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环境地质学的兴起与研究内容七十年代初以来,随着城区建设的蓬勃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产生了许多与地质环境有关的问题,因此,环境地质学便象其他环境科学一样,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发展很快。环境地质学是环境科学与地质学的新兴边缘学科,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地质因素可以给人们带来各种环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地质学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环境地质学以生物对各类环境地质条件的反应为切入点,研究有史以来人为地质作用(特别是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应用最新的定年技术:时间窗技术和年代框架技术可以将沉积物的时段进行准确的定位,研究近百年来环境污染的演变。本文论述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生态环境地质学原理、研究方法、手段、内容、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诸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前,地质工作为人类服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源保证,二是资源的环境保护。后者的提出,使许多地质学家不得不跳出专门地质学的圈子,扩大自己的调查研究范围,从而承担起环境地质工作的繁重任务。由于环境地质工作的迅速开展,在国外产生了一门相应的科学,即环境地质学。它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环境科学的组成部分。目前,对环境地质学还没有一致公认的定义。它出现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主要研究地质作用、地球物质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超前处理人类与其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冲突,力求为使人类与其环境之间建立一种比较协调的关系而提供必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环境地质学作为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自六十年代中期问世以来,在国内外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本文着重介绍这一学科领域在我所的研究和发展情况。一、学科方向和发展史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学科。它既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又是当代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的发展情况看,根据学科发展的基本学术思想和研究的具体对象,环境地质学大致包括以下几个二级分支:环境地球化学及环境生物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5.
环境地质学一词的普遍使用只是近十年的事情,恐怕也是事所必然。环境地质学是生态学的领域之一,它研究的是人类与现代地质环境的关系,即,以人类对土地、地基的作用和这种作用引起的反作用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6.
环境地质学科:在关注重大环境地质问题中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环境地质学内涵及其拓展的考察和研究,分析了当前环境地质学科面临的历史机遇与挑战,特别是面对日益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和不断增长的国家地质工作需求,环境地质学科必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做好与经济建设的结合和服务,在关注重大环境地质问题中不断成长,文章还讨论了发展环境地质学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环境科学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当代的必然结果,是现代科学技术中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领域。不发掘这一新领域,人类就不能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中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和生存。正是当前生产发展的需要环境科学才作为一门新的科学,迅速地发展起来。环境科学是研究人与环境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一个十分广泛的研究范畴。但是,正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学科一样,在它们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具有不同的中心研究内容。环境科学当前的中心内容是人类活动产  相似文献   

8.
正一、刊物简介《地球与环境》原名为《地质地球化学》,创刊于1973年,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经有关部门批准,《地质地球化学》从2004年起更名为《地球与环境》。《地球与环境》为一份综合性地学类核心学术刊物,主要面向广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环境监测管理等单位的环境地学方面的科研人员、教学师生,以及分析测试人员、科技管理人员等。所报道的学科包括环境地质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水文学、历史地质学、灾害地质学、环境与健康等,设"专题综述"、"研究成果"、"应用研究"、"实验研究"、"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问题讨论"等栏目,主要报道与人类生存环境密切相  相似文献   

9.
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组成人体的六十多种化学元素中,其丰度竟与地壳元素丰度相同。但是,它们在人体中过量或者缺乏,均可导致器官组织的病变。环境地质学对地方病的研究,就是从宏观上去研究与地方病有关的,因地形地貌、岩石、土壤、水文地质、人类活动等引起的元素迁移、富集与病区分布的规律,从而查明地方病的发生及其分布的机制,并提出防治地方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环境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 地质学、古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证明,自然界的发展速度随着地球表面在演化过程中日益变得更为复杂而日益加快。人类社会的出现,特别是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科学和工业的发展,对环境的作用日益加强。地  相似文献   

11.
环境和安全与人们的产品、活动、服务息息相关,贯穿于人们的一切行动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于环境的问题,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许多环境问题已经威胁到人类健康、生存,制约着社会经济的  相似文献   

12.
沈铎 《环境保护》1995,(10):34-35,7
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沈铎1.什么是环境?环境不单是人类生存的场所,也是人类发展的资源。环境应包括自然环境、工程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地球表面层的大气、水体、土壤、矿产资源以及野生生物资源的总称,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活动...  相似文献   

13.
<正>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生产、生活活动中,不断发生违背科学的行为。对环境施加不当的作用,污染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破坏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恶化,出现种种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人类作用于环境产生的不良后果,是人类活动“过分”干予环境的综合效应。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人们通过实践,逐渐积累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知识,六十年代诞生了环境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人与环境的关系,探讨环境问  相似文献   

14.
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自下而上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激增,己经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和自然生态资源的破坏。面临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环境工程地质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发展历史较短,理论体系尚不够成熟,本文分析了环境工程地质学产生的动因与研究现状,探讨了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科学性质与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环境水文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地下水污染规律、地下水污染对人类的影响及地下水污染控制技术的科学。它是伴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是为解决地下水污染服务的。以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镇地区的环境,具有人口稠密、生活污水量大,工业集中,三废排放量大,污染物质复杂,污灌面积大,农药化肥施用量多等特点。这就造成了城  相似文献   

17.
延吉市综合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承载力对于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而迫切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世纪是城市飞速发展的世纪,环境问题是城市问题的主题和核心。近年来延吉市的经济增长呈现了良好的态势,但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却日益威胁到了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延吉市为研究对象,结合环境规划的需要,从理论上阐述了环境承载力的概念,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应用环境承栽力的计量模型,对延吉市2006年、2007年综合环境承栽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延吉市综合环境承载力处于可持续状态并趋于最优值(Qk=0.475)。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中心,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但其占地面积小。当今城市范围内,人们给予现代自然环境的压力往往超过其实际允许承载能力,使环境遭受到严重冲击,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造成城市与环境的关系比例失调.由此可见,为了使城市健康发展,必须研究城市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各要素中,有的适宜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的则比较脆弱,经不起人类活动的冲击;还有的则不利于人类生活,甚  相似文献   

19.
1 刊物简介《地球与环境》原名为《地质地球化学》,创刊于1 973年,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经有关部门批准,《地质地球化学》从2 0 0 4年起更名为《地球与环境》。《地球与环境》为一份综合性地学类核心学术刊物,主要面向广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环境监测管理等单位的环境地学方面的科研人员、教学师生,以及分析测试人员、科技管理人员等。所报道的学科包括环境地质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水文学、历史地质学、灾害地质学、环境与健康等,设“专题综述”、“研究成果”、“应用研究”、“实验研究”、“新理论…  相似文献   

20.
王宏昌 《能源环境保护》1999,13(2):12-13,11
资源环境是环境与发展这个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中的热点。人类生产活动和经济增长所依赖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所引起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更是焦点。矿业的兴起与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利益做出并将继续做出重要贡献。然而,矿业活动引发的复杂环境问题以及由环境问题诱发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又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矛盾的产生与发展已无法回避且必须做出回答,对策就是运用综合的科技手段、最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