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江是中国经济的主动脉,长江流域融汇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汇集了多种经济成分,是中国经济腾飞和向中西部扩展的基地,长江流域的长治久安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局.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洪灾次数呈上升趋势,灾害损失越来越大.为了达到减轻长江洪灾损失的目的,需要对影响长江防洪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认真反思,诸如长江防洪规划及治水方针是否需要修正?水土流失对长江防洪究竟有多大影响?何时才能做到人与洪水各得其所?蓄滞洪区如何才能发挥其作用?以及为使长江安澜是否需要制订"长江防洪减灾法"?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通过多方研究论证制定出科学的长江防洪规划和治水方针,并以国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确保长期实施,不得随意更改,长江才能得以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的洪水效应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洞庭湖多年平均削减入湖洪峰流量约10000m3/s,这对于保护长江中下游,特别是中游地区的防洪安全十分重要.但由于泥沙的严重淤积,以及湖泊湿地被大规模垦殖,使洞庭湖的调蓄功能下降,江湖洪水威胁加剧.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中央及时提出了"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等长江流域洪水治理的32字指导原则,洞庭湖区是实施该原则的重点地区.应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立洞庭湖与长江耦合的水动力学数值模型,针对1998年洪水,模拟研究了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的洪水效应,并设计了8种方案分别进行定量评估.结果显示,退田还湖工程的实施,对降低洞庭湖区江湖洪水位,缓解江湖洪水威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复杂河网平原地区的防洪调度决策由于缺乏全面准确的灾害预测手段而一直处于过度依赖经验调度的局面。这类调度手段适应性和操作性较强,但缺乏准确性和时效性,特别是存在着资源的极大浪费和极端条件下的洪水溢出情况。提出了从洪灾风险出发,通过运用ERDAS,Damage Calculator等模型相关模块,在GIS环境下对复杂河网平原地区进行洪水灾害的时间和空间动态模拟,预测和分析区域内各种条件下的洪灾风险时空分布,在此基础上计算洪水优化调度分洪序列,并最终制定针对性的防洪调度决策。研究结果表明,以洪水灾害风险为依据,在对区域洪水进行时空动态模拟基础上形成的防洪调度方法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解决或缓解复杂河网平原地区特大洪水时期的分洪限洪问题,降低洪灾损失。  相似文献   

4.
洪灾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据联合国资料统计:洪水灾害发生次数占全部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的32%,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数分别占全部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数的31%和55%。,全球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多台风暴雨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包括:孟加拉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近海岸地区。我国洪水灾害发生之频繁,造成的灾害损失之严重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借鉴国外防治经验,探索适合国情的防洪对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洪水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宝华  付强  谢永刚  冯艳 《灾害学》2007,22(3):95-99
洪水灾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洪水灾害实质就是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问题。洪灾经济损失评估是防洪减灾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从其灾害损失评估方法的角度对国内外洪水灾害损失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介绍;对经济损失进行了分类;概述了洪灾损失的评估方法和计算经济损失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洪涝灾害风险的评价方法虽然不少,但还没有能提出一个集成化的指数来对其进行分析.综合考虑了形成我国东北地区洪涝灾害风险的4个因子,以辽河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从气象学、地理学、灾害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观点出发,提出了洪涝灾害风险指数,用其来评估不同县相关损失风险及各因子对风险的贡献,并绘制出了辽河中下游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  相似文献   

7.
正7月以来,我国南方多地遭遇洪涝灾害,严峻的防汛形势牵动着国人的心。当洪水来袭,我们该掌握哪些防灾防病知识?目前,我国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在防洪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超警戒水位、超标准水位的现象难以避免。因此,洪灾到来时,民众要做好充分准备,灾后重启生活的同时要以防病为重点。洪水来临前,人们可通过媒体关注本地区降雨、水情预报信  相似文献   

8.
洪水风险分析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我国洪涝灾害频繁,损失极大,引人注目。洪水的风险分析工作是实施非工程措施,从而科学有效地防洪减灾的前提和基础。在概括系统风险定义和来源的基础上,对洪水风险分析的研究现状作了评述。洪水风险分析的研究方法已从直接积分法、蒙特卡罗法、均值一次两阶矩法,发展到改进一次两阶矩法、二次矩法和JC法等。综述了洪水风险分析的研究成果,同时建议:(1)明确并统一风险分析的内涵;(2)开展“风险分析的风险”的研究;(3)将熵理论引入到风险分析之中;(4)拓展风险分析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如应用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技术、灰色系统、未确知数学等。  相似文献   

9.
曾刚  孔翔 《灾害学》1999,14(4):22-26
1998 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的特大洪水具有洪水水位高、洪量大、历时长的特点, 这次洪水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2 000 亿元。本文在长江上中游地区降水量总量及强度超常、长江上中下游洪水遭遇严重、分洪区没能发挥作用等洪灾形成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大对影响长江流域灾变性气候的研究、调整江湖水系结构、加强区域间防洪的协调和协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洪水风险分析及近期防洪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立云 《灾害学》1992,7(3):79-83
目前我国主要江河流域大都只能防御常遇洪水,近10a内这种状况不会有大的改观。因此,我国近期防洪的重点是尽量减少主要江河流域中下游精华地区在出现超标准洪水时的损失。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在洪水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防御超标准洪水的预案。而减少伤亡最有效的方法是控制山洪高风险区的开发和建立预警报系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991年淮河和太湖流域的洪涝灾害成因和减灾对策进行了概略分析,指出减灾的重要问题是坚持流域综合治理和区域综合开发战略,并推行现代集约农业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扼要叙述了太湖流域1991年的灾害概况,从气候、地形和水系特征等方面说明太湖流域存在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条件,指出人为不恰当活动是加剧洪涝灾害的不可忽视的原因.最后对治理对策提出了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197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大旱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朝迎 《灾害学》1990,(4):29-33
本文利用相对距平和Z—指数为指标分析了197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季大旱,并着重研究了干旱对该地区水资源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西江流域中部的洪涝特征及防洪减灾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庞庭颐  李艳兰 《灾害学》1998,13(1):67-71
对广西西江流域中部的洪涝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并对西江流域防洪减灾提出了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滑坡灾害监测与预测时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边坡滑坡时序建模预测分析方法,以AR模型为例,探讨了时序建模及其预报的基本思想,最后用AR模型对清江电站进口边坡406阻滑键监测数据建模及预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气候旱涝指标方法及其分析   总被引:52,自引:5,他引:52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单站旱涝指标和区域旱涝指标的方法。并根据1951~1996年各月降水资料,对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的旱涝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渭、洛河下游受三门峡水库回水淹没及影响,洪灾频繁。本文依据1902年8月惨重洪灾的实例,全面分析了洪水的特殊性和致灾因素,并从流域治理、水库水沙调度、防洪工程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减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气象与水文角度分析了赣江上中游1992年3月特大水灾的成因,简述了灾情,对赣江洪水今后演变趋势及水灾防治对策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1951~1990年我国336个站逐旬降水量资料,采用服从Person Ⅲ型分布的旱涝Z指数,分析了40年来我国夏季风活跃期旱涝事件,揭露了夏季旱涝演变的事实。并对旱涝灾害的影响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0.
广西旱涝特征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广西30年来旱涝发生规律的分析,指出广西旱涝灾害是严重的,具有明显的灾害特征,并根据广西旱涝灾害特征及具体情况,提出了减灾对策,对治旱和治涝分别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