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信息技术为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有效途径。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课程的整合可采用任务驱动、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法,采取课堂演示、随机学习、情境学习、资源学习等基本模式。信息技术的资源库、交流工具、研究工具、管理工具与其他教学要素的结合构成整合的支持模型。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合理科学地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已成为许多教师尝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教学中的切入点之一。然而,在我们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实践中,如何正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存在不少的困惑和误区。本文拟从实际操作的层面,对当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实质性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3.
<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它已成为全世界教育课程改革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教育创新的要求。如何正确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手段进行有效整合是每一位教师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笔者以小学数学教学为基础,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正>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在他们的学习课程中,多了一门新的课程——历史课。对于这门新的课程,起初大部分学生较重视、喜欢,学习也较努力、认真。但随着课业负担的加重以及在学生心目中有意无意地形成主、副课概念,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随着年段的增高,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学习劲头普遍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作为历史课教师,我们对这种现象应有清醒地认识,并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防止这种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所用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谈谈该如何让初中生一如既往地喜欢并学好历史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广泛应用,给我们教学带来诸多好处和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教学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当前多媒体辅助教学现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做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新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学习方式,其触角已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教育教学领域,信息技术已得到了充分重视,目前的中小学已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是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并没有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许多教师认为上计算机无非就是照着教材讲,学生也认为计算机课无非就是摆弄玩耍。还有由于种种原因在信息技术的硬件和软件上更新速度十分慢,导致教学条件比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速度滞后,大大地打击了教师的教学欲望和学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为了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教育各界人士都积极吸纳信息技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其中要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必须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现代教育中也成为了一种应用广泛的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方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由于信息技术有着许多其他教学方式难以比拟的优势,无论是在教学实践还是在理论界,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将会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整合的优势,然后探讨应用信息技术会带来哪些教学模式的好处。  相似文献   

9.
<正>【案例主题】《梅花朵朵开》(教师用Excel制作的可操作动画)【案例背景】特殊教育学校虽然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是却没有适合教学的教材来作为教学指导,所以有关信息技术的课程都由教师自己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来自主进行编写,因此,教师应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本教学为1课时,这是平时用来训练学生手眼协调的动手操作实践课。培智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的计算机  相似文献   

10.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常常被教师称为"难啃的骨头"。教师认为习作难以指导,而学生则认为习作无话可写,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写。因此,习作教学在教学改革中始终难以有更大的突破,至今让教师和学生望而生畏。那么,目前习作教学中都出现了哪些问题,我们又该采取哪些对策来纠正这些问题呢?一、对学生的习作常规缺乏严格的要求新课程强调不要有意识地给学生传授习作的写作技巧,不要用各种条条框框来束缚  相似文献   

11.
<正>以前,我对学科的评价的认识不足,总觉得好像只是语文、数学等这些传统学科的事,与我们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没有什么关系。但经过我这些年教学的总结与反思,以及和同学科的教师的探讨和反馈,使我深刻认识到了信息技术也是多么需要"评价"的一科。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操作是信息技术课程中最主要的内容,因此,实践性和操作性强就成为了信息技术学科和其他学  相似文献   

12.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这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发展学生健康个性,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一、利用信息技术,快捷获取知识引导学生课前通过网络收集资料,了解课文的有关背景材料,对新知识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并提出问题,为新课做好铺垫,这是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网络系统可在短时  相似文献   

13.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小学中一门基础课程,是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掌握能力的一门课程,是现阶段教学信息的需要,是培养我国重要人才的主要手段。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小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方法、方式,在现阶段教学中教学方法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也逐渐走入语文教师的教学研究范畴。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方面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的激趣作用;信息技术对文本分析的辅助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写作的作用,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同样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每堂历史课导言的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创设类似史实的情境,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或由此启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联想,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紧紧吸引学生思维并直接带入历史课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强烈求知欲。那么如何在课堂导言中创造历史情境呢?  相似文献   

16.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带来的极大实惠。巧用多媒体进行学科教学整合,能极大丰富历史教学资源,多种形式地呈现历史素材,从多角度、多层次刺激学生的求知渴望,使历史教学活灵活现、充满魅力,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的有效互动,科学解决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师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果和效率,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正>课前谈话:师: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一学期快要过去了,在本学期的"经典阅读"活动中,你们读了哪些书?有什么收获?生:我读了《老人与海》了解了一位以打鱼为生的老人,他历尽艰辛在风浪中搏击,顽强地生活着。师:你还读了什么呢?生:我读了《论语》。师:是啊!《论语》是我们班共读的一本书,它是记录孔子与弟子思想与言论的书,它是蕴含着大量的伦理道德、礼仪风俗,你记住了当中的哪些经典名句?知道的真不少。  相似文献   

19.
10年的盲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确让盲人把许多"不可能"变为了"可能",实现了质的飞跃。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某些细节依然存在瑕疵。例如、,学习并使用计算机多年的盲生,在输入汉字时仍有较高的错字率。这是因为键盘操作能力有限,还是读屏软件等其他原因所致?笔者因工作需要,在较长期内同时从事盲电脑教学与盲语文教学工作,期间对两者间的相关性做了粗浅探究。本文试图从盲电脑教学与盲语文教学的相关性入手,分析盲生与明眼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差异,讨论变相互干扰为相互促进的可行途径,思考信息技术整合语文课堂的方式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中运用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历史是一门集文、史于一体的学科。相比其他学科而言,它有故事、有趣味,是一门容易让学生感兴趣,成绩也能提高很快的学科。初一的学生刚入学,上课比较规范,新接触历史课,又觉得新鲜,有利于接受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我们决定就从初一开始尝试。因为历史课在学生潜意识中是副课,因此不能指望学生会在课堂以外下多大工夫,只有依赖于课堂上四十分钟的有效教学。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下足工夫,课堂教学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