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赵永国 《灾害学》1990,(1):39-43
本文从灾害成因的角度将陕西秦巴山区的山地灾害分为:山坡重力作用、沟谷泥石流、河谷洪水、流域水土流失等四类,对各类灾害的区域特征进行了描述,系统分析了山地灾害的形成因素,提出了减免山灾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居民山地灾害意识水平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岳丽霞  欧国强 《灾害学》2005,20(3):117-120
通过对我国西部三个山地灾害易发省区的山地灾害社会心理学调查,分析了影响山地灾害意识的几种因素,并对居民山地灾害意识的差异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年龄、居住地的居民山地灾害意识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横断山区山地灾害的动态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学》2019,(3)
以横断山区的崩滑流山地灾害为研究对象,选取坡度、坡向、曲率、相对高差、岩性、断裂带密度和河网密度作为该区域山地灾害静态危险性的评价因子,采用频率比法计算了横断山区山地灾害静态危险度。在此基础上,重点考虑降雨因子对山地灾害危险性动态变化的影响,并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确定静态危险度和降雨因子对山地灾害动态危险性影响的相对权重,最后采用因子叠加法实现了横断山区山地灾害的动态危险性评价。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横断山区的发展规划和山地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链是山地灾害链的一种特殊形式。由于地震作用后,灾害单体之间的连锁作用强烈,成灾机理更加复杂,防治难度大增,因此只针对灾害单体的减灾思想,很难对灾害链整体进行遏制,而必须从灾害链的各个关联环节着手,建立新的减灾框架。从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链的成灾特点和防治思路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针对成灾规律特征,提出了5种山地灾害链的断链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5.
《灾害学》2016,(2)
暴雨山洪灾害是影响山区中小流域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特别是对山地景区而言,暴雨山洪灾害冲毁基础设施、对景区游客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山地景区暴雨山洪灾害的预警预报更为重要。利用DEM数据,结合美国SCS(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模型,建立了分布式的山区中小流域山洪灾害模拟模型,并在长白山景区松江河流域进行验证。通过验证发现,本模型对山地景区的山洪灾害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可以为无水文资料的山地景区暴雨山洪灾害预警预报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浙江省三门县蛇蟠岛景区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勘察与数值分析等手段,全面分析了山地旅游景区落石灾害的影响因素,基于RHRS风险评分方法建立了山地旅游景区落石灾害风险评估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古洞室群围岩的严重扰动、岩石的风化作用、相邻洞室公共墙体的凿去为落石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基于RHRS风险评分方法将落石灾害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山地旅游景区落石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工程实践表明,建立的山地旅游景区落石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分析结果可靠,该评价体系可为落石灾害的发生提供预警及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灾害学》2021,(3)
山地旅游在全球旅游发展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山地旅游目的地面临着严重的游憩风险和游客安全问题。以我国著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秦岭为例,分析游客的灾害风险感知及其影响因素。首先,提出旅游灾害风险感知的三个假设并构建理论模型;然后,通过问卷调研和档案式实证法,验证假设和理论模型;研究认为,游客情感依恋、灾害信息质量两个因素对秦岭山地旅游灾害风险感知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同时旅游灾害风险感知与游客行为倾向呈负向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8.
2009年7月23日,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舍联乡长河坝水电站施工区响水沟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响水沟是大渡河上游段右岸一级支沟,近百年来泥石流活动不明显。由于之前近一个月的连续降雨,沟谷内的不稳定堆积物已基本处于饱水状态,当日的强降雨直接诱发了此次泥石流灾害。本文根据现场调查资料,就该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灾害成因及特征进行分析,并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分析方法和沟谷泥石流危险度计算分析综合评价其危险性。结果表明,在极端气象条件下,响水沟仍有可能发生中等至大规模暴雨型粘性泥石流。  相似文献   

9.
高山峡谷区频发的山地灾害易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对下游城镇和重要基础设施影响极为严重。复杂的地形地貌环境中无法找到合适起降场地、航线规划不准、操作复杂等因素极大地限制了专业级无人机遥感系统在该区域的应用。针对高山峡谷区山地灾害发生后观测数据获取困难局面,探索将轻小型无人机应用于灾害应急监测。以藏东南深切峡谷地区102滑坡群2#滑坡、古乡沟泥石流为例,介绍了轻小型无人机遥感数据快速采集流程。基于航测影像数据对灾害现场进行三维模型快速重建,并将建模结果与三维激光点云模型对比,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应急条件下基于轻小型无人机的山地灾害三维模型精度在分米级,平面方向精度高于高程方向,最大误差率低于9.7%。作为一种数据快速获取方法,可将其应用到山地灾害应急监测领域。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东川区泥石流灾害SPOT5遥感影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东川区县(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过程中,SPOT5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对泥石流灾害具有较好的解译效果。通过对泥石流SPOT5遥感影像特征进行研究,建立了东川区泥石流遥感解译标志,并对沟谷型泥石流和坡面型泥石流进行识别,共识别了沟谷型泥石流168条,坡面泥石流95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浅层地震勘探剖面分析了1969年渤海7.4级地震震中附近地区浅部地质构造特征。震中及余震区范围内,海底地形平缓,相对上隆。全新统(海相)厚度7—10米,较周围地区要小,上更新统最上部(陆相)厚度42—45米,较周围地区稍大,二者等厚线形态、走向都是 NE 向,与7.4级地震的余震区长轴方向(N45°E)一致。断裂较发育且数量多(6条),并多集中在震中西南4—6公里处,皆是高角度(80°)的正断层。较老的断裂在22000年前生成与活动,继承性多期活动的(NW 向,一条)、新生的(NE 向,一条)断裂在22000年之后,甚至在全新世时期还在活动、生成。断裂每次活动的垂直滑动量约3米。7.4级地震的发生主要与 NE 方向的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笔者根据野外考察和测龄数据等发现,茅山及其邻区玄武岩有两次喷发旋回,形成早第三纪玄武岩和晚第三纪玄武岩.前者分布在茅东断裂带及其以东地区;后者分布在南京—溧阳断裂带上.两带交汇于竹箦王市和上沛老虎山,这两点恰好位于含幔源(橄榄岩)包体的橄榄玄武岩的所在地.它的存在不仅受特殊深部构造条件控制,而且后期构造变形明显.表明茅东断裂带与南京—溧阳断裂带已垂直延伸到上地幔,并且新三纪以后仍有活动.最后笔者从溧阳两次地震机制节面要素,震源体和余震分布与玄武岩分布图象关系等,推测含幔源橄榄岩包体的玄武岩可能是溧阳地震孕育和发生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地震形变资料表明,震中往往位于形变量较大或者形变差异剧烈的地方,也即大致上位于形变梯度矢量的方向,如果掌握某地区形变梯度的失量方向,尤其是掌握多地区形变梯度矢量方向,这对从形变资料推断未来可能发震的危险区域显然具有现实意义。当某地区有限长度水准路线水准点高程变化呈现较强的地形变信息,一定程度上表现为面的趋势倾斜时,用本文介绍的方法,根据水准点平面座标和高程可以计算其主倾斜方向和倾角。本文利用上海佘山地区基岩水准点资料计算出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6.2级地震前一年,其最大倾斜方位为NE43°,倾角0.16角秒;1975年9月2日郎家沙5.3级地震前,其主倾斜方位为NE28°,倾角0.08角秒。倾斜应变的方向基本上指向震中。  相似文献   

14.
地震灾害产业关联间接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震灾害破坏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经济体系的均衡运行状态,震后“残余”的生产能力资源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重新调整,才能达到某一新的、较低程度的均衡水平。本文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从机会成本的观点,对调整阶段的生产能力资源“呆滞”损失即产业关联损失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5.
程家喻 《灾害学》1993,8(2):13-16
本文用泊松分布表示家庭人数的概率分布,并假定在闲暇时间段人在室内的概率服从均匀分布,根据人在一天中的活动建立了不同时间段人在室内的概率公式。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人在室内的概率表示地震发生时间对人员伤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渤海及其邻区是我国东部地震较活跃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强震,现今小震活动也较活跃,并曾显示出某些异常。本文对渤海地区近期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强度分带特征及地震活动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孙振华 《灾害学》1996,11(1):54-58
城市人为灾害灾变动力机制在认识上有两个层次:表征机制和内在机制。本文以研究内在机制为目标,阐明城市复合生态位位势、城市界面论、城市奇异吸引源、城市增熵等4个方面的人为灾害灾变动力机制,并指出了这些研究结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有历史记载以来渤海地震区的地震资料,通过华北、华南及东北等地震区的比较,讨论了渤海震区强震的频发性特点。同时根据渤海震区的地温场、重力场、电磁场等地球物理场及其有关反演解释资料以及地质构造、现代构造应力场等,分析了渤海震区的震源环境条件,通过与华北等震区对比阐述了渤海地震区震源环境特征。讨论了该震源环境条件对渤海震区地震频发性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吴凤声 《灾害学》1999,14(2):33-37
1998年的洪涝灾害,给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总结经验和对洪灾进行反思,本文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加强水利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增加大地覆盖,加大资金投入,发挥科技抗洪,加强洪灾研究的对策,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系统地震易损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分析了地震对经济系统功能的破坏。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经济模型,用于定量分析地震对经济的破坏。并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动态区域经济模型的原理和基本结构,当数据条件具备即可建立模型。这样一个动态模型可确切地描述地震对经济系统的破坏及破坏后的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