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2 毫秒
1.
小型CAF气浮设备处理滇池含藻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的小型涡凹型气浮(CAF)设备处理滇池含藻水,结果表明,在气浮时间为1min,分离时间为6min的条件下,聚硅硫酸铁铝(PFASSI)用量为40mg/L时,对藻类和浊度的净化效率最大分别为80.1%和78.6%;在聚丙烯酰胺(PAM)的用量为2mg/L时,对藻类和浊度的净化效率分别为95.9%和93.2%。使用PFASSI(20mg/L)和PAM(1mg/L)的组合絮凝剂时,滇池含藻水的含藻量由557mg/L降到5.57mg/L,浊度由375度降到27度,二者的去除率分别为99%和92.8%。  相似文献   

2.
聚合氯化铝铁去除微污染水体中藻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聚合氯化铝铁(PAFC)为絮凝剂,H2O2为预氧化剂,用正交实验研究了PAFC处理微污染水体中藻类和降低浊度,得出正交实验中各因素的主次关系及对除藻和除浊度的影响,研究表明,ρPAFC是影响除藻和除浊度的重要因素.在最佳处理条件,即ρPAFC为20 mg/L,ρH2O2为6 mg/L,pH为7,搅拌时间为4 min,能使水体中藻细胞街度从9.4×107 cells/L降至3.16×106 cells/L,除藻率为96.6%,浊度降至0.70 NTU,除浊度率达93.0%.  相似文献   

3.
小型CAF气浮设备处理滇池含藻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制的小型涡凹型气浮(CAF)设备处理滇池含藻水,结果表明,在气浮时间为1min,分离时间为6min的条件下,聚硅硫酸铁铝(PFASSI)用量为40mg/L时,对藻类和浊度的净化效率最大分别为801%和786%;在聚丙烯酰胺(PAM)的用量为2mg/L时,对藻类和浊度的净化效率分别为959%和932%。使用PFASSI(20mg/L)和PAM(1mg/L)的组合絮凝剂时,滇池含藻水的含藻量由557mg/L降到557mg/L,浊度由375度降到27度,二者的去除率分别为99%和928%。  相似文献   

4.
酚醛树脂胶粘剂生产废水的物化前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性二步缩合-混凝法,对ρ(CODcr)=70224mg/L,ρ(挥发酚)=14200mg,/L,P(甲醛)=7480mg/L的酚醛树脂胶粘剂生产废水进行了物化前处理试验研究。第一步采用酚醛缩合方法,第二步采用脲醛缩合方法,通过试验确定了各步的缩合剂用量和工艺条件,经物化前处理的废水,CODcr去除率达79%以上,挥发酚和甲醛去除率达到99%以上,为后续处理创造了条件;缩合处理每吨废水可回收树脂16.25kg,有效地降低了处理费用。  相似文献   

5.
在一定温度下,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溶解在聚合硫酸铁(PFS)中,制成稳定的均相复合溶液。采用FT-IR和X-射线衍射对其固体结构进行了分析。考察了液体复合絮凝剂的稳定性和固体复合絮凝剂的吸湿溶解性能,及其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60℃以下制备的液体复合絮凝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固体复合絮凝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比PFS更强的吸湿性;复合絮凝剂不是由PDMDAAC与PFS简单的机械混和,而是互相融合的复合体系;具有比PFS更优的去污性能和与PFS类似的较宽的最佳投药范围和pH适用范围。对浊度和COD分别为105、2和187.5mg/L,pH值为7.59的生活污水,复合絮凝剂中Fe^3 和PDMDAAC最佳用量分别为54.15和4.27mg/L,对COD的去除率为77.14%,比PFS在用量为81.22mg/L时的最佳效果高12%。  相似文献   

6.
根据密云水库供水现状,针对突发性无机金属污染事件,采用聚合氯化铝辅助化学沉淀法进行应急处理。选用Cu2+、Fe2+、Zn2+和Cd2+ 4种金属离子为目标污染物,首先通过小试实验确立了最佳混凝处理条件。结果表明,调节pH值为8.0左右,可使初始浓度为5mg/L和10mg/L的Cu2+浓度降至0.96mg/L和0.67mg/L;初始浓度为1.5mg/L和3mg/L的Fe2+浓度降至0.27mg/L和0.24mg/L;初始浓度为0.05mg/L和0.1mg/L的Cd2+浓度降为0.0089mg/L和0.0078mg/L;调节pH值为9.0时,可使初始浓度为5mg/L和10mg/L的Zn2+浓度降至0.57mg/L和0.48mg/L。4种污染物出水浓度均低于国家饮用水标准。在小试基础上,在北京第九水厂开展无机金属污染处理的中试实验,结果表明所选用的聚合氯化铝辅助化学沉淀法简便易行,可实现污染物快速、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7.
用聚硅硫酸钛絮凝处理长江水,所产生的絮凝污泥经干燥、煅烧处理后制备了具有较高催化活性的复合光催化剂,并用XRD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絮凝pH值、煅烧温度、絮凝剂投加量和光催化剂投加量等因素对复合光催化剂光催化降解活性艳红K-2BP溶液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絮凝pH值为4,煅烧温度为500℃,絮凝剂投加量为0.2g/L时,制备的复合光催化剂催化活性最佳,光催化降解浓度为25mg/L的活性艳红K-2BP溶液15min后降解率达99.9%,与同等实验条件下P-25的降解效率相当。  相似文献   

8.
DSF-1菌产生的絮凝剂及处理洗煤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絮凝剂产生菌DSF-1的最适碳源、氮源进行探讨,考察了培养过程中培养液的粘度、絮凝活性的相互关系。提取、纯化所产絮凝剂,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并研究其在洗煤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同时初步探讨了该种絮凝剂的絮凝机理。结果表明,蔗糖与葡萄糖是DSF-1的理想碳源,而无机铵盐类则可作为其氮源;粘度和絮凝活性呈正相关性;DSF-1产生的絮凝剂活性成分可基本判定是阴离子型多糖,当用量为O.5mL 500mg/L时,DSF-1产生的絮凝剂对pH=12.0、50mL 10g/L的模拟洗煤废水处理效果最好,低价( 1, 2)金属阳离子(Ca^2 、Mg^2 、K^ 和Na^ )可以增强絮凝活性。  相似文献   

9.
吹脱法预处理皮革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某皮革厂综合废水进行吹脱预处理实验,综合考察了影响氨氮去除的各个因素(pH值、汽液比、吹脱温度、氨氮初始浓度),同时对该预处理工艺去除铬、SS(悬浮固体浓度)、COD和硫化物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能耗及运行成本估算。结果表明:该厂皮革废水的最佳吹脱工况为pH=11,气液比=1 800,温度25~35℃,在此条件下,当进水ρ(NH3-N)=304.7 mg/L、ρ(Cr)=65.0 mg/L、ρ(SS)=1 700 mg/L、ρ(COD)=2 700 mg/L、ρ(S2-)=112.3 mg/L时,相应的去除率可达78.1%~83.5%、96.4%、88.2%、45.6%和85.0%,且吹脱法对氨氮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吨水处理成本约为3.61元,可作为皮革废水的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0.
采用BBD(box—behnken design)法对微生物絮凝剂MBFGAl捕集25mg/L含铜模拟废水中cu(Ⅱ)的过程进行了优化,设定5个影响因子分别为pH值、MBFGAl投加量、CaCl,投加量、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响应值为cu(II)的去除率,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捕集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MBFGAI捕集Cu(Ⅱ)的显著性因素为MBFGAl投加量和搅拌速度;当pH为7.23,MBFGAl投加量为24.75mg/L,CaCl2投加量为29.25mg/L,搅拌速度为130.90r/min和搅拌时间为47.79S时,MBFGAl对Cu(Ⅱ)捕集的效果达到最佳,Cu(Ⅱ)的实测浓度为0.08mg/L,去除率达99.68%,捕集容量为303.43mg/g。最后结合FTIR图,对捕集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MBFGAI中起捕集作用的基团主要是羟基、羰基和乙酰基。研究表明,微生物絮凝剂MBFGAl对水中Cu(Ⅱ)具有良好的捕集效果,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环境友好型微生物重金属处理剂。  相似文献   

11.
以钒钛磁铁矿为原料,利用盐酸浸出工艺制备铁、钛、钒三元絮凝剂,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后用于处理模拟有机污水,并与聚合氯化铁(PFC)的絮凝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浸出时间为4 h、浸出温度为80℃、液固质量比为5、盐酸初始质量分数为20%时,浸出效果最佳,钒、铁、钛的浸出率分别为99.98%、97.77%、10.41%;...  相似文献   

12.
根据环氧丙烷废水的特点,应用电化学法处理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运用电化学法处理PO废水前必须进行废水预处理,用以提高电流效率和延长极板寿命。采用曝气和化学絮凝结合的方法去除PO废水中的Ca2+,同时去除部分COD。对曝气、无机絮凝剂(PACl、PFS)和有机絮凝剂(PAM)对PO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曝气量、曝气时间、投药量、复配和沉降时间等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比较Ca2+、COD的去除效果、絮凝剂用量、沉降时间、处理成本等方面,在设定的实验参数下得到最佳预处理方案为:曝气量为2.5 L/min,曝气45 min,投加Na2CO3粉末24 kg/t 废水,充分混匀后加入PFS+PAM复配絮凝剂。本方案具有废水处理效果好(Ca2+的去除率为77.03%,COD的去除率为37.46%)、投药量少((100+7.5)g/t废水)、沉降时间短(5 min)、处理成本低(0.675元/t废水)等优点。通过对比经预处理和不经预处理后电化学法对COD去除效果、电流和处理后阴极表面,验证了预处理方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沉淀-絮凝结合法处理磷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沉淀-絮凝结合法处理高浓度的磷化废水,以生石灰、氟化钠为沉淀剂,聚炳烯酰胺为絮凝剂对高浓度磷化废水进行了水处理与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磷化废水磷酸盐含量高达158 mg/L时,通过控制反应的pH值、沉淀剂及絮凝剂的投加量、沉淀时间等参数,使出水磷含量<0.5 mg/L,达到国家综合污水排放一级标准, 磷的去除率达99.5%,分别较氯化铁和硫酸铝等传统絮凝剂的磷去除率提高17.4%和15.2%;同时磷化废水中的COD和SS的去除率也能达到78.6%和83.6%, 絮凝剂及其处理成本均明显低于传统絮凝剂,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克服有机絮凝剂的二次投加及有毒性的缺点,以硅酸钠、硫酸钛、硫酸铝为原料,制备了聚合硅酸钛铝(PTAS)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处理模拟江水。结果表明,在n(Ti+Al)∶n(Si)=1∶3,n(Ti)∶n(Al)=1∶5,模拟江水pH值为5~9.3,絮凝剂投加量为0.3 mmol/L(以金属离子计)时,PTAS对模拟江水的混凝效果最好,除浊率达到92.5%以上。此外,通过X-射线衍射说明聚硅酸与硫酸铝、硫酸钛不是单纯的原料复合;红外吸收光谱显示钛、铝离子及其水解聚合产物可与共存的聚硅酸生成Si—O—Al键和Ti—O—Si键;激光粒度分析表明PTAS在聚合过程中粒度并没有明显变化,但均比聚硅酸粒径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以生物絮凝剂(1 g/L MBF-28)与化学絮凝剂(5 g/L PAC)复配后的复合絮凝剂CBF28C处理景观水体,考虑了复配比、投加量、pH和投加顺序对处理景观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反应体系为100 mL景观水体,当MBF-28与PAC溶液复配体积比为3∶1,反应体系pH为7.0,1 mL 1%CaCl2作助凝剂,1.5 mL CBF28C时,其絮凝效果最好,其COD,色度,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90.7%,54.1%、46.6%和51.5%。最佳水力条件为:快速320 r/min,快搅时间45 s,慢速80 r/min,慢搅时间100 s。并且得出了前10 min内絮凝率的反应关系方程式。  相似文献   

16.
微波预处理对制革污泥絮凝脱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微波、絮凝剂和微波联合絮凝剂对制革污泥进行脱水预处理,考察不同处理条件下制革污泥沉降速率(SV30)、毛细吸水时间(CST)和污泥比阻(SRF)的变化,并通过粘度、水分分布和微观结构的变化探讨相关的脱水机理。结果表明,在微波输出功率为648 W、辐射时间为60 s的预处理条件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投加剂量为8 mg/L时,污泥脱水性能达到最佳。与单独添加絮凝剂的污泥脱水相比,该条件下的SV30、CST和SRF分别降低了25.0%、48.9%和34.7%。污泥絮凝脱水前进行微波预处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微波辐射联合CPAM进行污泥脱水时,CPAM则起主要脱水作用。微波辐射通过破坏污泥絮体结构,改变污泥中的水分分布,降低污泥的粘度,从而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17.
絮凝剂的开发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别对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和废物回收制备絮凝剂的物性、应用状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列出了近年来大量研究人员对这儿类絮凝剂的研究成果和开发进展。  相似文献   

18.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是利用将化学和生物协同絮凝作用处理污水的强化一级新工艺.试验通过在不同加药量情况下化学生物絮凝和化学絮凝工艺的中试试验对比研究,得出在相同加药量条件下,化学生物絮凝污染物去除效率均优于化学絮凝工艺10%~20%.在70 mg/L液体聚合氯化铝铁复配0.5 mg/L PAM的加药条件下,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经过30 min的水力停留时间,在进水CODCr为100~260 mg/L,TP为2~4 mg/L,SS为80~150 mg/L,NH3-N为10~25 mg/L条件下,出水CODCr、TP、SS、NH3-N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9.
针对高碱度水库水源的某水厂残留铝超标问题,选取碱化度(B)与Alb含量不同的3种铝盐絮凝剂,研究不同投量与pH值下混凝效果与残留铝浓度水平。结果表明,碱化度和Alb含量显著影响混凝效果。DOC和浊度的去除率随着3种絮凝剂AlCl3(B=0)、PACl-1(B=1.2)、PACl-2(B=2.2)投量增大而升高。3种絮凝剂投量在1.5~2.0 mg/L(以铝计)范围内,总铝和溶解铝含量最低。对于该水厂自制的絮凝剂PACl-2,可通过降低絮凝剂碱化度,或将水的pH值降低至7~7.5之间,以此可以提高PACl-2混凝效果,而且可以降低出厂水残留铝浓度。考虑工程应用可行性,可优先考虑调整絮凝剂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湿式除尘装置对炭黑颗粒物的去除效率,通过向吸收液中添加复配表面活性剂以提高吸收液对炭黑的润湿性,投加絮凝剂使进入吸收液的炭黑颗粒发生凝聚和沉降,从而使吸收液得以循环利用。其中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月桂醇聚氧乙烯(9)醚(AEO-9)为主,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和壬酚基聚氧乙烯醚(TX-10)分别复配,筛选出复配效果最好的一组复配液;然后投加絮凝剂,探讨絮凝剂的加入对吸收液中炭黑颗粒物絮凝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EO-9浓度为0.05mmol/L,TX-10浓度为0.09mmol/L时,吸收液的表面张力最小,为36.75mN/m;投加无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浓度为100mg/L时,经15min沉降,炭黑的沉降率可达88.1%,上清液中悬浮颗粒的平均粒径为6.36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