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西安市入境旅游者的购物现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出影响入境旅游者购物满意度的五个主要因素:旅游购物环境、购物品品质、购物店信誉、服务和价格,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进行量化分析,研究了购物者的性别、年龄、学历和职业对各自购物满意度影响的因素,得出商品的价格、品质和购物环境不同购物者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利用人工阅读,结合文献可视化分析方法,以CSSCI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为数据来源,对1994—2019年我国旅游者行为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早期旅游者行为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缺乏一定的科学创新价值。②旅游过程中旅游者的心理和社会学特征是旅游者行为的热点研究内容,以模式类研究为基础成果的产出丰富。③旅游者行为研究主题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未来应注重研究旅游者行为现象背后内涵机制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1998年土耳其巴巴多斯政府把针对旅游者的“侵扰”定义为“使用猥亵语言、手势和行动,挖苦、虐待和侮辱人”。当一种行为超出了人的承受范围,就变为侵扰。在旅游景区侵扰行为的发生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满意度,也影响着旅游者的重游率。可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旅游者侵扰问题的研究较少,还没有找出侵扰的成因以及解决对策。提出了5种侵扰类型:过度兜售、语言侮辱、暴力侵害、性骚扰、毒品贩卖,分析了侵扰对旅游地的影响和侵扰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试图使政府、旅行社、酒店、景点、交通和购物服务提供者重视侵扰对地方和全国旅游业的发展造成的冲击,从而改善旅游目的地的人文环境,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服务质量,推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旅皖国内旅游者消费结构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比较了2001年旅皖国内旅游者消费结构的特点和原因,认为国内旅游者消费结构以刚性旅游消费为主,弹性旅游消费比重较低;普遍具有较强的住宿、餐饮消费偏好,购物、娱乐是消费弱项.为引导旅游者关注弹性消费,实现消费结构合理化,促进安徽省旅游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应构建形式多样的大众娱乐设施,丰富旅游景区的娱乐功能,提升旅游商品档次和销售能力,建设多功能购物街,多方位营造安全的旅游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5.
旅游者信息选择行为是市场营销的关键参考要素。以乡村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离散选择模型中的多元logist(MNL)模型对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测量乡村旅游者信息选择偏好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人口学特征和旅游消费特征的旅游者在主要的5种信息类别上显示出不同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周庄旅游者的结构特征及利益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客源市场由不同结构特征的旅游者组成,其利益追求各不相同,对此加以分析,可以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以周庄为案例,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分别对周庄旅游者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家庭收入水平结构和职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周庄旅游者以男性游客为主体,25~44岁的中青年游客占大多数;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层次为主,职业构成比较分散,企事业管理人员居多;家庭月收入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旅游者的利益追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结合游客结构特征和利益追求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周庄未来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7.
从寻路行为概念辨析、寻路行为研究对象、城市旅游者寻路行为过程模型研究、寻路引导系统方式、寻路行为影响因素五个方面对城市旅游者寻路行为的研究内容和成果进行概述,归纳了城市旅游者寻路行为的研究方法,认为城市旅游者寻路行为研究是旅游地理学研究中有待发展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根据不同类型生态旅游者的环境行为差异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寻求开展旅游景区环境教育的具体方案,有利于改善景区的环境质量。通过对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者的问卷调查,根据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意识NEP得分和K-Means Q型聚类分析,将游客分为三种类型:即严格生态旅游者、一般生态旅游者和偶尔生态旅游者。研究表明:(1)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者行为规律不同;(2)生态旅游者的行为对自然环境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在游客高峰时段和游客较聚集的区域较明显,给景区容量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影响;(3)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意识与其环境行为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同时与景区的自然环境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石窟文化是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业中占据重要位置。通过系统确凿的数据分析游客感知价值,可为石窟资源开发给予指导。整理调查问卷,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后,确定石窟文化旅游者的感知价值模型包括情感及认知价值、资源价值、成本价值、社会价值四个维度共28个要素。从旅游者视角明确了石窟文化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及需求,在提升旅游品质的同时促进石窟旅游的开发,为旅游业整体的健康发展提出有益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0.
生态旅游者生态行为的意识层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界定生态旅游者概念的基础上,从生态旅游者的生态行为意识角度出发,将其划分为自在、自觉、自为三个层次,并根据实践的需要探讨了提升生态行为意识层次的几个措施:制订生态旅游者的行为准则、实施生态伦理教育和进行生态行为引导.  相似文献   

11.
以沈阳周边景区自驾车旅游者为研究对象,从自驾车旅游者的需求特征和社会人口学特征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影响自驾车旅游者的58个指标中提取了28个主成分,运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28个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将自驾车旅游者分为家庭亲子型、青年探险型等九类,并对不同类型的自驾车旅游者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自驾车旅游者在年龄、收入等社会人口学特征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出游的组织方式等方面却差异性明显。  相似文献   

12.
基于情感凝聚理论,从遗产旅游者角度出发,运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模型法探索遗产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情感凝聚的结构维度,引入满意度为中介变量、性别为调节变量,构建情感凝聚对旅游者忠诚度的影响机制模型。研究发现:(1)遗产旅游者与目的地居民的情感凝聚包含情感欢迎、情感亲密、情感认同、共情理解4个维度;(2)情感凝聚直接影响旅游者满意度与忠诚度;(3)情感凝聚通过满意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旅游者忠诚度;(4)性别对情感认同与忠诚度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旅游者满意度是旅游地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旅游者与旅游地的关系对旅游者满意度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引入自我效能感和社会责任感两个因素构建旅游者地方感与满意度关系模型,分析探讨了旅游者地方感、自我效能感、社会责任感和满意度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通过对世界遗产地苏州古典园林、黄山和三清山的问卷调查,利用AMOS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旅游者地方感对旅游者自我效能感和旅游者社会责任感具有显著直接的正向影响,旅游者自我效能感和旅游者社会责任感分别对旅游者满意度具有显著直接的正向影响。这些为研究旅游者地方感与满意度之间的复杂心理关系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这种复杂的心理关系对旅游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线旅游时代的到来正在全方位、全过程地影响着旅游者的行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也对旅游发展业态与运行机制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旅游地开发和营销成为旅游地政府、投资者和管理者等旅游地利益相关群体关注的焦点。基于网络环境中旅游者留下的数字足迹,以苏州园林为例,运用ICTCLAS、ROST-CM和Arc GIS软件,通过语义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探索旅游者行为数字足迹在旅游地的空间响应特征与机制。研究发现:1旅游数字足迹在心理空间响应上表现为"从整体到局部、从静态到动态"特征,类型涉及旅游地整体形象、旅游线路感知和旅游景点感知。2地理空间响应在热点、热区和活动轨迹分布上形成"空间集聚、圈层分布和中心放射状"特征。3从响应机制来看,旅游地网络旅游形象影响旅游者决策和空间分布,旅游者在线口碑分享影响旅游地网络旅游形象,旅游者网络行为影响旅游者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5.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以屯溪老街为例,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从旅游主客体两个方面探讨了旅游者的购物体验及其差异性。在主体方面,旅游者的职业、收入、年龄等社会经济属性和游览时间、购物花费等旅游行为特性变量构成了购物体验的差异性因素;在客体方面,旅游者对于老街的购物环境、商品和服务属性方面的体验差异性显著。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发放网络问卷、实地骑行体验和半结构式访谈等方式,运用Arc GIS、Excel、SPSS等分析工具,结合因子分析方法,提炼青海湖自行车旅游者骑行主要偏好因子,并深入探讨了青海湖自行车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①自行车旅游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学生和公司职员为主要职业结构,高学历与中高收入的市场群体特征明显;②网络媒体对旅游目的地营销作用明显,是大部分旅游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骑行团队主要在2—5人,人均日消费普遍较低;③自行车旅游者的骑行偏好可分为资源环境要素、旅游活动要素、交通设施条件、个人情感因子以及时间、安全与费用因子。针对旅游者骑行偏好,开发差异性的旅游体验项目和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提升旅游者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将有利于青海湖自行车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杨懿  常飞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10):1250-1253
在对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相关背景分析和文献述评的基础上,界定了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内涵,并对其分类和结构进行了解读,厘清了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行为特征和发生机制。按照标本兼治防止复发、多种手段综合使用、惩罚与鼓励相结合、对症下药措施得当的矫治原则,从保障性措施、鼓励性措施和惩罚性措施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矫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网络游记也称旅游博客,作为一种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目前已经成为旅游信息搜索中重要的信息资源,对旅游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不同的游记内容对旅游者及其旅游决策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通过对257份在线网络问卷调查内容的分析研究,探析了旅游者主要受网络游记哪些内容的影响,会做出哪些方面的旅游决策等问题。研究结果发现:1网络游记中对游客吸引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对美食、住宿、交通推荐,图片展示,旅游行程安排,文字记录,旅行总结的注意事项,行程花费与人数配比,与其他用户的互动交流等;2游客认为网络游记对旅游决策中的交通选择影响最大,随后依次为住宿设施、美食及餐饮店、旅行活动形式、旅游目的地、旅游服务商;3旅游者会因浏览网络游记而产生多种行为倾向,由大到小依次为:产生出游意向、评论与互动、分享或下载、做出出游决策、即时预订。  相似文献   

19.
青年旅游者乡村旅游消费行为实证分析——以成都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不少文献对乡村旅游消费者行为做了实证研究,但专门针对某一年龄群体的研究却不多。事实上,不同年龄的旅游消费者的心理特征有很大的差别,表现出不同的旅游消费行为。以成都城郊乡村旅游地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结合的方法,从出游意愿、时空行为、出游方式、消费行为和旅游偏好等方面对18—30岁的青年旅游者消费行为做了详细分析,试图发现青年旅游者的消费行为规律,提出开发青年旅游者乡村旅游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具有不同环境意识的旅游者,对旅游帚区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同。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运用spss软件和建立函数模型,对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内旅游者的环境意识数据进行分析,认为不同统计特征旅游者的环境意识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环境意识的各层次也表现出各不同程度上的差异。文章最后指出了基于旅游者的环境意识分析对于景区环境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