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许多研究者特别注意研究沉积岩中的金属卟啉,将卟啉的存在与沉积岩的地球化学历史,石油的成因和运移联系起来,最近几年来,出现了许多阐述沉积岩中卟啉化合物的化学和发现的概述性文章。大多数研究者根据 C.特雷布斯关于沉积岩中卟啉的生物成因的结论认为,沉积岩中发现的卟啉是植物的叶绿素、细菌绿色素和细菌卟啉、动物体的某些色素,例如氯化血红素的转变产物,所有这些都是  相似文献   

2.
<正> 关于稀土元素丰度的研究对岩石成因模式讨论要求建立快速测定各种不同的火成岩、沉积岩和造岩矿物中稀土元素的分析方法。早先报道了一种测定某些矿物岩石中的 Y、Nd、Eu、Dy、Ho、Er、Tm 和 Yb 的原子吸收光谱法,它是将样品溶液(含1%La 作光谱缓冲剂的高氯酸盐乙醇介质)直接抽吸进入氧化亚氮-乙炔焰。而稀土元素(REE)是先通过草酸钙共  相似文献   

3.
锆石的红外光谱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锆石是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中普遍分布的一种矿物。作为一种标型矿物。利用它可以探讨岩石和矿床的形成条件,讨论花岗岩类(不同岩性或不同时代)的演化关系。锆石的标型特征既可作为矿化指示剂,指导找矿工作,也可用于火成岩的岩石对比。由于锆石在各种成分和各种成因的岩石中分布广泛,加之其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强,在各种外界条件作  相似文献   

4.
<正> 前言一般认为,石油、天然气是沉积岩中的有机物(主要是干酪根)通过热或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而生成的(有机成因说)。有机成因说在地质学上是以石油、天然气大部分(至少是已形成矿藏的部分)都产于所谓的沉积盆地为根据的。另外,通过烃类碳同位素、CPI和生物标志物的测定以及干酪根的热分解实验等,从有机地球化学角度验证这一学说的研究也在进行中。近年的文章中,一方面指出了有机成因说中存在的问题(氢的供给不足等),同时还报道了很可能是无机成因的烃类的发现。对于东太平洋海隆和格拉帕戈斯裂谷热水带出的甲烷、东非裂谷带吉布湖水中溶存的过饱和甲  相似文献   

5.
<正> 一、前言沉积岩年龄的直接测定是地质年代学问世以来,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 Hurley 等人文章中许多研究工作的主题。虽然沉积岩年龄测定的主要目的旨在确定数字年代地层的年龄,但是已经发表的数据表明,这一目的未必总是能达到的。对于所研究的地层来说,测得的表观年龄常常与所能接受的年龄不同。地球化学,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有助于对火成岩同位素年龄  相似文献   

6.
有机地球化学中最近的多数活动都是从事从沉积岩和原油中分离和鉴定有机化合物,其目的在于阐明这些化合物产出的地质和生物化学意义。特别是对古代沉积物中烷烃、卟啉和氨基酸的研究。为远至早前寒武纪地质时代就存在生命形式提供了化学证据。但是,如果认为任何这类化合物本身就为沉积岩中的有机物的生物成因提供了有力证据的话,那将会产生很多麻烦。例如,代表无环异戊二烯烃特征的首尾结  相似文献   

7.
引言 最近,克洛根的研究由于与石油成因有关而迅速发展起来。原先所谓“克洛根”是指苏格兰油母页岩中所含的沥青,目前则指广泛分散在现代沉积物或古代沉积岩中的、常温常压下不溶于有机溶剂的有机物(不包括腐植酸)。然而,正如田口一雄(1975)所说,由于研究者对于克洛根所下的定义略为不同,因而使其争论复杂化。因此,本文首先表明,笔者所指的是“固结岩石”中的不溶有机物,即所谓化石克洛根。  相似文献   

8.
<正> 以多种成因类型和矿物类型为特征的磷灰石矿床和综合型含磷灰石矿床是在各种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并同成分极其不均一物质组合有关。近十年来,提出了许多磷灰石矿床的分类。这些分类的根据是矿物-地化、成因和经济的因素,以及矿床同成矿期、构造、建造和岩石组合的关系。 总的讲,这些分类有利于查明工业磷灰石矿化的分布规律并确定其某些普查准则。但是,要利用这些分类进行成矿研究和预测制图,困难很大。这主要是因为没有统一的关于磷灰石矿床的分类和评价的方法。从现状出发来探讨这个问题,尤其是考虑到新得  相似文献   

9.
层状菱铁矿的成因分类,根据其分类基础,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以地质作用和产出特征为背景的定性成因分类;二是以菱铁矿的某些化学组分为标准的定量成因分类。本文推荐一种新的定量分类标准,即利用siO_2—Al_2O_3—CaO+MgO三角图,将层状菱铁矿矿划分为三种成因类型:(1)沉积碎屑岩型层状菱铁矿;(2)海相火山沉积型层状菱铁矿;(3)海相沉积碳酸盐岩型层状菱铁矿。  相似文献   

10.
<正> 引言沉积岩中一直很好地保留着在过去地壳中稀土元素(REE)的相对丰度。沉积岩的REE研究结果表明,在最近的3Ga中。地壳中REE的相对丰度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只是观测到太古代后的沉积岩中的Eu相对亏损(Wil-deman和Haskin,1973;McLennan和Taylor,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法国中央地块第三纪碱性火山岩中一麻粒岩相包体序列的Pb、O同位素数据。该序列包括超镁铁质堆积岩、镁铁质堆积岩、变辉长岩(可当作基性流体)、长英质变火成岩(紫苏花岗岩)和变沉积岩。镁铁质包体、长英质变火成岩和变沉积岩的δ~(18)O值范围分别为+6.9‰~+9.8‰、+9.3‰~10.2‰和+6.1‰~11.8‰。相比之下,该区地幔橄榄岩的δ~(18)O值为+5.1‰至+6.9‰,而区内海西花岗岩类的δ~(18)O值则为+8.6‰~12.1‰。麻粒岩相包体的~(206)Pb/~(204)Pb比值在17.77和19.19之间,~(207)Pb/~(204)Pb比值为15.51~15.69,~(208)Pb/~(204)Pb比值为38.07~40.07。通常,变沉积的麻粒岩中放射成因Pb的含量较高,而镁铁质变火成岩中放射成因Pb的含量较少。因此,这些同位素的特征可解释为镁铁质岩浆与其侵位的变沉积岩地壳相互作用的结果。热量的释放也引起了下地壳易熔部分的熔融和海西造山运动晚期花岗岩类的形成。但是,在花岗岩类的源区还需要有一个能提供少量放射成因Pb的额外组分;这个组分可能是长英质变火成岩包体或中/上地壳片麻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有机地球化学和沉积岩成岩作用的深入研究,石油有机成因理论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有意义的是石油成因理论的这种深刻变化已为石油地质勘探带来新的设想和帮助。最近石油战线的同志对石油有机地球化学也很关心,而国外这方面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引言 近年来,对层状铜矿化的详细研究,倾向于排除与经典的后成或远成热液作用相一致的成因观点,这种观点需要把岩浆热液流体引进已经石化的、在构造上可能已经变形的沉积岩中,代之而起的是这种矿化同沉积作用日益明显的亲缘关系本身,强有力地支  相似文献   

14.
<正> 引言在岩石成因的研究中,稀土元素的分布给研究地壳和地幔的演化过程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这些资料不仅能应用于火成岩系统的研究,也能应用于沉积岩的沉积过程的研究。这些过程的地球化学研究,得到了由同位素稀释法分析所得到的高度准确的数据的帮助。中子活化分析和火花源质谱也成功地用来提供合适  相似文献   

15.
<正> 石墨是斯里兰卡最重要的出口矿物原料之一,其纯度极高(99%以上),在伟晶岩和围岩中分别呈脉状和浸染薄片状产出。在这些石墨中,脉状石墨具有最重要意义,其质地也最优。现已知道,石墨的储量很大,矿床局限产于前寒武纪杂岩的高度变质的沉积岩中。虽然这些石墨矿床具有独特的性质,但对其成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对斯里兰卡石墨所进行的研究还很少。在最早的研究者中有D.N.Wadia(1943),他提出了关于石灰岩被紫苏花岗岩侵入而使岩浆内产生各种不同的氧化钙-硅酸盐和辉石以及碳呈气态或挥发态逸出的理论。G.Erdosh(1970)对斯里兰卡主  相似文献   

16.
<正> 目前人们还不能想出一种能被所有岩石学家接受的、单一而标准的火成岩分类方法。这主要是因为,火成岩岩石学是由不太相容的描述性的岩相学和解释性岩石成因学二部分组成的。后者迄今还不能提供一种清晰明了的模式,或模式系列:既考虑到所有火成岩类的成因,又考虑到其演化。本文对用于火成岩分类的若干重要概念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三种独立的、  相似文献   

17.
<正> 矿床分类及矿床成因的研究,是矿床学的两个重要内容,并且对找矿勘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矿床类型的划分和成因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或启发找矿勘探部署,影响找矿勘探的成效。地质学家们对锡矿床进行分类的方案很多,划分出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而对锡矿  相似文献   

18.
为了查明地槽发育早期阶段的特性,与奥菲奥岩共生的陆源沉积岩层的研究引起了重大的兴趣。在大陆与海洋结合处的所谓过渡带上,陆源沉积岩成因特性的解释是极重要的。萨哈林岛的中生代(晚白垩世以前)盆地正是属于这样的地带。  相似文献   

19.
<正> 引言 稀土(REE)族元素(原子序数57到71)的地球化学行为十分相近,这主要是由于稀土元素三价阳离子的离子半径虽有系统差异,但差异不大(图1)。在自然界中只有铈(Ce~(+3)、Ce~(+4))和铕(Eu~(+3)、Eu~(+2))有非+3价的氧化态。由于该族元素的行为可以预测,稀土元素已经成为探讨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岩石成因的强有力的工具和指示剂。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减少机坪保障车辆的不安全事件,本文在分析某机场近7年机坪保障车辆的不安全事件的基础上,对影响保障车辆不安全事件的人为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运用HFACS理论,构建了一种改进的适合分析机坪保障车辆不安全事件的HFACS差错模型成因分类框架;同时,鉴于保障车辆不安全事件统计数据较少、原因划分模糊等特点,选择灰色关联分析法,以驾驶差错为例,对驾驶差错与差错成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计算了机坪保障车辆不安全事件成因的关联度,确定了机坪保障车辆事故各成因的重要程度,并得出影响驾驶差错的主要成因排序为:问题未纠正彻底、监督违规、培训不足、排班不合理、机坪噪音大、车辆服务的顺序发生变化等;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对加强机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