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工程概况 某厂40m砖烟囱建于1958年,其顶部内径为2.0m,底部内径为2.99m,筒体分为4节,从上至下每节筒壁厚分别为620mm、490mm、370mm、240mm。烟囱的内衬材料为红砖,最下一节厚为240mm,其余三节厚为115mm,空气隔热层厚为50mm,烟囱简图如图1。1988年,发现该烟囱筒壁出现垂直裂缝,并用钢箍加固处理。1994年,检查烟囱时发现上述裂缝有发展的趋势。为此,厂方请我们对该烟囱进行了全面鉴定,并提出了加固处理方案,现已实施。  相似文献   

2.
1985年12月26日22时许,贵阳建材综合厂白水泥车间锻烧白水泥的13m~3高炉,在试生产过程中,因煤气在烟囱中爆炸,上口内径1m、下口内径1.75m、高20m 的砖砌烟囱被炸成碎块,造成一人死亡、两人重伤、三人轻伤,车间建筑物损坏,经济损失达数万元的重大事故。爆炸后的烟囱地面以下根部残存;烟囱碎块呈圆形并以烟囱为中心均匀分布在地面。最大一块尺寸为1390×720×380mm,距烟囱中心5m;最远的一碎块尺寸为50×50×70mm。距烟囱中心70.2m。  相似文献   

3.
湘西金矿沃溪矿区电厂的烟囱建于1953年,全高30.4m,钢筋泥凝土基础的外径为6m。烟囱采用50~#混合砂浆、100~3青砖砌成。下口外径4m,内径2.74m,壁厚0.63m;内砌耐火砖衬壁高8m,厚0.25m。上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国内建造直径较小的砼烟囱时仍用落地式内部脚手架,该方法可节省工程费用,且工艺简单,但由于在诸多细节上的疏忽致使安全性较低,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脚手架倒塌、人员坠落等风险。本文依据某项目90m高烟囱脚手架搭设的成功实例进行安全性分析,供类似脚手架搭设参考。  相似文献   

5.
1996年4月,某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在云南磷肥工业基地进行6m×80m洗涤塔出口烟囱的施工。烟囱设计高度80m,底部外径为10.48m,顶端内径为6m,事故发生时烟囱筒体高度已达53.7m。烟囱内设有1650mm×1650mm的井字架,按施工设计要求,井字架每5m设置8根¢12.5mm钢绳与筒壁上同一水平预埋好的同数量¢18mm的钢筋拉环连接,每隔20m用8根钢绳与筒壁拉环斜向拉接,以分散对井架的轴向压力。 4月6日上午安排提升平台,计划升1.5m,当升到1.3m时,架子响了一声,经检查发现外套架有一根斜杆变形,停止再升。下午用氧焊更换了已变形的外套架斜杆,并准备校正井字架。首先解脱平台下部分模板支撑的竖向连接杆,又松动井字架水平接绳,用3t和1t葫芦吊企图拉正井字架。当井字架顶端校正时,有6人在平台及40m以上的架子上,井字架顶端校正30~40cm时,井架又响了一声,其中4人立即顺井架下移,但井字架突然晃动坍塌,模板、支撑、拉绳、安全网随着响声轰然落地,除1人在吊笼盖板上紧抱吊笼梁未坠落外,其余5人坠落至井筒底部,4人被落物砸埋当即死亡。  相似文献   

6.
通过开展全尺寸实验,对不同竖井高度、火源功率下,室内、补风口、竖井的温度变化,以及补风口、竖井内速度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竖井内温升随距离竖井底部距离增加呈指数规律衰减,竖井内排烟速度随距离竖井底部距离增加逐渐减小。火源功率一定时,竖井高度增加,烟囱效应增强,控烟效果变好,当竖井高度由2.8 m增加至5.6 m时烟囱效应增加最显著;火源功率增大,烟囱效应也增强,但室内热压力的增大不利于补风口控烟,需适当提高排烟竖井高度或减小补风口面积。  相似文献   

7.
大空间建筑自然排烟烟流逆转现象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强度逆向自然风对建筑自然排烟系统排烟效果的影响,以某音乐厅为例,理论分析并数值模拟2.5 m/s、10.0 m/s逆向自然风对该建筑自然排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理论分析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当自然排烟受2.5 m/s的逆向自然风影响时,烟囱效应产生的热压(8.76 Pa)克服自然风产生的逆向风压(3.00 Pa),烟气可以通过排烟窗排至室外。但当自然排烟受10 m/s的逆向自然风影响时,烟囱效应产生的热压(8.76 Pa)不足以克服自然风产生的逆向风压(48.00 Pa),烟气在逆向风的作用下出现烟流逆转。因此,大空间建筑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应考虑烟流逆转现象,排烟窗应尽量避免迎主导风向侧布置。  相似文献   

8.
2010年9月6日上午7时,备受关注的山东省济宁高新开发区180m钢筋混凝土烟囱准时起爆,烟囱按预定方向倾倒,爆破圆满成功。此次爆破由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爆破与防火防爆研究所设计实施,共计485个炮孔,164.6kg炸药,时长15s。该烟囱直径17.7m,总重8750t,周围环境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9.
张增亮  李革梅 《安防科技》2006,(7):56-58,64
本文对某玻璃厂复杂环境情况下30m高的排烟烟囱进行了安全设计.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和爆破设计规范选择了定向爆破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爆炸参数进行了设计,同时为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及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采取了预处理安全技术及措施.  相似文献   

10.
火电厂无GGH湿法脱硫机组烟囱降雨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火电厂无GGH湿法脱硫机组运行中出现的烟囱降雨现象,分析影响"湿烟囱"降雨的因素,找出该电厂无GGH湿法脱硫机组烟囱降雨的主要原因。从湿法脱硫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等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通过分析认为,完善除雾器设备,保证电除尘高效运行,可以使烟囱降雨现象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1.
2010年9月6日上午7时,备受关注的山东省济宁高新开发区1 80m钢筋混凝土烟囱准时起爆,烟囱按预定方向倾倒,爆破圆满成功。此次爆破由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高层建筑火灾烟囱效应产生后的烟气蔓延规律,基于FDS火灾模拟软件,以某高层建筑为例,对比分析了4种不同横截面尺寸竖井烟气蔓延特性,引入竖井无量纲长径比判断烟囱效应明显与否,研究了烟囱效应的产生特征及其烟气蔓延规律,分析了建筑中性面之上楼层的温度、CO体积分数和能见度变化。结果表明:无量纲长径比在8左右时竖井内烟气流速发生突变,竖井内大部分区域烟气流速达到6 m/s,产生明显的烟囱效应;中性面以上的楼层受烟气危害远大于中性面以下,且烟气在中性面以上的水平蔓延速度随层高增加而不断加快;随着火势发展,中性面之上疏散走道温度均超过了安全疏散的临界温度60℃,距离火源越远的楼层CO体积分数达到临界值的速度越快。研究为高层建筑火灾的防排烟设计和人员疏散条件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县安装工业锅炉六台,尽管是由不同的安装单位安装的,但对烟囱的需电保护均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有的虽然装了避雷针,但防雷装置不完整或不合技术要求;有的干脆不装防雷设施;有的则认为金属烟囱没有安装防雷装置的必要,等等。我县位于鄱湖之滨,烟囱雷击事故曾有二次发  相似文献   

14.
张露  姚斌 《火灾科学》2018,27(4):230-235
火灾时超高层住宅楼的内天井会形成"烟囱效应",烟气可能通过面向内天井的开启窗户进入四周住宅。利用FDS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火源位置、火源功率和内天井的高度、长度对超高层住宅楼内天井自然排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火源位于内天井四周某住宅时,若住宅内喷淋系统有效,内天井四周其它住宅不会达到危险状态。火源位于内天井底部时,4.0MW的火灾可能会使内天井四周其它住宅受到火灾烟气影响,达到危险状态,此时内天井四周其它住宅到达危险时间与内天井高度满足二次增长函数,到达危险时间随高度的增加趋于稳定。内天井长度d存在临界值,d≤10m时到达危险时间与内天井长度满足二次增长函数;d10m时到达危险时间接近稳定值。  相似文献   

15.
1990年底,应河南省周口市造纸厂的委托,我队承担一项用控制爆破拆除旧厂区的地下构筑物和烟囱等任务.其中定向爆破高45m 砖结构烟囱一座,水压控制爆破地下纸浆池18个,利用钻眼爆破混凝土结构池10个、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球罐体6座,切割、松动爆破大块体12个。总共施爆78次,钻凿爆眼1550个,总长558m,加工起爆药包1767个.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4月10日10时28分,国电长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荆门热电厂#4, 5机组2座110m高冷却塔及210m钢筋硷烟囱成功爆破拆除。其一次爆破规模、爆破构筑物高度和爆破难度都位居华中地区之冠,国内亦属罕见。  相似文献   

17.
毛景平 《安全》2014,(3):31+33-31,33
2013年6月26日11时35分左右,某焦煤公司25221运输巷688m处发生一起钻杆伤人事故,导致瓦斯抽放队1名现场施工作业人员死亡。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210 m高钢筋混凝土烟囱定向控制爆破拆除的成功经验,着重介绍了电子数码雷管起爆网络和爆破安全技术,提出了防飞石、防飞溅、减振、降尘综合防护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隐患随手拍     
我要“穿衣服”拍摄时间:2019年6月;隐患地点:某车间;存在隐患:高速旋转机床铁屑飞溅,易伤害操作者;整改建议:将机床加装罩壳;整改情况:已整改。减负拍摄时间:2019年6月;隐患地点:AGV自动物料小车电池充电区;存在隐患:电池过充易起火爆炸;整改建议:安装充电计时保护器;整改情况:已整改。电池充电时按一下启动按钮,PLC开始计时,满足充电时间后自动切断充电电源,以免电池过充。  相似文献   

20.
今年我厂焦化分厂煤烘干炉烟囱(高35米)发生一起爆炸事故,烟囱上部炸毁17米左右,损失约二万元。经调查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一、爆炸性气体的形成:当炉内温度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