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城市自然灾害区划编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依据灾害系统理论和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构建了综合城市化水平(C1)指标和综合自然灾害强度(QC)指标;运用数字地图技术,在模型与图谱互馈过程中,实现了中国城市承灾体与致灾因子的综合定量评价,编制了中国城市自然灾害区划图.将中国区划为3个一级区,即沿海城市灾害区、东部城市灾害区和西部城市灾害区,以及15个二级区和22个三级区,为城市灾害风险管理和中国自然灾害救助区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命线系统暴雪冰冻灾害链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预防和减轻城市生命线系统的灾害危险性是防灾减灾中的热点问题.随着自然灾害突发强度、频度和广度的不断增长,自然灾害预防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城市作为人口集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区域和战略中心,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是剧烈、致命的,亟待开展城市生命线系统灾害风险研究.通过对低温暴雪冰冻灾害特点的分析和总结,提出用灾害链理论来研究城市生命线系统的暴雪冰冻灾害问题.介绍了城市生命线系统灾害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城市生命线系统暴雪冰冻灾害链的致灾原因、形成过程和主要灾害链类型,最后论述了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3.
评价城市基础设施自然灾害连锁效应的结构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一种新的结构方法来评价城市基础设施自然灾害及连锁效应,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任务有效性变化的结果分析(第一步)和脆弱性分析(第二步)实现了城市基础设施自然灾害从定性到定量的精确评价,为城市基础设施防灾减灾研究提供一种方法指导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永领  游温娇 《灾害学》2014,(1):109-114
城市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高度集中的地区,同时也是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较高的地区,评估城市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对于提高城市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市18个区县的人口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构建了45个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指标,并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了16个独立性强的重要指标作为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的评价指标;采用TOPSIS方法对上海市18个区县的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进行了评价,揭示了上海市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的区域特征,为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和区域综合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突飞猛进,人口日趋密集,某些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压力也日趋严峻,城市对某些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也表现得日益脆弱。本文仅就济南城市暴雨灾害及其防御对策试作以下探析。  相似文献   

6.
城市自然灾害的社会因素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社会、经济意义作标准,抑减自然灾害的重点应在城市、因而研究城市自然灾害的社会因素是当务之急.本文列出并分析了十大社会因素,它们是:1)城市地生态;2)城市的灾害文化背景;3)政策导向的正负效应;4)城市规划与建设;5)城市公共设施状况;6)人口和财富的集中程度;7)城市资源的开发利用;8)科技对城市减灾的贡献率;9)防灾减灾的误区;10)灾害应急.本文还认为以上十大因素对城市自然灾害的作用至少包括五个方面,它们是:1)诱发作用;2)放大作用;3)连接灾害链;4)承受灾害;5)抑减灾害.在以上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充分利用城市社会因素抗灾减灾的八条对策,即1)建立统一管理城市自然灾害工作的综合性政府机构势在必行;2)强化防灾减灾的背景工作;3)防灾减灾工作的立法;4)认清和摆正发展与灾害的关系;5)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建立一套灾害顾问系统;6)建立一支快速救灾的专业队伍;7)加强保险事业与灾害研究和抑减工作的联系;8)城市间的协凋必须要有全局对策.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21市州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估,是加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基本前提。通过对自然灾害脆弱性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梳理并结合四川区域特色,构建出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逼近理想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对比分析了四川省21市州的城市自然灾害脆弱性。结果表明,川西北经济区城市灾害脆弱性程度最为严重,成都经济区灾害脆弱性程度最低,大部分经济区下辖市州的灾害脆弱性状况参差不齐。四川省各地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城市灾害脆弱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自然灾害频发,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威胁.我国幅员辽阔,自古以来就是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影响范围大、发生频率高等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与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在城市聚集,增大了城市风险的暴露度,扩...  相似文献   

9.
利用模糊集方法建立了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的二级模型。二级模型适用于单一致灾因子的分析。结合文[1]提出的一级模型,即可构成完整的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自然灾害对深圳城市建设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灾害科学研究的深入,城市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其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快速城市化的深圳,其自然灾害方面的研究更有必要。深圳市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等3类,它们是自然变异因素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深圳的建设发展中,自然灾害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限制了土地利用和开发的规模,加大了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成本;二是对城市的经济建设造成了危害,使深圳的生态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造成退化。最后针对深圳市自然灾害的特点,阐述了它们的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11.
济南市城市扩展与城市暴雨洪灾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刘秋锋  赵建  康慕谊 《灾害学》2005,20(4):39-42
阐述了济南市城市扩展历程和城市暴雨洪灾概况,分析了济南市城市暴雨洪灾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浅盆地形和多暴雨的气候条件是济南市城市暴雨洪灾的自然致灾因素,而城市扩展后,城市雨岛效应增加了市区暴雨出现的频率与强度,城市外部排水变为内部排水,对下垫面性质及自然沟道、洼地的改造使城市洪量增大,滞时减小等,加剧了济南市城市暴雨洪灾的量级和频度.为应对严峻的城市暴雨洪灾,提出了排蓄结合的应对措施.即从源头上减少流经城区的洪水量,加强排水系统的整治,建立健全雨情、水情遥测网和城市防洪调度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城市自然灾害综合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证测算研究的基础上,对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珠三角城市自然灾害应对能力的时空演变规律、协调度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综合评价城市灾害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世界性城市灾害的加剧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障碍,它也是城市化过程的产物。如何协调城市化过程与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已成为当今世界、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在综述了中国城市灾害及其风险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其薄弱环节的综合分析,依据作者提出的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模式,就中国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对策提出了3条政策建议:即完善城市灾害风险管理的信息保障机制,特别是灾害预警体系、信息共享体系和信息公开机制;加强城市综合减灾能力的建设,特别是明确城市建设中减灾工程与非工程设施投入的固定比例,完善减灾教育宣传体系和综合灾害应急响应的科技平台体系;建立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范式,特别是高度重视城市规划中综合减灾规划的改进和完善,加快拓展城市企业灾害保险与再保险和发展适应城市灾害风险的“安全社区”范式。  相似文献   

14.
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3,他引:25  
铁永波  唐川  周春花 《灾害学》2006,21(1):8-12
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是城市灾害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体系对增强城市灾害管理能力和提高政府部门对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词查法合理地确定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起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模型。该方法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很好地解决了城市应急能力的定量评价问题,同时,还可以克服主观随意性,从而提高对城市灾害应急能力评价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客观性,为城市安全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上海城市灾害分析与减灾建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肖功建  韦晓 《灾害学》2001,16(2):70-75
随着人口越来越向城市集中,城市灾害日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针对上海市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现状,分析了这些城市灾害的主要特征及其潜在的致灾防患,并总结论述了上海市防灾减灾建设的措施和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6.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while we are recalling the glorious achievements and progress mankind has achieved in the last century, we can not help thinking about the catastrophic wars, natural disasters and epidemic diseases that have caused serious impacts and damages to humanity. In order to achieve peaceful existence and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new century, we must prevent and reduce such risks. In terms of sustainabl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20th century has witnessed s…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城市灾害的特点和城市灾害管理的原则,提出了城市减灾集成管理的思想,并按此思想初步分析和设计了一个城市防灾救灾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8.
针对湖南省特殊的地理条件、致灾的天气系统、脆弱的生态环境、较低的防洪能力,研究了湖南省城市洪水灾害的主要成因,分析归纳出湖南省城市洪涝灾害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湖南省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提出了洪灾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李玉亭 《灾害学》2007,22(1):125-128
论述了日本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城市防震减灾的新思路: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抵御自然灾害,提高防震减灾的能力和水平,使抗震工程学和防震工作得以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方,是国家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同时,城市是现今各种自然灾害的承载体。随着近些年自然灾害不断地增多,城市灾害预警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成为减少民众生命财产损失的一项十分有效的措施。我国的城市灾害预警系统已经初具雏形,在城市的防灾减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近些年我国城市灾害的特点,以及世界上一些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先行国家的经验,阐述城市灾害预警系统的概念、重要性及基本构成;同时针对我国城市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的现状、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城市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实施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