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鉴于大功率振动压路机在路基填筑施工时对地下涵洞等结构物的振动影响较大,测试不同碾压工况时涵洞各测点的振动加速度,来分析涵洞各部位的振动变化特性,以便提出适合于大功率振动压路机碾压涵洞上部填土的施工方案。结果表明:压路机垂直涵洞轴线行驶时,涵洞侧壁的振动从上至下依次减小,近距离时顶板侧边的振动大于顶板中部,强振碾压的安全距离为2 m;压路机在涵洞3 m之外平行涵洞轴线方向行驶时,涵洞侧壁和顶板的振动加速度均小于安全阈值;压路机的振动传播具有方向差异性,沿行驶方向的纵向振动大于垂直行驶方向的横向振动。提出盖板涵顶部回填1 m后的碾压方案为:涵洞2 m以外,可采用大功率振动压路机强振碾压;涵洞2 m以内,可采用大功率振动压路机弱振或其他小型压实机械碾压。  相似文献   

2.
为了治理振动压路机在施工中对建筑物的影响,对振动波进行监测,通过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压路机地面振动衰减规律和高差地形的振动效应。结果表明,地面振动波传播衰减规律符合负幂指数函数的形式;负高差地形会产生振动“缩小”效应;高差地形对振动波传播的影响存在距离限制。  相似文献   

3.
深基坑混凝土支撑结构破碎拆除时产生的施工振动会引起坑周一定范围内的地面振动,当基坑紧邻需要保护的历史建筑时,对振动的影响评估与控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古旧建筑物密集的苏州市老城区深基坑工程的机械拆撑振动实测,讨论了振动波传播途径、频谱与时域特征和衰减规律。根据基坑拆撑振动波的传递特点,提出了拆撑振动在坑外地表传播的衰减方程。讨论了基坑拆撑振动对周边历史建筑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机械拆撑振动主频为破碎锤冲击频率的倍频,提出的振动衰减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坑周地表振动传播规律,可用于预测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机械拆撑施工时,对于保护性历史建筑,距离基坑的最小安全距离为24.5 m;对一般振动敏感、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最小安全距离为4.8 m。  相似文献   

4.
城市大跨度隧道爆破对地面建筑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嘉华隧道工程开挖为研究对象,应用安全系统工程中的事故树法对爆破振动影响区域内的地面建筑物进行定性分析,找出影响地面建筑物稳定的最小割集;求出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为后续监测和施工方案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爆破地震波的振动监测方案。同时,对爆破振动监测结果的回归分析,确立振动传播衰减规律。分别从振动速度和峰值频率两个方面对地面建筑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笔者研究成果对指导隧道工程开挖爆破施工和保证地面建筑物安全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环境振动特点,对成灌快铁某路基段地面振动进行了现场测试,分析了不同测点地面振动加速度时程特点、频谱特征和铅垂向振级随距离的衰减特性。结果表明:CRH 1型动车组以181 km/h速度通过测试路基地段时,地面振动持续时间约6 s,距线路中心线22 m处振动峰值加速度为60 mm/s2,由于传播过程中的几何阻尼和材料阻尼作用,52 m处振动峰值加速度衰减为10 mm/s2;在22 m处振动能量主要分布在20~60 Hz,传播过程中高频振动随距离衰减更快,52 m处振动能量主要分布在20~23Hz;地面振动垂向振级随距离的衰减符合对数规律。  相似文献   

6.
地铁在市区建筑物群中穿过 ,列车运行时产生的振动会通过行车轨道系统传递给隧道结构 ,再经隧道结构传播到周边的围岩介质 ,最后影响到沿线建筑的基础 ,产生局部区域振动。区域振动直接影响到地面建筑物和沿线地下管线的使用安全 ;同时 ,地下振动使人烦躁不安 ,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为此 ,对地铁列车运行振动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笔者基于数值分析方法 ,用适合岩土工程数值模拟的FLAC程序 ,分析了不同轨道参数对地铁诱发振动的衰减作用并得出了以下结论 :(1)钢轨支座弹性系数对振动的衰减有直接的影响 ;(2 )钢轨支座弹性系数减小 ,将导致地面振动的强度减小 ;(3)地面振动的衰减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某铅锌矿爆破施工为背景,在现场试验的基础上,对测得的振动速度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场地爆破振动衰减规律,并结合爆破主频率,确定了周围民房的容许振动速度为2cm/s。同时,对爆破冲击波和噪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爆破振动、冲击波和噪声均与爆心距、炸药量有关。当爆心距相同时,噪声对建筑物和人员的影响最大,空气冲击波次之,爆破振动较小。主要从控制最大段药量和爆源距安全原则考虑,提出了防爆破振动、噪声和冲击波及飞石的安全距离。另外,还提出了硐口悬挂3层麻袋、堵塞炮泥和控制起爆网络中段间微差等安全措施,并对有害效应进行评估,其结果对后续爆破设计和施工具有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隧道爆破掘进振动规律并合理控制爆破振动危害,对京张高铁大断面南口隧道爆破掘进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求得3个监测方向的场地系数K和衰减系数α值以及爆破振动峰值速度衰减回归方程,通过FFT法计算出主振频率和爆破振动波的振动频率范围,利用ANSYS/LS-DYNA对爆破工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喷锚支护和监测方向对爆破振动衰减回归分析影响较大;主振频率和爆破振动波的振动频率分布范围为50~300 Hz,无需考虑周边建筑共振情况,与周边古建筑和临近隧道的最小安全距离分别为147 m和12 m;数值模拟与实际结果对比发现二者振动峰值略有差别但整体趋势基本相同,证明建立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为科学规划并有效利用矿区及周边土地资源,以某铁矿爆破作业及临近拟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现场开展振动监测并结合修正后的撒道夫斯基公式得出振动速度等参数;针对单次爆破振动情形,依据不同类型建筑物在寿命周期内可正常使用对应的振动速度,得出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针对频繁爆破振动情形,采用ANSYS有限元建模分析频繁爆破振动下建筑物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单次爆破振动对建筑物影响较小,仅对精密科研设备的正常使用造成一定影响,长期爆破微振动会使结构出现“软化”趋势和疲劳损伤,当振动次数超过20 000次时(每天振动2次,约27 a),建筑结构压应力已超过破坏极限应力,从而预测建筑物使用寿命未达到设计年限要求;建议拟规划建设项目的选址距离振动源200 m以上(一般居住或办公用途)或1 km以上(精密仪器设备等用途)。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地下浅孔爆破对地表既有结构关键振动特征的影响,采用CBSD-VM-M01型网络测振仪对爆破周边地表环境进行振动监测,分析了地下浅孔爆破对地表既有结构水平径向(x向)、水平切向(y向)、铅直方向(z向)等3个方向的振动特征,基于萨道夫斯基经验公式,使用最小二乘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回归拟合。结果表明:3个方向的振动速度衰减在爆心距较近区域随爆心距的增大而表现明显,较远区域则体现出衰减缓慢的特点,其中铅直方向振动速度衰减最为明显。主振频率主要集中在10~75 Hz之间;采用最小二乘法对3个方向上的振动速度经验公式进行拟合,较好的描述了3个方向振速的衰减规律,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施工爆破产生的地震效应往往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为了找出控制爆破地震产生的有害效应的有效措施,本文分析了爆破振动地震效应原理,指出了爆破振动速度是导致建构筑物结构破坏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它可使建筑物的正常工作受到影响。同时研究了怎样合理确定爆破地震质点振动速度,使预报更为准确。论述了控制爆破振动强度、减小振动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基于地下洞室及其围岩的爆破震动安全监测,通过质点振动速度峰值及其卓越频率分析,论述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规律以及地下洞室与围岩爆破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并对爆破地震安全监测与分析结果进行解释与原因探讨。通过大量监测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质点振动速度峰值与爆破药量和距离及环境条件的关系式,并在分析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指出,近爆破点区域的爆破地震波衰减速度明显大于较远区域,爆破引起的质点振动速度峰值的卓越频率集中在以45Hz为中心的15~75Hz范围值。质点振动速度峰值及其卓越频率与爆破规模与环境的几何因素密切相关,介质本身的物理几何特性是爆破地震波衰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厦门云顶隧道爆破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厦门市云顶隧道爆破振动的监测与分析,确定了爆破振动引起的地表质点振动速度峰值与比例药量之间的经验公式。得出了地表质点振动主振频率主要集中在低频段;当存在一定厚度的表土层时,主振频率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并不明显;总体上存在主振频率随距离的增加而往下降的态势;不同距离的振动速度主频呈现出不同的分布趋势,同时,不同距离的振动速度主频表现出分布范围的集中程度不同。笔者提出了沿垂直方向、水平径向和水平切向振动时不同距离地震波衰减规律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4.
爆破振动效应影响评价及减震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爆破地震效应是工程爆破产生的主要危害之一,如何保证工程爆破时爆区周围建筑物、基础设施等的安全运行,对爆破的地震效应进行实测和振动效应影响评价是十分必要的.以水电站左岸边坡工程爆破对右岸化工厂的影响为例,根据实测爆破振动速度和爆破振动频率,通过对测试结果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不同区域爆破地震波的传播和衰变规律.根据实测结果和数值计算,评价了左岸工程爆破对江右岸化工厂及区内建筑物的振动影响,论述了控制爆破振动强度、减小振动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强夯振动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认识和评估强夯振动效应,用地震监测方法对强夯施工重锤触地产生的地震振动、地震波的传播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实际地震监测结果.给出了重锤触地产生的地震振动速度公式V=0.129(3√I/R)^1.64,在分析冲击振动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振动控制措施。对强夯地震信号所做的频谱分析表明,重锤触地激发地震波的振动频率在7~30Hz,主频在15~20Hz的范围内,主频高于一般建筑物的固有频率。结果可供强夯施工及预测强夯地震振动强度做参考。  相似文献   

16.
车辆—路基耦合而产生振动 ,为了更好地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笔者提出了车辆—路基竖向耦合振动模型 ;并利用该耦合振动模型及二维有限元方法 ,探讨了高速公路不同路基设计参数对车辆运行品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路基刚度的变化对车辆竖向振动加速度的影响较大 ;路面平整度与车辆竖向振动加速度几乎成线性关系 ;随行车速度的增加车辆的舒适度将降低。  相似文献   

17.
以昆明国际汇都二期基坑工程为实例,从分析周边环境受深基坑开挖影响的各因素入手,采用理论分析、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应用Midas/GTS软件对此工程建立三维基坑模型,完成基坑分布开挖施工过程模拟,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将深基坑与周边土体、邻近建筑物看作一个系统,进一步研究周边地表及邻近建筑物在各影响因素下的变形规律。最后将模型中的支护结构变形值与实际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Midas建立的模型具有可靠性,得出基坑在开挖的过程中对邻近建筑物地表沉降产生一定影响,为施工设计与检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所得出的数据也为后续类似工程案例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了避免云南省泸西县城阳光小区挖孔桩开挖爆破影响周围建筑结构安全和居民生活,施工中采取了多项控制爆破技术措施。通过采取合理的炮孔布置、延时时间、炸药单耗和起爆方式等参数及安全防护措施,并综合考虑爆破振动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和人体心理的作用,研究制定了挖孔桩爆破振动安全标准,而且在周围布置测点对爆破振动进行了测试和分析以指导爆破作业,达到了安全爆破开挖的目的。施工结果说明了工程中采取的多项控制爆破技术措施是有效的,制定的爆破振动安全标准是适宜的,既保证了良好的爆破效果,又控制了爆破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避免了施工事故和扰民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国第一台高性能无人驾驶振动压路机研究成功 ,已在长沙湘江水利工地投入使用。由国防科技大学与有关单位联合研制的这台高性能无人驾驶振动压路机重达 12 6吨 ,是 1998年德国研制的自重量为2吨的世界第一台无人驾驶压路机的 6倍。这台高性能无人驾驶振动压路机能根据施工范围和要求 ,自主完成点火、起步、变速、转向、倒车、停车等基本操作 ,并根据施工地面的软硬程度调整振动等级 ,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压实质量。据专家介绍 ,由于高性能无人驾驶振动压路机不需要人上机操作 ,所以不用考虑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最大限度增大振动幅度 ,达到…  相似文献   

20.
煤矿超深孔大药量爆破震动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控制煤矿井下超深孔大药量爆破震动对巷道及支护结构造成危害,通过现场爆破震动监测分析,获得了煤矿井下综采遇硬岩超深孔大药量松动爆破地震波的衰减规律.采用HHT方法对震动信号进行分解,研究信号的频谱特性和能量分布.结果表明,超深孔松动爆破震动的持续时间为150 ms左右,震动速度三方向分量中测点与爆源连线的径向分量最大,能量主要集中在100 Hz以内的低频区,随频率分布可分成若干个“子频带”,峰值出现在频率17.75 Hz,存在爆破震动对支护结构和工作面造成危害的可能.根据衰减规律,反算出该场地超深孔爆破的单段最大药量;分析了爆破时出现巷帮岩石崩落和飞石的原因,提出施工时应控制单段最大药量和加强爆破炮孔周围防护,保证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