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豫北地区防震减灾科普基地的建设与开发,通过调研,规划、设计了符合该省要求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及形式多样的地震科普宣传方案,制定了"河南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和认定管理办法",配合豫北地区完成了安阳、焦作以及南阳的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与开发.安阳、焦作、南阳的地震科普教育基地均被认定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而其中南阳和焦作的还被认定为"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的建成,使该地区科普知识的宣传得到了广泛的开展,真正地提高了全民防震减灾意识,达到了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防震减灾,造福人民。高质量的地震安全,离不开高质量的防震减灾科普。高质量的防震减灾科普,必然要全民参与共享。近年来,天津市委市政府把防震减灾列入"全域科普"重要内容,地震、应急、科技、科协等多部门联手,着力打造防震减灾全域科普,通过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推动和促进全民参与共享,取得了良好的防震减灾科普实效。  相似文献   

3.
<正>科普资源是应用于合作交流、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科普服务的科普产品、科普信息和科普作品的总称。科普资源共享在我国科普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和牵动性,整合科普资源,增强科普服务能力,是当前大科普宣传形式下的一个必然要求。近年,地震行业科普能力建设逐渐加强,科普资源日益丰富,对全国范围内的地震科普资源进行系统的梳理,从而形成科普合力,创新科普形式和内容,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应急管理部公布2020年度应急科普作品征集评选活动获奖作品名单,由山东省地震局创作的科普图书《大龙小庆聊地震》获"全国应急科普十佳图书","地震来了怎么办创意拼图"获得创意设计类优秀作品。据悉,此次活动是由应急管理部联合人民网面向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及全社会开展的应急科普作品征集活动,旨在进一步增强社会整体应急能力和公众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此次活动共征集各类作品807件,在对形式和内容进行严格筛选的基础上,邀请专家进行了综合评议,结合网络投票结果,最终评选出应急科普十佳微视频作品、应急科普十佳图书、应急科普十佳创意设计作品、应急科普十佳融媒体作品和应急科普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5.
《防灾博览》2021,(1):5-5
近日,应急管理部公布2020年度应急科普作品征集评选活动获奖作品名单,由山东省地震局创作的科普图书《大龙小庆聊地震》获"全国应急科普十佳图书","地震来了怎么办创意拼图"获得创意设计类优秀作品。据悉,此次活动是由应急管理部联合人民网面向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及全社会开展的应急科普作品征集活动,旨在进一步增强社会整体应急能力和公众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此次活动共征集各类作品807件,在对形式和内容进行严格筛选的基础上,邀请专家进行了综合评议,结合网络投票结果,最终评选出应急科普十佳微视频作品、应急科普十佳图书、应急科普十佳创意设计作品、应急科普十佳融媒体作品和应急科普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6.
正河北省廊坊市地震流动科普馆是全国地震系统首家流动科普馆,为做好地震流动科普馆的推广应用,市地震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协于2016年5月10日上午,在廊坊市第二十三小学举办地震流动科普馆开馆暨"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活动。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副司长韦开波、宣教处处长金雷、河北省地震局副局长高景春、河北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处长王立新、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中国地震出版社、防灾科技学院、"平安中国"组委会等相关单位的负责领导、学校师生等200余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5月12日,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出席北京市"5·12防灾减灾日"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北京市政府副市长隋振江、中国地震局副局长牛之俊、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等有关领导嘉宾参加活动。此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主会场设置在北京育英学校,分会场设在全市其他144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随着模拟地震警报声响起,全市145所学校在同一时间集  相似文献   

8.
《防灾博览》2012,(6):97
2012年,中国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主办了首届"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活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活动所推出的一系列防灾文化科普作品,深受全国各族中小学生喜爱。为满足各地需求,现将"平安中国"科普作品名称和征订方式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防灾博览》2013,(4):97
2012年,中国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主办了首届"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活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活动所推出的一系列防灾文化科普作品,深受全国各族中小学生喜爱。为满足各地需求,现将"平安中国"科普作品名称和征订方式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宣传     
<正>2010年9月14日—15日由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宣教部(中国地震局宣教中心)和中国地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共同举办的"2010年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交流研讨会"在吉  相似文献   

11.
刘晓岚  刘伟  梁娟 《灾害学》2023,(4):134-138
全媒体应急科普传播体系构建体现新闻传播与应急管理领域的交叉融合。基于传播效果研究的视角,通过调查研究和演绎归纳的方法,梳理了应急科普全媒体传播存在法律约束与保障不强、资源产出管理不力、传播流向分配不均、矩阵建设发展不平衡、联动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全媒体应急科普传播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和实施路径,即以全媒体思维体系为基础,坚持内容为王,建设应急科普内容体系;把握技术核心,建设应急科普平台体系;分析用户数据,建设应急科普用户体系;创新管理服务,强化全媒体应急科普传播体系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厦门市地球科学普及教育基地由厦门市地震局、厦门市地震学会主办.其宗旨是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和防震减灾常识,实行免费、全年向社会开放.采取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作为面向社会、面向中小学生的"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传授科学知识"的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及第二课堂,厦门市地球科学普及教育基地自1998年开办以来,接待了本市学生、干部、居民以及兄弟省市的学习参观者,以及新西兰、美国和台湾学者约3万人次;组织地球科学夏令营41次;举办科普讲座约250-300场,接受科普教育人数约四五万人.赠送科普材料、图册约6万份(册).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5月12日上午,第六届"平安中国"防灾科普宣导系列公益活动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隆重启动,中国地震局副局长牛之俊宣布启动仪式开始,并做了重要讲话。2017年"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活动以"平安中国"防灾电影季为主要表现形式,配合开展万里长城行、边疆行、少数民族语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正式起步于1969年渤海7.4级地震。震后,地震部门组织的地震科普宣传队,广泛深入基层,宣传地震科普知识。经过50多年的发展,山东省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深深植根于山东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实践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出"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重点,以新媒体为平台,以示范创建为引领,以阵地式宣传为龙头"的宣传思路,形成特点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时俱进的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新局面,防震减灾意识深入民心,公民防震减灾科学素养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5.
管华  张英 《防灾博览》2023,(6):66-71
<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健康和应急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大。健康科普和应急科普作为两个重要的科普领域,对于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应急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这两个领域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内容重复、资源浪费、受众覆盖不全等。因此,探讨如何将健康科普与应急科普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短视频向科普领域渗透,凭借其生动有趣、短小灵活的特点,极大地改变了以往科普宣传篇幅大、内容多、触及人群少等弊端,受到大家的欢迎.应急科普作为科学普及工作中比较特殊的范畴,通过构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期间的线上科普"素材库",提供覆盖灾害全程的原理讲解和应对措施,以解答社会公众对热点灾害的关注和疑问,满足广大社会公众...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是唐山7.8级地震44周年。中国地震局系列地震科普图书精品创作工程之一——"抗震有话说:从结构抗震到城市抗震"科学系列图书之《越来越凶狠的隐形杀手——地震液化灾害》和《不怕地震的房子——控制建筑物的地震损伤》面世了。这是谢礼立院士团队创作的最新科普作品,本次还同步发行了这两册作品的科普折页。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5月12日,中国地震局系列地震科普图书精品创作工程之一——"院士谈减轻自然灾害"系列图书之《减轻自然灾害》《滑坡灾害》出版发行,这是陈颙院士继《地震灾害》《火山灾害》《海啸灾害》《空间灾害》之后最新创作的科普力作。"院士谈减轻自然灾害"系列图书由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地震局公共服务司、中国地震局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19.
彭扬 《防灾博览》2021,(4):10-13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唐山发表重要讲话5周年之际,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局、科技部、中国科协、河北省人民政府以"防震减灾科普助力"为主题,联合在唐山召开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大会。同期,协同社会各界举办防灾减灾救灾应用技术成果暨新唐山建设45周年成就展,举办中国地震预警网示范运行新闻发布会,组织专家学者专题交流。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7月27日,亮相全国首届地震科普大会科普展的"港珠澳大桥地震安全监测与评估系统"颇受关注。研发人员表示,该系统可实现实时地震报警、强震动事件报警、自动化健康诊断及地震风险评估等功能,将为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港珠澳大桥地震安全监测与评估系统"主要由振动监测、事故预警、健康评估、地震风险评估四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