总数大.据初步统计.全国职业病累计发病64万余例.其中尘肺病58万例.累计因尘肺死亡14万人,死亡率达22%:二是发病率较高.我国每年“显性”职业病报告病例达1.5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12.
深圳一位36岁的男子,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里。据媒体报道,该男子作为项目负责人经常加班到凌晨,有时甚至加班到第二天早上五六点钟,上午又照常上班。年轻的生命匆匆逝去,令人惋惜。事件的全貌虽有待进一步厘清,但由此引发的对过劳死的关注,让不少上班族感同身受——职业病的外延应当扩张,劳动保护应该升级,无论是观念还是立法。  相似文献   

13.
2013年"世界职业安全健康日"关注职业病防治 据国际劳工组织网站消息,2013年4月28日,由国际劳工组织倡导的"世界职业安全健康日"将在世界各国举办,主题为"职业病防治". 国际劳工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34万人因工作事故或工作相关疾病死亡.其中,只有32万1000人死于工作事故,而约202万人死于各类工作相关疾病,亦即平均每天约有5500人死于工作相关疾病,这是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体面劳动"赤字",职业病已成为造成职工因工死亡的首要原因.职业病防治不力不仅对职工及其家人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会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尤其在生产力损失和社会保障体系负担方面最为显著.与治疗和康复相比,预防更有效,成本也更低.所有国家都应采取具体措施,提高防治职业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也急剧上升。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每年超过1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等于每5分钟就有一人死去。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120多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5000万人受伤,其中不少人留下终身残疾。道路交通事故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和无数人间悲剧。  相似文献   

15.
特快专递     
伤害死亡每年70万据了解,我国每年有70万人死于伤害,占死亡总数的11%,死亡率高于心血管疾病,居第四位,而且估计每年有2000万人因伤害需要急诊和入院治疗。 专家介绍,伤害是青少年的第一二位死因。伤害死亡的前三位原因是自杀、交通事故和淹死。 据估计,我国每年有22万人自杀身亡,15-34岁和60岁以上是自杀的高峰年龄段。我国车祸死亡率平均以每年 10%的速度上升,目前,我国车祸死亡人数的每万辆车死亡率居世界首位。溺水是1-14岁儿童的第一位死因。 专家们建议将伤害纳入到疾病控制工作中,这样每年估计…  相似文献   

16.
陈华 《安防科技》2013,(4):24-25
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最好的礼物,但现实中这些珍贵的礼物却因为疾病等等原因被遗弃,丧失了父母的关爱,他们面临的将是任人宰割的命运。"爱笑的天使没有翅膀,嫣然一下就飞翔。笑容在心里,快乐在脸上,不说一句教人善良。"这是一首写给唇腭裂孩子的公益歌曲,也诉说着许多孤残儿童的心声。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失去父母、查找不到亲生父母的未成年人61.5万名,这个数字是动态的,每年都会增加,每年又有一批被收养。其中,民政部门儿童福利机构养育的  相似文献   

17.
"全国煤矿有265万接尘人员,据测算,每年有5.7万人患上尘肺病,因尘肺病死亡的则有6000余人,是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的两倍。"这是记者去年从全国煤矿职业安全健康经验交流会  相似文献   

18.
刘惠 《安全与健康》2011,(11):30-31
近日,上海25岁女硕士被疑"过劳死"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网络上关于过劳死、压力大、心理健康的帖子、视频、微博、专题一时间如开闸洪水再次倾泻而出,点击量和回复量惊人,抗压力、防过劳话题再次引发热议。2010年底,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健康研究中心举办的"过劳死"问题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公安、新闻、IT、文化演艺、企业、国家公务员、科教界成为中国人"过劳死"的高发区。在对92个个案分析后的结果显示,他们"过劳死"时的平均年龄为44岁,而科教界、IT、公安和新闻行业"过劳死"人群的平均年龄已经在44岁之下,IT阶层年龄最低,仅仅为37.9岁。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事故不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还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据资料显示:世界各国平均每年事故经济损失大约相当国民生产总值GDP的2.5%~4%.我国的特大事故平均3天1起,特别重大事故平均一周一次,每年因事故死亡13万多人,伤残70多万人,经济损失超过2500亿,相当GDP的2.5%.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公众和社会对安全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希望用合理高效的安全投入和方式来达到令人满意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201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意在表明每一个公民的心理健康与社会和谐息息相关,社会和谐不能忽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在西方被称为"蓝色隐忧"。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分析,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3.1%,而在发达国家发病率达6%左右;另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有关统计显示,我国抑郁症发病率为3%~5%,达2 600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