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结合我国西北地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水质的基本情况,对典型地区水窖水质的检测数据、结果和污染成因作了分析,并提出了水窖防治水质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詹华晖 《福建环境》1996,13(4):22-23
根据目前已建立的基本水质数据库,对福州市内河的水质现状和趋势作了分析。同时,对污染源作了动态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水污染防治对策 。  相似文献   

3.
陈于望  陈慈美 《福建环境》1995,12(1):9-10,19
1993年5月对厦门市主要河流作了水质现状调查监测,监测数据显示,河流以有机物污染为主。以水质综合质量指数方法和超标分类评价法对河流水质作了现状评价。选用有机污染有关指标为评价因子,以河流功能标准为评价标准,根据水质综合质量指数值和超标因子数目,将水质划分为3级。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了一种用模糊数学中Hamming贴近度评价水质污染的方法,并对水质污染隶属函数的构造问题作了探索,提出一种用线性插值构造水质污染隶属函数的新方法,评价结果用双指标表示。  相似文献   

5.
水质监测是水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对污水的监测得到水质状况的参数,利于水质的治理。随着环境和水污染的加剧,我国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制定水质监测标准和治理措施至关重要。本文以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为例,通过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经验就我国水质监测标准和方法作一赘述。  相似文献   

6.
大运河常州段水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洪 Rob  DB 《上海环境科学》1994,13(8):30-32,39
根据目前已建立的基本水质数据库,对大运河常州段的水质现状和趋势作了分析。利用质量平衡,建立了污染物量和水质之间的直观关系,发展了繁忙的机动船只动输运河产生油污染的同时,会对水体中溶解氧产生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水质规划法制定地方排放标准的优点和条件,对应用总控法制定的全过程作了框图表述,详述了水质模型法和稀释负荷法两种制定方法的具体做法。对用平均浓度法分配环境容量的演算过程作了阐述,举例略述了稀释负荷法制定氨氮标准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吴秀萍 《云南环境科学》2006,25(Z1):100-102
对昆明市主要供水水源松花坝水库、大河水库、柴河水库作了水质现状和富营养化评价,结果为2005年松花坝水库水质为IV类,中营养;大河水库水质为Ⅲ类,中营养;柴河水库水质为Ⅲ类,富营养.分析了3个水源地2001~2005年污染指标变化趋势,根据污染分析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菊花岛海域环境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51个水质数据和546个底质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污染指数法,对兴城市菊花岛海域及毗邻潮滩区环境质量现状作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环境质量较好。水质质量与底质质量略有差异。其中石油是影响海域水质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李振亮 《环境工程》1989,7(6):41-45
本文结合实例介绍一种用模糊数学中的Hamming贴近度评价水质污染的方法,评价结果采用双指标表示。文中还对水质污染隶属函数的构造问题作了初步探索,提出一种用线性插值构造水质污染中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根据印染工艺对水质中铁含量的特殊监测要求,文章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对GB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铁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对测定铁的影响因素pH值,器皿的洗涤方式,盐酸羟胺的加入顺序等进行了分析;为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对加热方式、缓冲溶液进行了改进。实验证明,pH值应控制在3.0~5.0之间,器皿在使用前应用1︰1的盐酸浸泡,煮沸前加盐酸羟胺能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剩余污泥中蛋白质的提取方法,采用盐酸和氢氧化钠对污泥中蛋白质进行了提取,并对提取液进行了紫外光谱分析。结果证明盐酸提取法更有利于污泥中蛋白质的提取操作,并可以保证蛋白质质量。随后,实验考察了温度、污泥浓度、盐酸浓度以及操作时间对提取液中蛋白质浓度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蛋白质浓缩随温度呈先慢后快的增加趋势,随污泥浓度呈线性增加趋势,随盐酸浓度呈先快后慢增加趋势,适当延长时间有利于提升提取液中的蛋白质浓度。  相似文献   

13.
在利用粉煤灰作为原料制备聚氯化铝(PAC)絮凝剂实验过程中,重点研究粉煤灰的预处理工艺。分别选用氯化钠和盐酸作为预处理剂,采用湿法混合和焙烧进行活化对比实验,运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析和PAC产品性能测定方法,得出盐酸为最优的预处理活化剂。粉煤灰经盐酸活化焙烧后,所制备的PAC的Al2O3含量达到了27.4%,其对生活污水的浊度去除率达到94.7%,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达到87.6%。  相似文献   

14.
DIC检测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中溶解无机碳(DIC)浓度是水质监测的重要参数.国际上一般用盐酸滴定法来检测水体中DIC浓度.但是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水体中含硼酸盐、有机碱类等物质或者分析人员的分析技能有限等都会使盐酸滴定误差变大.本研究设计制作了一套快速反应一监测系统.该方法将永样中DIC反应转化为CO2气体进行监测.通过实验模拟了天然水...  相似文献   

15.
对合成盐酸中的酸性废水循环利用,并用此酸性水作为生产普通盐酸的吸收水.实践证明,该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理途径,有较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泥炭预处理吸附垃圾渗滤液中的CO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泥炭改性去除水中COD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磷酸、硫酸、盐酸、硝酸和氢氧化钠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酸、碱改性过程中,用5%的硫酸改性的泥炭去除COD的效果最佳,改性泥炭用量为每10 g/100 mL,吸附时间为60 min,pH为10的试验条件下,COD的去除率为68.5%以上,磷酸较硫酸次之,去除率为55%左右,而盐酸和硝酸较差分别为45%和38%,氢氧化钠为40%左右。并对其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其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型。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泥炭表面的结构,硫酸改性后的泥炭表面结构比较粗糙,比表面积最大,与实验结果相吻合。用原子吸收法对泥炭处理前后的水样进行比较,表明泥炭对重金属也有很好的去除率。本研究为泥炭利用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原子荧光光度法来测定水中的总锑,采用5%的盐酸和5%硫脲-5%抗坏血酸预处理样品,然后以2%的硼氢化钾和0.5%的氢氧化钾作为还原剂,以及5%盐酸作为载流液,测定水中的锑,其检出限为0.2μg/L,测定方法的相关线性大于0.999,精密度高,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99.5%~101.5%,实验方法干扰少,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合水中锑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城市河流底泥中汞形态转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浦江某支流上海市区河段底泥中汞形态分布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水溶态汞和酸溶态有机汞之和占很大的比例(8—18%)。通过底泥在静止河水作用下的转化试验,发现底泥中水溶态汞、酸溶态无机汞以及碱溶态汞占总汞的百分含量分别呈一级反应和二级反应的动力学规律而衰减,其它各形态汞则随时间呈指数增加,转化速率几乎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水溶态汞向水相的释放量甚微,不会污染水体。通过各形态含量之间的相关,发现各种汞形态最终均转化为稳定的王水溶态汞。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常压下采用工业稀盐酸和铝酸钙制备结晶氯化铝净水剂的试验研究,考察了铝酸钙低浓度盐酸浸取时原料配比、浸出时间、浸出温度对三氧化二铝溶出率的影响,并对三氯化铝结晶阶段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工业废酸可以用于制备结晶氯化铝。项目研究成果为低浓度工业废盐酸的处置与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交优化制备污泥水解蛋白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汉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为原料,在不同加水量、温度和催化条件下水解制备水解蛋白质,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剩余污泥水解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当时间固定在6h时,以固液比(此为鲜泥与加水量的质量之比)为1∶2,温度1200℃,盐酸催化(pH为1.5)为水解反应的最佳条件。本研究为污泥水解蛋白液的制备及污泥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数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