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武陵源自然遗产具有科考、生态、教育、文化、旅游等多重价值,是我国较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之一.深入剖析武陵源的遗产价值,有助于纠正人们对自然遗产的认识偏差,从而重视自然遗产的保护,以保护遗产为前提进行遗产旅游的深度开发,重塑武陵源自然遗产的旅游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它具有脆弱性、不可替代性等特点,但是在我国世界遗产保护方面仍没有一部专门保护世界遗产的法律,以致于在管理方面产生了混乱.以泰山为例,与国内外的混合遗产进行对比分析,以借鉴可取之处,并提出了改变管理观念、统一管理、动态管理、完善法律法规等措施来加强世界遗产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8处11项中国古代建筑精华,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简要介绍了“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概况,阐述了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文化内涵和遗产价值,分析了遗产资源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管理体制角度出发,对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万雯  韦杰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0):954-956
正确、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世界遗产保护与边缘带旅游发展的关系,管理好世界遗产,确保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是信守<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重要体现.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遗产保护、边缘带旅游发展及两者的协调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四川大熊猫栖息地遗产保护(得分0.688)属于中等水平(Ⅲ),旅游发展(得分0.382)等级为差(Ⅴ),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综合协调性(得分0.67)等级为中等水平(Ⅲ),即比较协调但边缘带旅游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5.
遗产旅游地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物质载体,世界遗产旅游地的保护备受关注,创新与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是遗产旅游地保护的关键。从利益主体、经营管理模式、社区参与等角度,对国内外学者有关遗产旅游地管理体制的理论及实践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比较评价,提出并展望了今后我国遗产旅游地管理体制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从世界遗产的定义和意义出发,在分析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申报趋势、现有遗产数目和分布,以及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申报历史、趋势和特征的基础上,采用表格和图画的形式,从经纬度、省际等方面详细分析了中国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结构和空间特征,发现中国世界遗产主要分布在东南方向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域。对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的本质属性特征从岩性、构造、地层、地貌四个方面进行解释,表明中国14处世界自然遗产(包括自然—文化双重遗产)的地质地貌属性彼此有所不同。同时,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形成时代进行了分类与分析,发现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时代多集中在明清时期。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目前旅游重新复苏,但旅游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隐患.世界遗产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珍稀性和脆弱易损性的不可再生资源,如何在遗产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合理开发,保证世界自然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三颗中国山水明珠1992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确定我国湖南的武陵源、四川的九寨沟和黄龙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到此,连同以前已列入该《名录》的北京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长城、秦始...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遗产廊道型资源的概念阐释和特性分析,从国际和区际旅游合作开发的视角,初步研究了遗产廊道型资源旅游合作开发的战略,并试图构建一个遗产廊道型资源的旅游合作开发体系,以实现遗产廊道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请世界遗产为例,探讨了"丝绸之路"的旅游合作开发模式等问题.指出"丝绸之路"的旅游开发必须重视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尊重其历史价值,全方位加强区域互动无障碍合作,切实推动"丝绸之路"走向国际化,构建"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区经济利益共同体,打造世界一流的遗产廊道型旅游精品.该研究以期为遗产廊道型资源的旅游合作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1992年,黄龙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龙风景区以其特有的彩池、滩流、雪山、峡谷、古寺、民俗“六绝”而闻名于世,具有独特珍贵的地貌科研价值和景观美学价值.通过对黄龙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分析,对比四川省的世界自然遗产,探讨其旅游发展的优势和机遇,对内部存在的问题做出了深入分析,提出为保护世界自然遗产黄龙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uses Danxiashan, a world heritage site in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as a case study for planning a hypothetical geotourism network of heritage sites. This landscape has a multiplicity of values—its geoheritage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its ecological or cultural heritage. When designing a network of heritage sites for such a diversely valued landscape trade-offs must be made between differing and potentially conflicting objectives such as geotourism and geoconservation. To solve this multi-criteria decision problem, sites with potential value for people were designated as heritage sites, adapting the concept of geomorphosites—i.e., geomorphological heritage sites—to represent the intersection of anthropic values. In a GIS-based 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heritage values for each site were weighted and ranked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scenarios for alternative trail systems, and networks of tourism sites were generated by multi-criteria map overlay analysis and networking algorithms. The scenarios generated show how trade-offs can be made between oft-conflicting tourism and conservation objectives, how the design of parks can be optimized for multiple objectives, and how alternative design strategies can be explored. Such an approach could be used in scenario planning workshops to engage stakeholders in participatory design and consensus-based decision-making driven by geospatial science.  相似文献   

12.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明清皇家陵寝的典型代表,它完美地将中国古代皇家陵寝建筑与风水理念结合起来,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随着遗产地旅游的持续升温,文化遗产地面临着旅游承载力危机、遗产保护与杜区居民的矛盾、遗产完整性遭到破坏等诸多问题的困扰.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控制旅游人数、合理规划、整体性保护、多元式开发等策略,以进一步推动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杏  马婧  孙克勤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12):1525-1528
文化遗产是我国遗产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发展文化遗产旅游对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文化遗产旅游竞争力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文化遗产旅游.从影响文化遗产旅游竞争力的因素着手,构建了文化遗产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定量评价,结合庐山进行实例分析,建立相应的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提升庐山文化遗产旅游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今文化消费成为时尚,文化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而文化旅游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是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工程。2010年8月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古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在此背景下登封文化旅游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与保护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实践证明,积极科学的产业化开发是保护的保证,基于此登封文化旅游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分析了登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对制约登封文化旅游资源产业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登封文化旅游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是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举措,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的少数民族地区尤为重要.分析数字化保护手段的优势和关键技术,以湘西为例,提出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和数字化资源库,构建数字化博物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策略,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再现、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和资源共享等方面提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水利工程一般表现为多种功能,但其原生功能因不同时代的需求变化而各异,总体经历了从农业时代的“兴农水利”,到工业时代的“能源水利”,再到后工业时代“民生水利”的转变.随着休闲旅游市场的日益兴旺,水利工程因其独特的景观价值和科学价值而被开发成为水利旅游风景区.系统分析了水利工程的原生功能及其变迁规律,指出水利旅游是其重要的拓展功能,因此要利用和挖掘好古代水利工程文化遗产价值,对现代水利工程进行未来遗产式开发,对水利工程赋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活态开发,整体提升水利旅游发展的品位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徽杭高速公路的开通,打造大黄山旅游圈成了当前发展安徽省旅游的一个热点.锻造大黄山旅游圈概念,将黄山的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将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以及周边众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等旅游景点由单一的观光旅游转化为复合型、立体型的旅游,提升黄山旅游的档次和品位.在提升世界双遗产黄山观光产品的基础上,着力开发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的徽州文化体验与皖南山水休闲度假产品.加强区际协调,实行"东进北拓西联"战略,以旅游产业接轨为突破口,以旅游经济一体化为先导,借助杭州、苏州和上海大都市建设平台,主动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把黄山建成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和"长三角"的后花园.  相似文献   

18.
吕竞  王斌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3):254-255,258
简要介绍了视觉影响评价的概念及常用的视觉影响评价手段与方法,说明了运用ArcView软件制作三维模型,作为一种视觉影响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以都江堰拉法基水泥厂建设为例进行视觉影响评价,表明都江堰拉法基水泥厂建设项目对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龙溪一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区域景观整体的视觉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9.
喀拉峻草原被联合国专家誉为“无与伦比的世界最美草原”,是世界自然遗产《中国新疆天山》的组成部分。该地有着完整的垂直自然景观带,是天山中部北坡典型代表地段之一,是原始西天山五花草甸草原和野生珍稀动植物的基因库,建立喀拉峻自然保护区有深远的科学及生态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