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生命的颜色     
陈静 《沿海环境》2001,(8):16-16
一个从塔里木归来的探险者,正在向朋友们讲述他种种危险经 历,听得朋友们一惊一乍的。突然有人问:那里的绿树多吗?探险者一愣,他没想到会有人这么问,他低下头十分认真地想了又想,良久才抬起头,用略带迟疑的语气说:“多吗?……我不清楚,因为我很少见到树和绿地。” 是的,从塔里木归来的人很少提起过那里的花草树木,也从来没有人问起,因为在人们心目中,荒芜几平已成为那里的代名词。可悲的人哪!造成这生态恶果的,正是人类自己。当初,为了向大自然显示人类是一切的主宰,为了战胜它,人类不择手段地砍掉了无数生命之树,破坏…  相似文献   

2.
《环境》1994,(5)
今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把地球与家庭相提并论,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大家庭中的一员,都有生存和延续后代的权利。在地球这个大家庭中,生活着无数个小家庭。小“家”与大“家”,小环境与大环境,息息相关。我们共同拥有一个蓝天,蓝天下有我们的家园,有相同的梦想。只有全人类在保护环境方面达成共识,行动一致,地球才会永远地属于人类,家庭才会美满幸福。  相似文献   

3.
我们已经跨入了新世纪的门槛,对于未来,我们能够说些什么呢?工业文明使我们疏远了自然,疏远了他人,也疏远了自己。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人类不能不警觉。工业文明究竟要把我们带向何方?难道我们要在地球上建立一个没有生气、没有情感的机器世界?难道我们的家园只能不可避免地陷入污染的泥沼?我想,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这个星球未来的主人,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应该在这颗星球上建立一个新的文明和新的家园。新文明究竟应当怎样?究竟叫什么名字?我想,也许可以叫“绿色文明”,也许可以叫“生态文明”。其主要特征应…  相似文献   

4.
小白 《环境》2009,(5):86-88
最后的自我介绍 今天,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天了。 我在哪?据说是地球的另一端,美国。 我是谁?对不起,忘了自我介绍,我是龙猫,比卡丘……啊,不对,我不是龙猫,我也不是比卡丘!请你以后不要说你见过龙猫,因为我只是一只奇怪的老鼠,有点像比卡丘而已。  相似文献   

5.
在台湾致力于推广环保事业30年的摄影家、作家、社会活动家徐仁修先生认为,荒野只有在现代人短视的眼光里才是没有价值的地方。那么荒野究竟指什么?徐仁修在位于台北兴隆路的荒野保护协会这样回答记者———荒野可以是一片季风林,一条山溪,一片海岸湿地,一块沼泽,一处高山野地,一个废弃的鱼塘……是现今地球上没有人为干扰的地方。荒野的价值在于它是保存所有动植物基因的场所,是一切生命的源头,是地球的原貌。徐仁修坚持认为,在经济巨斧无所不至的作用下,今天的建设可能是明日的垃圾,而荒野将成为人类最珍贵的遗产。所以,一…  相似文献   

6.
施文 《环境导报》2003,(11):6-7
迄今为止,地球是茫茫太空中惟一生机盎然、适宜我们人类生存的星球。正是地球丰富的水资源、温和的气候,提供了生命赖以生息、繁衍的环境,人类理应感谢大自然的创造与恩赐,应该备加呵护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环境。然而,人类对地球做了些什么?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水资源逐渐枯竭、化学毒品的污染、核能的滥用………我们不但继承了父辈的地球资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的反击”听!大自然在反击!地震、水灾、旱灾、温室效应、飓风、海啸正在我们身边和眼前发生。人类千百年的行为和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日益加深。不停地钻探、掘井、开矿、移山填海、打椿、挖泥、核爆、砍伐……带来的后果人类自己将承受。中毒、吸废气、感染辐射、生癌、缺粮、缺水等后遗症。人类究竟有没有听到生态破坏的警钟?  相似文献   

8.
在地球的远古年代,地球上的人类诞生之前,地球除了水域,就是绿地——山也葱葱,地也葱葱,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自从人的出现,地球也就出现了灾难——人类在世代的延续过程中,为了自身的利益,世世代代吞噬了绿地——把树砍了,把草翻了……人口居住的相对集中,城市规模的日益发展,土地身价百倍,一切的绿地不是用来进行房地产  相似文献   

9.
<正>设计意图最近,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孩子们说:"又下雨了,什么时候出太阳啊?我们可想到草地上去玩游戏了。"小杰说:"我回去问问爸爸,他的手机上有天气短信,他知道什么时候太阳会出来。"小莹说:"我也回去问问爷爷,他每天看报纸的时候,都会把天气预报读给我听,只要问问他,就知道什么时候不下雨了。"接着,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都说自己要想想办法了解一下明天的天气。从关心天气到想要了解各种形式的天气预报,孩子们探究的兴趣越来越浓。以此为契机,我设计  相似文献   

10.
<正>卡神酒吧传出一阵"看看星光,看月亮,看看我的心……"的歌声,透过玻璃窗,我仰望着天空。黑黑的夜空,黑黑的云,只有星星点点的小星星散发着微弱的光芒。那一群群璀璨的星星呢?那一只只小眼睛呢?那些色彩斑斓的霓虹灯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整条大街被照得亮堂堂。随着霓虹灯的光由弱到强,那些稀少的星星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光秃秃的天,黑漆漆的云。与此同时,星星们正躲在黑压压的云层中开会。"人类也太过分了!故意将霓虹灯开那么亮!""是啊是啊,那一阵阵的噪音快把我的耳朵震聋了!""那些工厂排出来的废气都把我给熏倒了!"……"安静!安静!"星星长老大喊道,所有星星关住了嘴巴,"那么,你们看怎么办呀?""搬家!"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这几天,天空上的情况越来越恶劣,待到第5天时,天空上居然一颗星星也没有了!我把这一切告诉了好闺蜜——妙。受我的熏陶,她也成了一名星空党。周六晚上,她激动地给我打电话:"宣,我们可以去星月坛啊!传说中只要打开它,我们便可以进入星星的世界和他们交流。""妙,那只是传说呀,能行吗?""试试。"  相似文献   

11.
颠茄的东征西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经认真关注过一种野生植物,那就是颠 茄——一种根系发达、植株挺拔、叶片肥大且叶面上下都长满了刺、形状非常优美的(药用)植物。 几年前,我在郊外见到这种植物时,觉得它的果实又圆又漂亮。兴奋之余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它们的果实非常之多。一株中等大小的植株,竟能结出270多个果实!每一个果实,约有320粒种子。加上那簇颠茄群落的200多株植株,它们的种子是一个何等庞大的数目啊!如果这些种子同时发芽,将会产生怎样一个局面?真是不好想象。 仔细观察颠茄群落,它们似乎在有计划地扩张的同时,将自己调节得疏…  相似文献   

12.
地球就诊记     
地球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共有的家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地球给了人们一切,而人们给地球的却是痛苦、哀愁。不信你瞧!地球正一瘸一拐地来到宇宙中心医院看病。他,愁眉苦脸的样子让医生牵牛星看到了,忙上前说:“地球兄弟以前你的身体是那样的健壮。可现在怎么病歪歪的?”“唉,一言难尽!”地球苦笑着:“人类生活水平提高了,而我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了,真烦死人了。”牵牛星说:“你别着急,我给你检查一下。”检查完毕,大夫牵牛星说:“我看你的病主要是皮肤病,另外,心脏也不太好。我建议你去皮肤科找主任医师织…  相似文献   

13.
<正>"嘀嗒,嘀嗒……"床头的小闹钟不紧不慢地走着。我在床上翻来覆去,躺了很长时间,还是睡不着。就在这时,房门轻轻地打开了,爸爸走了进来。我在床上打了个滚,把目光投向爸爸:"爸爸,这么晚才回来啊……呀!"我的惊叫声把自己都吓了一跳只见爸爸的左手紧握着一把吉他的琴颈,微笑着说道:"益哥哥这个假期会在家,从明天开始你就可以跟他学习弹吉他了。"学吉他这个愿望,什么时候变得迫切起来了?是因为看着动漫上的少女平唯背着吉他奔上月台,冲向学校礼堂,和朋  相似文献   

14.
《世界环境》2007,(3):84-87
住豪宅、开名车、买奢侈品,在消费上喜新厌旧……现在,轮番轰炸、无处不在的广告,撬动着人们占有财富的欲望。可地球上的资源正在变得越来越少,如果很多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搴,恐怕再有一个地球的资源也不够。 然而,作为消费者,有多少人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又有多少人愿意节制消费的欲望,改变自己的消费方式?当前,公众的认识,特别是青年人消费观念的选择,决定着中国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 如此背景下,5月16日,中国青年报与英国大使馆联合举办了“关注气候变化与可持续消费”座谈会。会上,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青年大学生一起共商对策,对适度消费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热烈讨论。从当日起,中青报同时还推出“青年可持续消费”征文活动(jjshcyd@263.net),以在更广泛范围内开展可持续消费的讨论。 我刊对部分发言人内容进行整理,提出精华部分,愿此文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翻开桌上一本国外刚刚出版的《走向太空画册》,一幅幅太空景观图和雄心勃勃的地球人在茫茫太空中寻索的照片展现在眼前,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但当我看到从太空中观察到满目疮痍的地球时,才发现人类自己的大本营——地球并不安全:飓风、海啸、山火、洪水、旱灾、污染……种种灾害在地球各个角落此起彼伏,连绵不绝,地球上几乎已没有一块净土,每一寸土地都隐含着祸患,而灾害的重灾区中赫然印着“CHINA(中国)”。  相似文献   

16.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什么叫环境?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所有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有人类,为什么?因为地球这样的环境适宜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或者说地球提供了生物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球离太阳距离适中,地球的自转也比较适度,地壳变迁相对稳定,地球的气候适合生物生存。地球外层有一层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射来很大部分的紫外线,保护了生物和人类。地球的形成大约已有45亿年的历史,它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环境。地球开始时是没有生命的,经过漫长的演变才适宜于生物生存,到了大约32亿年前才开始出现生命。5~6亿年前出现大量的生物,真正出现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前景喜忧参半,人类任重道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世纪开元,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刻,人们有必要思考刚刚过去的 20世纪给人类文明留下了几多科技辉煌,又留了几多环境问题;有必要展望已经来到的 21世纪,人类将怎样创造自己的未来。为此,曲格平主任委员在本文中希望, 21世纪的人们能喊出另外一句口号:给我一把种子,我就能染绿地球。倘若如此,人类文明就会有光明的前景,绿色文明就能和新世纪的太阳一道升起。  相似文献   

18.
使用一些快速、简单的方洁,让你轻而易举地做好环保工作。 没有人喜欢听到环保坏消息。尤其是听到满天阴云、迷雾,而自己又拿不出什么可以改善环境的建议。 当然啦,我们会对一个肮脏的环境深表不满,但我们每个人又实在是太忙,无暇顾及拯救我们的地球! 我们需要一些既简便又省去我们日常生活麻烦的拯救地球的方法。你知道吗?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你也是在帮助自己,以下是助你起步的几项好方法。 1 只要说“不” 吃一顿麦当劳,你真的需要三个袋子吗?或是为了一块小点心,就使4张餐巾纸吗?你只要简单地说一个“不”字,便能轻易地减…  相似文献   

19.
暴风雨之前     
一阵阵的浓云;天色是奇怪的黑暗,如果它还是青的,那简直的鬼脸似的靛青的颜色。是烟雾,是灰沙,还是云翳把太阳蒙住了?为什么太阳会是这么惨白的脸色?还露出了恶鬼似的雪白的十几根牙齿? 这青面獠牙的天日是多么鬼气阴森,多么凄惨,多么凶狠? 山上的岩石渐渐地蒙上一层面罩,沙滩上的沙泥簌簌地响着。远远近近的树林呼啸着,一忽儿低些,一忽儿高些,互相唱和着,呼啦呼啦……嘁嘁啧啧……--宇宙的呼吸都急促起来了。 一阵一阵的成群的水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受了惊吓,慌慌张张地飞过来。它们想往哪儿去躲?躲不了的!起初是偶…  相似文献   

20.
葛永林  徐正春 《环境》2002,(1):36-36
今天,环境被破坏的程度令人瞠目结舌,由此而产生的资源危机、环境危机对人类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这一切的一切,在某种意义上都可以妇根于错误的环境指导思想——“一切皆为我用”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价值观。如果人类再以这种环境价值观作指导,终究有一天,地球会丧失其利用、甚至是居住的价值,人类将不得不在茫茫太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