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78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中心(前身为“北京燕山石化职业病防治所”)成立以来,历经30多年的发展和壮大,已发展成为拥有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化学分析、卫生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人才的技术队伍,具有满足石油化工工作场所职业危害检测、评价、职业健康监护、应急救援等工作需要的设备,集职业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2.
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江泽民主席签署第六十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02年5月1日施行。它的颁布实施是关系到亿万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关怀,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成果。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又行之有效的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技术方法,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劳动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职业病防治工…  相似文献   

3.
侯文 《安全》2013,34(3):48-50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自2002年5月1日颁布以来,经过近10年的实施,对全国职业病防治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主席令  相似文献   

4.
(续上期)一、劳动者享有哪些职业卫生保护权利1.受培训、教育权,即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2.职业健康权,即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相似文献   

5.
陈永青 《安全》2003,24(5):42-42,45
3 职业卫生评价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针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未提交预评价报  相似文献   

6.
说起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系主任孟燕华教授,业界很多人都熟悉,科班出身的她一直致力于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研究和教学。2010年11月初,国务院法制办下发了"关于公布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诊断鉴定制度条文(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向  相似文献   

7.
《林业劳动安全》2002,15(4):36-36
以往的观点认为,职业病只损害处于高危作业环境的劳动者,但最新的研究发现,一些办公室工作者也开始面临新型职业病的侵扰。1 职业病也在“现代化” 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郭积勇介绍,据2001年不完全统计,北京市职业病平均患病率为2.5%,比“九五”期间的1.1%有明显上升。北京210万接触有毒作业工人中每年有5 000多人患上职业病。 据专家预测,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今后10年将有大批职业病病人出现。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对从事职业危害作业劳动者的健康检查率只达到25%,很多企业对职业病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韩颖 《劳动保护》2010,(3):74-75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中心组建于1985年,1987年中国石化在北京燕山石化职业病防治所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中心(以下简称“防治中心”)。防治中心设有办公室、健康监护部、职业卫生检测部、职业卫生评价部、环境影响评价部、环保检测部、科研开发部、监察大队8个部室。  相似文献   

9.
高世民 《安全》2012,33(8):1-3
正200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2011年11月《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共有六段内容涉及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国办发〔2011〕47号)首次将职业危害防治列入安全生产的重点工程之一。2011年12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52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施行。  相似文献   

10.
海岩 《劳动保护》2005,(8):43-43
为更好地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及职业卫生评价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促进职业卫生评价学科的发展,中华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预职业病分会于2005年6月14~19日在乌鲁木齐市举办了全国首届职业卫生评价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职业病防治法》包括总则、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监督检查、法律责任、附则等七个章节。《职业病防治法》是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形势下制定的,它从法律规范的角度,维护了劳动者的健康权益,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部非常好的法律。 一、立法的宗旨 本法在第一条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本法宗旨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关…  相似文献   

12.
张敏 《安全》2003,24(2):40-41
劳动者职业卫生保护权利,是指劳动者在就业或者从事职业活动中为了保护自身健康不受职业病危害,有权作为或者不作为的行为,也包括要求用人单位作为或者不作为的行为。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劳动者享有以下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12月31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9号)的要求,为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保证职业卫生档案完整、准确和有效利用,推进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主体  相似文献   

14.
我国职业卫生监管体制亟待梳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淳 《劳动保护》2006,(10):31-33
《职业病防治法》自2002年5月实施以来,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国当前职业危害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据卫生部统计,2005年共收到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港、澳、台)各类职业病报告1万2212例,其中尘肺病病例报告9173例,占75.11%。截至2005年,尘肺病累积病例60万7570例,其中存活病人为47万89例。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数字是接受职业健康检查人数占应检人数很低比例的情况下得到的,应该说实际情况更为严峻。我国已经是世界上职业危害最严重的国家。当前,哪些问题影响了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呢?1.已形成的事权专…  相似文献   

15.
我国职业卫生监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双全 《劳动保护》2006,(10):77-78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涉及有毒有害作业的企业超过1600万家,接触职业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截至2005年,全国职业病累计发病64万余例,每年“显性”职业病报告病例达1万5000人左右,“隐性”职业病人数远远大于“显性”职业病报告病例。每年因职业病工伤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不仅造成许多家庭、地区乃至社会的不稳定,而且在国际上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一方面,我国职业危害如此严重;另一方面,基层职业卫生监管工作却处于空挡,大多数地方政府未将职业卫生监管职能移交安监部门。2005年,卫生部和原国家安全监管局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职业卫…  相似文献   

16.
我国职业卫生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凤生 《安全》2003,24(1):44-45
2002年5月1日我国政府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这是我国政府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制定的职业卫生法律,是我国加强职业卫生法制管理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根据职业病防治部门职责分工,卫生部门通报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2010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二是2011年重点工作。一、2010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根据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病报告,2010年新发职业病27240例。其中尘肺病23812例,急  相似文献   

18.
《安全与健康》2005,(4S):18-18
在3月16日召开的全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上,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要严肃查处危害劳动者生命健康的违法行为,对于严重职业病危害事件涉嫌触犯法律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9.
传统职业病危害尚未完全消除.新的职业病危害又不断产生。我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每年职业病发病数在1万例以上.其中尘肺病发病数占了80%。  相似文献   

20.
《安全》2012,33(2):57-57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和《关于职业卫生监管部门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央编办发〔2010〕104号)精神,进一步加强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