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尚文启 《劳动保护》2006,(12):78-79
石化企业安全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国石化工业发展迅猛,新投产了一大批石化产品生产装置。由于石化工业固有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链长面广、连续作业”的特点,也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目前,我国石化企业安全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装置运行周期延长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石化装置的建设规模不断向大型化、超大型化方向发展,炼油装置规模已超过千万吨级、乙烯装置规模达到百万吨级。装置大型化使检修工作更为复杂,成本很高,因此石化企业开始对生产装置实施长周期运行策略,把“一年一修”或“三年…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石化装置安全阀常见故障及原因,应用在线检查技术对石化装置安全阀长周期安全运行的保障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企业安全生产、政府安全监察的双重需求下,自2000年以来,基于风险的检验(RBI)技术在我国承压类特种设备中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按照技术积累、工程试用、法规引用、标准转化、全面开展和总结提升等六个阶段,对RBI技术在我国石化成套装置中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RBI技术在我国应用的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基于风险的检测技术(RBI)是目前化工行业逐渐采用并得到认可的一种新的设备检测技术。在对RBI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RBI的系统思想、实施步骤与应用价值;在工艺危害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挪威船级社的ORBIT Onshore软件对常减压装置进行了定量RBI分析,识别出装置设备和管道的主要腐蚀损伤模式,确定设备和管道的风险大小分布以及风险检测策略;并根据RBI在化工等行业企业的应用实践对RBI技术在我国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可靠度理论的RBI修正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风险的检测技术包括定性RBI判断和定量RBI计算,定性判断得到风险相对的高低,风险相对较低者则不必进行定量RBI计算,风险高者再进行下一步定量RBI计算。在API581中,国外风险分析统计表明,石化企业的风险分布范围有一个所谓的"二八"现象,即"80%的风险是由20%的设备引起",中高风险以上的设备范围一般在20%左右。但我国十套装置风险分析结果发现,这个结论在我国并不适用,我国中高风险设备往往在40%左右。论文分析了API581在中国应用的局限性,引入可靠度理论计算设备失效概率,预估未来的失效概率或可靠度,可以完整地以RBI方法在得知失效后果和失效概率下,评估出此设备在整个系统中所处的地位,从而适当地分配检测、维修资源,在RBI完成后再进行风险评价进而完成风险评估过程。  相似文献   

6.
苯酚丙酮装置由于工艺复杂、损伤机理较多,按照定期检验要求存在检修时间长、检验检测工作量大等问题。采用基于风险的检验(RBI)的方法对苯酚丙酮装置进行了风险分析,结果表明约10%设备承担了装置90%的风险。对比检验前后的风险,有效识别了装置的风险水平。结合检验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各设备单元的风险,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监测、防护,从而优化装置检验周期,实现装置的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7.
石化企业规模大、设备种类繁多且分布广,为规范设备的管理流程、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及设备可靠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性,建立了基于Oracle数据库与RBI和RCM技术的设备预知维护信息平台,并结合RBI及RCM技术信息输入与安全评价方法,实现设备的故障预知及维护规范。该平台与石化的生产运行管理相结合,可实现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在及时排除设备故障隐患的同时,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为改善企业生产安全现状和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风险的检测(RBI)是近三十年来兴起一种追求安全性与经济性统一的系统维修理念与方法,该技术于二十世纪末引入我国,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规范。本文采用RBI技术,对催化裂化装置的静设备和管道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了检验方案,通过腐蚀调查和日常检测等手段进行了检验验证,使得装置隐患得到有效识别和治理,并对如何提高基于RBI结果的隐患排查技术的准确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RBI技术可以应用在装置日常的生产运行过程中,通过对高风险的设备的有效识别,制定在线检验方案,实施有效的检验,排查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隐患,可逐步提高装置的风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基于可拓学石化装置失效后果严重度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化企业中,石化装置的安全运行对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起到关键作用,其一旦失效发生事故,将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因此,开展石化装置失效后果严重性的评价研究,对保证石化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物元可拓性理论,结合石化装置失效后果的严重性情况,运用可拓评判方法建立石化装置失效后果严重度的综合评判模型,给出了评价步骤,最终确定设备失效后果的严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应用于多层次的工程风险评价问题,从而为石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许多物料都具有腐蚀性,尤其是近年来,石化行业加工高硫、高酸原油比例的增大,加上装置生产工艺上高温高压、生产链长和系统的长周期运行要求,生产、储运等环节常常会发生泄漏。  相似文献   

11.
航天发射场常规液体推进剂作业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航天发射场常规液体推进剂作业实际情况,利用“日本劳动省化工安全定量评价法”和“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标评价法”,对推进剂各作业单元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估,为实施防护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不少压力容器都要在非常严峻的工况下工作,要保证其长期安全运行,就必须在设计、选材、制造、检验及使用管理上有一整套严格的要求.介绍了在设计石油、化工用压力容器过程中,需要满足的几方面要求,并对各方面要求进行了阐述,同时指出了压力容器设计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戴腰山铜矿采矿技改工程本质安全程度,辨识技改工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结合技改项目资料和现场调查,将该项目划分为10个评价单元;针对不同评价单元特点,分别采用安全检查表(SCL)、预先危险性分析(PHA)、事故树分析(FTA)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等对该技改工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定性、定量评价;针对安全评价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铁路隧道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特征,评估其职业病危害风险控制效果,采用现场调查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某铁路隧道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特征进行调查,采用职业病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模型进行控制效果评估。结果表明,该铁路隧道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劳动过程中危害和生产环境中危害;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电焊烟尘、矽尘、NO、NO2、CO、CO2、噪声、振动、高湿等;隧道内工务、电务、供电三大线路作业场所的线路维护人员接触的噪声均为轻中度危害,氮氧化物(NO、NO2)为轻度危害,接触的CO为中高度危害,线路维护人员矽尘作业岗位为轻中高度危害,易导致职业病损的发生。提出应重点监控该铁路隧道接触噪声、CO和矽尘的作业岗位,采取科学综合防控措施,改善作业环境质量,强化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无功功率和高次谐波对电力变压器的危害,介绍了晶闸管投切滤波器(TSF)装置的特点、结构原理.提出了TSF装置在工厂实际应用中的主电路结构,操作及控制方案。实践证明,TSF晶闸管投切滤波器装置起到了高效节能、优化电能质量的作用,保证了电网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6.
张颖琦 《安全》2019,40(8):52-55,60
为提高钢铁冶炼厂焦化作业时的职业健康呼吸防护水平、降低焦化作业中致癌性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本文分析了焦化生产中危害呼吸系统的主要职业因素,并以国内外职业健康呼吸防护相关标准和规章制度为评估依据,提出了正确选用、使用和维护呼吸防护用品的方法。相关成果可为相关行业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事故频发和职业危害严重,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不合理的安全投资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企业现有安全投资状况进行评价是合理进行安全投资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针对石油化工企业安全投资评价中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和动态特征进行分析,运用集对分析和马尔可夫链理论,建立了基于集对分析石化企业安全投资状况的动态评价模型,为安全投资状况评价工作提供了一个新方法。以某石油化工企业为例,通过对该企业2006-2009年这四年安全投资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分析,并预测出2010年该企业的安全投资状况。评价结果表明,将集对分析和马尔可夫链理论用于石化企业安全投资状况的动态评价与预测,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能够为企业科学合理地作出正确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比较单一,只能反映拟建项目在职业病危害方面与现行法规、标准的符合程度,并不能对项目进行全面、动态的评估,也无法评价职业危害事故风险。通过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中相关的评价方法在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长期作用的影响、危害分级、事故风险等方面的优势,探讨其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的应用。笔者提出,合理借鉴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方法,可拓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深度和广度,在拟建项目职业病防治、建设项目职业危害分级管理和职业危害事故防范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承包商管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生产经营单位之间的分工与协作程度日益增加,承包商在生产经营单位的运营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活动已涉及生产经营活动的许多方面,直接影响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和职业安全健康表现。现实情况表明,许多伤亡事故是由承包商作业人员造成的或与承包商作业人员有关。法律法规和职业安全健康标准也对承包商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承包商管理,已成为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笔者从采购管制、作业管理、监测与测量3个方面讨论了承包商管理的基本内容;进而讨论了临时、长期和重点承包商管理的大思路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0.
Alarm flooding is a major safety issue in today's processing facilities. Important recommendations are available for alarm management; however, they are often violated in practice, especially in the alarm systems implemented through the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An effective process alarm prioritiz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is desired for a safe and effective operation of a process facility.In present work, authors address two main issues related to an alarm system – the reliability and the prioritization of the alarms. The main objective is to deal with the alarm-flooding problem in process facilities. A multi alert voting system based on sensor redundancy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 quantitative risk-based alarm management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address the flooding issue. In the risk-based approach, an integrated model consisting of the probability (P), the impact (I) of the potential hazards, and the process safety time is proposed to prioritize these raised alarms.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further explained by a reactor system with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variable monitoring and controls, where the hazards associated with two alerts caused by over high pressure and over high temperature are analyzed and integrated with response time for alarms generation and priorit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