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982年初春的一天上午,英国考合尔公司主席大卫·沃德先生在厂办公室主任王者俊陪同下,参观大连重机厂铸钢车间。他还没走进车间就突然止住了脚步,问道:“这个车间今天休息吗?”王者俊告诉客人:不,工人在正常生产。”客人又指着雪白的墙壁、明净的窗户和整洁而湿润的地面再次询问:“那么,是特意安排的吧?”“每天都是这样。”当沃德先生一行步入车间,亲眼看到电炉吐着火舌在熔炼,砂型工人在聚精会神地造型时,禁不住伸出大姆指连声说道:“好,好!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一个铸钢车间的防尘能搞到这个样子是少见的,真是太好了,太好了!” 是的,铸钢…  相似文献   

2.
一位主管安全监察的领导,到基层单位检查工作,有关人员向他汇报时,他摇摇头说:“让我到车间、工地走走,先听听工人师傅的意见。”笔者不禁为之叫好! “先听听工人师傅的意见”,实乃领导的明智之举。工人师傅是生产的实践者,单位安全生产搞得如何,设备存在什么事故隐患,劳动保护存在哪些问题等等,他们心里最明白。  相似文献   

3.
1979年8月,山西机器厂领导决定让老工人王治才担任煤机车间安全员。听到这个信儿,老王想:自打解放以来,厂里出过4起死亡事故,煤机车间就占了3起。这么重的担子我能挑得起吗?领导看出了他的心思,对他说:“老王,别忘了咱是共产党员啊!”老王听后点了点头。打这以后,他抱着安全规程条例“啃”了几天,又去找领导说:“这副担子我挑了。” 按规定,对新工人和调换工种工人都得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可有时车间生产任务紧,人手拉不开,这条规定就落空了。老王上任头一件事就从这儿抓起,凡是调换工种和新来的工人,不管是谁,缺了这节课都不行,哪怕漏了…  相似文献   

4.
上海低压电器一厂是为盲聋哑人设立的福利工厂。厂领导十分重视对这些残废劳动者的劳动保护。厂长兼管安全,车间班组都配备安全员,各车间每天还安排一人负责安全值班。由于盲人操作困难大,安全员经常到他们的操作岗位上照顾他们。盲人高兴地说:“我们生产还有安全员保镖哩!” 今年4月,有个聋哑工人的手指头被钻头碰伤,指骨移位。车间领导先后召开了三次现场会,总结经验教训,还对模具存在的缺点进行了改进,提出了预防措施,并在聋哑工人的机床边竖起“安全操作规则牌”,教育大家遵章操作。 在今年5月全国安全活动中,这个厂针对盲聋哑工人的特…  相似文献   

5.
上海吴淞水泥厂最近举办了一次遵章守纪照片展览,展出了46张照片。这些照片是该厂厂长和两名干部在一次检查夜班工人劳动纪律时拍摄的,其中10多张反映了上夜班工人认真遵章操作的情景;另30多张反映了上夜班工人睡大觉、玩忽职守、违章操作等混乱现象.这次展览对大家教育很深刻。烧成车间、制成车间的领导干部看到照片中上班睡觉的有本车间的职工,深感自己没有把教育工作做好。有的工人看了照片说:“上班时劳动纪律这么松,哪能保证安全生产呢!”还有个青工说:“过去我认为上班打瞌睡没关系,看了照片上这种乱糟糟的情景,使我认识到今后上班再…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到某单位办事,见到在室外操作变压器开关的工作竟由一人进行。我问电工车间的工人,他们直言不讳地说:“操作高压开关的活计,用一个人就可以了,省下来的全力以赴修电机能多出活。如今搞承包了,处处得精打细算哟!”我惊愕之余,稍稍悟出了有的单位何以在承包以后不断发生事  相似文献   

7.
春雨 《劳动保护》2002,(2):35-35
我国许多著名楼宇,往往难逃厄运,或遭兵匪劫掠,或毁于战事,而火灾焚烧,则是古代无数楼阁的最大克星。无论楼阁如何壮丽,如何雄伟,只付一炬,就可使其灰飞烟灭。 君不知,当年秦始皇驱使70万民夫修筑的阿房宫前殿是何等的气派。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阿房,东  相似文献   

8.
我1961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70年代初到丹徒县谏壁白云石矿工作。十几年来,我根据矿山的具体条件,结合实际,在改善劳动条件,搞好安全生产方面做了一点工作,我想这是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应尽的职责。 为保护工人健康治理粉尘 我矿白云石子车间破碎、提升、输送、筛分设备陈旧简陋,工艺也比较落后,几乎每台设备都喷粉日友,加以厂房又低矮狭小,无排风除尘设备,因而生产时车间里粉尘飞扬,操作工人就象“石灰人”一样。每当我进入车间,看到工人在粉雾中艰难地工作,内心总是感到极大的不安。关心工人的安全健康是党对我们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我是一个…  相似文献   

9.
赵国 《劳动保护》2007,(1):82-82
一大早,白班刚接班不久,河南油田精蜡厂新联合车间操作室内,当班的工人们正忙碌着。“党海峰,你的汽油线流程改对了没有?可千万不敢马虎啊!”稳定岗位主操党海峰干完活儿刚回到操作室,就听到班长姜涛这样来了一句“。没错,我改完后特地又检查了一遍。”听了党海峰的回答,姜班长并不放心,他自言自语地说:“汽油线流程复杂,改造过的跨线又多,十几个阀门哪个搞错都不得了,我得再去瞅瞅。”说完,他一转身出了操作室。“小高,许主任让你们到柴油空冷器上清理喷嘴,可别忘系安全带呀!《河南油田20条安全生产禁令》说得明明白白,那地方位置高,不好站…  相似文献   

10.
长期担任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专干的我,经历的大小事故不算少,直接参加现场抢救伤员也有好些次。我第一次救人行动,就挨了厂长一顿骂。那是在上世纪70年代“文革”的后期,我大学毕业刚分配到化工厂工作。那时候没有人迷信什么文凭,大学生进厂就是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轮流到各个车间拜工人为师,学习岗位生产操作。我到合成氨岗位学习,我的师傅是全厂最漂亮的姑娘,一位年轻的“老”工人——梅英。我们交往很不错,于是厂里传开不少我们的笑话。都还没成婚的我们不得不在公众面前保持一段“距离”,以免“影响”不好。有一天我俩上白班。我到…  相似文献   

11.
1991年9月7 日夜11时,天津 市有色金属研究所 加工车间冶炼组突 然传出“有人电着 啦”的喊声。值班 电工童汉昌闻讯赶 到现场,只见那个 触了电的工人仰卧 在高频炉旁。他焦 急地问:“拉闸了没 有?”听到肯定的回 答后,他又迅速地 视察了高频炉的高 压整流管,断定电 源已切断,就立即 招呼在场的同志们把触电工人抬到室外。这时,触电工人已停止了呼吸,脉搏也摸不到了。童汉昌立刻松开触电工人的衣服领口,又在他身体下面垫好草袋子,使其头部后仰,然后开始做人工呼吸。时间一秒一分的过去,人们焦急地期待着。汗水顺着他的脸淌下,滴在触电工人的…  相似文献   

12.
我刚进厂,被分配到氢气车间,在高师傅名下当一个徒工。听人说高师傅技术高、待人好。然而,头一天就惹我一肚子气。刚见面,他一开口就问: “你来上班,学习制氢吗?” “是啊!”我回答。 “不行,你这打扮不许进车间。”他竟然就这么莫名其妙地指责起我来。 我看看自己,打扮也没什么特殊的呀!脚上穿着涤纶袜、回力鞋,肉穿涤纶衬衣、衬裤,外衣是一件笔挺的纯的确良。 高师傅看我迷惑不解,就带我走向一个房间,只见门前挂着一个木牌,上写着“静电实验室”。这个房间很别致,橡皮铺的地面,塑料贴面的墙,空气特别干燥。高师傅“嗵”的一声把门关上,然…  相似文献   

13.
我厂有一台进口的四辊乙型斜式帘布压延机,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压出帘布最高速度为80米/分。由于压帘布时,帘线通过压延机的四个辊筒擦胶,因快速磨擦而使压出来的帘布带有一定量的静电,蓄存在帘布上。当卷取工人靠近帘布操作时,帘布上的静电与操作工人之间进行放电,工人们的头发被吸都立了起来,头皮象针扎一样刺痛,身体发生麻木感,静电已直接影响到卷取工人的正常操作。车间电气保全工小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想,“一根铁针可以避雷”,帘布上的静电就不可以用一条铁丝放走吗?于是他就拣了一根铁丝试试,铁丝刚一靠近正在卷取的帘布,操作工人立…  相似文献   

14.
上海钢管厂厂长高彦思同志非常重视安全生产,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我们厂里最大的安全员”。 老高是个老干部,在战争年代多次负伤,动过几次大手术,还有好几种慢性病,但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时时把工人的安全健康挂在心间。他任厂长,头一件事就是抓安全生产。他说:“当领导干部的,抓安全工作,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多说不如多抓。”他经常深入车间、现场,对各车间、班组安全生产的情况和问题都很了解。有时事故发生了,他常常是第一个知道,安全员还落在他后面。厂里哪里有事故隐患,哪个班组、工种发生了事故,哪条路积水难行,哪个工人提出了安全建议,…  相似文献   

15.
酒泉钢铁公司炼铁厂工人们说 得好:“老李头走到那里,那里就变 样。真是我们信得过的好干部。”老 李头就是李孟奇,曾任这个厂原料 车间副主任,现在烧结车间副主任。 他非常关心工人的安全健康,为改 善工人劳动条件办了不少好事,受 到工人们的赞扬。 在原料车间 1973年,李孟奇调到原料车 间,这里粉尘危害十分严重,锤式 破碎机破碎石灰石时,二十来岁的 小伙子都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头子”,破碎无烟煤时,一个个又成了“煤黑子”。有时几乎伸手不见五指,对面看不清设备,100瓦的灯泡看上去成了个小红点。老李看在眼里,心里非常难受。他下决心解决…  相似文献   

16.
前三门工程是北京市的重点项目。这项工程是新工艺,都是高层建筑(十层~十四层),主体结构采用预制和现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壁板和楼板、阳台板、楼梯、通风道等均为构件厂预制的大型构件,纵横墙采用大模板现浇。 我队从未搞过这样的施工工艺。干部、工人缺乏实际经验。如何完成这项工程任务。保证安全生产,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必须深揭狠批“四人帮”破坏革命、破坏生产、不顾工人死活的滔天罪行,坚持合理的规章制度,改变老的施工习惯,放手发动群众,认真执行“鞍钢宪法”。经过十个月的努力奋战,我队五百多名职工胜利地完成了一幢十层大板结…  相似文献   

17.
祸根找到了     
事情发生在四川某研究所炭黑车间。 有一次一位工人要给乙炔发生器加电石。刚打开盖子,立刻“轰”的一声,乙炔发生器爆炸了,将操作工人的脸部和手部烧伤。因为这位工人爱抽烟,领导和群众都怀疑他在开盖时抽了烟,违犯了操作规程。 事过不久,此车间的另一工人又发生了类似事故。但这位工人从不抽烟,不能从抽烟上找事故原因。 第三次爆炸是在无人开盖的情况下,乙炔发生器冲天而起,飞出很远,侥幸没有伤人。大家更迷惑了。 一个月内乙炔发生器连续发生三次爆炸事故,引起领导和群众的重视。大家到处找原因,最后在乙炔发生器里发现电石篮上有一根紫…  相似文献   

18.
人们都说,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难做,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可是,吉林市陶瓷厂的女工保护工作自1982年以来却一直做得有声有色。听说这个厂主持女工工作的是个男同志,记者怀着一半惊奇一半敬佩之情特意采访了他。 “我就是我们厂的女工委员。”一位身材消瘦、50岁出头的中年男子站在记者面前。他叫宋彦喜,是厂现任安全科科长。他说:“全吉林省有两个男性女工委员,我是其中之一。” 老宋是1962年进厂的,曾在车间、劳资、统计、政工、保卫等许多部门工作过。他生性耿直、敢说敢干,看见不对的事敢管。他在基层工作多年,对工人有很深的感情,对厂里的…  相似文献   

19.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是福州锅炉厂厂长陈大庸经常说的一句话。 去年五月的一天,老陈到车间检查生产,发现有台设备缺少开关盖和电器零件。他一面叫工人暂停生产,一面亲自去找电工。当时电工正按另一副厂长的吩咐干别的事,说等干完手里的活再去修理。陈大庸劝他:“你先去把安全搞好,再干别的。如果那位领导有意见,我负责做工作。”直到这个电工把设备修好了,老陈才放心地离开。 一次,翻砂车间发现吊车刹车架失灵。陈大庸得知后便到现场调查,分析原因。当工人们问他怎么办时,老陈说:“只有一条,先安全,后生产。检修吊车虽然会影响生产进…  相似文献   

20.
危险的打赌     
5月21日上午,吉林泉阳林业局综合场锯木车间停锯,大家都到车间外面劳动。工人王玉霆、范学彬私自到车间内开动了三号圆锯吹风乘凉。范对王说:“你敢把手放在锯片上吗?”王答:“我把手放在锯上你给多少钱?”范说:“五角。”王就将手伸向锯片中心轻轻地触了一下。范不服气,说:“这算啥!”边说边把手伸向锯片中心,由于用力过猛,手随着锯片高速转运,被带到锯齿上,四节手指被切掉,刹时鲜血溅地,痛苦万状。 算起来每节手指合1角2分5。这种危险的打赌太不值得了。危险的打赌@冯吉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