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的营运车辆监控系统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营运车辆监管中,交通管理部门、运输企业和司乘人员3方没有直接的信息通道,导致监管不到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笔者探讨了营运车辆监控的信息传输通道;以GPS、无线通信技术和互联网为基础,设计了营运车辆监控的技术框架,实现了联系3方的信息传输通道;分析框架实现的关键技术,包括道路限速数据库,车辆超速、疲劳驾驶、超载等违法行为的判定模式等;以广东省营运车辆监控系统为例,验证了框架的可行性。该技术框架使司乘人员的交通违法行为被及时警告和提醒,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制止交通违法行为,可以主动预防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2.
《安全与健康》2006,(8S):25-25
一是抓道路交通安全。加强路面监控,严肃查处机动车超载、超限、超速、客货混装、疲劳驾车、酒后驾车等交通违法行为;加强源头管理,督促运输企业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措施,严把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和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认真排查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的设置情况,认真整改危险路段和交通事故多发路段,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提高道路安全行车能力。  相似文献   

3.
马瑞 《劳动保护》2004,(6):35-35
本刊讯(记者马瑞)5月11日,全国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举行。这标志着由交通部、公安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管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联合开展的全国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正式启动。按照《关于在全国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确立的目标,力争通过1年的集中治理和3年的综合整治,使车辆超限超载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车辆核定吨位“大吨小标”的现象得到纠正,车辆超限超载问题从根本上得到治理,规范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和车辆生产及使用秩序初步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和公路设施得到切…  相似文献   

4.
一是诱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据统计,70%的道路安全事故是由于车辆超限超载引发的,50%的群死群伤性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与超限超载有直接关系,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二是严重损坏公路基础设施。由于超限超载车辆的核载远远超过公路和桥梁的设  相似文献   

5.
超载之害     
货物堆得像小山一样,车速慢得像老牛一样,黑烟冒得像拖拉机一样……这是人们对公路上超限超载车辆形象的比喻。有专题研究得出:超载运输每赢利一分钱,将会造成公路损坏100元的代价。 公路车辆超限超载给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运输市场秩序造成了极大危害。 一是诱发了大量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据统计,70%的道路安全事故是由车辆超限超载引发的,50%的群死群伤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与超限超载有直接关系。二是严重损坏了公路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不良天气条件下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性,基于车流波理论,构建不良气候条件下的交通安全控制模型。首先,分析交通流速度-密度之间的关系,以此检验采取限速管理后车辆间距是否符合安全制动距离要求;然后结合高速公路实际交通量、气候条件,确定能保证足够安全制动距离的交通流密度范围,提出提前分流与限速的对策,最终建立不良天气条件下的交通安全控制模型。结果表明:相对于根据能见度和路面摩擦因数制定限速标准的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交通流密度的影响,采取提前分流或限速的措施,保证交通流进入不良气候影响区后不会出现安全制动距离不足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地方传真     
交通干部﹃开小灶﹄解了五百司机急6月份下旬,国家在全国开展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巴马县东巴风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交通项目建设面广线长,在54条443公里通村四级砂路、6条95.38公里的通乡四级油路、3条近100公里二级路(巴马境内)的建设工地上有500余辆的施工车辆,500余名驾驶员因为忙于大会战建设,无法抽出时间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治理超限超载有关文件,无法接受有关部门组织的城区、乡镇和路面的宣传。巴马县交通部门为了让他们了解和吃透治理超限超载有关政策,提升广大驾驶员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紧紧抓住宣传月契机,…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非机动车间的行驶安全性及道路通行效率,亟须探究非机动车间干扰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规避措施.以成都市内两条物理隔离式非机动车道8 h视频共3 971条非机动车间干扰数据为基础,界定了 7种非机动车间干扰类型,利用Z检验并构建多项式Logit模型,确定了影响各种非机动车间干扰的影响因素,据此提出相应的规避措施.结果表明,周期交通量、干扰发生地点、路边停车、行人过街、干扰发生时段、车辆类型、车辆载人情况、车辆载物情况对于非机动车间干扰产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人-车-环境角度,提出道路重新规划、加强骑行人安全教育、增加道路设施、规范车辆出行4个方面的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扶持力度的加大,农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驾驶人数量和机动车辆拥有量逐年增加,农村道路交通日益繁忙。另一方面,由于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道路等级低,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备,未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勤务制度等客观原因,导致农村和山区地区人、车、路、环境的矛盾日渐突  相似文献   

10.
渣土车无牌、超速、超限、超载、"滴撒漏"和乱停乱卸等违法行为,有望得到遏制。笔者从漳州市交警部门获悉,近期将在全市开展民警便衣暗访曝光渣土车交通违法行为的"夏令行动",重点突出渣土车隐患整治,督促渣土运输企业落实交通安全主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应急管理,提高交通应急指挥系统救援效率,以路面塌陷事故为例,利用随机着色Petri网(SCPN)对其应急响应流程进行动态离散建模,根据同构的马尔可夫链(MC)分析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利用马尔可夫链及模糊数学的相关理论对交通应急指挥系统进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救援信息、交通路网动态信息、应急资源信息及时态控制信息反馈环节容易产生信息堆积,应提高综合监控的技术水平;专家决策制定出警预案、善后处理耗时较长,应作为流程优化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关于区域环境保护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从通过分析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存在的缺口和目前对这种理念的研究进展,并根据环境问题本身的特性以及环境问题产生的背景差异提出重新确立环境保护政策的调控范围的观点,并提出了这种观点对于对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道路运输企业交通安全形势比较严峻,推行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综合评价是降低道路运输企业交通事故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运用Delphi法和AHP法建立了道路运输企业安全层次分析模型,构建了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基于"差动"原理的赋权法--G1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安全综合评价.采用平均加权法对评价因素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从而得到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的综合评价结果.最后,对陕西省一家道路运输企业进行了实际验证,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此企业的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4.
现代道路交通系统交通安全状况变化特性探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日本现代道路交通系统发展过程为例 ,通过对其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特征、内在原因的深入分析 ,探讨了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现代道路交通安全系统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变化特性。笔者认为 ,准确把握现代道路交通安全系统发展过程中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变化特性对改善我国当前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进一步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价方法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有效预防道路运输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在建立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详细说明了采用层次分析法评价的步骤,并采用指数标度以提高评价精度,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最后针对实际企业进行实证,结果表明,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引入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价,克服了现行评价方法不够定量与评价面过广的不足.该评价方法可结合道路运输企业实际,在开展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及绩效考核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量化评价已建和拟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性,以实测运行车速数据和事故率数据为基础,根据公路空间属性的变化,采用不定长法进行路段划分。考虑不同路段车速协调性和连续性的需求,引入客货差极差比、车速降低系数、路段车速离散度等车速特征指标。通过对运行车速特征指标与事故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了高速公路线形设计一致性综合评价模型,同时结合事故多发点改善效果的显著性,确定我国高速公路安全性服务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线形设计一致性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太旧高速公路的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有效地评价线形设计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的交通安全控制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道路交通事故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害之一 ,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近十年 ,全球发展较快的智能交通运输系统 (ITS)使传统的交通运输状况大为改善 ,大大地提高了现有道路网的通行能力和交通运输的安全性 ,削弱或消除了以往诱发交通事故的不安全因素 ,有效地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笔者在简述了ITS的应用概况、基本功能以及智能汽车理论研发内容的基础上 ,论述了以ITS技术为基础的交通安全控制体系框架及其功效 ,阐明了我国快速发展ITS技术对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帮助山西省道路旅客运输业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在对山西省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实地调研后,分析总结出其当前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人员素质、运输市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专家调研法建立了包含内部综合管理、驾乘人员管理、车辆管理和事故统计处理四大块36个指标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无需一致性检验的G1法计算指标权重。该指标体系为山西省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交通行为意识的行为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用心理学中意识对行为的控制作用,简单描述了人的行为过程,得出行为意识对行为控制起到"总开关"的作用;指出增强交通行为意识是实现交通行为控制的有效手段;将交通行为意识分为3种,即交通安全意识、交通守法意识和交通秩序意识,依据心理学中意识建立和强化的一般方法提出了建立与增强3种交通行为意识的基本方法,包括教育、宣传、刺激、处罚、回报(包括自然回报和人为回报)及激励等6种方法。笔者提出的交通行为意识增强及激励的方法,为确保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和进一步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汽车在常见转向工况时转向的操纵性和安全性不足问题,提出将常见工况补偿控制策略融合到汽车EPS助力控制中,将汽车速度、汽车质量、方向盘左右晃动考虑在内,设计了高速避让、低速满载、颠簸路面3种补偿控制策略;并理论分析加入高速避让、低速满载、颠簸路面3种补偿策略后,方向盘、齿条位移和汽车横摆角速度增减值的变化;最后,通过搭建汽车EPS系统模型和二自由度汽车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补偿控制策略后,汽车在高速、低速大重量及于凹凸不平的路面行驶时,助力电机目标电流的获取与汽车行驶的内外环境紧密相连,且可随行车条件的改变而适时改变,使汽车EPS系统具有了更好的操纵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