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排污收费制度是我国主要的环境政策工具之一。然而,自1982年这一制度正式建立实施以来,经过2003年的制度改良,始终未能解决征收成本高、使用效率低、寻租行为盛行的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该制度的减排效果不佳。因此,近年来,排污费改排污税的改革提上议事日程。这一改革是否能够收到设计者们预期的效果?为从理论上回答这些问题,从中国现实出发,借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方法,通过设计一个包含政府征收排污税行为和政府污染治理技术投资行为的经济系统,考察动态条件下排污税对环境质量的长期影响,以及征收排污税对厂商行为和消费者行为的长期影响。根据本文的分析,单一的征收排污税并不一定能够改善环境质量,不一定能够促进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的出现,也不能减少企业污染物排放;同时,排污税降低了资本积累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但对消费者消费路径的影响是不明确的。最后,本文建议,政府应投资于污染治理技术的改进能够持续的减少最终污染物排放,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污染与经济增长实证:基于面板数据联立方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区域污染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双向作用机制,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利用我国1998-2008年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6类区域污染物指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进行验证,探讨区域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仅工业粉尘、工业SO2与GDP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工业废水、工业固废与GDP存在正的线性关系,工业废水中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工业烟尘与GDP存在负的线性关系,不支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指出并非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区域污染问题就会得到全面解决。②人口规模对区域污染排放影响不显著;科技水平和能源利用率的提高能有效降低区域污染排放;政府环保管制未能有效控制区域污染排放;加大贸易开放程度对污染排放影响有正有负;产业结构不合理会加剧区域污染排放。③工业烟尘、工业SO2污染对区域经济增长有反作用。现阶段,我国区域污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反馈机制较弱,给我们敲醒了环保警钟。指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路子是我国今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国区域污染影响因素:基于EKC曲线的面板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技术进步等区域污染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造带有三次项的环境-收入简约模型,利用1998-2007年间我国30个地区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与固体废弃物污染在内的5类区域污染指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省际面板数据,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进行实证检验,探讨导致我国区域污染恶化的主要区域污染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贸易开放水平对区域污染排放的影响有正有负;人口规模和政府环保管制对区域污染排放影响不显著;科技水平的提高能有效降低区域污染排放;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率低会加剧区域污染排放。指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加大环保科研投入、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加强对FDI的环保规制、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是促进我国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在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扩展的基础上,分析和验证了收入差距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应用联合国统计司公布的中国1986—2002年度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数据,通过计量模型论证收入差距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假设。结果发现,收入差距扩大会刺激二氧化碳排放,收入差距越大这种影响的效果就会越恶劣。而且收入差距因素还会通过作用于经济增长,促使经济增长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加强。延迟转折点的到来。因此,我国目前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要以提高社会整体福利为目的,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这将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5.
区域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关系模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目前环境经济领域被广泛引用的一个计量模型。针对当前人们大多通过实际观测资料,利用回归分析,估计环境质量转折点,而理论研究相对较少的现状,从社会福利最大化角度出发,通过设定物品消费偏好指数,建立了一个两物品模型。通过数学推理,首先推导出了区域环境最佳投资水平,在此基础上从理论上证明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的依据,以及在环境质量最低点和环境质量发生根本性好转的转折点的社会总投资水平。研究表明,环境质量演化过程曲线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它与非环境物品生产函数和排污生产函数的技术参数,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对环境物品和非环境物品的消费偏好,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等有关,而非仅仅与经济增长状况有关。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适时地调整产业结构和国民收入分配政策、采用新技术、提倡合理的消费观念等是加速环境质量演化过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高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以高程带为取样单元。研究在高程带上三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定量关系。以重庆市为例,验证环境库兹涅茨在高程上是否存在。研究结果发现。污染物浓度随高程的增加呈非单调下降的趋势。人均GDP随高程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高程上。污染物浓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和两者在时间序列和国别(或地区)序列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的结论相似。其中。TSP和NOx分别与人均GDP之间呈较稳定的呈“N”形和饲“U”形关系。受人口密度和高程影响较大;而SO2与人均GDP之间关系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成为影响居民健康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生活垃圾是否会随着经济发展一直持续增长下去?还是会存在着拐点?文章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选取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城市生活垃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检验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整体城市生活垃圾与经济增长呈倒“S”型,两个拐点大约在人均GDP为36 890元和107 450元。(2)北京、上海等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大都已越过或接近第二个拐点,未来城市生活垃圾将随着经济增长呈下降趋势。(3)内陆地区除甘肃外,其余地区均已越过第一个拐点,但尚未越过第二个拐点,未来城市生活垃圾将随着经济增长呈上升趋势。(4)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东部地区城市生活垃圾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拐点大约在人均GDP为75 720元,中部地区城市生活垃圾与经济增长呈“U”型,拐点大约在人均GDP为34 500元;西部地区城市生活垃圾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拐点大约在人均GDP为181 795元。总体来看,东部经济发达的地区企业和居民环保意识较强,政府对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效果较好;中部和西部地区企业和居民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政府应加强对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以及提高企业和居民的环保意识,特别是西部地区环保意识还很薄弱。由此,为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改变垃圾计费方式,有助于加速WKC曲线“拐点”的来临。(2)对不同地区应实行差异化环境规制政策。(3)应加大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投入。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环境质量演进的波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对环境质量演进波动的研究还是空白。本文以湖南为例。运用计量分析及谱分析方法对湖南省环境质量演进中的波动性问题进行了尝试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环境质量的演进存在波动。且近年来各环境质量指标的波动有正向扩大的趋势;未来湖南环境质量周期波动亦将步入正向波动时期。因而。今后的发展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对环境的压力。需要制定相应的环境政策来降低出现的大幅正向波动。  相似文献   

9.
南京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根据南京市1991~2003年经济与环境数据,分析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相互关系,建立了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计量模型,进而评价了南京市的环境保护政策。研究表明:作为一个重化工业城市,南京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其环境恶化程度逐步得到遏制,部分环境指标与人均GDP演替轨迹呈现显著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这主要归功于南京市政府近年来有效的环境政策和巨额的环境投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增长与CO2排放演化探析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6  
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持续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气候灾变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有关区域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效应演变规律和态势的研究亦方兴未艾。本文旨在采用SPSS统计软件和Excel系统。以库兹涅茨环境曲线{EKC)及衍生曲线为依据,对中国CO2排放量与人均收入增长时序资料进行统计拟合得出中国经济发展与CO2排放的函数关系。研究表明,三次曲线方程较之标准型的环境库兹涅茨二次曲线方程更能映示中国数十年来经济发展与CO2排放变化之间的相依关系。这种似“N型”而非“倒U型”的演化特征。意昧着我国在同时推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上仍处于过渡期,尚无法达到两者协同发展的阶段。为此,本文对我国耒案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CO2减排提出了系列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北京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的验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城市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高速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资源消耗与环境压力。2005年北京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处于工业化中期和重化工阶段。在这一特定发展阶段和北京举办奥运会的背景下,如何通过综合决策。推动北京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同经济增长尽快达到解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mmental Kunznets Curve。EKC)假设,以北京为例验证EKC假设及其条件。本文采用北京市1990—2004年闾的序列数据建立计量模型。解析十类环境指标的EKC演变轨迹和阶段特征。验证表明:除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呈N形外。其它环境指标虽下降或倒U形。即已跨越了EKC顶点正逐步实现解耦。本文引入了“强度EKC曲线簇”,通过确定不同城市在该坐标系中的相对位置来比较城市间的耦合状态。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PSR(Press-State-Response)政策分析框架。从环境政策、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探讨了北京EKC演变的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2.
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选取1990—2002年中国30个省市贸易、外商直接投资(FDI)、经济和环境相关数据,从定性和定量描述的角度探讨贸易、FDI对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CK)的影响。研究表明:贸易对中国的ECK没有直接影响。但考虑到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它在引进先进污染防治技术和环境管理思想方法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将有助于改善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FDI与污染物排放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中国接受经济全球化影响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地区急于吸引外资,加之环境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外商直接投资在某些方面对我国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选取我国1990-2009年相关数据,首先对环境遥化成本进行估计,发现我国环境退化成本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水污染、空气污染是导致环境退化成本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以环境退化成本作为污染指标,结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并以能否有效地将污染指标降低到相对较低的水平,作为政策路径选择的标准,分析协调我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冲突的路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政策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目前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仍处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的左端,经济持续增长有可能导致环境状况进一步恶化;多项环境治理政策的同步实施,致使个别政策出现低效率甚至是无效率;在当前产出水平条件下,既要保证经济平稳增长,又要降低环境退化成本,政策路径的选择首先应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适当保持第二产业比重,但在发展第三产业的过程中,应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管与治理,其次是调整国际贸易进出口比例,积极扩大出口,而采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与加大污染治理投资等政策在我国现阶段均不能有效降低环境退化成本.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环境库兹湮茨曲线假说提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倒U型的关系。大量研究试图得到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具体关系。找到环境破坏逆转的拐点;但该理论仅仅是从经验出发得到的.是否具有普遍性并未得到证实。我国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严重环境污染问题。采用全国的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处于环境污染恶化阶段。没有证据点示我国已经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现象,但也不排除目前我国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上升阶段的可能。只有通过积极的环境政策干预才可以使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生产要素投入端将环境污染引至索洛增长模型,理论考察工业经济结构、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非线性影响机制,基于1999—2014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SO_2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水平的代理变量,采用面板平滑迁移回归(PSTR)模型检验全国及分区域工业经济结构、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及区域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产出及污染排放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由于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使得这种增长趋势逐渐减弱,最终导致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增长趋于稳态,当污染排放增长率降低为负时,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作用由正向转变为负向。实证表明我国工业经济结构、经济增长与SO_2排放具有显著的产出水平门槛效应,随着经济产出水平由低区制平滑的过渡到高区制,经济增长对SO_2排放的影响由正向促进作用转变为负向减排效应,但工业经济结构对SO_2排放呈现逐渐增强正向促进作用,可见工业经济结构、经济增长对SO_2排放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影响。此外,研究发现工业经济结构、经济增长对SO_2排放的非线性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与SO_2排放呈现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而在中西部地区表现出逐渐增强的促进作用,中部地区的工业经济结构对SO_2排放的促进作用最大,西部其次,东部最弱,研究还表明,减排技术水平以及环境治理投资增加对SO_2污染排放具有遏制作用,能源投资的增加加速了SO_2的排放。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应摒弃传统"高投入、高消耗"的工业化模式,政府应实施创新管理,完善环境保护立法,鼓励企业发展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技术,避免以环境容量过渡为代价,追求工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