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7,23(3):60-60
从天津市农业局了解到,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缓解农村干旱缺水状况,天津市农业局环保站正在开展工业再生水浇灌农田试验,初步规划在武清开发区利用当地工业再生水资源,通过科学处理,使其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后,进行浇灌农田。  相似文献   

2.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5,21(5):38-38
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同时也为了解决本市供水资源紧张问题,天津市从现在开始加快建设再生水回用工程。中心城区再生水回用工程建设已全面铺开,共铺设再生水回用干管87.4km,实现再生水管道入户600万m^2;纪庄子日产5万m^2再生水工程已建成,环卫部门等企事业单位的冲厕、冲车、浇灌绿地、景观水体补水等均使用再生水。  相似文献   

3.
天津是一个资源性缺水城市,文章通过对天津市供排水需求与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了再生水在农田水利、工业、景观河道、民用等各方面的使用现状和发展前景,阐明了再生水在天津水资源利用领域的重要性.从技术角度分析了再生水处理的几种途径以及天津再生水利用规划、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天津市再生水利用的总体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开发利用再生水资源得到稳步发展。多年来天津市在污水资源化与再生利用方面进行了开创性试验研究工作,成绩突出,走在了全国前列,成为国家重点示范城市。进入新世纪天津市遭遇连年大旱,水资源极度紧缺,加快再生水资源开发利用步伐,是当前乃至今后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是严重缺水城市,供需矛盾日渐突出,解决天津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已成当务之急,而污水再生利用则是水资源循环使用,提高使用率的有效措施。本文以新水源公司再生水利用为例,谈缓解天津市水资源短缺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天津市再生水管理为分析对象,通过考察天津市水务管理的横向责任分工与纵向管理流程的现状,深入分析水资源管理的体制、资金、配套设施、政策法规等方面,提出我国水务管理中存在认识不统一、政策措施激励与约束作用不足、投融资体制不完善、相关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并建议从统一认识、集中管理、完善投融资机制和价格体制以及建立水资源信息平台等方面推动水务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再生水普遍存在的色度问题,以天津市某污水厂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和GC/MS技术对其进行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水中主要带色物质为富里酸与腐殖酸类物质,同时还存在偶氮二甲酸二乙酯、N,N-二甲基乙醇胺、苄醚、1,4-二甲基吡啶氯化物等导致再生水色度的带色有机物。在再生水的臭氧降解实验中,臭氧可有效降解再生水中的富里酸与腐植酸类物质,去除率分别达到96.5%、97.3%。臭氧对再生水的色度与CDOM(有色溶解有机物)的降解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2 min内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3.1%、86.2%。并且在色度物质的臭氧降解过程中,臭氧的直接反应占据主导地位,而并非与·OH的间接反应。该结果对再生水臭氧氧化工艺的设计应用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燕化公司将其炼油污水的再生水除盐处理后回用于锅炉。从处理工艺的选择,到工艺设计、开车运行,为再生水除盐回用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对唐山市再生水回用的潜在对象和利用途径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研究,以期使本地再生水的规划建设更为科学合理,同时也为类似城市实施节水工程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生物毒性是再生水生态风险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再生水对斑马鱼胚胎、大水蚤、发光细菌、细胞及其遗传物质等毒性试验表明: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经过混凝沉淀、过滤、吸附、膜分离等深度处理后,生物毒性明显减小,但再生水经过次氯酸钠和臭氧等消毒剂处理产生毒性副产物,使再生水生物毒性显著增强,加大了再生水利用的生态风险。进一步研究各种再生水消毒技术的潜在生态风险,再生水中多种污染物与再生水生物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为科学评估再生水利用生态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段涛 《自然资源学报》2014,29(4):719-725
分析了现有再生水定价理论方法存在的缺陷,总结了我国城市再生水回用现状及定价实践中存在的随意定价和盲目定价问题,通过考虑再生水作为自来水替代品以及无需垄断管制的特点,提出了再生水可由生产企业自主定价的论点,建立了基于成本与需求综合考虑的再生水自主定价模型,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定价方法。首先建立用户使用再生水的充要条件假设,确定用户对再生水的保留价格公式,然后分别计算在各种水价下对用户供水的收入和成本,再求得供水总利润最大时的再生水价格,该价格即为再生水自主定价时的最优价格。通过具体算例,对上述定价方法进行了演示说明。最后,总结了再生水自主定价的现实意义及实施自主定价的支持条件。  相似文献   

12.
面对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求,污水再生利用已成为缓解水资源短缺和改善水环境质量问题的有效措施。随着集中式再生水系统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再生水利用途径的逐渐拓展,保障再生水系统的可靠性,即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针对再生水系统可靠性的研究十分有限,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和评价方法。面对再生水系统水质保障的复杂性和现有评价指标的局限性,提出了再生水系统可靠性的概念,并从冗余度、鲁棒性、弹韧性等多个维度详细阐释了再生水系统可靠性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和保障措施。今后,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再生水系统可靠性评价方法,为构建安全可靠经济的再生水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以天津市空港经济区塘-湿地组合处理系统为对象,研究了再生水补给条件下芦苇各组分氮(N)、磷(P)的吸收能力。研究发现:在一个生长周期内,芦苇不同组分(穗、叶、茎、根)N、P的质量分数为(1.17±0.82)%和(0.067±0.057)%,存在穗>叶>根>茎的特点。芦苇各组分N、P的质量分数随生境类型而变化,其中N的质量分数范围介于0.22%~2.34%,P介于0.012%~0.23%。再生水补给条件下系统地上生物量为(119.37±62.25)kg/m2,明显高于周边河道自然生长的芦苇((19.08±5.73)kg/m2),表明再生水的补给能有效提高芦苇的初级生产力,且地上部分对N、P的累积能力高于地下部分,分别为4.10和5.20倍。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农作物的重金属污染风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如何准确、客观表征再生水长期灌溉的重金属污染风险是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通过调查不同水源灌溉条件下土壤、小麦重金属含量,结合不同输入途径对再生水灌区土壤重金属的贡献,评估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农作物的重金属污染风险。结果表明,污灌区、再生水灌区土壤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累积,但不同灌区小麦籽粒的重金属含量之间没有差异。北京市再生水重金属浓度远远低于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再生水灌渠中采集的水样重金属浓度与地下水重金属浓度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通过再生水灌溉途径带入的重金属与地下水灌溉相当,低于大气沉降和有机肥施用等输入途径带入的重金属。当前再生水灌溉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较小,并不会导致农作物重金属超标。再生水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并不一定是由于再生水灌溉导致,更大程度是早期的污水灌溉或有机肥施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高旭阔  严梦婷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12):5361-5367
为促进再生水市场的构建,以西安市再生水回用市场发展过程为研究案例,采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基于政府、再生水厂商、消费者三方博弈的再生水回用市场推广模型,分析其博弈均衡及演化路径.结果表明再生水回用市场的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不同条件下系统将演化至不同的均衡.发展初期政府支持和宣传能有效提高再生水处理量和回用量,发展中后期为了增强企业参与度和消费者接受度需要提高财政补贴、提高使用再生水效用、降低自来水效用、提升再生水厂商获利、减少政府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16.
再生水回灌作为再生水回用最有潜力的一种方式,回灌方式有表灌、土壤含水层处理(SAT)、包气带注入和井灌.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再生水回灌水质标准的不同,指出了我国再生水回灌存在水质标准偏低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再生水回灌过程中的污染物研究动态,提出了再生水回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研究系统分析了黄河流域9个省(自治区)及68个主要城市的水资源状况、供水用水状况、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状况及再生水利用潜力。2020年,黄河流域68个主要城市再生水利用总量为18.1亿m3,预计未来年利用量仍有22.0亿~25.9亿m3的增长空间。黄河流域不同城市再生水利用量和利用率存在明显差异。黄河上游11个城市的再生水利用率在25%以下;中下游20个城市的再生水利用率在30%以下,低于国家规划目标。对于黄河上游兰州、包头等城市,中下游榆林、太原、济源和泰安等城市,需进一步加快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提高再生水利用率。今后需进一步拓展再生水利用途径,特别是提高工业利用水平,加强再生水配置利用规划、再生水利用分类统计等工作。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石化再生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时微生物的控制,结果表明,再生水和自来水循环运行时,微生物的控制无显著差异,投加目前国内常用的杀菌剂:优氯净;“1227”和异噻唑啉酮,就能达到生物控制的要求,COD不是细菌控制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9.
    
陈卫平 《环境科学》2012,33(12):4069
再生水是指城市污水经过处理达到有关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再生水是一种经济水源、弹性水源,开发利用再生水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效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再生水利用认定为环境友好技术。  相似文献   

20.
利用再生水补给地下含水层是再生水利用的前沿领域,在干旱缺水的新疆开展再生水补给地下含水层,是缓解水资源紧缺、地下水超采、水重复利用率低及水污染严重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以乌鲁木齐市为例,通过分析城市水资源供需、再生水利用及水环境现状,考虑地下含水层空间条件及工程场地条件,对干旱区城市再生水补给地下含水层的优势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并针对干旱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提出了开展该项工作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建议在新疆干旱区尽早开展再生水补给地下水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以促进城市再生水的安全利用,提早获得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