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劳动科学》2012,(1):F0004-F0004
2011年12月17日上午,“劳资冲突与合作:集体劳动争议处理与规制国际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开幕。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联合主办.并获得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和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等五家单位的支持。中国人民大学杨慧林副校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张鸣起副主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邱小平司长.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霍百安局长,英国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院长William Brown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教授先后为会议的召开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会议安排了主题发言、分论坛研讨和中外专家对谈等学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2.
《中国劳动科学》2012,(6):F0003-F0003
4月25日.《CTG中国(劳务用工)就业指数报告》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统计处处长桑助来、易才集团企业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龚德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唐军、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唐鲼等专家领导出席了此次发布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张丽宾研究员介绍了项目成果。  相似文献   

3.
刘学民 《中国劳动科学》2013,(12):M0002-M0002,5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收入分配问题做了新的部署,为更好理解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我们邀请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刘学民,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莫荣,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金维刚,谈学习《决定》的体会,供广大读者,特别是劳动保障领域的实践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劳动科学》2012,(8):F0003-F0003
7月1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举行劳动保障科研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以此来纪念该所成立30周年。会议由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主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出席研讨会.并就推动劳动保障科研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提出了希望。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国劳动系统已建成和正在筹建的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共有15个。这是1月下旬在杭州召开的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提供的。 这次会议是由劳动人事部劳动保护局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各省、市、自治区劳动人事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和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的所长、科技人员。劳  相似文献   

6.
王进 《中国劳动科学》2005,(8):F002-F002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中国沿海部分省份的劳工短缺现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了更进一步地分析是否存在劳工短缺,以及这种现象的产生机理,6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和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劳动论坛”,就该问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相似文献   

7.
<正>"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2012年4月,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2013年是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的转折点。根据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比上年减少345万人,这意味着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已在2012年出现,这将对  相似文献   

8.
《中国劳动》第6期刊登了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劳动争议仲裁委李晓明同志《应该依据哪个法律法规认定时效》的文章。现针对该案案情和当地的劳动裁决以及一、二审法院的判决,结合自己办理类似案件的经验,提出自己的观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研究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的就业热点问题,准确把握未来就业形势,为完善就业政策提供参考。2010年7月2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北京召开了“当前就业热点问题”高层研讨会。会议就如何看待“刘易斯拐点”,如何看待工资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汇率变化与扩大和稳定就业的关系三个主题展开研讨。会议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张小建副部长主持,出席并参与研讨的专家有:中国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研究员,国务院参室陈全生参事,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防研究员,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部部长郭悦研究员,  相似文献   

10.
笔者最近阅读了苏联全苏矿业劳动安全科学研究所(ВНИИБТΓ)所长А.П.雅诺夫博士主编的关于防尘新技术的专著,以及国内内部出版的由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NIOSH)编印的有关游离二氧化硅推荐标准的中译本[2];不久前又参加了国内召开的由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研究制定的《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1.
转轨时期的中国职业安全卫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劳动关系的系统理论,分析了处于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中国职业安全卫生体系,并且从实证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工业化对职业安全卫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劳动科学》2013,(11):F0002-F0002
为借鉴国外劳动监察的有益经验,加强中国劳动保障监察理论创新.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劳动保障监察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推动中国劳动保障监察事业科学发展,2013年9月16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劳动监察局、劳动科学研究所、中国劳动学会劳动保障监察专业委员会、国际劳工组织共同举办的劳动保障监察理论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专家学者、部分地区从事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同志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运用劳动关系的系统理论 ,分析了处于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中国职业安全卫生体系 ,并且从实证的角度阐述了中国工业化对职业安全卫生的影响。最后 ,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劳动科学》2014,(11):F0003-F0003
由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即中国劳动保障蓝皮书发布会于9月19日在北京召开。蓝皮书从科研的角度,阐释了当前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现状、取得的发展成就,分析了重点难点问题,预测了未来发展趋势,并为劳动保障领域优秀科研成果搭建了展示交流平台。中国劳动保障蓝皮书属首次发布。  相似文献   

15.
王进摄影 《中国劳动科学》2011,(11):F0003-F0003
10月14日,《中国劳动》杂志社在海口召开了理事座谈会.东风汽车公司、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新疆油田等40余家理事单位出席了会议。《中国劳动》杂志社副主编高亚男主持会议。并介绍了《中国劳动》杂志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劳动》杂志社主编莫荣在会上介绍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期政策动态.并就当前我国的就业问题、劳动关系问题、社会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和与会代表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中央劳动灾害防御协会于2002年2月20日至3月5日在东京举办第14期国际安全卫生研修班.来自阿根廷、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蒙古、菲律宾、新加坡、中国台湾、泰国、越南等12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27位学员参加这次研修班的学习.福建省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所长甘心孟高级工程师参加了这次研修班.研修班地点设在东京清濑日本国际安全卫生中心.该中心教室和图书馆都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研修班分为综合安全卫生管理和安全卫生教育专业课程班.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劳动》2005年第9期刊登胡旭东、王立祥的《解除劳动合同起纠纷,历时4年仍未了——这起劳动争议该不该受理》一文。该案经过仲裁、一审,二审后,劳动者又重新起诉,后又经再审,再审后劳动者又重新申请仲裁。这中间还经过信访。程序之复杂恐怕是无人质疑的。而其中涉及终止劳动关系证明书是否有效,劳动者在未工作期间究竟是支付工资还是生活费,经济补偿金是否要支付等实体问题更是复杂。笔者以为,之所以出现这样复杂的问题,无论是仲裁委还是法院,都在劳动关系的处理问题上出现了错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劳动科学》2009,(12):F0002-F0002
11月17日,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中国劳动学会、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联合在京举办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劳动关系——中国劳动论坛2009年专题研讨会暨中国劳动学会劳动关系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来自政府有关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企业界的代表.共130余人参加了会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出席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劳动关系——中国劳动论坛2009年专题研讨会”并作了重要讲话。全国人大农村委员会委员、原劳动保障部副部长、中国劳动学会会长华福周主持大会开幕式。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已经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08年1月1日实施。根据劳动保障部《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工作部署要求,劳动科学研究所、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中国劳动》杂志组织专家探讨热点问题,发表相关文章,推动《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此,本刊开设专栏——《解读(劳动合同法)》,组织专家分若干个专题对《劳动合同法》进行权威的、全面的、实用的解读,为读者理解《劳动合同法》提供帮助。 本栏目由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协办,专题由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秘书长王文珍策划,经专家讨论确定。 欢迎读者提出问题,发表看法,我们将在本栏目选登,或由专家解答。[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柳州是西部地区的工业重镇,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十五”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柳州市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企业改制、经济结构调整、城镇化建设等一系列改革引发的震动,也不可避免地给柳州市的劳动保障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困难与挑战面前,柳州市劳动保障局知难而进,开拓进取,在就业、医疗保险、劳动者维权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区的前面,并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柳州模式”。柳州市劳动保障局先后获得劳动保障部授予的集体一等功、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保障工作集体二等功,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维权先进单位、全国优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全国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劳动保障系统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几年间,他们是怎样获得这样多的荣誉呢?带着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在劳动保障战线工作了近20年的“老劳动”——柳州市劳动保障局崔宏局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